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文化符碼之一:設計文化符碼入門
.................................楊裕富於2001/08/21
 
 
圖一左:極為出名的餐具組合(茶壺的造形係依據西方神話而改編)
圖一右:機車(設計意識上將機車與人體操控結合)
 

.
圖二右上東海大學文學院,陳其寬作品
雖為修道院式大學校園規劃,建築物卻採唐式風格
圖二右下台北藝術大學(在關渡)圖書館,李祖原作品
李祖原在這一時期的作品也是採中國唐式風格,為什麼?
 
 

簡單的說:設計文化符碼就是提醒設計師,能

夠敏銳的注意到文化差異的分析方法,並且能

將這種〞有用的分析〞運用到設計作品上的一

種設計方法。
 

4-1、設計語意或是設計符碼

    如果說:玫瑰象徵愛情,這樣的話或畫,
現在的台灣人、中國人都聽得懂。但是,在一
百年前的台灣人、中國人就聽不懂。這說明了
什麼?
    這說明:物件、事情等等的象徵意涵,就
像語言一樣,是透過學習、透過整個文化的接
受,才能達到傳達或溝通的作用。
 
 

    同樣的,我們對〞設計作品(物)〞的期
待中,也是有雷同於上述的語言作用或象徵作
用,只是這種語言作用或象徵作用,與我們常
用的口語,或是與我們常見的(以語言文字為
基底的)文學、小說又有些〞技術上〞的不同
吧!但是,正是因為這種〞雷同〞相當之大,
所以,在設計界最早發展出來的就是〞設計語
意學〞。

  設計語意或是設計符碼這樣的概念早在德
國烏姆設計學校初期(1970年代)就開始
發展了,到了1980年代在北歐或在美國少
數設計學校也開始發展,而到了1980年代
末期還在北歐開了第一次國際產品語意學術研
討會。而奠定了〞設計語意學〞的主要內容。
 

  不過,通常〞設計語意學〞這個詞比較偏
向工業設計這個領域在使用,其他的設計領域
有用〞符號學〞(法國的巴賀德於1960s )、
〞都市符號學〞(義大利的葉柯於1970s )、
〞服裝符號學〞(法國的巴賀德於1970s )、
〞廣告符號學〞(澳洲的費克斯於1990s )、
〞語言學〞(美國的白派建築師與英國的詹克
斯等人於1980S )等來稱呼。這些在當時算是
新一代的設計師們(包括:視覺傳達設計、產
品設計、建築設計、服裝設計)之所以紛紛新
創設計語言學、設計語意學、設計符碼,到底
是為了什麼?
 
 

4-2、新時代新造形?還是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造形?
    表面上看起來,這些在當時算是新一代的
設計師們,逐漸企求突破〞現代設計〞的限制
(畢竟現代設計運動從1910年起算,到1960年
也有50年了),特別是突破〞現代設計運動〞
裡追求精簡、乾淨的〞教條〞,希望設計作品
能多說話、能有豐富的表情,而不斷的開始建
構這〞多說話〞的理論基礎。所以從這個角度
來看,設計語意學的興起,是隨著後現代設計
浪潮而興起的。

  但是,如果我們進一步去暸解〞設計語意
學〞的目的時,會發現上述理論建構者中,唯
一不是設計師的巴賀德,他所建構的理論其實
是最渾厚、最有用的,也最能解釋設計語意學
興起的〞後現代性〞。我們對這一點簡單的作
以下的解釋:

1.巴賀德提出的不只是設計語意學而是提出整
體符號學(或是說文化符號學)。
2.巴賀德提出的不只是符號學,也提出設計品
與流行符號的分析成果。
3.巴賀德提出的不只是設計符號分析成果,也
提出文化系統這樣的概念,並且運用在設計分
析上。
 

    如果,我們接受巴賀德所建構的理論時,
我們就能夠比較清楚的看出來,當時新一代的
設計師,不只是為新時代追求新造形(如同現
代主義、現代設計一般),而是跨國公司在後
現代情境裡企圖以地方化(或地方話)來化解
文化造形的〞衝突〞,而這種〞衝突〞在現代
主義情境下,本來是認為理所當然、理直氣壯
的,但是在後現代情境下卻變得裡所不然、理
歪氣衰的。

    所以,我認為設計語意學興起的主要原因
不在於〞為新時代追求新造形〞,而在於〞適
應不同市場的需求〞,而在於適應〞不同文化
的不同造形需求〞。

    設計如果不需要〞業主、購買者、市場、
行銷〞的概念,那應該稱為藝術,而不是設計
。反過來說,在國際經濟體系下、在國際分工
體系下、在跨國公司運作下、在國際市場不可
分割只能區隔之下,設計語意或設計符號所想
探討的應該不只是設計師本身(或本國)的造
形符號,更應該是消費者(或市場在地性)的
文化作用下的造形符號。

  所以,我認為〞設計語意學〞這樣的意涵
在二十一世紀一定會被〞設計文化符碼〞這樣
的意涵所取代。因為不只是所以,更因為〞設
計語意學〞只有理論框架,沒有〞差異消費〞
下的分析工具,沒有探討〞不同文化〞的分析
工具;而〞設計文化符碼〞既有理論框架,也
有各種好用的分析工具,並且能將這些分析的
成果,容易的聯繫到理論框架、聯繫到設計創
作上。

PS:想進一步了解,請連結楊裕富<<設計文化基礎>>一書
 

4-3、舉些例子

之一、產品設計上,從產品語意學到產品語境學

對1989年的產品語意學術研討會,我們的設計
學界有什麼評價,我不是很清楚。但是在其後
國際上工業設計學界與業界,其實有很大的變
化。我通稱為:從產品語意學到產品語境學的
轉變。

產品語意學有點像從設計作品的局部,個別來
探討〞構件〞、〞界面〞的形、色、質、材的
個別意涵,然後予以機械式組合(相對於劇情
式組合)。

產品語境學則有點像從設計作品的使用角色、
使用過程、使用情境,有機的來探討〞構件〞
、〞界面〞的形、色、質、材的可能分工〞角
色〞,然後再予以有機式組合或劇情式組合。
 

圖一左:極為出名的餐具組合
(茶壺的造形係依據西方神話而改編)
圖一右:機車
(設計意識上將機車與人體操控結合)

之二、後現代的歷史主義通常是是自己民族的歷史
後現代建築設計裡有地域主義、涵構主義、歷
史主義、復古主義。這麼多派別,所追求的通
常是自己民族的歷史語言。
上述這種說法,好像與前面分析的:〞應該是
消費者(或市場在地性)的文化作用下的造形
符號〞有所不同。
其實不然,因為建築設計或說空間設計的作品
是不能搬動的(否則怎麼稱為不動產),所以
建築師的作品,基本上只有〞在地性〞而不需
要有〞國際性〞,特別是在觀光消費上,建築
物與風景更是〞差異消費〞的重點,而不是〞
普同消費〞的重點。
圖二右上東海大學文學院,陳其寬作品
雖為修道院式大學校園規劃,建築物卻採唐式風格
圖二右下台北藝術大學(在關渡)圖書館,李祖原作品
李祖原在這一時期的作品也是採中國唐式風格,為什麼?
 
 
 
 

回首頁回文化符碼到楊裕富建築師事務所||到設計文化基礎一書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