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裕富設計教學網設計書評

創意思境創意活力空間設計概論後現代設計藝術設計藝術史學理論設計文化基礎三羊開泰

林萬福評林曼麗著台灣視覺藝術教育研究 

書況:菊24開、227頁、部份彩圖、雄獅圖書公司2000/02出版 

一、作者簡介 
林曼麗,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系學士、日本東京大學教育系碩士 
、博士,專攻藝術教育、藝術史。曾任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美勞 
教育系主任,現任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著有:近代日本圖畫 
教育方法史研究、台灣視覺藝術教育理論之探討及其課程研究 
等書。 

二、文本介紹 
台灣視覺藝術教育研究一書共七章,分別為: 
第一章:緒論 
說明撰寫本書的緣由與研究動機 

第二章:視覺藝術教育思潮分析 
提出四種主流的美術教育模式分別為:技術主義美術主義的美 
術教育;實用主義造型主義的美術教育;創造主義兒童中心的 
美術教育;美學美感主義的美術教育,並以此初步檢視台灣美 
術教育,認為台灣美術教育的特色在於比賽文化與作品主義。 

第三章:台灣美術教育之起源及其近代化過程 
本章說明台灣美術教育在日據時期與日本近代美術教育發展的 
相關性,唯日據初期與中期國民教育裡分小學(日本人就讀) 
與公學校(被殖民者就讀),小學開設美術教育以身心修養的 
<<小學圖畫>>教材為主,公學校開設美術教育以生產應用的<< 
初等圖畫>>為主,前者偏向藝術陶冶,後者偏向幾何圖的裝飾 
應用。到了日據後期,雖然這種區別因為〞內地延長主義〞下 
而少有區別,但是,小學圖畫編有教師手冊而初等圖畫則缺教 
師手冊。另一方面,在大正後期,所謂的自由畫的美術教育思 
潮也透過一些現代美術運動者在中學與高職的任教而散發開來 
。 
第四章:戰後台灣美術教育之發展 
本章說明光復後的台灣美術教育,不過僅八頁篇幅。提出義務 
教育的延長與美術勞作合併為美勞課程,是此時的特色。 
第五章:台灣視覺藝術教育新趨勢 
本章主要提出對台灣當今美勞教育課程的分析,認為當今美勞 
教育的問題在於以下四點:其一、過於注重手的操作與技術面 
的學習(並以艾斯那的觀點來批判這種美勞教育的缺失);其 
二、矮化美勞科的教育意義;其三、只有單元沒有課程(批判 
教學單元之間沒有連貫);其四、自絕於〞環境〞之外。 
除了提出上述四個問題外,還提出視覺藝術教育的主體論、視 
覺藝術教育的環境論、視覺藝術教育的方法論作為提出改變我 
國美勞教育的主要依據。 
第六章:視覺藝術教育課程研究 
本章先提出四種藝術教育課程設計理論,分別為:學科取向的 
課程理論(所謂的DBAE)、學生取向的課程理論、社會取 
向的課程理論、科技取向的課程理論,以作為小學視覺藝術課 
程設計的參考。並以教育學者泰勒(T.Tyler)所提的 
課程組織三準則;順序性、繼續性、統整性,以及奧立佛所提 
的銜接性、均衡性、繼續性三準則,而提出螺旋式的課程架構 
與大主題是的課程設計原理。進而以此所提的兩個原理原則進 
行國小美勞課程的重新設計提案。 
第七章:結論 


三、文本評論 
優點: 
1、本書由雄獅圖書出版,印刷還算精美,只是少部份黑白稿 
墨色太淡。 
2、本書在研究台灣藝術史的資料整理上,有一定的貢獻。特 
別是日據時期的美術教育文獻的掌握上,十分豐富。另外從本 
書中也可以了解非西方國家在近代美術教育體系的建立上,對 
設計教育與藝術教育的相關性,還不太能清楚掌握教育的目的 
目標。 
缺點: 
1、本書在第四章戰後台灣美術教育部份,分析似乎過於簡略 
。 
2、本書提出目前的美勞教育缺點之四為:自絕於〞環境〞之 
外,其實在後現代教育環境裡,所謂民族精神、本土精神與自 
己歷史的認同,才是要點。這一部份作者並沒有提出精確的看 
法,而僅以〞環境〞一語帶過。 


 

回首頁

回設計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