up

實務課5/17)
時間:週六、上午8:00~10:00
地點:榮民之家

 

壹、沿革

本家成立於民國46年4月12日,原隸屬台灣省社會處,民國70年7月1日改隸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迄今。


貳、任務:
一、公費安置未享有退休俸或生活補助費年老、傷殘、無謀生能力之退除役官兵,使其獲得週到之生活照顧與妥善之醫療保健服務。
二、以自費養護方式提供生活設施及醫療復健服務,照顧支領退休俸給之殘癱榮民,以頤養天年。

 

參、安置現況:
一、本家編制,設主任、副主任,下設保健組、輔導室、秘書室及會計員、人事管理員,輔導室下轄二個公費安養榮民堂,及一個公費養護榮民堂一個自費養護榮民堂。現有職員32員、工友63員,共計員工95員。
二、安置對象:
(一)、內住榮民:本家安置能量620床,其中公費安養220床、 公 費養護200床,自費養護200床,目前共安置榮民525員,其中公費安養榮民181人,公費養護206人,自費養護榮民138人。平均年齡80.36歲。
(二)、外住榮民:雲林縣818人、南投縣1350人,合計2168人。

 

肆、服務榮民具體作法
一、改善環境設施
配合年度施政計畫,積極 規劃調整榮民居住空間、更新生活器具,擴充休閒設施、綠化家區,以改善榮民實質生活,並以老人安全與身心障礙者適用為首要考量。
二、精進膳食管理:
(一)、設置「榮民伙食管理委員會」,把握「質精量足」、「營養衛生」、及「三餐熱食」之原則,每日考成按月評比,加強管理,改善烹飪技術,定期問卷調查研討缺失,據以檢討改進,使榮民吃得營養、吃出健康。
(二)、責成營養師調配適合老人營養菜單,定期由首長召集各級主管、炊事人員、榮民
代表、共同研討次週菜單及檢討烹調口味,提昇伙食品質。
三、充實精神生活:
(一)、設置榮民活動及視聽中心,充實休閒設施及養護大樓各樓層交誼廳及文藝走廊,提供榮民休憩觀賞,另擴充文康器具及書報雜誌,以充實精神生活。
(二)、設置魚池、鳥園、健身中心、視廳中心、槌球運動等場所,提供榮民多樣休憩活動。配合各種慶典節日舉辦慶祝會、同樂會、園遊會等。
(三)、另配合年節舉辦各項康樂活動,鼓勵榮民踴躍參與,如榮民包水餃及卡拉OK歌唱比賽等,以提昇榮民歡渡春節氣氛。
四、落實社會服務工作
(一)、定期召開研討會,針對個案問題檢討,並透過輔導社工人員,對行為差異及特需照顧榮民進行個別輔導主動關懷,俾撫平榮民消沉孤寂心靈,轉化差異行為。
(二)、堂隊服務幹部配合保健護理人員,每日巡房,聊解榮民生活作息,對特殊病患或身心障礙榮民,給予撫慰疏導,關懷照顧,導引樂觀豁達的人生觀。
五、醫療保健服務
(一)、保健組設門診中心,編制醫師一人,門診醫療採電腦資訊化作業,對於急重病患均立即轉送榮(總)院治療,充分發揮三級醫療體系之功能。
(二)、設置健身中心,並由灣橋榮民醫院復健專科醫師每周一至五下午來家為榮患診療,支援復健相關器材,為榮患做復健理療。
(三)、委由灣橋榮民醫院每年度定期辦理榮民健康檢查,對檢查結果如有患慢性病均列入各護理責任區追蹤防治,以維就養榮民健康。


伍、結語:
榮民年歲日高,體能漸衰,其服務照顧工作,益形繁重,本家全體員工凜於使命之重大,均能全心全力,發揮愛心耐心,全心投入工作,不斷檢討精進,提昇安養工作品質,滿足榮民需要,期使全體榮民能生活在溫馨、安適有尊嚴的環境中頤養天年。

 

主題:榮家送暖


學生心得:

出發前的一個晚上使我輾轉難眠,腦袋裡不斷浮現自己假想的畫面,一張張和藹、慈祥的臉蛋盤旋腦海,真令人興奮又期待的一個夜晚;隔天一早,我跟死黨們選擇最經濟又實惠的方式前往目的地─榮民之家。
一棟棟壯觀的建築物,裡面寬敞的空間令人有舒適感,悠閒又自在的老伯伯們,騎單車的騎單車,乘涼的乘涼,看報的看報,下棋的下棋;結合知性與休閒的生活,年逾耄耋之年的不勝其數,看著每個人臉上浮現幸福的笑容,可見這般生活對他們而言是多麼的適得其樂呢!
從一樓跟著隊伍往二樓前進,這層樓放眼望去幾乎都是一頭雪白的年長者,聽著師兄、姊們的介紹,講解細節後便分頭行動,大家大眼瞪小眼的,卻沒有一個有勇氣跨出他的腳步,面對陌生的榮民伯伯們,心中難免會有幾分的恐懼,深怕與他們溝通不良,好不容易有兩、三個同學勇於前往自我介紹;可是,當時的我依舊懷著忐忑的心緊縮在人群中,隨著時間分秒的經過,瞬間老伯伯們已經圍繞在廳房的四周,把我們包覆在其中。
榮民伯伯們個性不一,有理性有感性,一對一的分配完後,進行我們互動的重頭戲─手語帶動唱,隨著音樂的響起,有些跟著旋律手舞足蹈起來,有些卻沉醉在美妙的音律中,漸漸沉睡進入甜蜜的夢鄉;然而,在曲中卻出現了令人措手的小插曲,有一位伯伯居然熱淚盈框,感動的落下珍珠般晶瑩的淚珠,惹的周圍的人不知所措,最後,結合大家的機智化解了那份尷尬,那位感性的伯伯終於也破涕為笑了;可是在此刻大家卻也沒因此而閒著呢!不是跟著舞動身軀,就是幫忙伯伯們舒展筋骨,談吐中才得知我眼前的這位榮民伯伯可是位知識分子呢!也得知他們的作息、生活習慣以及隨著老伯伯幽默風趣的口語化解了我心中那道恐懼的枷鎖,時間一刻刻的流失,話說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但伯伯卻不捨的緊握我的雙手,閃爍著感動的眼光向大家一一道別,真令人於心不忍啊!
又是另一區的榮民伯伯們,看他們滿心歡喜的迎接我們,我們真的打從心裡的感動,有一位特別的伯伯成為大家注目的焦點,年逾九十的他居然能作一般人都難以辦到的瑜珈,大家同時豎起大拇指,發出驚嘆的聲音,這一幕令我不禁深感佩服;緊接著,又來到一首首的帶動唱,這一刻我彷彿看到每位伯伯心中充斥著喜悅,不久,終於到了真正離別的時刻,我們用笑容揮手道別,他們用感動來真誠回別,這一幕幕映入眼簾,構成感人肺腑的畫面,實在扣人心弦!至今,這幅畫依然迴盪在我腦海中,想必,以後有機會一定會再前往這充滿溫暖的地方,回憶這一天所帶給我的每一份感動!
(四財金二A .9524030. 張珮姍)

 

活動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