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裕富設計教學網設計書評

創意思境創意活力空間設計概論後現代設計藝術設計藝術史學理論設計文化基礎三羊開泰

曾翔姿
「DESIGN WITH NATURE」一書讀後觀想 
作者:翔姿 2002/8/6 下午 02:45:26 
「DESIGN WITH NATURE」   Ian L.McHarg著  郭瓊瑩譯 
這是一本以生態系統為本的環境規劃設計哲學與實務的書,從對生態關懷的態度與整合生物與環境的生態學觀點〈當然與經濟學產生對立〉出發,介紹生態規劃的基礎知識與流程,闡述人與大自然空間於生理、心理的依存關係、整體的生態觀及都市生態,企圖自生態、自然科學、地理環境的角度,在現今城市對環境的影響與傷害中,釐出行與不可行的路,一如作者Ian L.McHarg對書名的詮釋「它可以詮釋為只是單純的尊重土地與人民之規則方法,亦可引喻為一種宏觀的設計理念。」,亦即中國人的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這一向為傳統東方國度的自然、哲學觀,深切影響人民的生活、思想與對環境的態度。西方國家受其哲學、宗教等價值觀深度影響而深信世界本是以人為主,人是萬物主宰,自然乃為人的表演而存在,是生活舞台的背景,如此態度傲慢自我。相較於自負的西方價值觀,傳統東方國度或原始社會的人對自然則存著敬意,人民敬天敬地,顯示出的是自身的謙遜與對身處環境的敬重。人類生活資源全取材自天地自然,自另一角度而言,人類也僅為地球上的寄生者之一,何以有權對身處土地剝削無度? 

社會經濟以利益為考量,於是人類短視近利而販賣掠取地球資源,環境的開發與進步卻造成許多難以拯救的傷害,自然界僅能適時反撲以提醒人類生存法則乃有因有果,循環不息的生物物理歷程,人與環境乃唇寒齒亡的相依共存,而非人類獨大的想像世界,這亦可在近年台灣寶島上看到驚心的實證。 

設計工作是為讓人類生活更便利美好,我們努力建築美好的生活空間,有不少人一方面又不珍惜的以各種方式傷害所處環境,忘卻了地球即人類生存之本,如此想來,自許為萬物之首的人類豈不可笑? 

對人類有益的並非是全被建設包圍起的建築環境,而該是包含週邊自然整體規劃的環境。在現今台北的商業環境中,市府以商場建設〈京華城〉作為〝政績〞之炫燿,卻看不見此虛構的公共性對周邊與人民生活質的提升,竟在資本、政治關係中,自許為政績,令人無奈! 

 

回首頁

回設計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