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史學作業

式樣分析在設計史學上的作用

  指導教授:楊裕富  /  研究生:潘鑫宏

課程網站:設計史學  

 

設計史書簡介     書名:現代建築史    作者:kenneth frampton

全書分成三篇36章。 

一篇以文化、區域、技術三方面之轉變簡略說明現代運動之前史。

文化發展與技術取向1750∼1939年

  • 1.文化之轉變:新古典主義建築1750∼1990年
  • 2.區域之轉變:都市發展1800∼1909年
  • 3.技術之轉變:結構工程1775∼1939年

 

二篇以模里士倡導的英國美術工藝運動,開啟現代運動的發展,直到萊特、密斯、柯布謝等大師的作品達到成熟期。批評性歷史1836∼1967年

 

第三篇:批判的評價與直到當代之發展1925∼1991年  

一章敘述國際風格在各國之發展。

二、三章說明戰後新興一代,挑戰戰前大師立下的典範。

四章列出現代建築發展至當代之混亂現象與各家爭鳴。

    五、六章說明世界文明中的地域主義,以及建築實踐與贊助業主互動之成果,

    同時暗示未來可能之走向。

 

    

設計作品式樣分析

設計師簡介

柯布(Le Corbusier)是二十世紀現代主義建築之中的建築大師,他的設計作品及設計哲學、設計思潮影響了後來無數的建築追隨者,他對於建築向來有原創獨特的想法,不同類型的建築中,他總能在不同時期適切地展現自己的設計精神。

•1887年生於瑞士 La Chaux-de-Fonds。早期於當地隨 Charles ’Eplattenier 學習建築設計。

•1907年前往維也納隨 Hoffmann工作,並前往義大利等地旅行與會見了Garnier。

•1907年於Tuscany訪問卡爾特教團(Carthusian)之 Ema 修道院。

•1908年於Auguste Perret事務所工作,接受鋼筋混凝土之訓練。

•1910到柏林於Peter Behrens 事務所工作,接觸藝工聯盟,並受其影響。

•1913年於故鄉成立事務所。反對L’Eplattenier 裝飾觀點與 Wright之作品。

•1916年設計Schwob住宅。

•1920年代至1935以Dom-Ino概念發展混凝土構造。

                                                                              

柯布的形式法則,顯然受了幾何形的影響,不僅由於他喜愛明確之立方體和圓柱形,

更由於他喜愛面之幾何處理。他說:「現代建築師都害怕各種立面的幾何成份。

現代建築構造上的大問題,必須經由幾何形去解決」。

柯布故意把自己侷限於由鋼筋混凝土性質發展出來的可能性內。

然而,在幾何形觀念的限制範圍中,他仍然發展出一種美妙的建築,始終一致且清晰。

 

 

      

 

1)Villa Savoye         1929~1931

Villa Savoye建築在Poissy的一位於法國Paris的西北方的小鎮,

基地是鎮外的一草地,四周有部份樹木圍繞著,且擁有一北方和西方的視野。

建於1929年至1931年之間,是那被稱為「四種住宅組合」中的最後一個作品。

它非常清楚的說明了柯布的「新建築的五點原則」。

五點形式句法:

1. 底層挑空:主要層離開地面。獨特支柱使一樓挑空:「房屋懸於空中,離開地面,」

而庭園伸展於房屋下方把柯布建築與環境區分,把綠色空間置於建築物之下,

與大自然建立新關係。

2.自由平面,自將主要承載建築重量的柱與分割空間的牆分離。

 

3.自由立面,為自由立面在垂直面上之結果。

 

4.以拉窗形成一片水平窗帶。以拉窗形成一條很長的水平窗代以橫帶窗之關念來增進外觀

之調合,而且是構造系統中一項合理的表現。

 

5.屋頂花園,恢復為建築物所侵佔的地面。恢復為建築物所侵佔的地面。把自然的景色帶

人類的居住環境來

 

 

 

 

 

 

 

 

 

 

 

 

 

 

 

 

 

以建築立面構成與造型為主的式樣分析

 

第一層次:直覺分析〝好〞與〝不好〞的作品特色

好的部分;

1包被空間之牆與承重之結構分離,建築主體離開了地面,懸浮於半空中,

2綠色空間(草原)導入建築物下方,而與自然建立親密的關係。

3塑造一種緊密簡潔的立方體,反應內部空間的單純性.

4水平之帶狀窗戶更能增進外部平面之整體感並減輕量體的笨重感和視野更加的寬廣

5建築造型方正有一種穩定感

6建築體之中的柱,將正方形的量體撐起,似乎漂浮在草原之中是從地上長出的樹一般,一樓建柱的退縮造情陰影,反而加強了白色量體的漂浮感。

7建築量體內部的便圓形量體和方形量體更能凸顯其中的主從關係。

8整個建築結構柱所撐起的建築物和四周為的數形成協調感表現出正確純粹的氣質

 

 

不好的部分

1建築的立面太過於理性,缺乏建築表情.

2簡潔的量體讓建築的造型太過於呆板.

3太過於強調獨創性英雄式的設計思維,秉棄了傳統古典的空間元素。

4 一樓的結構柱似乎太過於細小,和巨大的方形量體不協調

5窗戶的開窗太過於一致缺少變化。

 

第二層次:作品拆解與變形試誤體驗。要仔細判斷拆的是不是〞節點〞或〞接點〞(拆

解後的稱為單元)可獨立作審美判斷。

 

 

 

 

 

 

 

 

 

 

 

作品式樣分析(2)

 

廊香教堂                1950~1955

廊香教堂是建於西元1950~1955年,基地是位於丘陵上的一塊地,

東南方是一緩坡,連接對外的道路也經由此面緩緩向下連通。

西面則是由大片的樹林圍繞,因此向東面即是一較開放型的空間,

而在這丘陵地上的基地中,最佳的視覺景觀點,是在東向到南向的方位。

由於基地位於丘陵之頂,其位置顯示出其山上的視覺效果,

教堂所代表的意義是神聖以及崇高。

設計理念:

對於人自然和宇宙之間關係上的信仰。教堂一直在敘述著對比︰

造型的對比、光線的對比、空間的對比,………等,

由這些物的對比也暗示著人的對比、存在這時空中眾多生命的對比。

建築的位置藉由面對朝聖者的途徑給予移動上及視覺上的引導,

在於整體的配置上,主要是藉由軸線的引導方式,

來強調教堂的神聖性以及崇高性。

 

 

 

 

以建築立面構成與造型為主的式樣分析

第一層次

好的部分:

1具有隱喻、說故事的多重符碼造型:建築物的造型是船達一種說故事的建築造型語彙具

有隱喻的效果,讓人重不同的視點來觀看時對造型有很多不同的解讀:雙手和托、老母

雞、一燒貨輪……

2廊香教堂建築物的屋頂造型和材質是十分具有粗獷的幾何美學構成3蝴蝶狀的屋頂和白色

的建築量裡構成一種突破破當時已經能為主的方盒子建築的建築方整的形式。

4後方的教堂空間量體像是一個人的臉,建築的造型有如童話故事般的有趣。

5由單純的線條造型而成的曲線加上蝴蝶狀的屋頂十分的有趣,廊香教堂在光線的處理上

是以許多不同的開口導入光線至室內,由光線的變化效果於教堂內部創造出神秘的空間感

覺,這些多樣且對比的光線柔化了整個形與內部空間。

 

6由側邊的厚重的外部強面的窗物開口,將光線引入教堂的室內有一種多變化的神聖空間

廊香教堂在光線的處理上是以許多不同的開口導入光線至室內,由光線的變化效果於教堂

內部創造出神秘的空間感覺,這些多樣且對比的光線柔化了整個形與內部空間。

7教堂屋定的深色部分象是船的尖部,教堂建築的主體和後方的高塔形成有趣的造型對話。

                       

 

                                

 

 

不好的部分:

1建築空間的入口似乎不夠明確,讓來朝聖的信徒不知所措。

2和洗往傳統的教堂建築型似有很大的不同之處,不符合是比較符合西方對於教堂的期待

3建築材料的使用太過過於單調缺乏趣味。

 

 

第二層次:作品拆解與變形試誤體驗。要仔細判斷拆的是不是〞節點〞或〞接點〞(拆

解後的稱為單元)可獨立作審美判斷。

 

 

 

 

 

 

 

 

 

 

同時期作品特色比對

柯布(Le Corbusier)

Villa Savoye1929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Deutsche Pavillon in Barcelona, 1929

 

 

柯布(Le Corbusier)

廊香教堂1950

 

現代主義建築 現代主義建築 現代主義建築
純粹的幾何造型量體 垂直、水平牆面構成 有機的雕塑造型
量體輕巧、透明 量體十分低限 量體厚重
精緻

簡潔的量體

簡潔的細部處理

 

粗獷
抽象 十分理性 具象

立面的造型是有找出規線

以人體模具尺寸為基準

講究模矩、尺寸、構圖法則

 

屋頂是平版牆面是

光禿地版面

沒有任何的線角

強調建築材料原本的顏色、材料、質感

 

塑造十分感性的建築量體以建築的質感、量感、光的品質、曲面構成,為優先性,重拾了造型的感性語言。
住宅是居住的機器 Less is more  的建築處理原則 蠻橫主義的先驅

 

前期作品特色比對

住宅是居住的機器柯布(Le Corbusier)

Villa Savoye1929

 

A. W. N. Pugin

 

英國國會建築1840

 

 

 

 

柯布(Le Corbusier)

廊香教堂1950

 

現代主義建築 新古典主義建築 現代主義建築

 

 

純粹的幾何造型量體 華麗、裝飾的複雜建築量體 有機的雕塑造型
量體輕巧、透明 龐大 厚重
精緻 複雜、精緻、復古 粗獷
抽象 神聖、嚴肅 具象

立面的造型是有找出歸現

以人體模具尺寸為基準

講究模矩、尺寸、構圖法則

 

歌德復古與羅馬復古主義之擁護者與鼓催者。

大量的古典元素

 

 

塑造十分感性的建築量體以建築的質感、量感、光的品質、曲面構成,為優先性,重拾了造型的感性語言。
住宅是居住的機器

反對工業分工與機械操作,強調手工藝術

 

 

蠻橫主義的先驅

 

後期作品特色比對

 

 

 

柯布(Le Corbusier)

Villa Savoye1929

 

Micheal Graves

波特蘭市政大樓1980

 

柯布(Le Corbusier)

廊香教堂1950

 

現代主義建築 後現代主義建築 現代主義建築
 

 

 

 

 

 

 

 

 

 

 

 

 

 

 

 

 

 

 

 

 

純粹的幾何造型量體 古典建築和現代建築的二元混合 有機的雕塑造型
量體輕巧、透明 古典建築和現代建築的二元混合 厚重
精緻 巨大厚重的建築量體 粗獷
抽象 精緻與古典共存 有機的雕塑造型

立面的造型是有找出歸現、

以人體模具尺寸為基準

講究模矩、尺寸、構圖法則

 

建築量體「三段分法」的作法,

喔建築窗戶構或的牆壁比喻成一種擬人化作用,

產生了肩部、軀体、頭部的三種區分 。

塑造十分感性的建築量體以建築的質感、

量感、光的品質、曲面構成,為優先性,

重拾了造型的感性語言。

住宅是居住的機器

古典人文主義抽象再現

 

蠻橫主義的先驅

 

將比對結果與所熟悉的設計史著作(現代建築史    作者:Kenneth frampton),進行比對

 

 

在式樣分析敘述不清與曖昧不明的地方:

 

在廊香教堂的部分Kenneth frampton提及柯布在設計廊香教堂之時,的靈感是來自於柯布的<體驗建築>書中

所提及希伯來神殿復原圖中的靈感而來(p228),這一段話是值得懷疑的,因為柯布他所要追求的是設計的獨創性,

他極力反對建築師對歷史式樣的抄襲與應用,並非是作者所言來自希伯來神殿復原圖中的靈感。

廊香教堂的造型靈感應該是有另外的典故,是柯布刻意將光線引入教堂內部、和他早期蝴蝶狀屋頂所形成,

而屋頂形式是呼應基地四週地性變化而產生,進而柯布就是利用建築物的隱喻作用激發人對教堂的浪面聯想

 

和式樣分析結果不同的地方:

 

Kenneth frampton提及柯布似乎對於柯布的對幾何美學及機械美學的造型思考模式,較少提及,

對柯布前期(理性、秩序)後期(感性、非秩序)的建築風格轉變沒有具體的說明轉變的過程與原因,

還有比較前後其的不同之處。

 

 

式樣分析心得結論

經過式樣分析之後就藉由同一建築師不同時期風格的建築作品,可以看出其建築風格經過歷時性的改變過程,

將建築作品和同時期不同地區的設計作品相互比較,可以做建築風格的共時性比較。

 在將兩件作品和前後不同時期的建築風格作比較,就可以看出建築思潮經過時間的考驗之後歷時性的建築主義的形成。

經過式樣分析的過程可以針對建築作品之中的單一特色做式樣分析

例如:建築物之中的動線式樣分析、空間配置式樣分析、造型構成式樣分析、建築技術式樣分析、建築材料式樣分析…………………..

經過此次柯布此兩件的式樣分析之後

可以瞭解柯布的建築風格前後期(前期提倡的形隨機能、強調機械美學、抽象的幾何造型美學

到後期的塑造十分感性的建築量體以強調建築的質感、量感、光的品質、曲面構成,

為優先性並重現了造型的感性語言。)的不同之處以及從

新古典主義建築--------現代建築------後現代建築-------不同時期的建築特色。

 

 

 

申論本作業主題

任何一本的建築史學似乎一定逃不過黑格爾(正反合三段論證法)、溫克爾曼(式樣論)的史學寫作的模式,建築的式樣論也

是如此尤其是建築史與藝術史的寫作,大度份的建築史學書都是在追求時代精神或現代精神 

其實在21世紀的國際主流之下各國都會強調風土化、地域性。

在建築史學研究的領域之中,我們必須清楚全世界的建築式樣,而且並不能只看單一的建築史書,(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

然)不然就是讀死書,就是被作者牽著鼻子走,其實就建築設計史的領域而言,設計師是必須要能夠發揮器物彰顯的功能,而

器物彰顯最主要還是要能目眼所見(由人主體對客體物質的物質層面)、心眼可感(人主體對客體的精神層面)才能達到。

 

式樣分析在史學上的作用是:讓人瞭解經過式樣分析之後,發現原來有許多的好的設計並不會出現在史學著作當中(因為作者

的主觀意志),而一個時代所能代表的時代精神(每個時代式樣只有單一高峰,難道就沒有其他的高峰嗎?

)只不過是作者所建立屬於他的民族的建築史,

 

若是能真正體會式樣分析的作用,就要能建立一種自己民族的典範(但並非只有單一,世上還有許多典範),經過對自己中國

文化的深刻體驗之後,再從新建立中國專屬的式樣典範------在藉由器物彰顯(中國建築特色)來確定地位與影響力,進而建

立自己的建築史,而再也不必藉由其他民族所寫的建築史書瞭解中國建築文化,也免於淪為次等文化的窘境。

 

回首頁 回研究作業 回式樣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