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裕富設計教學網
   敘事設計•空間有情築人間:E世代空間設計師築巢方案之....................式樣分析:高科技式樣分析,鄉土作品式樣分析

任課教師:楊裕富博士         學生:蔡秀珍

 高科技作品之式樣分析 ─  

台北 ─ 訊碟科技大樓﹝第二期工程﹞

訊碟科技大樓的設計構思,來自於貝倫斯P.Brhrens、范•布魯格van Vlugt、范•奈立van Nelle等大師對〝工業建築〞的理念,因此設計者所著重的地方,在於材料、量體與都市空間的創意,以及時代性。

對於此案例,我所採用的式樣分析方式,是以抽離作品的重點部份來進行分析。

茲分述如下:
 

1.      造型

由於建築物之基地,在平面上呈現一個 〝緩緩弧度 〞,使的本體建築順著基地線,塑造出一種 〝動態量體感 〞,形成了一個獨特的「倒立筒形」。

此一倒立筒形的建築物,包含了辦公區及研發區,地面層特意挑高兩層樓,約 8 . 5 米高,作為大樓的入口接待區。

而在另一側,與筒狀量體相距3米的空間,則配置了主要的廠房區,這個長形的廠房區在基地之弧面上,形成了一個自然而有張力,並且具有建築感,以及「 都市尺度 」的建築體。

 

2.     機能及空間上的處理

此建築物之機能,約十分之八的建築面積                                                                                   作為廠房使用,包含了製版、壓片、品管等部                                                                               門,其餘則為研發、辦公及管理中心等。

在設計上,除了使各空間符合各項基本需                                                                                   求之外,在新大樓與舊大樓位於六樓的連接                                                                                  通道〞,則事處理成一個「藝術廊道」。

使的給人高科技化、現代化的工業廠房,                                                                    也能擁有不一樣的〝藝術氣息〞。

                              p 藝術廊道

 

  3.   光線

由於此建築物的主立面是利用〝玻璃〞作為主建材,因此基於玻璃本身所擁有的特性,能將室內空間與外部惡劣的氣候環境隔離,更可以兼顧光線的進入及視覺景觀的連續性。因此,此建築物藉由玻璃的使用,讓室內工作環境達到了良好的〝自然採光〞效果,不僅呈現明亮的空間感,更符合節約用電之原則。

除此之外,加上人工光源的投射,使的建築物在白天更具高科技化的形象,而到了夜晚,則成了都市中吸引人群目光的〝發光體〞。

 

4.   材料的運用

在材料的使用上,筒狀辦公區及廠房的沿街立面,是以灰色亮面石材及 〝 結構玻璃系統 ,來作為立面量體的主要材料。

建築立面自六樓以上,以 4 * 8 cm 鋁方管作                                                                               為招牌及屋頂設備區之遮覆材料;地瓶頸觀則以                                                                              10 * 10 cm  灰色鋪面磚及八分宜蘭卵石搭配綠色                                                                               植栽;室內入口大樓是用亮面及燒面灰色石材加                                                                              上白色ICI漆。

至於整體材料的考量,是以科技產業之「灰                                                                            白」色調與大樓結構玻璃來塑造一個〝新工業大                                                                           樓〞之意象,而室內空間則大量採用染色木皮來                                                                              作為牆面、收納櫃之表面材,以達到室內外之平                                                                      衡。                                                                                                         p 結構玻璃系統

 

 

 

 

 

 

 

 

 

 

  p 外觀造型,一個獨特的「倒立筒形」。           p 外觀細部,遮陽板結構及造型

 

 


 

文史觀察之式樣分析 ─

 

分析方向

 

        依據文史觀察所得來之各項資訊,選擇板橋最具特色的 〝 林本源園邸 〞加以分析、整理,以達到更明確的設計方向,並作為表達地方特色之根據。

 

        由於林本源園邸又分為三大部分:「 三落大厝 」、「 五落大厝 」、「林家花園」,因此,分析的方式將個別取其各部分之建築特色、設計重點,加以探討,以抽取設計上可使用之元素。

 

 

三落大厝

1.      格局:

平面嚴謹,共有三進、二廊、左

右護龍,共計五十二個房間。民間對

此種建築型式稱為「大厝九包五,三

落百二門。」除此之外,在形勢上,

宅後有山丘,前有〝半月形水池 〞,

因而呈現出「前水為鏡,後山為屏」

之布局。

 

2.      機能上的特點:

由於舊時的台灣社會講究「主從分明,男尊女卑」,因此建築各部分的使用,以及機能上的安排都遵守此原則。

另外,在屋厝中的廊道、過水門、高牆,也具備遮擋視線,以及區分空間之作用。

 

3.      出入方式:

三落大厝的前珵,在其左、右兩側各有小門樓,以作為主要之出入口。

 

4.      特殊設計:

在三落大厝的屋前,還有一特殊造型之「半月形水池」,除風水因素之外,還具有防禦、救火之功能。  

5.     屋頂:

三落大厝的屋頂型式為〝燕尾 〞,這是一種高官

、有錢人家才會有的建築型式,也是一種屋主身分地

位的象徵。

此外,在背立面,更可以明顯的看到屋頂呈現〝

中間高、左右低〞的次序。                                                                     p 屋頂高低層次

 

 

6.     立面及細部:

在諾大的建築中,不管是任何部位之立面,都裝飾

的非常華麗、精美,有彩繪、雕刻、磚雕拼花、、、等

    不同表現形式,其中最具特色之處在正廳後方的壁面

   ,有「  字不斷」的磚雕,象徵著萬壽無疆之意。

在其他細部上,也是相當講究,光是柱珠就有好幾

種形式,門窗的造形也都具有非常多變化。              p 壁面磚雕

 

 

 

五落大厝

五落大厝為林家第二代基於人口增加,三落大厝以容納不下,而興建的新住所,就在三落大厝的後方。

1.      格局:

在方位上座北朝南偏東,與三落大厝完

全相反,這是由於二代人之間各有不同的風

水觀念所造成。

配置上,外門樓為三開間,中間為入口

,兩旁為門房,進入後另有第二門,過第二

門後為五落大厝的前埕,有半月池,大埕兩

側有獨立型態之租館。依序前進,前三落為

一封閉體,第一落為門廳,第二落為客廳,第三落為祖廳,護龍為同輩族人所居,第四、五落為長輩住所。

 

2.      白花廳:

位於五落大厝的東側,雖然另成格局,但卻屬於五落大厝的附屬建築,共分為三落。一、二落之間有直廊相連,是宴客之處,第三落為內廳,用來招待較尊貴之賓客,在院落中社友方亭,作為戲台之用。

 

3.      高低層次:

建築物高度由一、二、三落漸高,第四落最低,第五落最高,達二十尺,呈現出傳統建築「高尊而低卑」的倫理次序。

 

4.     軸線:

在五落大厝中的第四、五落之軸線,與前三落之軸線略有偏差。經過多方考究。發現或許是因為建造時間不同所造成。

 

5.  屋頂型式:

五落大厝為「馬背」式屋脊,雖然比起三落大厝中的〝燕尾〞型式,顯得較為樸素,但其作法也比台灣其他的馬背型式還講究。不僅脊身的曲度平緩,上面更貼滿了彩色的剪黏。

 

6.  建築特點:

為了提供為數眾多的家族集體居住,且各自又擁有私密性的原則下,五落大厝中的每個小單位至少有一廳一房或二房。

整體上看來,就像是將數十個小家庭集合成一個大家庭,並且以傳統的封建體系作平面配置之依據。

 

7.  材料:

建築體的牆身大多為磚塊平砌,表面再粉灰泥,其中也有大量的木作部分。不過由於興建時代不同,木作方面與三落大厝的風格完全不同。

 

 

林家花園

1.      格局:

其範圍廣大,包含了「方亭、汲古書屋、方鑑齋、來青閣、橫紅臥月、相玉簃、月波水榭、觀稼樓、定靜堂」九大部分。

諾大的林家花園每一區皆有各自的主題與特色,分區之間採取屋、牆、假山、迴廊、陸橋或水池互為屏障,以及達到阻隔之作用,並且營造空間上的隱蔽感。

 

2.      構造:

特別的是來青閣的構造方式採用〝捲棚式棟架〞,其二樓的部分,更使用〝雙中脊樑〞的構造,這些都是別處所罕見的作法。

3. 屋頂型式:

由於園中的建築眾多,因此屋頂的形式也相當

多樣化,其中最具特色的為汲古書屋大門前方的軒

亭,其屋頂型態為〝半圓筒狀〞,十分少見。

另外,來青閣則為〝歇山式〞的屋頂,飛簷高

昂,屋宇結構皆為昂貴之楠木與樟木所建,實屬所

有建築中之最。

至於園中的觀稼樓,也是平日少見的〝平頂式

〞屋頂,稱為〝    頂〞。                                                               p 汲古書屋前方軒亭屋頂

 

4.      牆:

      因為林家當時為板橋之首富,因此其裝飾之華麗,雕刻之精美,以及對於造型之要求,皆

可由建築中的牆面上得到印證。

像是定靜堂正面兩側牆面便是以 〝八角花窗〞砌成,而廊牆則施以花鳥題材磚雕,作工甚為考究。除此之外,堂前左右牆更闢〝圓門洞〞,稱為月門,左右相對,形成環中有環的視覺效果。

在來青閣前的戲亭 ─ 開軒一笑內,有一〝螭虎圍爐的太師壁〞,是使用彩繪的方式所繪製,也是園中具代表的牆面之一。  

 

5. 門窗:

精采、華麗的裝飾除了運用在牆面、地面、室內家具、天花板、屋頂之外,在各建築的門窗也都能一覽無疑,並且呈現出各自所具有的風格與特色。

例如:定靜堂的正面入口略向內凹入,形成特殊的形式,稱為凹壽門。

 

6.      機能:

園中以水景、花圃為主,因此建築有些是立於水中,達到水中又有景的效果,有些則是一座單純方正的堂屋。這些不同的手法表現出中國傳統園林多方面性的功能,既可供觀賞、遊憩、聚友,又可以宴客、聽戲、讀書、居住。

 

7.      動線:

        林家花園屬於庭園建築,因此其動線上的安排皆遵循中國園林之原則,曲折有法、變化有

度。並且刻意彎來繞去,不是直線到底,用以營造空間的層次感。

 

 

 

符號

        在林本源宅邸之中,不論是三落大厝、五落大厝、林家花園,都有一些經常使用,以及具共通性的代表符號。大致上來說,建築物的造型、裝飾圖案、窗、門、牆上的開口型式,都有其所代表的意思,並不是只有美觀而已。

象徵性符號:

        有錢人家的建築都會使用許多具象徵意義的

圖樣,取其諧音、造型,以達到某些實質上的目

的,或期望。

        例如在林家建築中就廣泛的使用了「蝴蝶形

漏窗、蝙蝠形漏窗、茶壺形漏窗、鼎爐形漏窗、

石榴形漏窗」,來表達 〝福〞的意思。而其他具

相同功能的漏窗,像是「花瓶形漏窗」則具有〝

平安 〞之意;「桃形漏窗﹝有雙桃、單桃﹞」代

表〝壽〞的意思;另外「雙錢形漏窗」為〝財

的象徵。

 

 

                     

 

 

 

 

幾何形符號:

在門扇上,或是窗格子,都會採用「圓形、

方形、菱形」的幾何形符號,有秩序的排列、組

合,來形成具有美觀、以及實質用途的門窗。

 

 

 

 

回蔡秀珍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