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壹成員|部落格化|數位建築|城鄉建築|作品建築|推薦留言|
|零壹試點|林揖世XU|林揖世BM|林揖世豆|論文評析|國圖下載|
![]() |
![]() |
![]() |
![]() |
![]() |
![]() |
![]() |
![]() |
![]() |
台灣傳統書院建築構造類型研究
BY研究生: 郭承儀發表於2005年 |
||
指導教授:楊裕富博士 | ||
|
|||||
The Research of Taiwan Traditional Academy Construction style |
|||||
關鍵詞: 傳統書院建築 ; 存式發展 ; 構造 ; 類型 英文關鍵詞: Traditional Academy construction ; coexist ; structure ; style |
|||||
|
|||||
[ 摘要 ] 台灣傳統書院建築之所以能夠獨樹一格,乃是因為其獨特的建築空間所致:同時具有祭祀、講學與居住空間,這和傳統民居、或是形態類似的孔廟是截然不同的。因為空間機能的不同,當然也就影響到其平面規劃、立面形制、建築構建及材料的運用。然而,上述只是較為表層的探討,真正要研究的卻是建築構造類型在歷代改建下的材料、工法的演變,以及各級書院是否有其異同點…等隱藏意涵。 台灣傳統書院建築借由調查、測繪、分析及文獻比對再以「並存式發展」理論來探討台灣傳統書院建築的「過去的」構造類型,進而比照「現在的」傳統庭園建築之構造類型,來瞭解兩者的差異性及相同性何在,通盤認知演變之軌跡來探討及建構「未來的」、「可能的」台灣傳統書院建築之營建技術、施工方法的建立。 本研究將以構造類型觀點探討比較台灣現境內傳統書院建築,另一方面從比較研究與歷史回顧相互探討中,建立較有系統及具體的傳統書院形式,期望提出有意義的研究成果,以供未來台灣輸院設計應用時之參考。 [ 英文摘要 ] Taiwan traditional academy construction is so unique based on construction space: contains sacrificing, tuition and habitation. It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house and Confucius sanctorum. The space function affects ichnographic, material and architecture. This research is to study not onl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yles but the designer is appreciation of the creations’ technique, value, purpose, and beauty as well. This research discusses the “past” academy construction styles by investigation, survey, analysis, literature contrast and “coexistence” theory .By contrasting with the “present” academy construction styles, this research helps us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two styles and suggests the techniques and methods for the “future” or “proffered” Taiwan traditional academy construction. This research, based on construction styles, discusses and compares the typical traditional academy construction of Taiwan. Moreover, it helps set up a systematic and concrete traditional academy styles and brings forth a significant result for future reference. [ 論文目次 ]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1-1-1研究動機………………………………………………………… 1 1-1-2研究目的………………………………………………………… 2 1-2文獻回顧………………………………………………………………... 2 1-2-1學術文化方面之相關研究……………………………………… 3 1-2-2傳統書院組織制度方面之相關研究…………………………… 4 1-2-3傳統構造建築類型之相關研究………………………………… 5 1-3 研究方法………………………………………………………………. 6 1-3-1.文獻資料歸納法…………………………………………. 6 1-3-2.現場勘察法………………………………………………. 6 1-4研究步驟與流程……………………………………………………….. 7 1-4-1研究步驟…………………………………………………… 7 1-4-2研究流程…………………………………………………… 8 1-5 研究範圍與內容………………………………………………………. 9 1-5-1.調查案例概要……………………………………………. 9 1-5-2.調查案例抽樣計畫……………………………………… 10 1-5-3.調查階段與操作方法…………………………………… 12 1-6名詞界定……………………………………………………………….. 13 1-6-1.書院………………………………………………………. 13 1-6-2.構造類型…………………………………………………. 14 第二章 台灣傳統書院構造環境發展脈絡 2-1.大觀義學歷史沿革和發展概況………………………………... 15 2-1-1.大觀義學歷史沿革……………………………………… 15 2-1-2.大觀義學興修紀錄……………………………………… 16 2-1-3.大觀義學建築特色……………………………………… 17 2-2.學海書院歷史沿革和發展概況……………………………….. 17 2-2-1.學海書院歷史沿革……………………………………… 17 2-2-2.學海書院興修紀錄……………………………………… 18 2-2-3.學海書院建築特色……………………………………… 19 2-3.磺溪書院歷史沿革和發展概況……………………………….. 20 2-3-1.磺溪書院歷史沿革……………………………………… 20 2-3-2.磺溪書院興修紀錄……………………………………… 21 2-3-3.磺溪書院建築特色……………………………………… 21 2-4.道東書院歷史沿革和發展概況……………………………….. 22 2-4-1.道東書院歷史沿革……………………………………… 22 2-4-2.道東書院建築特色……………………………………… 23 2-5.文開書院歷史沿革和發展概況……………………………….. 24 2-5-1.文開書院歷史沿革……………………………………… 24 2-5-2.文開書院興修紀錄……………………………………… 25 2-5-3.文開書院建築特色……………………………………… 26 2-6.興賢書院歷史沿革和發展概況……………………………….. 27 2-6-1.興賢書院歷史沿革……………………………………… 27 2-6-2.興賢書院興修紀錄……………………………………… 28 2-6-3.興賢書院建築特色……………………………………… 28 2-7.登瀛書院歷史沿革和發展概況……………………………….. 29 2-7-1.登瀛書院歷史沿革……………………………………… 29 2-7-2.登瀛書院興修紀錄……………………………………… 30 2-7-3.登瀛書院建築特色……………………………………… 31 2-8.藍田書院歷史沿革和發展概況……………………………….. 31 2-8-1.藍田書院歷史沿革……………………………………… 31 2-8-2.藍田書院興修紀錄……………………………………… 32 2-8-3.藍田書院建築特色……………………………………… 34 2-9.明新書院歷史沿革和發展概況……………………………….. 34 2-9-1.明新書院歷史沿革……………………………………… 34 2-9-2.明新書院興修紀錄……………………………………… 35 2-9-3.明新書院建築特色……………………………………… 36 2-10.振文書院歷史沿革和發展概況………………………………. 37 2-10-1.振文書院歷史沿革…………………………………….. 37 2-10-2.振文書院興修紀錄…………………………………….. 38 2-10-3.振文書院建築特色…………………………………….. 38 2-11.鳳儀書院歷史沿革和發展概況………………………………. 39 2-11-1.鳳儀書院歷史沿革…………………………………….. 39 2-11-2.鳳儀書院興修紀錄…………………………………….. 40 2-11-3.鳳儀書院建築特色…………………………………….. 40 2-12.屏東書院歷史沿革和發展概況………………………………. 41 2-12-1.屏東書院歷史沿革…………………………………….. 41 2-12-2.屏東書院興修紀錄…………………………………….. 42 第三章 書院構造類型與特徵分析 3-1 鳳儀書院構造類型與特徵分析………………………………………. 45 3-1-1平面配置分析…………………………………………………… 45 3-1-2立面分析………………………………………………………… 47 3-1-3構造分析………………………………………………………… 51 3-1-4大木結構分析…………………………………………………… 54 3-2 藍田書院構造類型與特徵分析……………………………………….. 57 3-2-1單體建築之基本形制…………………………………………… 57 3-2-2平面之構成、形制與規則……………………………………… 59 3-2-3構造分析………………………………………………………… 60 3-2-4大木結構分析…………………………………………………… 62 3-3 磺溪書院構造類型與特徵分析……………………………………….. 64 3-3-1單體建築之基本形制…………………………………………… 64 3-3-2平面之構成、形制與規則……………………………………… 66 3-3-3構造分析………………………………………………………… 67 3-3-4大木結構分析…………………………………………………… 71 第四章 書院構造類型之比較 4-1書院平面配置之比較…………………………………………………... 75 4-2 書院屋面構成之比較………………………………………………….. 77 4-3 書院構造之比較……………………………………………………….. 79 4-3-1 書院臺基地坪之比較………………………………………….. 79 4-3-2 書院牆身之比較……………………………………………….. 79 4-3-3 書院柱體之比較……………………………………………….. 80 4-3-4 書院構造類型之比較………………………………………….. 80 4-4 書院之祭祀對象……………………………………………………….. 81 4-4-1 五文昌………………………………………………………….. 81 4-4-2 朱子…………………………………………………………….. 82 4-4-3 其它…………………………………………………………….. 82 4-5 小結…………………………………………………………………….. 82 第五章 結論 5-1書院建築單元功能……………………………………………………... 83 5-2 台灣現存書院「禮制」之相關性……………………………………… 83 5-3 書院未來發展之可能性………………………………………………. 84 5-4 書院之祭祀行為………………………………………………………. 84 5-5 研究侷限與後續研究…………………………………………………. 85 5-5-1 研究侷限……………………………………………………….. 85 5-5-2 後續研究……………………………………………………….. 85 參考文獻……………………………………………………………………. 87 附錄 附錄一 全台現有傳統書院建築表……………………………………. 90 附錄二 匠師訪談………………………………………………………. 92 附錄三 書院整修形……………………………………………………. 98 附錄四 書院田野調查資料…………………………………………… 103 [ 參考文獻] 楊裕富 1997,《設計、藝術史學與理論》,台北:田園城市文化公司。 1998a,《設計的文化基礎》,田園城市。 1998b,《空間設計概論》:基本原理與方法,台北:田園城市文化公司。 王啟宗 1982,《清代臺灣的教育》,臺灣風物32卷 2期。 1984,《臺灣的書院》,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年。 1986,《書院教育與建築》,臺北:故鄉出版社。 1986,《書院教育與建築:臺灣書院實例之研究》,臺北:故鄉出版社。 1987,《臺灣的書院》,臺中:臺灣省新聞處。 王瑛曾 1962,《重修鳳山縣志》,臺北:臺灣銀行,臺灣文獻叢刊146種。 王啟宗 1989a,《清代臺灣的風教》,臺北:臺灣史蹟研究中心。 1989b,《台灣的書院》,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王瑛曾 1962,《重修鳳山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146。 王鎮華 1986,《書院教育與建築》,臺北:故鄉出版社。 李重耀 1989,《臺閩地區三級古蹟大觀義學整修調查研究報告》,臺北:臺北縣政府。 1992,《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臺北市學海書院(現高氏宗祠)研究及修護計劃》臺北:祭祀公業高惠連管理委員會。 李乾朗 1979,《臺灣建築史》,臺北:北屋圖書公司。 李乾朗等 1996,《鳳山鳳儀書院調查研究》,高雄縣政府。 林文龍 1999,《台灣的書院與科舉》,台北:常民文化出版。 林會承 1995,《傳統建築手冊—形式與作法篇》,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余文儀 1962年,《續修臺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臺灣文獻叢刊121種。 林衡道 1978,《臺灣勝蹟採訪冊》第三輯,臺中:省文獻會。 林衡道監修 1970,《臺灣古蹟全集》第二冊,臺北:戶外生活雜誌社。 林衡道、郭嘉雄 1977,《臺灣古蹟集》第一輯,臺中:臺灣省文獻會。 郭嘉雄 1987,〈清代臺灣書院沿革初稿〉,《臺灣文獻》38卷2期。 林美容 1990,《草屯鎮鄉土社會史資料》,臺北:臺灣風物雜誌社。 倪贊元 1959,《雲林縣采訪冊》,臺北:臺灣銀行,臺灣文獻叢刊37種。 洪敏麟 1984,《臺灣舊地名沿革》第二冊,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陳漢光 1967,〈「大觀書社」與「大觀義學」〉,《臺灣風物》17卷 5期。 陳培桂 1977,《淡水廳誌》,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孫準植 1993,〈清代臺灣之義學〉,《國史館館刊》復刊第15期。 彭吉梅 1988,〈化民成俗•建學立教〉,《臺北縣古蹟巡禮》,臺北:北縣文化。 楊仁江 1995,《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檔案圖說》,臺北:內政部。 漢寶德 1985a,《草屯登瀛書院調查研究》,南投:南投縣政府。 1985b,《集集明新書院調查研究》,南投:南投縣政府。 1993,《南投藍田書院之研究與修護計劃》,南投:南投縣政府。 漢光建築師事務所 1983,《文開書院.文祠.武廟之研究與修復》,臺北:漢光建築事務所。 1984,《臺中縣大肚鄉傳統建築磺溪書院文昌祠調查研究》,臺中:大肚鄉公所。 1990,《三級古蹟寺廟與興賢書院修護調查測繪研究規劃》,彰化:彰化縣政府。 黃奕鎮等編纂 1995,《彰化縣古蹟圖說》,彰化:彰化縣政府。 黃秀政 1980,〈書院與臺灣社會〉,《臺灣文獻》31卷3期。 1992,〈清代臺灣的書院--以中華文化的傳播與地方才俊的培育為中心〉,《臺灣史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黃奕鎮等 1995,《彰化縣古蹟圖說》,彰化:彰化縣政府。 黃得時 1981,《臺灣的孔廟》,臺中:臺灣省政府新聞處。 關華山等 1994,《臺灣中部地區古蹟使用調查與評估研究報告》,臺北:行政院文建會。 劉枝萬 1960a,〈南投縣沿革志開發篇稿〉,《南投文獻叢輯》卷六,南投:南投縣文獻委員會。 1960b,〈南投縣教育志稿〉,《南投文獻叢輯》卷八,南投:南投縣文獻委員會。 1960c,〈南投縣名勝古蹟〉,《南投文獻叢輯》卷二,南投:南投縣文獻委員會。 1962,《臺灣中部碑文集成》,臺北:臺灣銀行,臺灣文獻叢刊151種。 南投縣政府 1976,〈明新書院誌〉,南投縣政府所立碑文。 南投藍田文獻委員會 1990,《古蹟藍田書院簡介》,南投:南投藍田文獻委員會。 閻亞寧 1987,《西螺振文書院調查研究》,雲林縣政府。 |
|||||
yco. |
|||||
|
|||||
推薦|零壹試點|林揖世在新浪|林揖世在GOL|林揖世在Xuite|馬知黃在樂多|馬知黃在無名|馬知黃在Xuite|馬知黃在中|建築傳統工匠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