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壹成員|部落格化|數位建築|城鄉建築|作品建築|推薦留言|
|零壹試點|書評書目|三羊開泰|楊事務所|論文評析|國圖下載|
![]() |
![]() |
![]() |
![]() |
![]() |
![]() |
![]() |
![]() |
![]() |
台灣後現代建築研究-1972-2003年公共建築
BY研究生: 潘鑫宏發表於2003年 |
||
指導教授:楊裕富博士 | ||
|
|||||
A Study on Taiwan Post-modern Architecture –1972~2003 Public Architecture | |||||
關鍵詞: 後現代建築 ; 風格 ; 建築史 ; 詮釋模型 英文關鍵詞: style ; post modern architecture ; explanatory model ; architecture history |
|||||
|
|||||
[ 摘要 ] 摘 要 1972年7月15日位於密蘇里依照C.I.A.M國際現代建築會議最先進建築概念有名的現代建築:布魯特-伊果(Pruitt -Igoe)在被炸毀後,查理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宣佈現代主義建築在1972年7月15日下午3:32分死亡,後現代建築漸漸在建築舞台嶄露頭角,查理斯.詹克斯所定義的後現代建築論述成為後現代建築的典範,1970年代後現代主義的興起;後現代設計思潮的引進,台灣在後現代設計風格的西風東漸之下,台灣建築開始接受後現代思潮。 本研究主要探討後現代建築的風格流派,試圖先透過建築史詮釋模型的建立,以建築的本質為中心的分析框架分析台灣後現代建築案例,透過對台灣1972∼2003年建築師雜誌中所刊載之公共建築的風格辨認分析台灣後現代建築的風格。 研究結論如下:後現代建築有以下九種風格流派- 1歷史主義建築 Historyism Architecture 2鄉土地域性建築Vernacular and Regional Architecture 3生態建築Ecological Architecture 4高科技建築 High-technology Architecture 5敘事性建築Narrative Architecture 6涵構派建築 Contextism Architecture 7後現代模仿派 The Architecture of Copy Post-modern Style 8解構建築 Deconstruct Architecture 9.素人建築The Architecture with unprofessional but artistic 關鍵詞:後現代建築、風格、建築史、詮釋模型 [ 英文摘要 ] Abstract According to C.I.A.M International Modern Architecture Conference, which was located in Misrule on July 15th 1972, it led the latest architecture concepts of the famous modern architecture. Charles Jencks declared that the architecture of modernism had fad out at 3:32 in the afternoon of July 15th 1972 after Pruitt-Igoe was devastated. At that time post-modern architecture has come in front of stage step by step. The description of post-modern architecture which Jencks defined has been model of post-modern architecture. Since post modernism boomed up in 1970, it has led the thinking of post-modern design. The architecture in Taiwan has started to accept the latest trend of post-modern architecture under better and better standing of design style. That what is exactly post-modern architecture is being discussed and defined from abroad to Taiwan. Moreover, post-modern architecture is being suspected the appropriateness to exist. In this study the author attempts to interpret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l through the history of architecture. In addition,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ases of post-modern architecture in Taiwan based on the elements of architecture and selects the cases post on the magazine of architect from 1972 to 2003. The study concludes nine styles of post modern architecture in Taiwan: 1 Historyism Architecture 2 Vernacular and Regional Architecture 3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4 High-technology Architecture 5 Narrative Architecture 6 Contextism Architecture 7 The Architecture of Copy Post-modern Style 8 Deconstruct Architecture 9.The Architecture with unprofessional but artistic Key words: post modern architecture, style, architecture history, explanatory model [ 論文目次 ] 【目錄】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Ⅱ 目錄…………………………………………………………………………Ⅲ 表目錄………………………………………………………………………Ⅴ 圖目錄………………………………………………………………………Ⅵ 第一章 緒論 1.1 何謂理論…………………………………………………………………1 1.2 理論建構的目的與作用…………………………………………………2 1.3 研究動機………………………………………………………………....2 1.4 研究目的…………………………………………………………….…...3 1.5 研究方法……………………………………………………………...….4 1.6 研究範圍與對象…………………………………………………………4 1.7名詞界說與釋義………………………………………………………….5 1.8 研究流程…………………………………………………………………6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1 後現代主義文獻回顧…………………………………………………………7 2.2 後現代建築理論文獻回顧……………………………………………………8 2.3 建築史學文獻回顧……………………………………………………………11 2.4 小結………………………………………………………………………..…..14 2.5 論文寫作架構說明……………………………………………..……………..14 第三章 知識論的探討與理論的研究假說 3.1 知識論的探討……………………………………………………………15 3.2 理論的研究假說:建築史詮釋模型……………………………….……22 3.3 建築史詮釋模型的建立…………………………………………….……32 第四章 後現代建築思潮 4.1後現代主義………………………………………………………………..40 4.2後現代建築思潮……………………………………………………….….49 4.3 台灣後現代建築的發展脈絡………………………………….…………56 4.4小結……………………………………………………………………….62 第五章 建築詮釋模型分析台灣後現代建築 5.1建築詮釋模型分析台灣後現代建築……………………………….….65 5.1.1十三行博物館……………………………………………………………...65 5. 1.2新竹縣立文化中心………………………………………………………...70 5. 1.3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75 5. 1.4墾丁國家公園龍巒潭野生鳥類自然中心…………………………….…..81 5. 1.5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公園熱帶雨林溫室…………………………...86 5. 1.6台中20號倉庫……………………………………………………………90 5. 1.7中正紀念堂………………………………………………………………. 96 5.2台灣後現代建築風格分類的依據及操作準則……………….…………99 第六章 結論與後續研究 6.1研究結論…………………………………………………………………….102 6.1.1台灣後現代建築的特徵…………………………………………………..102 6.1.2台灣後現代建築風格流派………………………………………………..103 6.1.3理論的調整: 調整修正建築詮釋模型…………………………………112 6.2 研究限制……………………………………………………..……………..116 6.3後續研究與建議………………………………………………………….116 參考文獻……………………………………………………………………...117 【附錄一】現代建築與後現代建築特徵對照表 【附錄二】台灣後現代建築年表 【表目錄】 表4-1表4-1 後現代現象特徵表 …………………………………………43 表4-2 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的對照表 …………………………………44 表4-3 Charles Jencks現代建築與後現代建築特徵對照表 ………………54 表6-1 台灣後現代建築的特徵 …………………………………103 [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中文: 【書籍】 Barry Smart 1997)李衣雲、林文凱、郭玉群譯《後現代性》(Postmodernity)台北 巨流圖書公司 台北 Barthes Roland 著董學文 譯1992《符號學美學》(Elements of Semiology)台北 商鼎 文化出版社 Colquhoun Alan 1998 施植明譯《建築評論論文集》台北 田園城市文化事業 Fiske John 1995張錦華譯《傳播符號學理論》(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studies)台北 遠流出版公司 Hegel 1981 王造時譯《歷史哲學》里仁書局 Hubert L.Drefus, Paul Rabinow 1992 錢俊譯《傅柯- 超越結構主義與論釋學》台北 桂冠書局 John lechte 1994/2000王志弘、劉亞蘭、劉貞伶譯 國立編譯館主譯 《當代五十大師》 (Fifty key Contemporary Thinkers)巨流圖書公司 Steven Best & Douglas Kellner 1994 朱元鴻等譯《後現代理論:批判的質疑》(Postmodern Theory: Critical Interrogation)巨流圖書公司出版 台北 王岳川1998《後現代主義文化研究》台北:淑馨出版社 杜維運1992《史學方法論》三民書局 林萬福、楊裕富2000《後現代設計藝術》台北:田園城市文化公司 李乾朗1998《台灣建築百年》台北:室內雜誌出版 吳良鏞1994《廣義建築學》台北: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徐明福1993《台灣傳統民宅及其地方性史料之研究》胡氏圖書出版社 高宣揚1999《後現代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夏鑄九1995《理論建築:朝向空間實踐的理論建構》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叢刊 夏鑄九1993a《空間,歷史與社會:論文集1987-1992》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叢刊。 夏鑄九王志弘編譯 1993b《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台北: 明文書局。 楊裕富 1995 a《設計論文寫作》 斗六:雲林技術學院工設所 楊裕富1997《設計、藝術史學與理論》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楊裕富1998a 《設計的文化基礎》台北:亞太圖書 楊裕富1998b 《空間設計:基本原理與方法》 台北:田園城市文化公司 楊裕富1998c 《設計的文化基礎:設計、符號、溝通 》台北:亞太圖書公司 楊裕富1998d 《建築與工業設計的設計資源(五):設計的方法基礎》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孫全文 1986 《論後現代建築》台北:詹氏書局 孫全文 1993 《近代建築理論專輯》(修訂版)台北:詹氏書局 褚瑞基1999《建築師、建築歷史》台北:田園城市文化有限公司 貝爾1989 高銛 等譯《後工業社會的來臨:對社會預測的一項探索》台北:桂冠 蔡琰2000《電視劇:戲劇傳播的敘事理論》台北:三民 【論文】 邱世仁 1985《後現代建築之記號理論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長安 1989《建築史方法論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袁國華 1996《台灣當代建築的後現代經驗》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文泰 1997 《從現代化過程中探討臺灣建築論述的演變》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研 究所碩士論文 鄭翼雲 1991《符號學分析建築外觀符號形式之研究—以台北市電梯住宅大廈為例》台北 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鈞義 2003 《設計之規範性研究-----以地域性建築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空間設研 究所碩士論文 【期刊雜誌】 中華民國建築學會1992《台灣建築發展史彙編》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籌備處 林季芸1991「建築形式的目標與原則」《建築學報》1991 第三期 頁125-142 台北 中華民國建築學會 夏鑄九1991 「建築論述中空間概念之變遷:一個空間實踐的理論建構」《建築學報》1991 8月號 頁01-20 台北 中華民國建築學會 夏鑄九1992 「理論建築—朝向空間實踐的理論建構」《台灣社會研究叢刊02》1992 2月號 台北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編輯部 夏鑄九1993 「空間、歷史與社會論文集1987~1992」《台灣社會研究叢刊03》1993 台北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編輯部 孫全文 1986「後現代建築與記號理論」《建築學刊》1986 第8期 頁03-30 台北 中華民國建築學會 孫全文 1987「後現代建築與雙重理論」《建築學刊》1987 第9期 頁04-13 台北 中華民國建築學會 王明蘅 1985「關於黑格爾補充<黑格爾與近代建築史觀>」《建築師雜誌》1985 第131期 頁28-29 王岳川 1980「邁向超現代建築」《建築師雜誌》1980 9月號 頁11-18 王受之1998「後現代主義的發展和現況」《藝術家》第四十七卷第六期pp.436-455 王維潔 1982「末期現代主義的用語—圖片解說」(上)(下)《建築師雜誌》1980 3月號 頁13-24 4月號 頁15-26 台北 建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雜誌社 王鎮華 1989「現代建築和後現代建築的批評」《將作》1980 第29期 頁36-47 中壢 中原大學建築系 將作工作坊 后德阡 1983「後現代派在找什麼?」《建築師雜誌》1983 6月號 頁30-35 台北 建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雜誌社 林會承2001 〈臺灣建築史之建構:七個文化期與五個面向〉《台灣文獻》,52:3 頁.231-279。 李清志1993「找尋現代台灣風格」《房屋市場》1993 7月號 頁24-25 台北 建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雜誌社 李俊仁1979「現代建築的困境」《建築師雜誌》1979 5月號 頁10-13 台北 建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雜誌社 李俊仁1984「形式與風格的更替」座談會 《建築師雜誌》1984 1月號 頁27-37 台北 建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雜誌社 李俊仁1989「建築之隱喻」《將作》1989 第29期 頁48-53 中壢 中原大學建築系 將作工作坊 林建業譯1990「查理詹克斯電訪彼得艾森曼」《建築師雜誌》1990 3月號 頁78-89 台北 建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雜誌社 季鐵男1980 「撥雲見日重頭—試論Modernism, Late-Modernism, Post-Modernism之演變」《建築師雜誌》1980 12月號 頁41-45台北 建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雜誌社 郭肇立1983a 「當代建築思潮的特徵」《建築師雜誌》1983 2月號 頁32-33台北 建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雜誌社 郭肇立1983b 「叛逆!前衛?--論現代主義之後的反動美學」《建築師雜誌》1983 10月號 頁52-56台北 建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雜誌社 郭肇立1984 「管窺大象-流行建築的品味」《建築師雜誌》1984 3月號 台北 建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雜誌社 郭肇立1985 「神話與現實--研究比較建築史的參考模型」《建築師雜誌》1985 5月號 頁31-38台北 建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雜誌社 郭肇立1985 「建築的整體自主性與認知一致性<關於「建築史教育」的一個觀念 《建築師雜誌》1985 第127期 頁46-47 陳朝興 1985「環境規劃設計專業之歷史研究及歷史教育」《建築師雜誌》1985 第126期 頁40-41 孫全文 1983「論後現代建築」《建築師雜誌》1983 9月號 頁35-40台北 建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雜誌社 【西文】: Tafuri Manfredo,“Theories and history of architecture”,New York :Harper&Row,1976 Paul Frankl,〝Principles of Architectural History〞,Cambridge, Mass. :/MIT Press,1968 Porphyrios Eemetri,“on the methodology of architecture history”London :Architectural Design,1981 |
|||||
yco. |
|||||
|
|||||
推薦|零壹試點|林揖世在新浪|林揖世在GOL|林揖世在Xuite|馬知黃在樂多|馬知黃在無名|馬知黃在Xuite|馬知黃在中|建築傳統工匠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