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裕富設計教學網

專題研討作業,任課教師楊裕富博士  研究生陳柏宏

淺談中國建築西化的歷程

—金門洋樓的調查心得—

 

西化的背景因素:

按照世界歷史的劃分,從1640年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至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是屬於近代設計史的範疇,而1917年以後則屬於現代史的範疇。綜觀世界各國的歷史分期,以中國而言,中國近代史的分期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在中國的近代史中,由於歷經戰爭的背景因素,西方的勢力逐漸侵入中國,而西方的建築文化也對當時的中國近代建築產生了相當的影響。在當時,曾有高達9個國家在中國設立租借,西方建築的各項形式(如:文藝復興、巴洛克、歌德建築、新古典…等)加上中國本有的建築形式,就建築的多樣性而言,已非一般建築形式所能比擬。

中國的張复合學者即指出:「從1840年的鴉片戰爭後中國步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近代社會。而中國近代建築的歷史過程,也因此而被動的在西方建築文化的衝擊、激發與推動之下逐漸展開。其間,一方面是中國傳統建築文化的延續,另一方面則是西方外來建築文化的傳播,這娘種建築活動的相互作用,構成了中國近代建築的主要發展方向。」(沙永杰,2001)

 

建築的西化:

19世紀中葉是20世紀初,中國由於上述的種種背景因素而開始了「西化」的過程,其影響的範圍闊極了當時的社會思想、生活方式、建築的形式…等。而隨著即間的脈動,中國的「西化」現象也從一開始的表現西方租借建設,逐漸的擴展到華人的社會之中。

隨者甲午戰爭的結束,中國沿海的重要港灣及內陸鐵路的主要修築權皆被為國的勢力所控制,中國幾乎全部的國土皆被外來文化所瓜分。半世紀後,早期的租界經過了半世紀的開拓建設,促使了中國各大城市的外來人口急遽增加,工商金融等也隨之迅速發展,而建築的領域則由早期的教堂、領事館、洋行,進一步的延伸出市政廳、銀行、交易所、火車站、學校…等新的建築類型。而這些類行往往直接移植西方的建築樣式(如:新古典主義、巴洛克、歌德…等)。

 

住宅形式的西化:

在眾多西化的建築類型中,住宅可說是最精彩豐富的,一方面是因其並不如教堂、領事館、洋行為公共性的建築物,一般皆屬私有;另一方面,基於中國人對於光宗耀組的強烈心態,因此不論在建築的形式上或建築所具有的內涵上皆十分精彩,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即是「洋樓建築」。

在洋樓建築中往往因為工匠的工法技術、應用材料上的變革、使用者的不同、地域環境上的改變…,因而發展出許多洋樓的建築形式,以金門的洋樓為例,其主要的形式約可歸納為5種,分別為一層樓的「大九架」洋樓、二層樓的「出龜」洋樓、「三塌壽」洋樓及「五腳氣」洋樓。

 

洋樓的形成因素:

以廈門及金門為例,早期大陸的廈門為一個重要的通商口案,其接受西化的程度叫金門為早。19世紀末期,廈門、鼓浪嶼一帶開始湧入了專攻西方人及有錢的中國歸橋所居住的殖民式樣建築,受到此種洋化風潮的影響,向外洋發展的金門僑民進而將能衣錦還鄉、建築洋樓以光耀門眉等作法,作為激勵及學習的榜樣。

而到了20世紀初,衣錦榮歸的金門鄉橋即以廈門、鼓浪嶼一帶的殖民樣式建築作為模仿的對象。而在興建的過程中,金門方面由於材料及施工技術上的限制,進而將廈門、鼓浪嶼一代的匠師及操作技術引入金門,以就地取材和因地制宜的方式,經由金門當地工匠的施作及改進,加上中西兼備的變通方式而完成洋樓的興建。

 

洋樓的界定元素:

由於立面的樣式是洋樓裝飾的重點,也是屋主藉此炫耀其「富裕」象徵的重要媒介。因此,洋樓在建造的過程中,不論在材料、技術或樣式上街加強在洋樓的正力面上,再加上特殊的式樣、建築語彙,將屋主的「富裕象徵」、「光宗耀祖」徹底展露出來。於《金門洋樓建築》一書中即提及,在洋樓建築上具有下列共通的建築符碼:

1.    門廊的設置

2.    由新式材料所構築的外廊

3.    正立面外廊開口部為平樑、拱圈或鐵窗所構築

4.    具有山頭、山牆與屋簷等裝飾物

5.    柱子的收頭及壓簷的花瓶欄杆

6.    線腳及浮雕裝飾物的出現

7.    西式窗楣及鐵窗的使用

8.    採用三合土磚石砌築、白灰粉牆及抹灰工法

 

五腳的金門洋樓

二層樓的「出龜」洋樓

五腳的金門洋樓

現況的調查情形

二層樓的「出龜」洋樓

成功的陳景蘭宅現況

回首頁 回研究就作業 到鄉土設計資源研究室

BACKto柏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