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裕富設計教學網

造形藝術入門(許材自設計抱抱藝術報:林萬福)
http://home.educities.edu.tw/lingyf/boo/toart2.htm

 

一,藝術與造形藝術入門


藝術的種類很多,,諸如:音樂, 文學, 相聲, 插花, 建築, 雕塑, 繪畫, 戲劇, 設計, 舞蹈, 美姿美容, 工藝............... 通常我們將眼睛看得見的藝術, 稱為造形藝術,換句話說造形藝術與眼睛看得見的美感有關. 從藝術的起源來看, 藝術與人類的生活有關, 所以在古時候藝術往往與宗教儀式, 生產工具,權力圖騰, 日常生活用品結合在一起, 所謂純藝術與應用藝術或工藝之間是沒有區別的, 換句話說造形藝術與設計之間也是沒有什麼區別的........ 

中國大概到了十世紀, 西洋大概到了十六世紀, 所謂的純藝術與應用藝術才逐漸區分開來, 
一直到了18世紀西洋才將造形藝術上的純藝術逐漸確定在建築,,雕塑與繪畫三項,,而將其他的造形藝術貶為工匠作品或民俗作品,手工藝作品......到了十九世紀末,英國有所謂的純藝術結合手工藝運動,,企圖將純藝術的美感帶到工業產品中,,進而帶引出現在的設計行業, 而將這種行業稱為應用藝術行業我們目前對造形藝術的認識,,通常都是直接引用西洋藝術的發展狀況,,反而與自己的傳統藝術或民俗工藝無關, 

所以目前藝術教育, 基本上是西化的藝術教育,,在大專院校的科系裡就有所謂的純藝術的科系(如 :繪畫  , 雕塑)與應用藝術的科系(如:應用美術,,美術工藝),,反而自己的傳統藝術要寄人籬下, 稱為美術系的國畫組,反而自己的傳統工藝(如:傳統彩繪,,石雕,,木刻)連寄人籬下都找不到位置. 
     

不論如何,,目前我們的藝術教育是有所偏差的,,是帶著十九世紀與二十世紀初白人的歧視,,,來教導我們的同胞與子民成為二等白人或三等白人..所以我們到現在還會看到所謂的正規繪畫訓練,,要從炭筆素描開始,,要畫翻了又翻 的西洋石膏像(如:維納斯像,,勞孔像,,阿古利巴)這是民族美感的踐踏.       

造形藝術應該從日常生活開始,,應該從民族神話啟蒙,,應該從兒時玩樂嬉戲的耳濡目染中出發,,如此之後才逐漸接受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形式與藝術形式,,,,,,,,,,而不是從教育上,,學術上將自己的心靈皮膚染白,,到西方國家丟人現眼,,回來自稱在世界藝壇稱霸,,,,,,,,,,,,,,,,但作品卻毫無美感,,毫無生氣,,毫無生活記憶可言. 

造形藝術的入門,,就從回復兒時記憶,,回復生活美感開始.. 
  
 
 



--------------------------------------------------------------------------------

二,造形藝術的美感開發 
通常在目前的造形藝術入門科目裡, 會有類似造形原理或基本設計的課程與書籍,,這些書籍 
通常以兩類內容為主: 
一個是對造形藝術的媒材原理的描述與舉例,,, 
另一個是對造形藝術的形式原理的描述與舉例,,, 
第一類基本上是日系德國包浩斯教材的改寫,,,內容主要是造形元素的組合練習,,諸如點,線, 
........面的性質練習,,近來隨著日本構成教育的內容而增加了體, 光以及構圖的構成練習等等.. 
第二類基本上是美系歐洲主流藝術教育價值觀的複寫,,,內容主要是以希臘羅馬文化下的形 
........式美的描述與練習, 諸如:平衡,韻律,對比,對稱,調和,比例,,黃金比數的理解與練習等等.. 

這些造形藝術的入門課程當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因為比較狹隘,,同時又是以歐美日的文化 
為本,,所以這樣的教材與這樣對藝術的理解,,我們認為是有缺陷的,,特別是將這樣的教材與 
這樣對藝術的理解認為是全世界通行的道理時,,是有很大的缺陷的,,,,,,,,,,,,我們的造形藝術 
教育體制對這些教材,,幾乎全盤崇拜式的接受,,正是為什麼傳統藝術進不了學術殿堂的主要 
原因,,正是為什麼民居古蹟任其荒廢的主要原因,,正是為什麼傳統工藝任其荒廢的主要原因 
,,正是為什麼藝術學界總以為要留學鍍金才可能在國內學界出人頭地的主要原因,,也正是為 
什麼藝術教育提倡多年以來,,老是沒辦法與日常生活結合,,老是在等待西方流行,,老是越學越 
覺得西方藝術才是學術正統(此等荒唐且自卑的藝術學人)的主要原因. 

我們對於造形藝術美感的學習與開發,有不同的見解,,所以在以下的說明裡細分為形式媒材,, 
實質媒材,,形式原則,,主題原則等四部分來說明,,說不定您看了這些說明對你的造形藝術美感 
的開發會有很大的幫助,,,會突然間覺得造形藝術是很熟悉的很生活化的原理原則,,是很容易 
運用的知識,,,,,,,,,,,,但是您如果參加設計藝術類的學科考試的作答時,,,,,,,還是要忍一忍,,,,,,,,,, 
因為,,,,,,,,說不定改考卷的先生小姐,,正是僵化的藝術教育下的..........他(她)相信英文書,,日 
文書裡有寫的知識才是知識,,中文書裡所寫的,,那就......................................... 
 

 

 
 ----------------------------------------------------------------------------------------------------------------------------
三,造形藝術的形式媒材(形形色色質質量量) 
造形藝術當然與藝術所運用的媒材有關,,我們先區分一下所謂形式媒材與實質媒材,,形式媒材 
指:只就物質的形式(抽象)屬性來討論藝術所要用的媒材,,實質媒材則指:就物質(材料) 
的實際(具體)特性來討論藝術所要用的媒材.. 

造形藝術的形式媒材說起來很簡單,,認識起來卻很具體也很抽象,,不論如何一般的說法有以下 
幾個項目: 

之一:形-----------瞭解所謂:各種點,,線,,面,,體的感受 
之二:色-----------瞭解:各種色相,,彩度,,明度,,的感受與聯想 
之三:質感--------瞭解:各種質感,,紋理的感受與喜好 
之四:量感--------瞭解:物體大小與輕重的感受與喜好 
之五:光線感-----瞭解:各種光線的品質與感受 
之六:空間感-----瞭解:空間(虛體)的品質與感受 

在現代藝術與設計的知識累積裡,,這幾個項目中以形與色的探討最為基本,,通常這樣的書也最 
多,,所以許多藝術家,,設計家也較熟練形與色,,並以專業於形形色色為自詡.. 
為何自詡,,自詡形與色的理論很科學..........然而,,難道我們就滿足於這些停留在1920年代的形 
與色的理論了嗎,,這些理論來支持藝術創作就夠了嗎? 
 
 


四,造形藝術的實質媒材(金木水火土) 
一般而言,,對造形藝術的形式媒材的認識與熟悉 之外,,實質媒材的認識與熟悉也很重要,,目前 
在我國,,對實質媒材的認識與熟悉,,往往當作藝術創作者個人的經驗與認識,,當作個別創作者的 
秘方,,,,,,,,,,事實上,,我們傳統工藝裡反而累積了不少這種經驗知識 
傳統工藝裡將這些實質媒材,,以陰陽五行(金木水火土,,對上西東北南中)來作屬性歸類與整 
理,,並賦予相生相剋的屬性關係(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雖然也有部分牽 
強附會,,但也累積了許多配屬原則或形式原則的知識,, 
  

五,造形藝術的形式原則 

合意原則 
指作品所表達的內涵與寓意,,要能符合觀賞者或使用者的主觀願望與秩序感


合字原則 
指作品的整體與組合尺寸,,要能符合習慣與吉利期望.. 

合圖原則 
指作品的形體,,構圖,,組合,,要能圓滿,,飽滿 

遠近原則 
指作品要能增加空間的深遠感 

配與和原則 
藝術作品的美感,,不只在於對媒材特色的表現,,更在於不同媒材性質間的組合搭配 
所謂色無好壞,,看如何配而矣 

平衡原則 
強弱,,左右,,前後,,大小,,大小,,,,等等不同的元素間的穩定對抗或動態對抗 

賓主原則 
強弱,,大小,,前後,,明暗,,等等,,以主題的元素為主的眾星拱月 

律動原則 
以同樣的媒材,,重複出現或變化大小後出現,,以造成音律的動感 

對仗原則 
除了造形外也包含了文學與語意的對偶或旗鼓相當. 

對比原則 
以相對媒材的性質強調出兩者的性質或襯托出個別的(主題物的)性質 
  

造形藝術的主題原則 
造形藝術的主題原則,以前的說法就是要"畫中有詩",,現在的說法則是 
繪畫要能表達深刻的目的性意涵,,或是說造形文化符碼. 
  

組織 
所有的造形藝術都在表達創作者的意念,,就是抽象造形藝術也不例外,,所以 
造形藝術作品所表達的各種意念之間,,有沒有先後秩序,,有沒有論證關係,, 
有沒有說服關係,,這就是"畫面"如何組織起來的原則 

主題展開與敘述性 
主題就是創作者所想表達的中心意念,,只是這個中心意念往往要靠其他相關 
的意念或說法來鋪陳開來.我們可以稱為主題的展開 
造形藝術與文學有其相鄰近的性質,,主要的就是所謂的敘述性..作品敘述性 
就是指作品說故事的能力,而判斷造形藝術感不感人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 
作品裡得敘述性強不強 

寓意與語意 
語意是以較小的單位來探討造形藝術裡的意思表達,,寓意則是以整體或較大 
的單位來探討造形藝術裡的意思表達 

深度 
造形藝術裡的深度通常有三個部分,,一個是指空間上的深度,,另一個是指時間 
的深度(歷史感),,再一個是指意涵的複雜

 

回首頁 回設計入門 回大學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