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設計概論……..書評:by潘鑫宏


前言:

在現代的設計運動從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興起,對於人類生活形態的改變,進
而影響了設計的形成與設計分科的更為細分。常言到,〝什麼是設計〞???對
於設計而言,是從藝術領域之中分流而出。在藝術包含繪畫、建築、雕刻。而建
築更是當時的藝術主流,但是設計的出現卻是改變了人類的行為模式與生活形
態。所謂的設計,是一種兼具美感層次、使用機能、與紀念功能兼具。而空間設
計的設計對象物包含了空間與實體,由於設計指涉物的不同衍生出許多的設計類
型包含了,舞台設計、建築設計、室內設計、展示設計、景觀設計……..對於空
間的要素是從空間的美感則是包含了空間美感原則。當代設計運動大多藉由殖民
的宗主國(荷蘭、日本),來進行(台灣)建築文化殖民,將現代設計運動推上
高峰,在西方基督教文化與白人中心的觀點在作祟,所謂的西洋建築使正式以歐
洲(英格魯煞克遜人、日耳曼民族)的功利價值為意識型態主流。

當我們討論到〝什麼是設計〞???設計是一種心智活動與心智習慣。其中
設計三大設計方法有三種設計思維類型
一、典範思維類型:是在設計指涉物與設計師所屬的社會之中設計規範,是在所
屬社會文化符碼所規範之下所設計,將當地的社會特質與精神呈現出來。企圖打
倒19世紀之前專制封建的一元設計模式,相對的發展出多元文化的設計角度,
透過建築物的興建與使用,透過實質環境的組成與改變,以表現社會的文化所特
有的文化經神與特質。
二敘事思維類型:此種設計思維模式認為設計的重點不適時用機能,而是在於歌
頌表達一種意識型態。
三程序思維類型:此種的設計思維模式分為系統性解決問題模式,另一種是因果
性機能功能思維模式。

在18世紀以德國人溫克爾曼、黑格爾為主的藝術史學派所形成的唯心論史
觀,所串連的西洋建築史卻是一昧的以為埃及、兩河流域、希臘、羅馬、歌德、
文藝復興、巴洛克、洛可可是一脈相傳西洋建築史,將中國建築史、日本建築、
西洋建築視為印度建築的一促份,將飛西洋建築所包含之外的建築式微非主流易
事,而中國近代的建築知識份子卻也承襲了西洋建築的價值意識反過來批判中國
建築的退步,實在是有些無知,我被身為設計工作者似乎更應該有些認知(突破
西洋建築史的神話)找尋屬於我們自己的主流價值意識。





評論;

作者在撰寫這本書之時,重書中的章節架構來說:從什麼是設計?什麼是空
間設計、空間的設計理論、設計方法、方法論到典範性的設計思維、式樣分析,
以設計史論的架構配合空間的設計方法,來凸顯現代設計的窮途末路與後現代設
計的崛起取而代之,並且將空間設計的三種思維方法一一的介紹加上有設計案的
照片對照說明的方式十分的清楚。

在西洋建築史的自詡為擁有一脈相傳的純正血統,只不過是建築史論學者的
自圓其說,若是不去釐清探究知識的真相,而一昧的對西洋異質文化進行偶像崇
拜(陷入迷思),西洋異質文化一而再的對我(台灣)進行文化殖民而不自知,
真是可悲。

其實書中也一再的強調現代設計過於重視機能主義(形隨機能)………一元
設計角度vs後現代設計運動…………多元設計角度的比較清晰可見。也算是後
現代設計的特色之一。

所以作者的立意應該是希望能夠透過三種設計思維模式,的實際操作練習讓設計
的過程更增添了一些理論的應用,而非一般人所認為的空間設計只是一種技術,
其實空間設計包含了更多的深層意義,由於人類在進入工業革命之前的社會價值
觀是一元的(帝王將相),一般的科學知識將設計的專業知識定位在技術與應用
科學,似乎是不需要太多的理論建構,我認為應該要在空間設計之中注入一股力
量,將人所處的社會之中將集體記憶再現。空間設計不應該只是停留在設計『人
造物建築』,而是將空間設計的領域擴大,其實也並非只是經驗的累積與技術的
更新,不只是建築主體實體的設計,其實也是一是是型態只文化的傳承與串連起
所在社會人類的集體記憶和文化價值,溝通起人與人之的的文化串連,與所在文
化符碼的的共同集體記憶,而也同時進行對與所在社會文化保留功能,歷久彌新
更期望將空間設計的機能功能層次提昇到意義層次。

回首頁 回設計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