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教授:楊裕富博士

 

台灣傳統建築構造類型___論合院格局

壹. 緒論:

不論那一個階層的人民,房屋的基本型制都有連慣性,坐北朝南是基本的方位,左右對稱的單層樓住屋,及因兄弟分家而加蓋的護龍,一排低於一排的整齊方形屋舍,都充分顯示大家族制度的親族倫理

「住宅、合院、家族」,中國人以「家」為本,以「家」為世代根源延續的源頭,「光宗耀祖、蔭佑子孫」,都是反映在對家族文化的「根深蒂固」,反映在「香火延續」的歷史傳承裡;而在各類傳統建築當中,「住宅」無疑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並且也最能從「當中」一窺中國文化生命源頭的所在。行為科學家曾說:「衣著是一個人皮膚的延續,宅第則為肢體的延伸」,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希望從住宅式樣與格局之中,去瞭解台灣這三百多年來的文化性格,是如何建構「安身」與「立命」的生命本質。

 

 

 


貳.本文:

一. 何謂格局:

簡單的說,就是建築物在總體空間上的形式配置,大抵上平面為「ㄇ」字形者稱為「三合院」,另一平面為「口」、「日」和「目」等字形者稱為「四合院」;空間配置會受到建築類型(宅第、廟宇、庭園…)以及區位(祖籍、地區、環境…)所影響。現今所知,台灣的住宅建築,有三十多種不同的空間型制,但基本上,仍以三合院與四合院為基本單位所擴充而成。

 



二. 合院的格局:

大自上流家庭的邸宅,小至貧賤小民的房屋,在格局配置上雖有不同,然而建築型制確有著連慣性。在傳統合院的組成單位,基本上分為廳堂、門屋和廂房,以下分別就其功能、方位做簡單地說明:(一)廳堂:為合院的主體,又稱為「正廳」、「正身」或「公廳」也稱「正房」都是它的稱謂,具有供奉祖先、神祉及接待賓客等功能,面積較為寬大。
(二)門屋:位於四合院中軸線上的第一進房舍,也稱「門堂」或「下堂」,其具有管制人員出入以及接待貴賓之功能。行形式還分為下列四種:門罩、階梯型門罩、小門屋及大型門樓。
(三)廂房:位於廳堂兩側,分為左右兩邊,與正身成直角的左右獨立房(護龍、戶厝、伸手),左側稱「左廂」,右側稱「右廂」(方位是以人立於正廳向外望為準);如以坐北朝南之合院,則「左廂」又稱「東廂」,而「右廂」則叫「西廂」;主要為晚輩之居所;為表長幼有序,護龍屋頂的屋脊會比正身低些,而如果人數過多,可以在護龍的外側在加建護龍(本省稱廂房為護龍)。
(四)其他:外埕前方會闢一半圓形水池,稱為「半月池」、「風水池」,具防火、養魚、洗衣等功能;而在風水上則稱,具有納水氣及聚氣的功能(氣成風則散,界水則止)。另外,宅第的地界上也會密植竹林,除防宵小、亦有聚氣的功能。

 

 

 



三. 文化對合院格局的影響:

住宅為人的面貌與特徵,在台灣傳統建築似乎是更為之貼切;在過去,往往經由建築的特徵與型制,就能判斷其背景、家勢,並且瞭解它祖籍的來由;以下就地域性、區位性、祖籍以及功名分別說之:首先就地域性而言:位於漁村城鎮內的合院,因使用空間上,並不需要曬穀,所以在「內埕」裡就較為狹窄;相反地,位於農村的合院,在空間需求上,非但需要寬廣的「內埕」,且多數尚有「外埕」,以利曬穀之用。其次,在區位性而言:北、中、南在格局上就有些不同,因地形、防禦以及懇拓租佃而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型制上的配置。再者,以祖籍而言:閩南人與客家人就有明顯性的不同,閩南人的型制較為簡明,而客家人,外戶以U字形圍繞廳堂,客家人稱此配置為「圍屋」;另外,客家人也因人數較少,容易受到「它籍」的攻擊,故住宅都緊密性的串連在一起,以利防禦。最後是功名,大體上,曾經功名及第的家宅大多為四合院型制,原因是必需經由門屋,以提供轎班居住及擺置轎子的地方;另外經由門楣上懸掛「文魁」或「進士」匾,亦可得知。以上所談的就是經由宅第的特徵所傳遞出宅院主人的表情。所以宅院即為肢體的延伸,實非遑論。

 

 

 



四. 風水對格局的影響:

"宅以形勢為身體,以泉水為血脈,以土地為皮肉,以草木為毛髮,以屋舍為衣服,以門戶為冠帶"。(黃帝宅經)
"石為山之骨,土為山之肉,水為山之血脈,草木為山之皮毛,皆血脈之貫通也"。(水龍經•水法篇)


在中國人的觀念裡,大地是一切生命的滋長源頭,所謂「天生地養」,因此,自然生活中的一切現象,都和我們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風水之術,從良性面來看,是結合了外在環境觀察與主人的主觀願望"(楊裕富 空間設計概論與設計方法);而在這生活的經驗法則之中,就慢慢歸納出一些制式上的規則,以指導著我們與大地和諧共生。因此,宅屋的形制也會受風水觀念的影響,以符合大地之理。

參.結論:

西方人在建築上試圖創造一種令人望之彌高的神秘,而令觀者感到自己的卑微、渺小,因此創造「永恆的建築」;而中國建築卻沒有西方建築的「多采多姿」,「他」甚至於將「它」,比喻為人體架構的影射,因此有人稱中國建築為「生活的建築」,他是有生命的,與人一般會生成幻滅的,這也是中國建築為何一直使用「木構造」的原因吧……。

 

 

 


參考書目:

楊裕富/著 1998/10 空間設計概論與設計方法

漢寶德/著 1997 認識中國建築

林會承/著 1995/7 傳統建築手冊 形式與作法篇

李乾朗/著 1999/6 傳統建築入門

回首頁 回研究作業 鄉土設計資源研究室
 
 
 
 
 
 
 
 
課程:專題研討               研究生:許財華 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