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建築構造類型-門的配件 研究生: 林琨閎
門在傳統建築語彙或構造上都是相當重要的元素之一,首先介紹門的基本要件
一 連楹
俗稱上門臼,為緊貼於門楣後側的木構件,長度約與門楣相同,兩端成半圓形禿出,半圓形之中央為凹曹,以容納門軸。.
二 門簪
串連門楣與連楹,以使連楹不至於滑落的木構件,民宅多做兩只,宮室以四只居多其,外型有如放大數倍的圖釘,前端(本省稱之為門印)緊貼於門楣外側,有圓、方龍、首鯉、魚首…..等,各種式樣,後尾穿過門楣與連楹後插梢卡住。
三 門環
門拔上的金屬環於門拉攏後兩環交疊上鎖可防範外人闖入。門鈸是門上的一種金屬裝飾,外型和圖案有許多種形式.上面的門環一方面是做為把手拉門,另一方面,客人可敲打門環,做為叩門之用。
傳統建築「外檐裝修」類包含「門」與「窗」兩項,其中的「門」係指「門戶」而言,茲分「門框」及「門扇」兩個部分介紹.
一.「門框」即門之邊框,其形式視構造及材料而有所不同.木作的門框以矩形居多,其垂直構件稱為「抱框」,水平構件中位於門扇下端者稱為「下檻」或「門檻」,上端者稱為「上檻」、「中檻」或「門楣」成語「光耀門楣」即指此而言.土磚造門之形式較木門框為多,其栱形者稱為「彎光門」,八角形者稱為「八卦門」,圓形者稱為「月洞門」。除此之外,花瓶形(平安)橢圓形書冊形及花瓣形等具有吉祥象徵之門框,於宅第或園林中亦偶爾有之。
二.「門扇」也稱為「門扉」,其形式分為「板門」及「軟門」兩種。
「板門」為以實心木料組合而成的門扇,其作法有下列兩種:(一)將六公分左右的木板以楔口接合而表面上漆者稱為「鏡面板門」,常用於本省寺廟及大宅之正門上.(二)以薄木板平鋪,背後加支條補強者稱為「拼組板門」,常用於偏門或側門上。
「軟門」為邊框中嵌以薄板或「櫺子」的門扇.宋代有「牙頭護縫」、「合版」、「烏頭」及「格子」等不同做法.其中以「格子」最具代表性.此種門扇於清代稱為「格扇」。
「格扇」由「邊挺」、「抹頭」、「隔心」、「裙板」及「條環板」等構件組成.「邊挺」為格扇的垂直邊框,其中位於抱框邊上的一根,常兼具「門軸」的功能,上端嵌入「連楹」,下端嵌入「連二楹」中,以供門扇開闔之用.「抹頭」為格扇的水平支條,常作為格扇分類的準則,如四道抹頭者稱為「四抹格扇」,五道抹頭者稱為「五抹格扇」...等.「隔心」為格扇的上段,可作成透雕圖案及「櫺子」,「櫺子」即漏門的木條圖案,其文樣之種類很多。「裙板」為格扇的下段,以邊緣帶線腳的平滑薄木板為主,亦可作成淺浮雕或櫺子,後者雖極為罕見,但有其專有名稱,稱為「落地明造」。「條環板」也稱為「小心板」,位於格扇之上下兩端或隔心與裙板之間。
傳統建築的格扇,其長寬比例在一比三至一比六之間,較現今的門扇細長,顯得較挺拔且有精神。
其次,民間常將板門與格扇搭配使用,中央為格扇者稱為「三關六扇門」。農宅之正門前,通常添加一道直櫺矮門,以阻擋家禽家畜闖入室內及幼童跑出室外,此種門本省稱之為「福州門」。
門是進入建築物的第一個印象,所以探討門在傳統建築中的地位與形式,是有其必要性。
參考資料
設計藝術史學與理論 楊裕富。田園城市。
傳統建築手冊 林會承
古蹟入門 李乾朗、俞怡萍。遠流。
回首頁 | 回研究作業 | 到鄉土設計資源研究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