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裕富設計教學網之…………………………….中華民國建築學會第十四屆

建築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集

二○○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試探程序性與規範性設計方法

Probing the procedural and the normative significance design method

                             彭鈞義*    楊裕富****


一、前言

二次大戰後,因應經濟復甦及住屋大量供需的情況下而投入了設計方法的開發,並藉由系統分析(Systems Analysis)與作業系統(Operational Research,OR)兩項技術的影響生成,啟動了設計方法的研究(Broadbent 1969,黃衍明2000)。在這個時期設計方法多注重設計過程的效率、合理化及設計程序的調查與系統性分析,故稱之為「程序性設計方法」(或程序性思維的設計方法)。

    而規範性設計方法(或規範性思維的設計方法),則普遍發展於各個時期,是探討有關價值的問題。現階段的研究包括兩個層面:一為空間語法構成規則、另一為形式意義價值化(意義導向)的討論(解析)。本文將偏重後者,意義導向的規範性設計方法來作為與程序性方法之比較。

 

二、形象的規則與理論基礎

    本文的立論基礎主要參考兩份文獻作為研究基礎。一是《空間設計概論與設計方法》(楊裕富1998),第二篇為《設計的文化基礎》(楊裕富1998)。

   《空間設計概論與設計方法》一書中提到程序性設計方法認為:設計就是理性的解決問題,一種按部就班的推算過程。有別於過去設計、構思的機制都視為黑箱(圖1.,到了1960年代,形成「打開人類創造力黑箱」的明箱設計方法,提出程序思維的設計方法流程(圖2.

 

                  黑箱


設計條件input


設計資料 input    心靈機制   output 設計


設計問題 input                     作品

                         (符合條件)

                              (解決問題)

1.設計思維的黑箱

(參考楊裕富1998,自行重繪)

 

                    明箱


設計條件input


設計資料 input         M         output


設計問題 input                     設計        

                                  作品  

   

M=                  


                       

                    

                 

 

2.設計思維的明箱

(參考楊裕富1998,自行重繪)

   

《設計的文化基礎》中,闡述的設計文化符碼三層(註1.說,包括:技術層(形而下)、意義層(形而中)、策略層(形而上)。而這些所謂的文化符碼不只是研究物質符號(聲音、形象)意義的最小元素(意素),同時也研究這些「意素」的組合規則,以及組合後的「語句」在該文化中的位置(文本與文脈的關係)。並進而提出造形文化符碼操作理論(圖3.)。

 

                           說服立場

               說服層次    說服策略


策略層           

               說故事層次  說故事策略

                           主題

                         題素


             說故事層次


   意義層


             語意層次    單語意(圖像               

   將正文放入正                   符號)                

   文所屬的文脈context中      字句(用典)

                           文章 

 


     技術層    美感形式層次(美的組成原     

                則):對稱、平衡、韻律、

                對比……     

               媒材層次    處理對象:           

                           空間感、色

                           彩、質感、

                           量感、光

                           ……

                           創作材料:

                           實質材料與

                           顏料……

                         

3.造形文化符碼操作理論

(參考楊裕富1998,自行重繪)

 

三、操作技術層面

    根據《空間設計概論與設計方法》一書中提到程序性設計方法的操作步驟如下:

(1)                確定問題---主要將設計條件確定,

設計內容確定。例如:基地大小、尺寸、地形、法規限制、業主需求的空間大致推估、確定空間主題、性質、規模……等。

(2)                收集資料---主要由對基地的

勘查、業主訪談、使用者或準使用者的觀察訪談,同類性質的空間活動調查設計資料集成等資料的收集。

(3)                分析---將收集的資料作

a.外在條件一的詳細化,包括:政策走向、業主意圖、市場趨勢等等人文社會資料調查而來的資料明確化(與本設計案的關係、影響的研判)。

b.外在條件二的詳細化,包括:基地條件機地區為地上物基地四周景觀法令限制與潛力等等鄰地資源條件的明確化。

c.內在條件的詳細化,包括:空間定性、空間定量、空間分類、空間所需的設備、家具的明確化(含尺寸)、活動的動線模擬等等。

d.從前述分析中形成空間安排的策略並以簡單的文字與圖形紀錄下來。

(4)                構思發想---前段空間安排的策略圖

形化、拼圖遊戲。

(5)                形成替選方案---構思發想階段工作

的詳細化,如果第三階段有數個策略,就有替選方案。

(6)                評估選擇---如果有替選方案,則以

第三階段所形成的明確條件當評估準則。

(7)                執行方案(具體化)---將設計科學

的知識(構造、材料、環控、設備、色彩、表現法)運用到設計上。

    根據上述文化符碼的觀念,本設計方法在技術上應包括幾個層次:

    (1)策略層---包括說服層次與設計作品的說故事層次,亦是「巧意」層次,由於創作者刻意隱瞞與不名自白,所以不易察覺與分析。

    (2)意義層---包括設計作品的說故事層次與語意層次,亦是「故意」層次與「表達」的層次,須了解設計作品所處社會的文化內涵(放入正文所屬的文脈context中) ,才分析透徹。

    (3)技術層---包括設計作品的美感形式層次與設計品創作媒材感受層次,也是「無意」層次,這個層次是較容易察覺分析的。

 

四、釋例操作

在此舉一個設計案例並運用程序性與規範性設計方法分別對該案例作一操作示範。

例題如下:

雲林縣政府文化局將在斗六市太平老街

設立一斗六歷史文物館,以供地方居民及外來遊客能了解當地歷史、文化。一方面促使民眾對地方認同,另一方面也是提供鄉土教育實行的場所之一。基地如下(圖4.5.6.)所示:

 

基 地

 

 

 

 

 

 

 

 

4.斗六市太平老街紋理圖

 

 

 

 

 

 

5.基地地籍圖及範圍

 

 

 

 

6.基地與鄰棟建築物關係圖

4-1程序性設計方法的操作步驟:

1)確定問題---

*基地區位現況

     基地位於斗六市太平路老街中段,是一日據時期的狹長形街屋,面前臨12 m 道路,後臨一巷道可供進出。基地座向為西北朝東南走向。

*基地面積=515.51

*法規檢討

建蔽率80*515.51=412.41

     容積率330﹪*515.51=1701.18㎡

停車數量以第三類(展示館)來檢討

需要十輛的停車位。

*業主所需的空間量大致推估,如:

展示空間、視聽空間、販賣空間、行政空間、停車空間、其他服務性空間(廁所、儲藏室……)。

*空間主題、性質

斗六歷史文物館是一  記憶承載體

供一般民眾使用的公共建築物

2)收集資料---

*基地的勘查與相關資料

對基地作進一步的詳細勘查及相關資料的收集,如:

•歷史脈絡

      從清朝時期以至日本時代,斗六的主要商店街為現今之太平路,光緒二十年(1894)倪贊元《雲林縣採訪冊》中的「大街」即是﹔此乃沿通南北之鄉村聯絡道路而形成者,即今北通南投竹山、南通斗南、古坑要道。斗六街之重要社會機能大都分佈於太平路上,如從清朝至日本時代,太平路即有「街頭媽祖間,街尾觀音亭」之俗諺,「街頭媽祖間」即指太平路起點之現今圓環(昔為祭祀天上聖母之受天宮),往南至太平路尾端奉祀觀音菩薩的永福寺(建於道光二十八年1848),即為「街尾觀音亭」……

•物理環境的特性與地形等

     氣候(包括降雨、溫度、颱風、梅雨、風向等)資料可向相關單位或資料查詢即可獲得,而地形地貌可親自勘查,地質可經鑽探獲得。

*業主與使用者訪談

設計者再與業主作較深入的確認與溝通,業主所希望文物館呈現甚麼樣的意向及需求。另一方面可徵求使用者之意見或發放問卷來得到一些來自使用者期望的訊息,對

設計提供一些可能的幫助。

*資料集成內容收集

可經由資料集成來獲得較精確的空間、家俱、設備的尺寸,例如(圖7.8

 

 

7.展示櫃尺寸    8.展示櫃尺寸

3)分析---

a.外在條件一的詳細化,包括:雲林縣政府文化局的意圖、營運的策略及斗六市的社會歷史資料作一明確化(與本設計案的關係、影響的研判)。

b.外在條件二的詳細化,包括:第(1)(2)項基地條件、基地區位、地上物、基地四周景觀、法令限制與潛力等等鄰地資源條件的明確化。

c.內在條件的詳細化,包括:   *空間分類


 a.動態     停車空間


(前場)     展覽空間


            視聽空間    文物館對   


            餐飲空間    外部分(外場)


            販賣空間


b.靜態      行政辦公室

(後場)

     儲藏室      文物館對

c.服務性空間內部分(內場)

*空間定性、定量與所需的設備、傢俱

■前場空間定性(後場空間定性、定量將予以省略)

空間名稱

空間活動內容

□停車空間1.停車場

□展示空間2.清末時期

 

        3.日據時期

        4.光復後時期

5.多媒體虛擬實境

        6.休息區

      

7.廁所

 

□視聽空間8.觀眾席

 

□餐飲空間9.coffee 

             shop

         10.吧台

         11.廚房

          12.廁所

□販賣空間13.販賣櫃台

14.儲藏空

          15.資詢櫃檯

供參觀民眾停車使用

展示日據太平路及斗六發展的歷史,文獻、地圖、書面資料、模型。

展示光復後太平路及斗六發展的歷史,文獻、地圖、書面資料、模型。

 

以電腦螢幕加頭套讓參觀者體驗街屋空間。

 

在每一區與每一區的展示空間中有一些休息空間。

供參觀者使用分男女使用。

 

放映斗六發展的歷史脈絡、太平

街沿革15分鐘

休息、聊天、眺望

 

點餐

烹調

供參觀者使用,分男女使用

販賣vcd、圖片、畫作、相關書籍、紀念品

儲藏 vcd、圖片、畫作、相關書籍、紀念品

販賣門票、詢問處

 

■前場空間定量

空間名稱                         

附屬傢俱

使用人數

空間面積

 

□停車空間

1.停車場

 

10

2.5*6*10

 

□展示空間

2.清末時期

 

3.日據時期境

 

4.光復後時期

 

5.多媒體虛

6.休息區

7.廁所

展示板、展示架、櫥窗、模型架

展示板、展示架、櫥窗、模型架

展示板、展示架、櫥窗、模型架

電腦、頭套、桌子 

椅子 

椅子

洗手台、馬桶、鏡子、小便斗  

15

 

15

 

15

 

3

 

2

2男

2女

 

60㎡

 

60㎡

 

60㎡

 

10㎡

 

2㎡

20㎡*2

 

□視聽空間

8.觀眾席

 

座椅、螢幕

 

15

 

60㎡

□餐飲空間9.coffee  shop

10.吧台

11.廚房

 

12.廁所

 

座椅、桌子

 

吧台、椅子、櫥櫃

瓦斯爐、冰箱、櫥櫃、洗碗台

洗手台、馬桶、鏡子、小便斗

 

20

 

1

2

 

40㎡

 

12㎡

20㎡

□販賣空間

13.販賣櫃台

14.儲藏空間

15.資詢櫃檯

 

櫃台、櫥窗架

儲藏架

自動售票機、查詢螢幕

 

1

 

20㎡

30㎡

2㎡

         

 

 

 

 

 

 

 

 

 

 

 

 

 

 

 

 

 

 

 

 

 

 

 

 

 

*家具的明確化(含尺寸)

    除(2)裡的資料集成所收集的之外,也要對特殊的使用者及一些非制式尺寸作細心的考量。

 

*活動的動線模擬

一般民眾動線模擬

                 停車場

 

 

展示空間

 

 

                視聽空間

 

 

販賣空間     餐飲空間

 

                  出口

                  離開

 

 

內部行政、工作人員動線模擬

停車場

 


行政空間

展示空間  視聽空間  餐飲空間  販賣空間

儲藏空間


                 出口

 離開

 

d.從前述分析中形成空間安排的策略並以簡單的文字與圖形紀錄下來。分為AB兩個替選方案(圖9.A案為精緻獨立的展示館,垂直動線及天井的位置較集中。B案則把垂直動線拉長雨天頸位置拉開。試圖與鄰棟街屋作參與,                         

                        9.A、B兩方案

4)構思發想  

將前面的空間安排的策略圖形化,作進一步的思考調整例如針對B案的調整(圖1011)(由與篇幅之限在此僅就省略A案)。


10. B案構思草圖   圖11. B案構思草圖

5)形成替選方案---

將第三階段的AB兩案構思發想的階段性工作詳細化,如平、立、剖圖面的繪製,具體的將構思具體化於圖面、模型及其他可供溝通的媒介。

6)評估選擇---

A、B兩個方案依據第(3)階段所形成

的明確條件當評估準則。

7)執行方案(具體化)--

將選出來的方案,用設計科學知識(構

法、工法、設備、色彩等)運用在設計上的執行。

 

4-2規範性設計方法(文化符碼)的操步驟:

1)策略層

    運用竹林、先民械鬥流的鮮血、新舊之間的樓梯、每個展示樓層都可以看見鄰棟的歷史山牆,.等。運用在地的歷史空間及事件元素來喚起居民的歷史意識與認同。以及更符合主題:斗六歷史文物館是一  記憶承載體

2)意義層

    2-1竹節鋼筋放置入口處,代表著清朝時期要入城時必先經過竹林的意象。2-2天花板懸吊的紅色拷漆金屬板,代表者先民械鬥犧牲所流的血。2-3新舊建築之間的樓梯可輕易讓民眾觀看街屋縱身的形式,也可以讓民眾手觸磚牆,有參與歷史的象徵。2-4.2-5……

3)技術層

    3-1入口運用生鏽的竹節鋼筋來模仿竹子型態及產生老舊感覺。3-2天花板運用懸吊金屬拷紅色漆並呈線性流動。3-3在新建築與鄰棟舊建築間設一垂直動線(樓梯)產生新舊對比。3-4..3-5……

    藉由這樣的操作,對於設計行為在空間、形式及意義上除了有解析的效能,更有引導設計者策略形成的作用,讓設計者能從策略聯繫到意義與技術層面,嚴密的組織佈局所要呈現的主題。

 

五、結論

規範性設計方法與程序性設計方法對於確定主題、收集相關資料、分析、構思、形成替選方案、評估、執行,這些步驟並無太大的不同。差別在於規範性對於主題到故事的展開較為縝密及生動並有「策略性」的自覺安排,反觀程序性設計方法,太注重按部就班的各個流程問題的解決,而忽略了意義的連結脈絡。

或許我們更可以說現代主義時期的設計方法強調普同性,但到了後現代時其強調個別的故事性及抓取的文本在文脈中的作用,差別或許在於立場、策略及意圖。

 

 

1.文化符碼三層說,是一種解析文化現象的理論,也是策略組織形成的作用理論。試圖分析符碼背後所夾帶的文化「策略」,而文化不外乎人的生活習慣、價值觀、語言、風俗道德、傳統、意識型態……等。所以在這裡的規範性設計方法才採用文化符碼理論作為與程序性設計方法的比較。

 

參考文獻

1.日本建築學會編 臺隆書店譯 1995 《建築設計資料集成4》

台北 臺隆書店   

2.楊裕富1998 《空間設計概論與設計方法》一版二刷 台北 田園城市   

3.楊裕富 1998 《設計的文化基礎:設計、符號、溝通》台北:亞太圖書公司   

4. Peter G. Rowe著 劉育東審訂  王昭仁譯1999《設計思考》  建築情報雜

5.劉銓芝 1998 《斗六市太平路歷史街區再造計劃創造城鄉鑫風貌》 報告書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系

6.黃衍明 2000(設計方法之科學觀)《新世代建築學及方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東海大學建築系pp.73--79


回首頁

回研究作業發表

 

 




 



*  作者一雲林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系研究生

** 作者二雲林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系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