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裕富設計教學網設計書評
|創意思境|創意活力|空間設計概論|後現代設計藝術|設計藝術史學理論|設計文化基礎|三羊開泰|
評《設計管理:產品設計之組織、溝通與運作》
作者: 楊裕富/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系所副教授
--------------------------------------------------------------------------------
設計管理:產品設計之組織、溝通與運作 鄧成連著 臺北市 亞太圖書出版社
民國88年4月 ISBN 9578264224
我國各種新興設計行業的發展至今已近四十年。在此行業中,產品設計分科對我國經貿實力的影響很大,尤其在我國面臨產業轉型的此時更是如此。「設計管理」這門學科旨在探討與累積有關設計活動、設計組織、設計生產力、設計規範的知識。但是,國內設計教育一直到四、五年前,才開始將「設計管理」列為選修課程,雖然有點晚,但還算不太晚。今年終於出現這麼一本以設計管理為主題的書,所以特別挑出介紹。
作者鄧成連久任設計科系教師,獲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設計管理博士學位,加上近幾年作者於國科會資助下,撰述了幾份有關設計管理領域的紮實研究報告,以此學經歷來撰述本書,自有其一定的貢獻與可讀性。本書主旨,正如作者所言:「期由設計角度切入管理,使設計管理的研究與實務運用能在國內的學術界與企業界生根,充分發揮設計功能與提昇設計能力,促使我國的設計晉身國際舞台,具國際地位」。
全書分為十章,重點分述如下:
第一章「設計管理概述」。指出設計活動對企業體獲利的正面性,並比較說明設計專業與管理專業在設計管理上的的融合與分野。藉此清楚的界定出設計管理的主要內容在於:調整設計組織、規劃設計內容、訂定設計規範、執行設計創意、評價設計結果;而設計管理的主要目的在於提高設計生產力與提高企業生產力。
第二章「組織理論概述」。介紹一般組織理論,特別對設計活動常見的專案組織作進一步描述。
第三章「企業體設計部門組織」。介紹企業體內的設計部門組織,並分析了四位英國設計管理學者所提出的設計部門組織,分別是:有機形組織、設計圈組織、運動類別化組織與開發程序類比組織。
第四章、企業體臨時設計部門組織:設計專案組織。以前章之分析為基礎,並以產品開發程序與產品設計流程為依據,作者在本章提出「變形蟲式雙專案組織」的概念。
第五章「專案管理與設計委託案」、第六章「設計委託案之專案管理」、第七章「設計專案經理」。研發設計案的進行,通常有三種模式:企業體內設計部門模式、企業體企劃部與設計公司合作模式、直接委託設計公司模式。第五章起至第七章,探討後兩種模式。在第六章裡作者大量運用了國內企業體委託案的調查資料與訪談資料進行分析;第七章則整理提出呼應於第四章「變形蟲式雙專案組織」的設計專案經理人功能。
第八章「組織溝通」、第九章「設計溝通」。由於一個研發設計案的進行,不但歷程長,所涉及的人員、資訊、部門多,況且還有前述各種不同的模式,所以,如何精確、有效且具啟發性的傳遞訊息就十分重要。作者在第八章討論並總結了以設計組織為主的組織溝通;在第九章討論並總結了以設計活動為主的設計溝通。這兩部分也都顯現了整個設計管理溝通有異於其他領域管理溝通之處係在於—除了口語溝通、書面文件溝通外,設計管理溝通中一方面包括了:圖面、實物模型等特殊的溝通媒介;另一方面也包括了:規劃、策略、說服、評價、決策等長程(或全程)管理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術。
第十章「設計管理課程與教學探索」。作者提出了設計管理作為一門課程所需要的一些知識與條件。並以角色模擬、交叉專案、設計稽核三種方式作為設計管理課程的教學方法,以為本書的總結。
設計管理是一門新興的學科,但是對設計藝術學科與術科發展而言,卻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指標。設計管理知識興起後,正顯示產品設計的發展已邁入計畫性生產的階段。
不過,設計管理這門學科從1980年代,在英國柴契爾首相極力提昇英國生產力的同時所發展出來,跌跌撞撞的也受了不少的誤會與期待,其中之一便是將設計管理定位成一門設計學加管理學的新學門。其實不然,設計管理這門知識毋寧是如何促進設計業生產力的一門學問,而設計行業顯然屬於服務業、屬於心智加工業、屬於工程社會人文結合的行業,而如何促進服務業的生產力;如何促進心智加工業的生產力;如何促進工程、社會、人文的結合,當然是個極具挑戰性的學門。
如果我們放寬領域從如何促進工程、社會、人文的結合來看設計管理這樣的學科成長,那麼國內近幾年與設計管理相關的設計專業書籍就顯得比較多采多姿了,諸如:
●《產品創新設計》邊守仁著 全華科技圖書公司 1999年
●《設計的文化基礎》楊裕富著 亞太圖書出版社 1998年
●《產品物徑》官政能著 藝術家出版社 1997年
●《設計解讀》陳文印著 亞太圖書出版社 1997年
●《設計藝術史學與理論》楊裕富著 田園城市文化公司 1997年
乃至於近年來設計領域的學術期刊的蓬勃發展,也多見設計管理、設計文化、設計生產力與企劃等相關論文的提出。諸如:中華民國設計學會的《設計學報》、《設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民國建築學會的《建築學報》、《建築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等。
以這樣較寬廣的脈絡來評《設計管理:產品設計之組織、溝通與運作》一書,那麼本書的優點在:集中焦點於如何結合設計學與管理學;本書的缺點也正在於:只考慮如何結合設計學與管理學,而忽略了設計生產裡人文素養的重要性。
只就本書所述內容來作評論,本書的優點在於:1.本書於我國的設計業界與學界,有開風氣之先的貢獻。2.以廣泛的設計組織實例研究資料,進行本書的撰寫,並對企業管理怎麼與設計行業結合,有較深入的討論。3.提出所謂變形蟲式DPL設計管理模式的新見解。
本書的缺點在於:1.雖然作者兼跨商業設計與產品設計兩領域(參見作者自序),但本書視野仍然不脫管理學與產品設計學。對設計整體領域(建築、視傳、工藝)等並不熟悉;雖是國內第一本設計管理領域的書,但卻以英國產品設計管理學門的成長視為本書寫作指標。2.在研究方法論上,誤把現象學當作所謂「反實證主義」(雖然有所引據),但是這樣的方法論與認識論大有斟酌的餘地。3.在設計理論的創見上,仍固守七○年代的程序性設計理論,而忽略了世界設計業界近20年來的急劇變化。
整體而言,本書瑕不掩瑜,是十分值得設計學界、設計業界及喜好設計行業的人們參考與閱讀的。
本文接受稿於1999年9月,刊登於1999年10月<<全國新書資訊月刊>>(國家圖書館發行)
。
回設計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