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裕富設計教學網之專題研討作業

台灣後現代建築中的文化符碼理論

                                                           指導教授:楊裕富     研究生:潘鑫宏

一、               前言

         詹克士將後現代主義建築定義為是雙重符碼,是半現代與半傳統的。藉由符號學的理論,他將建築視為是具有傳達意義的功能,並進一步將建築意義的溝通傳達方式分為四種 :隱喻(Metaphor)、詞語(Words)-語法(Syntax)、語意(Semantics)。因此,建築不再僅僅是居住的機器,而能夠與人進行溝通對話。也因為建築自成一套符號系統。 

本文引用符號學的觀點,將後現代建築視為一種符號系統,並文化符碼理論來分析後台灣現代的建築式樣。在後現代建築之中眾多建築特徵之中尋找一些脈絡,進而讓大家明白原來台灣後現代建築也有設計文化的主體性。若是能夠引用設計的文化符碼來對後現代建築進行分析,在設計界更發轉成為可以應用在設計實際操作的設計方法中,除此之外更能讓更清楚自己的建築文化。也可向西方建築論述者反問,是在台灣的後現代的建築難道就只有詹克士的分類嗎???(隱喻派、後現代空間派、都市涵構派、直接復古派、新折衷主義派) 

以下就是著用文化符碼理論來分析台灣後現代建築。

 

 

一、               文化符碼理論探討

 

在人類的發展進化過程當中,似乎可以從各個民族的語言、文字、的產生進而累積成為文明、文化過程來研究民族的演進史。其實這一套方法也可以累比於設計領域當中,設計師只要透過對於符號學、語言學的認知與應用,自然可以發覺各個民族的特殊性與個別性。

 

符號學是十九世紀由語言學發展而來,主要指人類對符號的理解是受到其生長地區的文化影響,進而對人類運用符號的現象,以語言學理論及符號學理論來分析其民族的生長背景及其文化。

符號學的研究將一切的表達形式都看成是一種符號系統,其中是探討符號的形式及意義。經由符號學的觀點世上一切的文化現象都可以是為一種符號系統觀察事物不再是以實證主義的角度來看客觀的世界,而是將一切表達形式都看成符號,無論語言、文字、甚至文化都是符號的組合,同時這些符號的意義是取決於所處在的文化背景的約定俗成慣例、關係。符號學討論的重點在其符號的形式及其代表的意義。

以下介紹幾位符號學研究極有貢獻的幾位學者:

     1皮爾斯是由哲學來研究語言學,主要提出符號性質分類:因像符號可分為象徵性符號(Symbol ).指示性符號 (index)、象形性符號(Icon)

 

     2索緒爾是第一個提出『共時性』語言學研究及從語言學厭就涉入符號學研究的學者。將語言學帶入符號學,提出了絡言是一種符號系統,奠定符徵(內涵)符旨(表現)的二元一位論的符號學基礎。

 

 

                            符旨(內涵)content(意義)

                                                                            =  Sign( 符號 )  

                     符徵(表現)expression(字)

 

  3巴賀德則將符號學帶入了文化學,提出符徵符旨的擴充論。 

4葉柯也是將符號學轉向文化學的重要學者,提出符號學就是文化理論,使符號學結合詮釋學、文學理綸與符播學理綸,應用層面更寬廣,加重文化分析在符號學理的角色即有重大的貢獻。

    在符號學裡 ,我們可以說 :符徵是符旨的代表(presentation),符旨是符徵的指涉(refer);符旨是指涉物的代表,指涉物是符旨的指涉,同時這種代表或指涉又是全權的、等位的;也就是說符徵等同於符旨,符旨又等同於指涉物(如此才可能進行思考與溝通)

   而符旨、符徵之間是互為相路依賴存在的所以衍生出符號二元一位模型

(楊裕富1998   

 

造形(文化符碼)解讀三層說

一方面是理解設計創作的方法論,另一方面就是從文化符碼解讀(分析)設計品的方法論。

 策略層

作品的說服層次與設計作品的說故事層,也是巧意的層次由於創作者(設計者)的刻意隱瞞,所以不必意義層包括了設計作品的說故事層次與語意層次

意義層

「故意」的層次與「表達」的層次,由於60年代以來設計語意學、不過從符號學」申的文本學派(Textsemiotics)所有的設計作品都是「特定社會的文化反映作品所虛的特定社會的文化內涵,其實還是有許多「訊息」是分析不出來的(當然人類有許多人性是共通的來的)

 技術層

包括了設計作品的美感形式層次與設計作品創作媒材感受層次,的層次由於這個層次在設計的「現代主義」裡有許多深刻的發展(諸如:造型心理學、色彩計畫學、心理學的格式塔學派)所以一般而言如果熟悉設計的現代主義的話,大致上會覺得這個層次是很容易察覺與分析的。

 

一、               後現代建築的思想理論

後現代主義:         是一種多元文化所產生的文化現象,是一種人類對於現代性的反省,也是對現代化的反彈,                                                               後現代性所呈現出多元化、混合的不同面貌。   是一種人類在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社會之後,在高科技與資訊電腦時代的一種交錯形成的文化現象,是一種人類為名對於現代主義過份的強調理性主義、機能主義,而將人類的對於自然情感、歷史情感的喜好和依賴切斷的一種直覺反應,

 

3-1後現代主義建築post-modernism的崛起     

              是一種1960年代興起的建築設計思潮。          後現代建築用簡單的一句話來概括:『一種對於國際式樣的反撲』         由於工業革命之後,剛好有讓現代主為主的學校的包浩斯學校、         國際現代建築會議(C.I.A.M)的一連串大力提倡現代主義建築,造成全球各地興起國際式樣。         由於國際式樣之後的全球性現代主義建築過渡的強調理性主義、機能主義,對於人類對於自然、         對於歷史的情感的懷念是一直存在人類的心中,影響後現代建築的思潮,最主要是反對現代主義物質化的過渡膨脹,人類社會的人文精神意識型態之下的覺醒,人類社會呈現多元價值發展之後連帶的帶領建築的多於價值發展,後現代主義建築自然應運而生。後現代乃是跟在現代之後,也就是在現代之後,後現代建築是一種對於現代主義建築的一種接續,並對提出全面性的質疑、批判。

   

 3-2後現代主義建築的派別:

3-2-1高科技感、高科技技術派 

   建築物自身表現出高科技感的藝術成就、在建築造型與構圖喜歡使用線條表現,不斷的使用高科技技術於設計過程與建築物上,並企圖在高科技應用技術 ( 腦輔助設計)領域上能有所突破。


3-2-2風土主義(地域性主義)  建築物的材料使用都是大量的運用本土建築材料與本土的建築造型語彙為主。


3-2-3歷史主義派(直接復古)以自己民族在歷史上最光輝時期的建築式樣,加以簡化運用於當代建築之中。

 3-2-4反諷用典派:           直接模仿抄襲建築使之中的名作部分,進而達到嘲弄、玩笑、反諷的效果。

3-2-5語意派與寓言派:     在建築設計的過程當中大量的運用文化造型符碼、神話故事、童話故事、民間傳奇來塑造人民對於達到說故事的意味,讓建築物直接的說話。 

3-2-6後現代空間派:      後現代建築對空間的表述(論述)視為最主要的議題,空間不再是採取直接的表達,而空間的形式是抽象意涵的。有點類似中國的園林空間,在空間的形式是不受限制的、不理性的、是曖昧的………….

3-2-7都市涵構(文脈)派: 建築設計要能夠充分的和基地環境配合,適當的反映出建築物基地所在都市的紋理、以及基地所在的特殊人文價值。

3-2-8解構主義派:      建築設計作品本身能夠提供一種解構的觀點或是在視覺上有提供一種視覺震撼,讓觀眾產生一種省思,而達到作品透過視覺的觀感而產生興趣與互動。 

3-2-9折衷主義派(綜合派): 在建築的形式看起來有點向是新古典、也像是現代建築, 在這一派當中式企圖將建築物帶向溝通的、雙重符碼的、將傳統的、古典的、和現代符碼交叉混和使用而自行形成的特殊風格。

3-2-10隱喻派 : 建築物的造型不再是單一的方格子造型,在整個建築物的造型從主體, 作為一種隱喻的造型,自然形成一種有趣的造型語彙,或許原本設計師並非是要如此的設 計,但是建築物完成之後,觀眾的有趣觀點卻也是後現代建築中的一派。其中最有趣的典型例子是非鴨非兔的雙重符碼。 

             四、文化符碼分析台灣後現代建築

 筆者試著將文化符碼的三層說,原本適用來解讀設計創作或從事文化符碼解讀(分析)設計作品的方法論,所以我將文化符碼三成說用來對台灣後現代建築作分析。

 策略層

作品的說服層次與設計作品的說故事層,也是巧意的層次由於創作者(設計者)的刻意隱瞞,所以不必意義層包括了設計作品的說故事層次與語意層次

意義層

「故意」的層次與「表達」的層次,由於60年代以來設計語意學、不過從符號學」申的文本學派(Textsemiotics)所有的設計作品都是「特定社會的文化反映作品所需的特定社會的文化內涵,其實還是有許多「訊息」是分析不出來的(當然人類有許多人性是共通的來的)

 

技術層

包括了設計作品的美感形式層次與設計作品創作媒材感受層次,的層次由於這個層次在設計的「現代主義」裡有許多深刻的發展(諸如:造型心理學、色彩計畫學、心理學的格式塔學派)所以一般而言如果熟悉設計的現代主義的話,大致上會覺得這個層次是很容易察覺與分析的。

設計的文化符碼三層說理論分析台灣後現代建築

 

案例一  慈濟靜思堂台南分會        台南縣仁德鄉

 

後現代建築派別:歷史主義派(直接復古)

a策略層:

a- 1說服層次:靜思堂是一座佛教的精神堡壘、莊嚴的藝術殿堂,默然無語,卻溫柔的、慈憫的、撫慰著紅塵遊子。陳述著無聲勝過千言萬語的境界。

中國傳統建築式屋頂建築物此為廡殿式屋頂,有一種雄偉的氣勢、莊嚴的氣氛建築物是強調大愛的精神進而說服人們應該擁有一顆慈悲的心來愛周遭的人事物。

a-2說故事層次

強調慈濟是屬於中國(台灣)特有的宗教使用語意上的關連直節聯想到宗教建築團體的集會場所。

 b意義層

b- 1語意層次:以佛教的集會場所所謂的(靜思)的禪修修的空間,以直接的中國傳同寺廟建築的式樣(約定俗成)的圖像意象來傳遞給使用者。

用來象徵慈濟的單純無私,讓每一位使用者都能夠被比於佛家的大愛精神

            

c技術層

c-1美感形式層次:利用屋頂的出簷來增加建築的動感、其中的所使用的美感層次為對稱、平衡的穩定造型量體

c- 2媒材層次

使用單一的灰色洗石子的建築張是材料以單存的色系來強調其造型的獨特性

 

 

 

 

 

案例二   國妃鷹堡  MOTEL    台南縣仁德鄉

 

                      

後現代建築派別:隱喻派、直接復古派

a策略層:

a- 1說服層次強調汽車旅館的豪華設配和奢侈的華麗的宮廷造型。所以採取西洋建築中的古典元素希臘柱式,吸引消費者前來消費的慾望。羅馬建築中的拱圈

塑造一個人間仙境、世外桃源的情境

a-2說故事層次

讓來國妃鷹堡  MOTEL休息或是過夜的旅客有種置身於歐洲古希臘、羅馬的的度假聖地度假彷彿自己是歐洲貴族般的生活享受。

 b意義層

b- 1語意層次: 其實建築物的力面造型屬於後現代建築中的隱喻派,很像是一個人的臉部一般車子的進出口(拱圈)是眼經的部分、中間的收費停是鼻子、而兩旁希臘的柱子是想向成為頭髮的部分,讓人感受到似乎進入兒童樂園一般的有趣。

 c技術層

c-1美感形式層次:建築立面造型塑呈現的是平衡和對稱的美感元素

c-2媒材層次使用白色花崗石石材來塑造豪華的建築感



 
 
案例三  凱仕蘭美語         台南市東區
 
    

後現代建築派別:直接復古派、語意派

 

a策略層:

a- 1說服層次:設計師所創造出來的教學環境意象,如同是置身於歐洲古堡般。可以增加老師對學校的信賴讓家長願意將小孩子送來這裡學習英文

a-2說故事層次因為凱仕蘭美語是屬於兒童每與學校,設計師希望能夠用歐洲城堡的造型讓小朋友可以如同置身於兒童樂園班的快樂學習英文

 

b意義層

b-1語意層次

的造型元素大量的採用歐洲中古世紀的圓形塔狀建築造型、尖塔、形成有如置身童話故事般夢幻仙境。

c技術層

c-1美感形式層次使用對比、和開窗韻律感

c-2媒材層次顏色是以白色和土黃色的壁磚所構成。

 

 

案例四      肯德基炸雞        台南市中區

 

                                 

後現代建築派別:解構派

a策略層:

a- 1說服層次:將肯德積炸雞的食物包裝容器直接轉換成一種傳遞訊息的符號

(訴說著我們有很大杯的可樂、大枝炸雞腿、薯條)讓消費者勾引起享受美食當前的渴望。

a-2說故事層次

將建築造型中的可樂杯(或全家餐杯)直接放大形成建築之中的裝飾原件,而且運用肯德基上校的紳士造型(胖胖的老爺爺)有一種親和力,正所謂美食專家在推薦一道美味美食,而且所傳遞的是美式的生活模式,進而哈美。

 

b意義層

b-1語意層次:設計師運用鋼構外露的結構體,形成一道住列的空間引導消費者進入炸雞店之中消費。

c技術層

a- 1美感形式層次:不使用度古典的對稱、平衡、韻律、、、、等元素

希望呈現出一種後現代建築之中的繁複、不對稱的美感。

c-2媒材層次:使用建築鋼骨構造的結構外露、形成造型的獨特之處

紅色的廣告看板、大片的玻璃落地窗可以呈現速食店的乾淨衛生明亮趕

、是一種追求流行、走在時代的尖端吸引年輕人的親賴。

 

 

 

案例 五   法國菲歐琳spa美療中心                台南市中區

 

 

 

後現代建築派別:直接復古派、折衷主義派(綜合派)

a策略層:

a-1說服層次:讓消費者能夠對spa美療中心產生歐洲貴族的聯想

a-2說故事層次

使用新古典主義的建築式樣,歐洲古堡塑造的(山牆、小鍾樓)有如置身於歐洲宮廷之中的貴族或中古世紀中的歌德教堂中。

b意義層

b-1語意層次

整個建築立面看起來是三棟建築物結合在一起,建築事實上卻是的外延成為一個完整的建築物,正所謂范裘利建築中的複雜與矛盾,西洋古典建築式樣和台灣現代建築的結合生成台灣後現代建築。

c技術層

c-1美感形式層次:以對稱、平衡的建築量體,開窗的部分也有著韻律的美感

a- 2媒材層次使用暗紅色的建築外掛磚有一種古典的美感和玻璃帷幕玻璃形成強烈的對比,使用的後現代的手法:材料和材料之間的對比及矛盾來傳達給與人們最直接的對比與矛盾感受。灰色和清水混泥土弧形陽台的粗獷感和和紅色

古典的開窗形式和比例形成有趣的立面分割;有一種復古的象徵意涵,讓人聯想到歐洲歌德式教堂的建築意象。

 

結論:

後現代建築從1960年代之後興起,現進台灣建築之中已經擁有很多後現代建築的設計作品出現,但是大部分的台灣人自己已經生活在後現代主義的當下而不自覺,有一些建築專業人在從事建築設計創作時,似乎都是大量的應用西方的建築式樣,但是卻摒棄自己優良的中國文化,可能是一種(哈西、哈美)的心太作祟吧!但是若是在創作的同時能夠加上設計文化符碼的分析解讀,並運用的當,在然可以創造出符合時代精神的中國建築、台灣建築(後現代建築)。 那麼中國建築、台灣建築應該能夠順應世界的潮流,重從新自西方手中找回設計論述的主導權,自然而然的生成建築文化的主體性。

  

參考文獻:

1楊裕富 1998   設計的文化基礎   亞太書局

 2 楊裕富 1996   建築與室內設計的設計資源(三):設計的整合基礎 國科會研究報告

 3 楊裕富 2002    後現代設計藝術        田園城市文化出版社

4 Charles Jencks 1998 後現代建築語言           田園城市文化出版社  

5 Peter Dormer    2001 現代建築以後的建築  龍溪國際圖書出版社 

6 Kenneth   frampton 2000     現代建築史    地景出版社          
回首頁 回研究作業 回文化符碼

                                                             回課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