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研究所 

專題研討課程        任課教師:楊裕富博士     研究生:侯坤池

草原上的子民    哈薩克族氈包

氈包的由來

  

   哈薩克族是悠久歷史的民族,是居住在伊犁谷地和中亞草原的許多部落和部族,在長期發展過程中融合而成的。後來突厥、契丹和蒙古等民族的一部分部落和部族,在發展過程中都成為哈薩克的一部分。

   哈薩克人無論男女老少都是騎馬高手,他們放牧、運輸、遠行,甚至是生活上都離不開馬。每個哈薩克人都以善騎駿馬為榮耀,以他們是“馬上的民族”為自豪。

   哈薩克族住的輕便而簡易氈包(又稱哈薩包),牧民在春、夏、秋三季居住。冬季則住土房和木屋。哈薩克人早在十一∼十七世紀便有了建築業,當時曾經建立了一 些的城堡,但並沒有對哈薩克人人民的游牧生產方式造成太大的改變,當時的建築業是由一般的木匠所擔任的,他們同時還製作的氈房使用的木柵欄架、撐竿和頂圈等的建築元件。在木區的冬季住屋大都是牧民自己動手,互相幫助而建成,由於哈薩克民族的生活方式是以游牧為主,所以其主要建築還是以帳棚式的建築當作民居。

 

哈薩克族的民居種類 

哈薩克的民居建築可細分五類:
1、 帳幕建築。2、石塊建築。3、木構建築。4、生土建築。5、磚木建築。

其中帳幕建築為哈薩克族從古自今相沿,使用最大的建築,它與其他種類的建築就有五種不同的特點。

1.為一種從平面到立面,形體都 極為簡潔、又能隔熱、避寒擋風的建築形式,只要小小的30∼50平方公尺的面積即可搭蓋,且不需要基礎。

2、具有隨意調整頂區和氈毯的高低,可使氈房可在任何環境下盡量獲得最好的採光和通風。例如將氈毯和門關閉,將頂氈掀開,便能達到室內保暖而室內明亮的效果。

3. 最外層的圍蔽材料(圍氈、蓬氈、頂

氈),都是用為未脫脂的羊毛桿成,厚度在0.5∼1公分的厚度,且屋頂部位為42度左右的坡度,所以排水順暢、滂陀大雨和綿綿細雨室內也不會滲水進來。

 

4. 房屋構造的受力桿件為具有彈性的材料製成,節點均為絞接因為整體被綁成圓形的量體,所以整體便有了極好的柔性結構特點。況且整個建築物的外觀無論哪一面都是圓形,對任何方向來的風都能以最小的垂直接觸面積,受力、傳達,都能很均勻。

 

5、  氈房的構造構件很少、製作方便、質柔量輕、拆卸組合方便、容易搬運,取材幾乎都是採用大自然的材料、而且不用很大的木材,和自己所飼養牲畜的副產品等的土產材料。

 

 

 

                   

   

                   氈包氣流圖

 

哈薩克族氈包的各部構件

 “氈包”與“蒙古包”略有不同,其頂部呈弧形,四壁支桿為穹窿狀。支桿與外面所蒙的氈之間,嵌有用芨芨草製成的席子。

 構件表

   

哈 語 語 譯

材料來源及其尺寸

柵欄牆架

開列克

直徑為3∼5的樹幹

    竿

伍沃克

直徑為4∼6的樹幹

   

強俄拉克

直徑宜3∼6的樹幹

 

圍氈

拖沃爾勒克

各色羊毛,呈矩形尺寸不一

篷氈

伍祖克

各色羊毛,形狀不一

頂氈

拖穎勒克

各色羊毛,形狀不一

   

 

芨芨草及羊毛搓成的毛絨

   

保五、及普

羊毛或牛毛

   

巴司可爾

氈子、布片、毛絨,寬40公分左右,長2

3公尺不等

什色克

木製,0.8公尺 X 1.5∼1.6公尺

                                              

柵欄牆架:是用直徑3∼5CM,長為1.8∼2.5M之樹幹,剝去樹皮並削為寬為3CM左右,厚為2CM左右的扁寬形木桿,分兩層相交相連而成,在相交的桿上以馬皮細繩兩邊打結,跟絞接有相同的作用,可折疊,每根支桿與地面成45°,寬度1.4公尺到1.7公尺不等,長度在3.5公尺左右為一個單位。柵欄牆架是圍合氈房的牆體構件,通常以四片圍成圓形,直徑為4∼5公尺左右。

撐竿:是用直徑5CM左右,長2∼3公尺的樹幹去削皮而成,一端彎成淺弧形,長為50公分左右。搭建時將圓弧的一端用繩綁在柵欄牆架的兩支支桿相交處上,另一端則插入頂圈的孔眼內。再靠近弧形,人的視線看的到的撐竿直線部位,通常都會刻上一些花紋。

 

頂圈:是用直徑5公分左右的樹幹去皮,圍成圓形,其直徑在1公尺到1.5公尺左右,圈上每隔3公分鑽一孔眼(為撐竿插入用),圓圈內以兩對或三對細樹幹彎成50公分左右的弧形,相連接作為圓形凸出成穹廬形的形狀,這個部位是氈毯頂部蓋頂氈的地方,更可以隨意調整頂氈以調節通風量和採光量,所以是氈房唯一的窗戶,也是爐灶煙囪的出口處。

 

  

草簾:用芨芨草排列編成的簾子,寬度和柵欄牆架的高度相同,當柵欄牆架圍好後,圍在牆架的外面,然後在草簾的外面在圍上圍氈。

氈毯:以羊毛桿製而成,形狀大小不一,一般成矩形,圍在柵欄牆架外層的稱圍氈,蓋在撐竿上部所組成篷頂的稱篷氈,蓋在頂圈上的稱頂氈。

 

繩子:以羊毛或牛毛製成,以毛線編織成6公分左右的寬扁式繩帶,有色彩或圖案在篷氈上或圍帶上叫『強俄拉克保五』,這樣的繩子通常是掛在頂圈上,平

時不用,當颳大風時,用它拉向地面或在這些繩子上吊上重物,使重心降低。連結在固定圍氈的繩索較細,直徑約1公分,另外更細的是用來綁紮撐竿和柵欄用的,也用在氈房外面捆壓氈毯用。 

圍帶:寬為40公分左右,長度在2、3公尺不等,由氈毯作底剪出圖案花紋。製作精細,掛在撐竿和柵欄牆架連接處上部的斜面上,與人的視線高度相同,便於欣賞。 

門:為木製,高約1.5∼1.6公尺,70∼80公分寬,常製成雙扇,窄的也有作單扇的。

 

氈包的搭建過程

 

先以四片或六片的柵欄牆架和一扇門圍成一個園體用繩子綁紮固定。再用幾根的撐竿頂起頂圈固定在牆架上,然後將一根根的撐竿一次拼插上去,用粗細繩索綁紮好,架起房架後,依次蓋上草簾、圍氈、圍帶、篷氈最後在蓋上頂氈就完成了,哈薩克婦女們搭蓋一間氈房,一般只需要一小時左右,拆卸時則可更快一些。

 

      

               1.準備搭建氈房                        4.準備氈毯

 

 

     

             2. 搭蓋柵欄牆架                         5.蓋上氈毯

 

 

     

            3.用繩子固定撐竿                     6.氈房完成全貌

 

為了轉場途中臨時居住或生產、生活的需要,則搭蓋省去柵欄牆架更為簡單的氈房使用。即為以頂圈為頂的少量撐架或直接將樹幹的頂端綁住,杆腳撐開成圓錐形支架,撐竿上的舖設與氈房相同、搭建方便,但內部低矮、活動受拘束。

 

        

 

                             簡易氈包

 

氈包的內部擺設

 

“氈包”內的陳設與佈置,分成住宿和放物品兩部分。前半部放物品、用具,後半部住人和待客。右上方是長輩的床位,左上方是晚輩的床位,右下方放置炊具和食品,左下方放置牲畜用具、獵具和小牲畜。正上方放置馬鞍、衣箱等。包內地上鋪有地毯或氈。正中對天窗處有火爐。在住宿處,有為老人特設的木床,氈房內部的布置是有一定模式的,就跟中國傳統建築的建築分佈和使用是一樣的有規則。物品和用具首先緊貼著柵欄牆架安放,正中是做飯、取暖用的爐子,煙囪直上伸出頂圈,面對門而言後半部的右方是長輩的床位為老人家所特製的木(鐵)床是不能在上面坐臥的,那裡也是嬰兒和哺乳婦女的休息區,左方是晚輩的舖位,有時床上遮掛布幔,客人切忌牽,否則就是失禮,中央緊挨著柵牆放有墊桌(一般高50∼60公分),上面放著箱子和被褥的東西,前面舖有氈毯做為家人起居休憩和待客用,床、舖、箱子的欄柵和撐竿上掛著鏽有各種花卉鳥獸圖案的掛毯和布簾,床的前緣和兩端有垂吊的圍簾,遮蓋欄架上的各色染物,使氈房內更為整齊些。氈房的前半部放置了炊具和食品,左方放置盛具、獵具、和幼畜。

 

                             平面配置

 

                                 內部透視

 

 

  

                    氈包內部                          置物區

 

 

  

            牲畜、牲畜用具區                            床鋪

 

氈包的外部擺設

 

氈包只是游牧民族在放牧期間藉以棲身的室內部分,因為面積小,功能簡單,牧民又習慣了野外生活,所以氈房周圍的一、二十米的地方自然就成了室內的輔助空間了。

一般在氈包外的右側或左前方搭有第二個爐灶,主要適用來燒水、煮肉、煮飯(室內的爐子以煮奶茶、做飯、取暖為主)門左邊為鞍具的堆放點,氈包後側是各種染物的堆放點,附近有拴馬的拴子。

 

  

 

                            氈房的外部擺設

 

蒙古包與氈包之異同比較

 

相同

1.蒙古包和氈包均屬於帳棚式的結構建築

2.蒙古包和氈包的基本上都是圓形的建築

3.蒙古包和氈包的構件、材料大致上相同

4.蒙古包和氈包組裝程序相同

 

相異

1. 蒙古包和氈包的屋頂位置的結構不同,一為一體的陶腦,另一位撐竿和頂圈所組合而成。

2. 蒙古包用色較為氈包鮮豔

 

結論

 

氈包是一種攜帶簡便的帳棚式建築,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新疆地區哈薩克族使用,為了每一季的放牧能快速移動而衍生出的建築方式,和蒙古的蒙古包大同小異,為中國大陸傳統民居的一種。

 

 

 

參考書目

 

中國民居    陳從周, 潘洪萱, 路秉傑著  金寶源等攝影 南天書局 1993

中國傳統民居建築  王其鈞著  南天書局 1993

古往今來道民居    王其鈞    大地雜誌

民居建築   陸元鼎著   中國建築工業社

新疆民居     新疆人民出版社

回首頁 回研究作業 鄉土設計資源研究室

 

回上頁   回課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