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裕富設計教學網之專題研討作業
皖南民居
|
一、緣由:
皖南地區,宋、元、明、清時稱為徽州,故具皖南地區的建築特色的建築物亦被稱之為徽派建築。當地的生活富庶
以至於人口大量增加,可耕地大量減少,人民不得不向外發展出外經商,經商成功的商人莫不將賺來的錢帶回家鄉
置宅、興祠堂,因此建築極為精美細緻
皖南民居都是院落形式而院落的基本形式分為兩種:三合院和四合院。 在此基礎上可以任意組合發 展變化成各種複雜的形式,甚至還可繼續 組合發展出更複雜的院落形式。再一條縱軸線上前後院落的排列俗稱 步步升高而每一個院落都有一個正堂,四層院落叫做『四進堂』,五 層院落稱之『五進堂』,每進一堂便遞高一級這就是風水上說的『前 低後高,子孫英豪』。
|
二、空間配置方式:
三合院或四合院內再用高牆分隔形成小天井,前庭兩旁為廂房,樓下明間為堂屋,左右間為臥室。堂屋
一般不用隔扇為開敞式,廂房開間窄小進深很淺故採光性能較好,上層多為跑馬樓形式通廊環繞,均用
精雕細刻的木欄杆、隔扇加以裝飾。書房及閨房都位於樓上。
三、民居院落組合方式:
四、皖南民居的造型:
皖南民居的造型可從內外兩個方面來談。
a.內部造型
為樓房形式正房(廳堂)是人字型屋頂大多是三開間,中間開間的樓上樓下都是不帶門窗的敞廳形式廂
房是單坡屋頂,樓上樓下都有隔扇門窗,無論是正房或是廂房都是木結構,朝向院落沒有磚結構。
b.外部造型
外部造型簡潔、白牆、黑瓦、是最明顯的特徵,建築的四面都是白色牆壁少開窗,小窗通常用水磨磚或黑色
青石雕刻砌成各種形式的漏窗,點綴於白牆上。變化主要表現在牆體上部,牆體上部以小青瓦做成一個屋脊牆
體的上部邊緣線不是呈水平直線而是安排一些台階狀的折線類似馬頭牆的形式。
c,大門造型
皖南民居的大門由石庫門和門樓兩個部分組成,石庫門是由石頭門框和石頭門檻圍合的大門。早期的門
板表面用竹片鑲嵌做為裝飾和保護層,或用水磨磚蒙面加鐵釘,後期的門板一般用鐵皮包面加圓炮釘。
門樓則由門樓頂和門罩兩部分組成。門樓頂是從上面牆面出挑出來的一個屋頂主要的目的在於裝飾而不
是遮雨,門樓頂的下面是門罩,門罩的中心是匾額,匾額的四周是雕刻花板,門樓是一個家庭的顏面因此
也格外講究。
五、屋頂朝向 :
皖南民居建築屋頂都是向院內斜,一旦下雨,雨水都會流到自家的院子裡稱之為『四水
歸堂』象徵著聚財。
六、院內配置:
a.天井
皖南民居的天井都用講究的石頭精心拼舖而成並比四周房間的地坪還低,以利排水當
地居民稱之為明塘。
b.廳堂
每個院落至少有一個廳堂這就是中堂(祖堂) 。若是三進院落就會依三個廳堂的前後順序從前到後依次分為
下堂、中堂 (祖堂)、下堂(高堂) ,廳堂都是開敞的沒有門窗與天井相隔斷與其他地區廳堂有明顯的區分是
皖南民居懸掛祖宗畫像的牆壁並非位於中堂的後側,而是位於中堂正中 (即屋脊的下方) 。
c.廂房
廂房位於廳堂兩側廂房與天井之間只有靠隔扇窗分隔開,臥室地面舖木地板地坪高度超過廳堂地板下面才
有足夠的空間防潮。
d.庭院
民居庭院內常敷設有假山、魚池、花壇、栽種四時花草暗香浮動,別有情趣。
七、徽州三雕:
著名的徽州三雕:木雕、磚雕、石雕,這是徽派古建築藝術的一個重要的特徵透過
裝飾與結構相互融合一呈現出莊重華麗又活潑的風格。
a.木雕:凡是深宅大院的隔扇、二樓樓板欄杆、大樑正中、樓廳、月樑、屏風等
處都有精緻的木雕,其內容題材相當廣泛,其中包括:花、鳥、魚、蟲、
歷史人物戲曲故事、福、祿、壽、九世同堂等..
b.磚雕:徽州民居當中會使用到磚雕的部分包括門樓、門罩、八字牆等處大多是有
使用磚雕,磚雕手法有: 線雕、浮雕、半圓雕、縷空雕等多種,磚雕製作
經三道工序:製磚選精細泥土去除雜質,燒成清磚在水中磨細使之平整,
如鏡打胚即創作構思和構圖勾勒出各部位的大輪廓粗細即精雕細刻。
形象凸顯出來。
c.石雕:牆上漏窗、天井、石欄、門樓石框等處均可見石雕,漏窗石欄多為縷空雕以求透視,門樓石框則以
浮雕為多。
八、小結:
徽派民居是極為精細的一支建築派系令人印像深刻的白牆黑瓦、精細的雕刻、以及其與周圍環境相呼應的美感更
是讓人從圖面上就很感動,一棟棟看似雷同,實際一探,每棟建築卻又別有洞天各具特色,隱約存在著一種神秘的
美感。整個村落透露著和諧之美,除了外在以外皖南民居的住宅內部有趣的地方亦是不勝玫舉,讓人不禁佩服過去
的工匠的能力極思考的密度。
回首頁 | 回研究作業 | 到鄉土設計資源研究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