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新藝術風格的新浪潮-格拉斯哥學派的式樣風格分析
摘要
格拉斯哥學派在新藝術風格中算是異數,當所有設計師都傾向於對自然形態的依賴而展現出柔性的設計風格之際,設計師麥金塔慢慢地脫離自然形態的曲線風格,率先地提出“方形風格”(Cubic Style)的式樣,因此無論在建築、室內設計或家具設計上,麥金塔的格狀風格式樣,形成了幾何抽象風格的先驅。本文嘗試以不同的角度解析麥金塔的式樣風格,並利用式樣的拆解解析格拉斯哥學派的式樣風格脈絡。
關鍵字:式樣、風格、新藝術運動
一﹒新藝術運動的簡述
格拉斯哥學派隸屬於新藝術運動在蘇格蘭的式樣風格。新藝術運動在1890年代,橫掃歐美,於1900年在巴黎的萬國博覽會達到顛峰。基本上新藝術受到非常多元化的風格影響,例如法國的洛可可﹙Rococo﹚、塞爾提克﹙Celtic﹚、哥德式﹙Gothic﹚和文藝復興式﹙Renaissance﹚,甚至外來的藝術形態如古埃及、羅馬與日本的藝術均影響新藝術多元的視覺風格,在同時期亦有象徵主義﹙symbolism﹚的風格同時蔓延,其充滿著韻律感的線條與圖案,帶給新藝術工作者對線條的掌握:決定性的線條、線條的表現、線條的控制與統一,成為新藝術風格在設計元素上的特性。由於新藝術者經常表達一些柔弱的女性,配合一些花草的背景,故新藝術運動亦被視為柔性藝術﹙Feminine Art﹚,也就是女性的藝術形式表徵。
二﹒格拉斯哥風格的式樣分析
2.1 格拉斯哥的作品風格介紹
▲圖一:麥金塔所設計的高背椅 |
基本上蘇格蘭的格拉斯哥風格在前時期的作品,依然維持新藝術獨特的柔性線條,麥金塔喜歡由小觀大,喜用的圖紋乃為圓弧的蛋形弧線,點綴從抽象風格的玫瑰式樣,顏色的搭配全是粉色系列,例如淡橄欖、淡紫、象牙色,灰和銀,橫直線的拼合重疊在抽象繁雜中又取得一種簡單統一。但到了後期麥金塔完全放棄了柔軟、優雅、彎曲的柔美線條,取而代之的是堅硬果決的垂直線條與水平線條的交叉運用,從此時期的風格在視覺的意象上似乎與新藝術風格的柔性特性產生對立,從形態學﹙morphgologic﹚的層次而言展現了「男性原理」,也就是“堅硬的、直線的、大的、粗的、方的、重的”的語意意象;與原柔性藝術所呈現的「女性原理」,也就是“柔軟的、曲線的、小的、細的、圓的、輕的”形成了對比。 |
事實上這種視覺風格的對立乃為外在的表徵,以其交錯的直線與水平線的構成組合形式,傳達出一種雄性的視覺意象,但若比對Thorwald Detletsen所著的“難解的心理學”﹙Esoteric Psychology﹚一書中,針對水平線與垂直線的心理意涵的象徵性描述:水平的直線所代表的是陽性的﹙masculine﹚、技術的﹙technical﹚、功能的﹙functional﹚、知性的﹙intellectual﹚等;垂直的直線所代表的是陰性的﹙feminine﹚、精神的﹙spiritual﹚、直覺的﹙intuitive﹚、天性的﹙instinctive﹚,而且此書中描述一項產品的完整性,應是水平與垂直的元素交錯運用而成,才能夠達到平衡的狀態﹙Joris, Y.G.J.M.,1999,p.26﹚。因此從以上的意涵解析,麥金塔的直線構成方式雖不同於同時期的新藝術運動的風格,但是利用柵線所構成的設計元素卻成為陰陽的調和風格。較同時期的作品擺脫對自然形態的模仿與依賴,並率先傳達出現代設計主義的簡約風格,由於此時期受到日本藝術的影響,麥金塔的柵狀風格明顯受到日本紙拉門的格線影響,由於他擅用梣木或胡桃木為材質,並用以黑色作為家具的色彩,使得他後期一系列作品展現了現代主義風格﹙Modernist﹚。雖然在當時這一系列之作品並不具有舒適性,但是比對當時的新藝術風格,的確開啟了新設計樣式的新紀元。並且與原柔性特徵的新藝術運動風格產生差異性,塑造出獨樹一格的設計主張。
|
▲圖二:麥金塔所設計的座椅設計,椅背的式樣明顯受到日本風格的影響 |
2.2
格拉斯哥的式樣分析評論
在進行式樣分析的層次比對前,針對“好”與“不好”的式樣分析第一層次的觀點而言,乃是一種比較級的對照。以麥金塔於1902-1903所設計的“高背椅”而言,其式樣的構成不同於同時期新藝術的柔性風格,這把椅子雖不舒適,亦無技術上的突破,但是這把子卻反映出對新樣式的期望與實踐,而且擺脫了任何傳統的束縛,也超越了自然形態的模仿,最主要的是建立起抽象的樣態。因此高背椅的設計是一種超脫性的式樣,也就是抽離了新藝術設計為他人所定義的固定樣態,而建立起獨特的式樣風格,而最重要的是跳脫了對此式樣定義的束縛,或者一般人的“樣板模式”﹙stereotype﹚,所以高背椅的設計並非要塑造一把座姿舒適的椅子,而是在傳達對新藝術運動風格的嶄新詮釋,因此它的著眼點並非在舒適或者新的技術或材質的反映。
▲圖三:佛依謝所設計的樺木材料座椅 |
對照於同時期、同地區的美術工藝運動風格,雖然一般設計史的書中論述:“美術工藝運動對新藝術運動最大的貢獻與影響在於不同藝術與技術的協調與整合,而形成一種新的審美觀點……,且麥金塔的風格亦有這類傾向”,但是依然可從實際的作品中感受到其中的差異:像1906-1909由佛依謝﹙Charles F. A. Voysey 1857-1941﹚所設計的樺木材料的座椅,雖然在美術工藝運動的風格中,已顯示出簡潔和線條化的風格,但比對與高背椅的式樣仍顯瑣碎,最主要的是美術工藝運動的精神依然維持對工藝製作過程的認定,雖然佛依謝同樣地受到日本風格的影響,因而經常運用垂直與水平的線條為其設計風格,但是它的作品就不若麥金塔的高背椅乾淨俐落與簡潔,擺脫工藝風格的影響。 |
2.3 式樣的拆解變形與操作分析
麥金塔的高背椅設計其最大的特色在於椅背的式樣設計與比例的關係,因此在進行拆解分析的比對僅針對椅背的設計式樣進行變形後的比對。如圖四所示:圖1為高背椅的原型,圖二並無更動麥金塔的式樣設計,僅調整椅背的高度,但是整體優美的視覺比例大受影響;圖二則嘗試維持高背椅的式樣分割,但僅將方形的切割改為圓形,雖然整體比例不變,可是圓形的切割就不若方形的造形能夠與整體達到和諧的關係;圖三則是比例分割的關係,將椅座以上的部分分割為四等份,嘗試將高背椅原先的方格切割,再重新予以變形組合,利用交錯的方式將新舊的切割形態搭配在一起,與原作的式樣比對雖然整體形態頗協調,但是顯得較為繁瑣;圖五則是將原作的方形切割組合,拆解變形為長方形與方形的組合搭配,但由於整體形態傾向為水平的切割,雖然長方形的式樣置入此形態中並不顯的突兀,但仍不若原作和諧;圖六則是將圖五的式樣分割利用連續圖案的方式呈現,試圖打破圖五長方形的不協調,但整體形態還不若圖四協調。
|
▲圖四:高背椅的線架構圖(左)與五個拆解變形的線架構圖比對(從左至右依序編號從2-6) |
在進行式樣拆解比對時,必須針對相同層級的立場進行比對,因此本式樣的分析,僅針對高背椅最具特色的椅背部分進行拆解分析,其他的零組件則維持原形。從以上的簡單分析可以發現麥金塔的設計風格因受到日本風格的影響,因此格線的式樣是他後期最具特色的風格。日本在藝術形式上有一種特殊的“間隔美學”,也就是空間與時間上的間隔,簡單地說就是“留白”的形式美學,所以從以上的拆解分析上,可以發現無法突破麥金塔的式樣風格之美,最重要的原因在於間隔與比例之間的拿捏,也因此無法突破重圍超越高背椅的優雅之美。再者麥金塔亦曾受到荷蘭風格派的影響,風格派大師蒙德里安一生都在探討水平與垂直之間的關係,因此以這個角度來看麥金塔的高背椅設計可以發現,他在水平與垂直的設計元素間尋求到極佳的和諧性。
三﹒同時期的作品式樣比對
麥金塔的設計式樣:柵狀格子與逐漸縮小的垂直線影響許多當時國外的設計師,像維也納分離派的Hoffmann,他喜歡正方形與立方體的造形,後來他發展出一套獨特的裝飾手法,由並列的幾何形狀、直線及強烈對比的色調所構成,尤其Hoffmann的裝飾式樣,都有德國的純粹幾何造形與日本抽象的裝飾之美,因而重複地使用格子裝飾乃為他個人的一大特色。但若比對同樣受日本風格影響的麥金塔,他們兩人均喜好方格狀的裝飾風格,只不過Hoffmann喜愛用同一尺寸與造形的方形切割鏤空,其形態看起來較為呆版,而麥金塔的式樣處理手法則傾向於利用垂直、水平的交錯構成,由於採錯落式的分割,因此較為明快,且由於麥金塔亦著重設計的整體比例的關係,因此造形式樣較為柔美、雅致。
|
▲圖五:左為Hoffmann所設計的Sitzmaschine Chair•右為日本設計師Arata Iszoki所設計的“Marilyn chair |
四﹒後時期的作品式樣比對
雖然麥金塔的式樣風格已具有百年歷史,但是因具有現代主義的“萌芽特徵”,為現代主義發展的形式奠定了基礎,因此已形成了經典風格所以當代許多設計師亦受其風格啟迪。由日本設計師磯崎新﹙Arata Iszoki﹚所設計的“Marilyn chair”,其形態是針對麥金塔於1902年所設計的“高背椅”的回應,所不同的是磯崎新在側視的線條修飾,乃依據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的知名裸體照的曲線,稱為“法式的曲線”﹙French curve﹚,使得這把椅子不若高背椅呈現理性的機能主義,反而多了一份感性的陰柔之美﹙Hiesinger, K.B. & Fischer F.,1994﹚。Marilyn
Chair可以說是對高背椅式樣變形的回應,從其立面與高背椅的比例幾近,只不過Iszoki所採用的是垂直線條的分割,麥金塔則是採用水平線條的切割,而在1/6上半部局部採垂直的分割修飾,使它在椅背部分更具視覺焦點。再者高背椅比Marilyn椅的椅座高度較高,與高椅背的比例搭配起來較為柔美,Marilyn Chair雖在椅背的側視加進了號稱瑪麗蓮夢露的身體曲線,但在後椅腳的比例上因曲線的收縮太快,顯得有些滑稽與不協調。
六﹒結論
麥金塔在不同時期的風格演變十分地多元化,從新藝術的曲線與方形風格,到階梯狀與格子狀的形式風格,以至於最後進入裝飾藝術(Art Deco)時期的條紋和三角元素,漸次地開啟幾何形態的新秩序,並且在新藝術時期突破柔性風格的流行風,率先地以幾何造形的設計開啟了抽象的風格式樣,並且影響了維也納分離派的風格。時至今日,麥金塔的式樣風格形成了永恆(timeless)、經典的風格式樣代表,其“方體風格”(cubic style)不僅為新藝術風格掀起了新浪潮,也影響當代設計師對其風格的回應與效法。因此就如同麥金塔所言:“構造體應該被裝飾而非裝飾被構造”(Construction should be decorated and not decoration
constructed),從麥金塔的風格中很容易地感受到結構體的裝飾,但裝飾的式樣風格卻傳達出一種理性、嚴謹的數學詩意。
七﹒參考文獻
1. 王受之著,1997,世界現代設計史,藝術家出版社,台北
2. 李玉龍、張建成譯,1992,新藝術史,六合出版社,台北
3. 盧永毅、羅小未著,2000,工業設計史,田園城市文化,台北
4. Ferebee, A.,吳玉成譯,1992,現代設計史,中威技術顧問公司,台北
5. Hiesinger, K.B. & Fischer, F.,1994,Japanese Design,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New York
6. Michael, T.,1999,The Look of Century,Dorling Kindersley,London
7. Rosetta Translation,1999,World Design,Pavilion Books,London
8. Wichmann, S.,1999,Japonisme,Thames & Hudson,Lo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