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討論-------主要作業一發表

 指導老師:楊裕富  博士

     研究生:張玉慧

         學號:9133713

 

以文化、造型解讀(文化符碼)三層說理論------分析台灣現代家具設計

 
 

.前言

  台灣在家具的設計創作上一直落後國際設計界,而隨著社會多元化及科技化的進步成長,現代家具設計逐步強調機能性、環保概念、結合生活空間延續生命的意義提升生活品質等多元概念,皆無時反應著現代潮流及文化需求。而另一方面在1980年代以後,文化符碼的發展在各設計領域皆有極大的影響,針對設計文化基礎而言,如何從文化、文化符碼的角度分析一般的設計作品?以澄清國內設計師的思考方式並提升國內設計界的水準,因此本文試著藉設計文化符碼的理論,從文化符碼的脈絡中找出台灣當代家具設計的特色及象徵意涵。

 

.文化、造型解讀(文化符碼)三層說理論回顧

        所謂的「文化」是指:一種對「各種人群」生活的區辯與理解。通常可分為三個層次:(一)形而上層次----即思考活動與語言文化,(二)形而中層次----即人群相處與溝通互動的制度文化,(三)形而下層次----即人所使用的器物與具體可見的形式文化當這三個層次的互相指引辨證使得目標的「各種人群的生活」顯示出一定的特色來。由於人是群居的(社會的)、具理性的、可藉符號溝通、會發明工具與使用工具的動物所以屬於人的「事物」也就一定具有人文的向度(或文化的向度)所以無論任何角度的對「設計」研究的結果,都還是可以再拿到「文化三層次」中來檢討這樣才可能將設計研究的成果回覆到「人」所用。<節錄自楊裕富博士所著之設計的文化基礎P241-242

                                                                   造型藝術解讀

                                 策略層                         意義層                          技術層 

                 說服層次      說故事層次   語意層次   說故事層次    美感層次      媒材層次

               立場     策略                     單語意   字句      文章                 處理對象     創作材料

                             策略      主題      題素 

   ----<圖一>造型(文化符碼)解讀三層說架構圖----

     在楊裕富博士「設計的文化基礎」一書中裡的造型(文化符碼)解讀的理論層次中,大概區分為三大層次(圖一),而以此三層說可以理解設計創作的方法論,並可藉由文化符碼來解讀或分析設計品的方法論,而此三大層次的內依序為: 

         <策略層>包括了設計作品的說服層次與設計作品的說故事層次,也是「巧意」的層次,由於創作者(設計者)刻意的隱瞞以及創作者基於文化習慣的不明自白(因不明自白,所以不必明之) ,這個層次往往不容易察覺與分析。

        <意義層>包括了設計作品的說故事層次與語意層次,也是「故意」的層次與「表達」的層次,由於60年代以來設計語意學、設計符號學的發達,這個層次往往比較容易察覺與分析,不過從「符號學」中的文本學派(Text semiotics),所有的設計作品都是「特定的社會文化」反映,如果不了解設計作品所處的特定社會文化內涵,其實還是有許多「訊息」是分析不出來的(當然人類有許多人性是共通的,但是人類也有更多的符號與神話是特定文化所建構起來的)。

          <技術層>包括了設計作品的美感形式層次與設計作品創作媒材感受層次,也是「無意」的層次,由於這個層次在設計的「現代主義」裡有許多深刻的發展(諸如:造型心理學、色彩計劃學、心理學的格式塔學派),所以一般而言如果熟悉設計的現代主義,大致上會覺得這個層次是很容易察覺與分析的

       設計文化符碼理論根植於文化學、符號學、與設計學的基礎,所以在文化層次上注重文化特色與潮流的掌握,在符碼層面注重圖像符號與意義的詮釋,在設計層面注重造形美感與功能的創造,所以在設計上的應用功能,主要有以下幾類的可能性:

(1)提供一個分析設計作品優劣的理論工具。設計解析的經驗,可以作為創作時的參考。設計作品能呈現一種因應時代脈動的主題象徵意涵。提供一種觀察、解析文化造型的輔助工具。

(2)設計理論不僅能解析整體設計作品的問題點,也可以進行細部的探討。

    (3)能創造潮流趨勢,帶領設計風格的走向。 因此本作業試著以「設計文化符碼」為理論基礎,解讀台灣現代家具設計作品。

  

.案例分析

(一)設計者:徐秀美

  家具類別:床

  作品名稱:渡假的感覺

    理念:人們在日常的生活裡總有些許源自於工作、環境或不知明處所衍生的壓力,渡假與短

       暫的逃離都有助於身心的鬆弛,可惜不是隨時可行。如果,能在自己有限的空間裡,找

       到一個全然的出處,那不是更好的一件事嗎?因此以上意念產生的這件的作品

       名為的感覺象徵一種休閒意識,成為一個能釋放身心的烏托邦

 

 1.文化符碼技術層

  (1)媒材層次分析:

    (1-1)色彩:以中性色彩(黑色)為主體,搭配古樸的褐色,整個作品呈現的是一種沉靜的色彩 

         基調。

                (1-2)質感:床鋪面採用草蓆以編織交錯成的細緻工法作為與皮膚直接接觸的部份,而前立面床

         板採以無精緻加工的黑色烤漆鐵鏤刻出自然線條的透光縫;立面床板採以

漆圓鐵彎曲成象徵性的臉形圖案。

    (1-3)量感:六支比例稍細的黑色鐵腳支撐起整個矩形體床面,因此使整個床顯的輕 巧許多

                (1-4)創作材料:鐵板及圓鐵(烤黑色漆)、草蓆(編織)、木板(床面下方)

          (2)美感層次分析:

    (2-1)對比:a.床的前後立面分別以鐵板及圓鐵構成,形成虛實的立面對比

         b.材料的選擇以冷(鐵板)暖(草蓆),形成觸覺上的冷暖對比

         

 2.文化符碼意義層

  (1)語意層次分析:

    (1-1)單語意(圖像符號):床板前後皆以象徵式的人形圖案呼應,只是線面的操作手法不

                同,其臉上表情自然不造做的線條刻痕,暗喻著人們應脫離俗世包

                袱忘卻煩惱地自在生活

    (1-2)字句(用典)的組合:床尾的部份設計一彈性的架面,除視覺形式上的變化,更暗示著現

                實生活之外想像空間的延伸

 

 3.文化符碼策略層

  (1)說服層次分析:

    (1-1)立場:設計者有感於現代社會人人汲汲營營於現實利益的鬥心機狀態,忘卻平實的恬淡,

         因此藉由設計品喚回人們最初的想望

    (1-2)策略:於視覺及觸覺上,運用單純樸實的色彩無精緻加工的材質搭配及素人畫家隨性筆

         調下的抽象人形,明確地將渡假那種悠閒自然不造做的想像意境帶入作品中。 

   

  

 

 

 

設計圖手搞

 

 

 

 

 

作品名稱:渡假的感覺(全景)

 

 

 

 

 

作品名稱:渡假的感覺(前床板)

  

(二)設計者:楊世傑

  家具類別:椅子

  作品名稱:大記吞舟

    理念:潘岳海賦云:「魚則吞舟,鯨鯢

                            龐大身軀滑游餘地表的意向,可能是我們人類深海基因中最深的回憶,當屠殺與拯救

                            同時再糾結的此刻;當它亦可吞舟,亦可如赤子般再這星球嬉玩時,我要為----------

--做個紀念。也吞掉上回鑿的那艘獨木舟。

 

 1.文化符碼技術層

  (1)媒材層次分析:

(1-1)色彩:以金屬的冷灰色系為主 ,象徵鯨魚的皮膚般,強調一種輕盈敏捷的色彩意象。

(1-2)質感: 如鯨魚皮層光滑的質感,其表面具有波浪般的紋路輕輕緩動著

                (1-3)量感:以金屬板形成具三度空間的椅子型態, 極簡化的線條構成、輕薄的材質座椅

底部具彈性的彈簧裝置,使體量感較為輕盈

(1-4)創作材料: 鈦鋁合金(可再生具環保性)

(2)美感層次分析:

(2-1)空間感:由一塊鐵板凹塑而成一張像椅子般的三度空間家具作品, 在轉折、彎曲間將

料由單純的平面立面轉而成立體化

2.文化符碼意義層

(1)語意層次分析:

(1-1)單語意(圖像符號):以鯨魚尾巴的圖形轉化成椅子的著地面, 彷若座置在悠游於海中

的鯨背上, 暗喻人與自然生態之不可分。

(1-2)字句(用典)的組合: 鋁合金的彈簧裝置,強調彈性及回復,可體驗水浪緩動的感受

 

 3.文化符碼策略層

(1)說服層次分析:

             (1-1)立場:設計者反映出人類在迫害自然生態及保育動物的同時,也將逐步扼殺地球未來的

                                    生存環境,在現今保育團體的疾呼奔走下,這些珍貴的動物才得以生存至今,因

此,設計者企圖將人類與大自然最原始的共生記憶喚回。

(1-2)策略:於視覺及觸覺上,直接的將鯨魚的魚尾型態圖案化材質及色彩自身也象徵化

將鯨魚給予人的一般印象簡單明瞭的將作品意涵表達出來

  

設計圖手搞

 

作品名稱:大記吞舟(正面全景)

 

作品名稱:大記吞舟(背面全景)

 

作品名稱:大記吞舟(背立面)

  

(三)設計者:官正能

         家具類別:凳、椅、几、櫃、梯..

  作品名稱:環保物趣

    理念: 視木架為紙張,重複書寫生活記憶。而以對比形成、張力釋放的觀點,尋求視覺經驗的

                            安歇暫態,讓原非必然的材料記憶得以相遇並重新對話.....。戲、用之間,家具成為可

                            以逐日賦興的居家日記。

 

 1.文化符碼技術層

  (1)媒材層次分析:

                 (1-1)色彩:整體以原木色彩為主,輔以不同的裝置材料的各種顏色,用意在於使家具的機能

多元,採沉穩的原木色澤以突顯各種裝置材料的特性,以達到設計者重複書寫生

記憶的理念。

(1-2)質感:以溫潤的原木為訴求,再搭配各種質感的材料<如:彈珠(冰冷剔透)、毛布料(溫

暖)、小麥草(具生命力且脆弱的)、IC板(粗糙的)、鐵板(冷硬)、稻草...>,以不

需求搭配不同質感的材料,使家具的面貌得以多元的展現

(1-3)創作材料:木、鐵、瓦楞紙、砂、稻草、玻璃、彈珠、麻繩、麻布...等現成廢棄

 

(2)美感層次分析:

                (2-1)反覆:整座木架以反覆的矩形架構為主,因為反覆的排列組合,所以在機能的需求上

更能展現其豐富性

  2.文化符碼意義層

(1)語意層次分析:

(1-1)單語意(圖像符號):其整個形體呈現中國字體「几」的符徵記號,而設計者將作品不只

                                                                視為「几」的用途,更轉化成凳、椅、櫃、梯..等多功能家具

(1-2)字句(用典)的組合:強調家具的多元性,例如:具環保性、機能性、自主性、拾趣性

 

 3.文化符碼策略層

     (1)說服層次分析:

(1-1)策略: 破除現今家具的單一功能性,強調使用者的自主性及創意能力,使家具不再主導

及空間, 讓家也可以成為一件環保的裝置藝術品

 

  

 

設計圖手搞

作品名稱:環保物趣

 

作品名稱:環保物趣

.結論

                         運用文化符碼的理論來分析任何設計作品,再拆解的操作過程中,除了要加入自己的觀點外,文

本及文脈更是重要的線索,並且了解設計作品的 背景文化及社會環境都是重要的一環,那可以使我們

  在解讀作品的同時也能夠釐清其背後的意涵,才不至於自說自話並且藉由這樣精細的分析方法

部就班的依循著方法論的步驟操作,可以使設計者或研究者的思考方式更加清楚

 

.參考書目

   楊裕富 2002/4設計的文化基礎 亞太,台北。

  省立手工藝研究所 199494'年創意家具設計。 

 楊裕富,1999,創意思境,田園城市,台北。 

 

 
回首頁                   回研究作業               回文化符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