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裕富設計教學網

台灣傳統工匠藝術欣賞與理論分析

以傳統彩繪為例

                                                        黃亮焜*  楊裕富**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研究所 研究生*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系 副教授**

一、前言:

傳統彩繪是一項結合美術與工藝的藝術。在技術上,用什麼顏料、工具以及用什麼方法可以將圖案清楚的髹刷在傳統建築物的構件上;在美術上,用什麼樣的構圖方式,甚至用什麼樣的故事角本為主題,才可將此藝術發揮到淋漓盡致,一直是傳統工匠們最關心的事情。但由於建材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建築物的構造在這短短的一百年內,發生革命性的影響,以致於造成傳統木構造被磚、鋼筋混凝土乃至於鋼骨建築物所取代的局面。懂這項藝術的匠師不是年老封筆即是隨時間逝去而逐漸凋零,能將這項藝術傳承下去的,實在是少之又少。而這流傳幾千年的文化藝術,又將何去何從。身為空間(藝術)設計研究的我們,難道眼睜睜地看著如此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藝術消失在我們生存的年代而不自知嗎?或者是將其看成文化改革進步的包袱?當然不是這樣!那我們又該以什麼樣的角度來思考傳統彩繪這項藝術所面臨的問題,而用什麼方法可以加以解決?其在楊裕富<設計的文化基礎>中的文化符碼三層說的應用裡又該以什麼的角度去剖析?……以上是本文欲探的重點。

           

 

二、什麼是彩繪

中國傳統建築物之材料包括:竹、木、泥、磚、石、瓦、五金與漆料。而「彩繪」是利用油漆髹塗傳統建築物之構件,使其披敷彩衣或是提供畫師配置圖紋書畫的作法。其中建築物之構件係指木、灰泥牆及石材,但通常指樑、柱、斗、拱等「大木作」及門扇居多,而桌、椅、櫥、櫃…古式傢俱等「小木作」就技術上而言,雖與大木作有相通之處,然本質及其表現的精神仍有差異。

 

1、彩繪的功能與意義

   a保護木料,延長使用年限

   b裝飾作用,使構件更美觀

   c滿足封建社會禮教階級

   d體現陰陽五行的哲學觀

 2、彩繪的種類

 a和璽

       b旋子

       c蘇式

3、彩繪的工法

 a「彩」:披麻捉灰

 b「繪」:塗刷起譜打稿

         瀝粉、貼金

4、工具及顏料

 

三、台灣的傳統彩繪

1、型式:承蘇式,屬閩奧樣式

2、唐山師傅

3、本土彩繪文化產生

4、各地的師傅及其代表作

 

四、現階段傳統彩繪遭遇的問題

1、古蹟修護

2藝術傳承

 

五、以文化符碼三層說檢核「傳統彩繪」

以台南陳德聚堂為分析對象

陳德聚堂建於明朝永曆年間,至今約有300年歷史,現為三級古蹟,一說為東寧總制使陳永華府邸,另一說為鄭成戊先鋒陳澤府邸,以後者史證較強,原先作為居住之用,約於康熙年52年時改建為家廟,其拜堂兩側的壁堵有陳玉峰晚年(民國50年)的四幅彩繪畫作:

1、王羲之弄孫自樂圖

2、郭子儀厥孫最多圖

3、舜耕歷山圖

4、龐德遺安圖

現以文化符碼三層說加以剖析:

1、技術層面

a媒材層次:其係以白灰牆為底,趁著白灰將乾未乾之際,先用毛筆上淺墨打稿,再以礦物色料混水畫上,彩繪師傅的功力高明與否可由色彩的律動是否清晰看出。

b美感形式層次:王羲之弄孫自樂圖與郭子儀厥孫最多圖以及舜耕歷山圖與龐德遺安圖係採成雙成對的圖案。在平面配置上,亦採圖像意義漸層之觀念。

2、意義層面

a語意層次:本案較少採事物的諧音或造型,來暗示吉慶之感,而是以較具象的構圖來呈現兒孫滿堂之意象。但在郭子儀厥孫最多圖中,有以一如意之造型暗示事事如意;而在王羲之弄孫自樂圖中亦有以一太極造型之糖傳給其子孫,暗示吉慶之意顯露無遺。

   b說故事層次:由這些彩繪的圖案可看出其所要呈現的是「兒孫滿堂、家廟懷祖及薪傳」的故事及主題,充分展現出其對天倫之樂之嚮往及突顯其家廟的特質。

          3、策略層次:其欲藉舜耕歷山圖及龐德遺安圖說服後代子孫,要繼往開來不但要傳承、創    業,更不可忘祖。

 

 

 

 

 

 

六、結論

    在這項傳統藝術愈來愈式微的今日,其被保留修護的機會恐怕是愈來愈少,因私人土地在增值壓力下,大都無力或意願保存,因此除了攝影保存資料及對匠師訪查外,應彙整蒐集匠師們的畫稿集,及用色及配色原則,,將這些資料彙集後,將可提供古蹟修護時參考資料,亦可使有心習之的人能有依循之參考資料。

               另外應思考透過文化符碼的剖析後,是否可從中剝離出新元素或精神,可將其在另一領域或  以其它方式經過轉換而呈現出來的可能性,如將其基礎的彩繪底子運用到國畫練習上或服裝設計上之圖案或者是將其經過轉換而運用到室內設計上……等,而政府在推展文化資產保存及發展城鄉新風貌時,亦應結合社區資源,作一完整規劃及考量,才能創造雙贏的局面。

 

 

參考文獻

1楊裕富   1998«設計的文化基礎»              臺北:亞太圖書出版社

2李奕興   1995«台灣傳統彩繪»                臺北:藝術圖書公司

3樓慶西   1999«中國傳統建築裝飾»            北京:中國工業出版社

4林會承   1990«【台灣】傳統建築手冊»        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5李乾朗等 1993«台灣傳統建築彩繪之調查研究»  臺北:行政院文建會

6李乾朗、俞怡萍 1999«古蹟入門»           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公司

 

回首頁 回設計研究 鄉土設計資源研究室

backto黃亮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