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裕富設計教學網研究作業

楊裕富MSA事務所建築設計後現代創意思境創意活力空間設計概論後現代設計藝術設計藝術史學設計文化基礎三羊開泰

林指導教授:楊裕富博士 研究生:陳阿善


類型學與新理性主義─建築學派 
 

 

新理性主義學派(塔夫里學派)通常,義大利的建築論述,我們稱為威尼斯學派,以義大利建築師,義大利華裔建築師為主的建築論述實踐作品,我們稱之為新理性主義,諸如:義大利的Aldo Rossi、日本安藤等。甚至我們稱之為幾何新古典主義。

 

新理性性主義的演化 

在1926年,的德國等國建築改革運動的啟示下,一批剛從米蘭工業大學畢業的年輕建築師,組成倡導改革小組,成員七人,名為七人小組。包括戴拉尼(G.Terragni),佛來代(G.Frette) ,菲吉尼 (L.Figini),拉爾科(S.larco),坡里尼(G.pollni)等人。七人小組雖然提倡創新,但與未來主義者包浩斯不同,並不完全排斥傳統。七人小組主張運用材料時應該忠實簡潔,但他們說“我們並不與傳統決裂。傳統本身就在變化,也出現了不易為人察覺的新因素。新的,真正的建築應是邏輯和理性結合的產物”《七人小組宣言》七人小組半展覽寫文章鼓吹自己的觀點,他們的活動構成20-30年代“義大利理性主義建築運動”。 

「新理性主義」在60年代初期醞釀發源自義大利,主要成員包括Carlo Aymonino, Giorgio Grassi, Aldo Rossi, Rob Krier, Leon Krier等人,其中尤其以Aldo Rossi, Krier兄弟倍受舉世之注目。

「新理性主義」基本上是傳承自20年代產生的「理性主義」。統泛的說來,「新理性主義」是自「古典主義」和「新古典主義」以來,再一次的古典復興,強烈反抗現代運動,並瘋狂的投入古羅馬建築傳統,尋找根源。

就歷史演進的角度來看,每一次復興對古建築傳統均將產生不同的詮釋。在文藝復興時期,「古典主義」著重在形式的和諧及材料的性質上;從Andrea Palladio的「建築四書」(Four Books of Architecture)中可看出主要是在討論比例、材料、方便等基本原則,這些規範隨著布雜傳統,曾一直延續到20世紀初。而在18世紀「新古典主義」建築師們的觀念中,比例、材料就顯得不大重要了,德國建築師Karl Friedrich Schinkel認為「藝術品應該要製造情感的深度或一種靈感的氣氛」,建築史家Emil Kaufmann認為「在新古典主義中,材料已經死亡了,形式只是觀念承載者,氣氛的營造者」,「在古典主義中清晰只是一個美學上的名詞,而在新古典主義卻成為倫理上的要求」。實際上,從Claude-Nicolas Ledoux、Etienne Louis Boullee等人的作品中,可發覺他們刻意在尋找簡單的原型來創造一種神秘或偉大的氣氛,與「古典主義」近於抄襲或拼湊的設計比較,顯然已出現相當大的差異。

新理性主義的理論基礎- 

「新理性主義」在氣質上十分近似「新古典主義」,同時超越了「新古典主義」發展出十分嚴 密的理論基礎。Aldo Rossi的“理性”一詞與一般的理性概念不同,實際上市現象學的概念,主張以“面向事物的本身”,“本值得還原方法“,把本質看做是事物的原型。在Aldo Rossi的草圖手稿中,我們可發現他不斷重複著一些固定的形象,例如三角形構件、柱廊、沙灘小屋、咖啡壺等,這些均可視為其心目中的原型,與Boullee等人的作品具有相當的關聯。在早期「新理性主義」尚未完全發展成熟的時候,Aldo Rossi大多集中精神在前述這種「考古學式」的原型探討上。後來,「新理性主義」逐漸放棄這種隨機性方式,開始採用近代歷史學中較紮實的「宗譜學」(genealogy)取向,以歷史建築當作參考起點,然後逐步推演回到原初的狀態,追索建築的根源。「古典主義」是停留在紀錄、仿古的層次。「新古典主義」是承襲法國大革命的精神,開始進一步革新。「新理性主義」是積極嘗試從傳統中追索恆久不變的建築的基礎,可說是徹底的革新。 

類型學與建築 

類型學在社會科學的研究,例如在考古學中取的巨大的發展。Rossi將類型學方法建於建築學,認為古今往來,建築中也劃分為種種具有典型性質的類型,他們各自有各自的特性。

嚴格說來,「新理性主義」的中心理論體系,是一套「類型學」(typology)的方法論。

建築類型學(typology) 

建築的類型學理論,並不在於具體的建築設計的操作,而是一種認識的方式和思考方式,它刻意忽略建築間個別的枝節問題,以填補都市和建築個體之間的鴻溝。類型學所分析的是廣泛的,空間的整體性。常言說:「物以類聚」,就是類型之意。把一個連續、統一的系統(continiunm)作分類處理的方法用於建築,因而有建築類型學的發展。



 

 

 

類型學的起源-M. A. Laugier 的原始屋架(The primitive hut)理論 

18世紀法國啟蒙時代建築思想中,有著強烈的回歸建築自然的起源的因素,其中出現了M. A. Laugier 的理性主義。Laugier 在「論建築」中,描述了建築的自然起源-原始屋架。在Laugier 的理論中,一切都是出於必要,只有必要的構件才是美的。對照之下,古典建築複雜的裝飾成為沒用而多餘的東西,原始屋架的隱喻對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的權威性提出質疑。

原始屋架是一個原型,對此原型的模仿而成為各種建築,並形成城市。在這個基礎上,Laugier 造成了一個以自然秩序為基礎的城市建築類型學的基本框架,這是18世紀巴黎和回歸自然思想結合的產物。



類型學與新理性主義─

在「新古典主義」時期,法國建築家Jean-Nicolas-Louis Durand首先發展過一套建築組合類型學,將古典建築的平面及立面整理出一些基本類型。Durand於1802年提出72種建築的幾何組合基本型,這是類型學與圖像學的綜合從基本形式的構圖使形式要素超越了功能要素。當時的建築理論家Quatremere de Quincy指出「類型是一種抽象化」,「類型是屬於同一等級且有共同特色的東西,在外表上可有所不同」,「無中不能生有,所有新的形式均是產生自舊的形式」。經由C. G. Argan的引介,新理性主義者從de Quincy處得到極大的啟發,並將這些觀點進一步擴大運用到處理城市的問題。


類型學在建築與都市的運用-

Aldo Rossi(1931-1997)Aldo Rossi運用現象學哲學家Edmund Husserl(1859-1938)的觀念,將「本質」視為建築物的「原型」。人通過意識中的「自由想像的變換」,將屬於同一類型的各種事物與一個本質(原型)進行比較。60年代,Rossi在建築理論上運用了現象學的原理,提出了自己的理論。在方法上,他所倡導的類型學的方法,實際上是要導引建築設計回歸到「原型」。然而,完全回歸原型並不可能,因此產生了「相似性」的概念。

Rossi在城市的理論上,緊密的聯繫了建築與城市的相互關係,他認為城市是眾多有意義的和被認同的事物(Urbanfacts)的聚集體,它與不同時代不同地點的特定生活相關連。城市包含著歷史,城市的形態顯示出其形成的政治和社會的意識型態,其歷史上所形成的形式,亦展示著特定場所的識別性。他說「建築具有可簡約化的特點。…建築要有產生典型的形式的能力,這就特別需要去了解過去。」

Rossi認為古往今來,建築中也劃分為種種具有典型性質的類型,具有各自的特性,而類型就是理念,進而提倡了相似性的原則(Analogical Thought)。在他的看法中,建築設計的工作首要是為特定的環境從歷史上挑選適宜的建築類型,用簡潔的幾何形體,結合需求,做出現代的建築。依此而產生的建築物與歷史的、一定的建築類型將具有相似性。設計不再強調自我的顯示,而以與種種建築原型的相似性來達到滿足居民的「集體記憶」作為要務。由此擴大到城市的範圍,就出現其「相似性城市」(Analogical City)的主張。

Rossi慣常使用的造型元素

除了在理論上被稱為是類型學的運用之外,在他的作品中,和他所推崇的兩位18世紀法國建築師C. N. Ledoux(1736-1806)和Etienne-Louis Boulee(1723-1799)一樣,慣用單純精確的幾何形體。

Rossi使用圓柱體、方錐體、圓錐體、三角形體等造型元素,並且所處理的建築表面平整乾淨,開口經常的以平板面整齊單一的孔洞表達,如同用兒童積木組搭而成的玩具。因此,Rossi的作品以一貫乾淨、淡漠的幾何表情而著稱。 

當代類型學發展 

當代類型學發展不再是單純的基本模式概念。而是應用了場所的概念。提出了城市有機體中部分與整體、建築與環境的關係,涵藏城市環境、市民、構成環境的各種事物的涵義、城市歷史等等之間的關係。
 



參考書目

建築形式論─邁向建築思維 陳柏沖著 田園城市

二十世紀西方建築史 吳煥加 田園城市

建築理性論 鎮時齡 田園城市

城市建築 Aldo Rossim原著 施植明譯 田園城市

空間設計--概論與設計方法 楊裕富 田園城市

 
 

回研究作業

回首頁

回設計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