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裕富設計教學網
課程:設計專題研討 任課教師:楊裕富博士 研究生:曾昶霖
西化與現今台灣的設計
現今社會的人文、經濟、政體、科技等等無疑是代表著文化的脈絡,但在傳統西化的過程中,台灣自身的文化象徵符碼遭到轉變與融合,而文化的記號又是從何而得知,即是在我們自身的生活發展當中,而在傳統的社會中常將許多非相關性的圖像、祭典、及自然現象以自然演化的理由而成為一個特定的文化,而使得生活的記號系統日漸複雜而達到互溝通的生活關係。
文化視為符碼
語言是人類發展過程中經過千辛萬苦及群聚的團體共識(約定成俗)所建構出來的,語言以聲音「類比」這一群人對「思考」對「人的行為」的理解,進而語言可以作為這一群人的對(人)內(人)外描述與這一群人間的溝通的工具。
符號也是人類發展過程中經過千辛萬苦及群聚的團體共識(約定成俗)所建構出來的,符號以聲、光、形、色、物、象……..(任何人類所可能接收到的訊息)來「類比與代表」這一群人的對大自然的理解,來「類比與代表」這一群人對「思考」對「人的行為」的理解,進而符號可以作為這一群人的對(人)內(人)外描述與這一群人間的溝通的工具。
-------------摘自楊裕富著<設計的文化基礎>一書 P127---------------
而文化符碼的象徵性在平日所見的傳播媒體中是司空見慣的而在影片和廣告中的表達形式中可清楚的看見人們在生活上的需求及文化的發展脈絡,廣告不但是突顯著社會的現代問題,更是社會大眾的內心渴望及真實現況的表達、如:下方(圖二)是突顯著台灣現在空氣品質及交通的問題,而到底「誰是黑金烏賊」則是轉化性的突顯另一個政治上的真實面,下右方(圖三)則是對於女性 ”美” 的形象塑造上的需求表現,使用乳液即可告別鱷魚片,而換得一張細緻的表皮這正是除了食、衣、住、行基礎生活外,更進一步追求物質及精神層面的表徵,而這些皆是生活上的象徵符碼。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片摘自(SOHO廣告設計網頁)http://www.lookin4.com/
文化的傳統符號的表現
下方圖片是新世代創作金奬對文化在現代化之下的呈現,文化在整個現代科技的變遷中,又是以何種面貌來維持及保存這些即是某部份專家學者及設計者所思索的問題和意欲表現的動機,而這些的現代圖碼不但是生活的真實面,另一方面也正是一個某求嘗試改變的層面。
圖片摘自(dpi出版設計家<新世代創作金獎>)
建築亦是記號
當人類為了抵抗風雨,而為自己造了棲身的
”洞穴” 並藉其貯存食物、繁衍生命甚至進行與天聯絡的祭拜儀式後,他發現
”洞穴” 的意義不再只是 “安全”
、家族神聖等象徵性的記號,當這種將洞穴經聯想而付予其意義而使洞穴形成為一種特殊記號之運作過程。
--------摘自 研究員
王銘鴻「中國建築空間與形之符號意義」一書 P1。-------
傳統建築的特性
中國傳統建築的格局、配置、組合、和象徵性都有其系統的組織原理,而在傳統建築的表現特質上皆表現各種組織手法而產生了各主從關係及傳統制度化之下所延伸出的東西向(左右伸手)的位置和位階關係,而在結構性的樑柱屋架關係上則以傳遞力的斗拱裝飾為傳統建築之特性,而彩繪及雕刻則表現家族性之富裕及權勢和象徵性的祈求圖示,這些皆為文化時代的代表也即是符碼。
而其符碼意義的內容,則包括了整個中國文化的的棈深博大,從哲學面、制度面、文學面、教育面、經濟面、精神面都被隱喻於其中,這正是中國傳統建築建築值得保存供後人省思及發揚的文化資產,如燕尾大部份為家廟或家中有官方職位表徵的建築但也並非全然如此,在某些地區的家宅也因為有錢勢故而在建築裝飾上使用這些符號。
傳統文化的轉化及保存
文化即是符碼,而建築亦是符碼,從文明興起而延伸至今的現在建築處處有其象徵或生活模式的代表意義,但在不同文化及演變中,台灣建築由閩南式建築而至現代所倡導出新的宜蘭厝和雲林厝正是建築結合文化符碼,雖然大眾的正反論證各有其理,但不難看出台灣現代建築對傳統地方性文化的堅持及發展,而在社區營造的課題中, ”人” 及 ”文” 的營造也是一項重要的工程,而在些一範圍中則比較偏向於傳統建物 ”殼” 的再利用上,此一方法雖可算是保存,但在某些人為的操作上則未能算的上是完善的保存,而使用模式上則可能和其原來建物的使用模式會有所差異,而另一面則會造就文化的破壞及消滅,所以在文化資產的研討範圍中,專家學者則以此做更深入的研討及論證。
<高雄市電影圖書館>
現代建築的理論與潮流
台灣自日據時期的解放後,受日據時期統治的台灣建築形式己有西化的情形,如:哥德、希臘、羅馬、巴洛克式等象徵式的建築符碼己出現,而日式的官舍和民居也慢慢的轉換著傳統的閩南式建築,而至新的國民政權介入,西化的踪蹟己四處可見,而在建築的技術和材料的運用也皆以西方為領導依循的標準,現代主義的興起,仍舊保持著尊守古法的製作風格,而後現代的出現,則提倡新的建築理想的革命,而在台灣的建築追逐戰上,傳統建築只能處弱勢的建築生態中,而演變至今傳統只能在古蹟保存的項目中被提及,今日建築的材料和施工皆以偏向便利和迅速,但在台灣的現代建築上大多僅能看見高嵩的牆面和玻璃,這即是現在台灣建築的特點。
現代建築的象徵符碼
一、高科技感派
運用科技的角度及對材料和技術的突破,以達到建築的新形象,而使得新理念的傳遞,大都皆在技術、數位、工業等層面呈現。
二、風土主義
風土建築是一般常見的典型,如運用當地的地形、地貌、景觀、材料、文化的融合之下的建築風格。
三、歷史主義
歷史主義所指的是民族性的象徵式主義其包含的有部份是古典主義和新古典主義的範疇,而現今則歸於現代主義的內容裡。
四、直接復派
以當代的技術和材料而直接模仿和古建築或是小幅修改古建築飾様以呈現古建築式樣。
五、反諷用典派
反諷即是抄襲,在反諷用典的原則內、抄襲即是反諷,而且是有自理性式的抄之有理。
六、語意派與寓言派
運用人們熟悉的故事、事蹟、童話符號來達到人們的記憶認同。
七、語法派與後現代空間派
運用建築的構成法則去建構建築的形態、而進行探討的的內涵。設計的個案中可以見到幾何分割的影子在建築上的操作。
八、涵構主義
運用基地的環境、以及反應都市的紋理及人文的特質以達到和自然及人為環境融合的目的。
九、解構主義
以打破三度空間的向度意念,違反建築的常理性以達到建築意象及手法的傳遞,但有時確會有與人性常態相違反的爭議。
下圖為現在台灣現代建築形式的一部份表現。
中國文化性的微弱
從年青族群來論述,中國的七夕情人節是中國典型的文化傳統,而伴隨著文化的轉介,二月十四日西洋情人節的傳入漸漸與七夕情人節並駕齊驅,部份甚至取代了中國的象徵文化和記號,而今又增加了日系的白色情中節、這些種種即是文化的融合但在文化的層級中,台灣的中國文化正被逼害當中,如今台灣不僅僅是過著聖誕節甚至伴隨而來的正是一堆的萬聖節和復活節等等….
結論:
現今領導建築的即是後現代文化符碼,而遭到改革的也正是西化變幻的個體,而在建築的領域中,台灣討論的己非是台灣本土性的建築,而是西化趨勢之下所延生的種種的問題和災害但在中國的傳統建築中,不論是建物的古蹟化和保存或是二十世紀國際高峰會所重視的綠建築規章,而在文化的保存中世界遺址也正是各國所重視的課題,但在身為擁有五千文化的中國文化課題中,台灣可說是大半被拼除在外的一員,在民初兩岸的對話當中,我國並不能算是被壓制的一方,而是國人的對文化傳承及文化價值的怱視,近日政府提倡挑戰二零零八的決心,但是最終的目的和方法又是什麼,台灣在最終急迫想要維持的又是什麼,這大半的解答或許正是文化或文明,最終能引發出新的議題的也正是長期伴附在每個村鎮角落和每個人身邊的文化,而在眾多的文化範疇中,又以建築一項為人類發展中最為接近及親密,而在對其文化的應對中,西方文明的文化模式及符碼漸漸代表了中國的傳統文化。
參考書目:
楊裕富 著 / 民86「1997」/ 設計、藝術史與理論 / 田園城市有限公司
楊裕富 著 / 民91「2002」/ 設計的文化基礎 / 亞太圖書出版社
主持人 孫全文 研究員 王銘鴻 / 中國建築(空間與形式之符號意義)/ 明文書局
施植明 著 / 民90「2001」/ 台北建築 MAP / 木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