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裕富設計教學網之設計書評先修功課網(<<--外連)

 

乃菁書評三篇About me(<<--外連)

                                                About my teacher(<<--外連) 

 


 



後現代設計藝術  作者 楊裕富 林萬福


內容簡述

        由現代E-Live生活消費型態的現象來引言進入後現代的設計藝術。現代人娛樂享受充斥著生活,流行快速的變遷,品味走向高品質,消費形態走向注重消費過程,比較以往接受的訊息更快速,人們只對當下新聞感到興趣,時代在改變。

        這樣的改變形成一種我們稱之為後現代的生活型態,而後現代所追求和呈現的是多元性與差異性。作者更歸納出後現代生活型態對設計藝術的影響,與關於後現代藝術、後現代建築以及後現代產品、視覺傳達等的思潮、派別分類論述。

 


評論小結  評論學生 陳乃菁

        時代正在改變,以消費者為主的流行戰爭,新一波的資訊革命,可以說是已經開始了。流行品味的改變,象徵著新新生活的型態將對設計藝術產生新一波的影響。如此書中提到後現代概念是一個反對現代主義又繼承現代主義的概念,認為要從深刻反省現代性中找出迎接第三波資訊革命的生存之道。
        後現代性一直有別於現代性的一點就在於後現代追求的是多元與差異性。意謂著後現代是一個大融合之後的產物,因此產生許多新興的設計類別影響著現代設計藝術的發展及未來的走向。

      「後現代」並非是一個終點的論述,也並非如現代主義有著對於時代突破性的絕對定論。目前來說,它是個多元並存的現象,也是一個階段。有人說明後現代終究會被新一代的設計論述所取代,並不會自成一格,但我認為後現代的多元化也是呈現一個階段性表象,相對於它對目前設計行業的影響,在未來是能發展成為二十一世紀初的設計主要論述。

        或許在這樣的過渡階段下,生活消費繼續有著一些改變,將會持續著帶給設計更大的改革。潮流走向的不定性,隨著流行品味變化,加入更多新新話題,如此說來,也是為後現代增加許多未定的成長空間。

        這本書對於後現設計藝術的論述,就廣度上而言,所涵蓋設計派別方面的敘述是清楚的,就深度上而言,我想是為了讓讀者更容易了解對於後現代的論點,而敘述來得更淺顯易懂些吧。讀者可以經由這本書對後現代作一個概括重點式的了解,如果欲深入探究,還必須有待讀者多多觀察,尚能作出更精闢之評價。



 


 



空間設計概論與設計方法        作者 楊裕富


內容簡述

        這是一本空間設計入門的書,也是一本專門講空間設計方法與設計方法論的書。提供廣義的空間設計專業入門,以及空間操作為主的設計專業最淺顯與常用的觀念與手法。


評論小結  評論學生 陳乃菁

        何謂空間設計,往往一般人並不全然了解空間設計的範疇,就廣義來說,空間設計的涵蓋面其實是很廣的,並不特別限定於建築設計或室內設計。而設計的專業來自於設計者的思考與邏輯上建構,學習設計的專業者除了了解何謂設計,培養設計的美感之外,還必須理解空間設計一脈的思維模式,以及理論基礎。從設計方法的論述修習中來培養分析、評價一個設計作品的優劣。

        此書第六章中提到設計典範思維、程序思維、敘事思維三種設計方法。典範思維著重個案、案例及傑出的設計作品分析,規則次序可循,為大部分的設計者所學習的設計方法。而程序思維注重機能、尺寸,以及設計目標的達成。敘事思維則是以精神的意涵上為主軸,讓人從設計作品產生聯想,進而達到傳達作品的精神意義。

        我們常常看到一些令人感到有趣的作品,往往都是因為作品表達出某個強烈的意念,而這是在敘事思維模式之下所產生的空間操作,作品擁有故事性,總是更容易引領人們進入設計者在作品上的思考。
        此外作者於網路登載的設計思維模式一文提到「目前市面上所能看見的中文設計方法教材,百分之九十五都只談設計的步驟,而不談設計思維。目前課堂上所教的設計方法課程,百分之九十都只教授程序性設計方法,而不教其他的設計方法。」除了大學和技職體系的設計教育方式,還存在著差異之外,在於在校學習理論和在專業實用上,也存在著理論與實作的矛盾。兩者之間在設計思維上卻還是存在著對立、相輔的特質,程序導向與敘事導向著重的切入點不同,而三種思維的導向還是可以作融合並用的思考。在學校不同思維的設計訓練帶給設計者的是設計上更多的進步與學習。



 

 




設計的文化基礎  作者 楊裕富

 


評論小結  評論學生 陳乃菁

        文化之在於人為,設計之在於文化。
設計所表達的意義即是一種文化的呈現,溝通在於語言,進而符碼,再之於文化。
        作者歸納提出文化三層說,分為形而上、形而中、形而下。形而下之文化,是指具體之個別事物、明確的技術與知識;形而中之文化是指生活制度習俗,生產活動運行之法則;形而上之文化,是深入精神深層面,哲學思維模式與價值觀。
        我們在於設計學術理論探討仍然是以西方國家設計發展為主,以西方建築史、西方藝術作為我們在設計思維養成的主軸中心。儘管在於仍有台灣建築史、傳統建築存在,屬於我們特有的民族風格,是於我們東方文化。而在於「文化」的層次定論,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建構有著異質文化的並存與分裂。

        我們同時消化了西方設計論述與中國傳統文化,我們進行的是以中國傳統文化觀念的結構體制下,去建構或理解一個以西方設計論述為主的一些產物。如在語意識別上,同樣的符號之於兩個不同東西方的人,所解讀出來的精神深層意義也許就會有所差異。
 

 

 

 
回首頁 回設計書評 回研究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