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壹成員|部落格化|數位建築|城鄉建築|作品建築|推薦留言|
|零壹試點|書評書目|三羊開泰|楊事務所|論文評析|國圖下載|
![]() |
![]() |
![]() |
![]() |
![]() |
![]() |
![]() |
![]() |
![]() |
博物館專題特展之展示設計研究-運用設計文化符碼解析與創作設計
BY研究生: 許峰旗發表於2001年 |
||
指導教授:楊裕富博士 | ||
|
|||||
Research of the exhibit design for the theme exhibition at museums-Apply the viewpoint of Design Culture Codes to analyze and create | |||||
關鍵詞: 博物館 ; 專題特展 ; 展示設計 ; 設計文化符碼 英文關鍵詞: museum ; theme exhibition ; exhibit design ; Design of Culture Codes |
|||||
|
|||||
[ 摘要 ] 本文主要為研究博物館中專題特展的展示設計,探討博物館、展示設計、文化、傳播符碼、建築等相關文獻,並分析各種設計思維,歸納出適合展示設計的「設計文化符碼」初步理論架構,繼而針對台灣各知名博物館專題特展實際田野調查,解析在社會文化影響下專題特展的展示設計方法,以及呈現的展覽象徵意涵與展示作用,藉以建構展示設計的策展與設計原則;最後以所建立的設計理論,運用於專題特展的展示設計模擬,以資驗證。 本研究擬達成的目標有三,研究結果主要如下: 一、了解博物館展覽的歷史演進與影響因素: 由於民主思想、休閒文化與資訊媒體發達的影響,博物館的服務對象由特定人士轉變為一般民眾為主,展覽形式由常態展覽轉變為以多元的專題特展為重,並重視展覽的主題性與時代潮流的結合,運用科技媒體將傳統靜態陳列的展覽,轉變為互動的溝通方式綜合呈現。 二、發掘台灣博物館專題特展的展示設計特性與問題: 專題特展具有奇妙性、美觀性、主題性、新聞性、新鮮性、潮流性、主動性、機動性、短期性、獨特性、價值性、多元性與節約性等特質,展示設計除需注重上述特質,並需注重文化層面的影響與展示意涵的敘述。 三、建構適用於專題特展的展示設計原則: 建立設計文化符碼的三層次展示設計理論,包括九大面向問題,三十六項原則與八十五項細則,並訂定展示設計書參考模式。 [ 英文摘要 ] The main body of this text is the research of the exhibit design for the theme exhibition at museums. First of all, I’ve been referring to the materials of museums, exhibit designs culture, communicative codes, architecture and other related papers, to analyze various kind of design thoughts, and conclude with the basic frame of〝Design of Culture Codes〞for exhibit design. Afterwards, practical survey is done for open display in connection with the theme exhibition at famous museums in Taiwan. Then,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for the methods of exhibition under the culture influence. And then the symbol means and functions of the exhibition are revealed to establish the principles for plan and design. Finally, we can put the paints of view into practice for virtual creating, testing and verifying. The result of research is tend to reach the goals as follows: 1.To realize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effect factors on the exhibition at museums-Because democratic thinking, leisure culture, and information media are spread and prospering. In contract the objects of museums have changed to specific people, to general people. Instead of normal display, the exhibition has transformed diverse theme once. It is more important to combine with times and trend. Making well use of technology, the exhibition modify from traditional motionless into mutual re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as well. 2.To find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of the theme exhibition at museums in Taiwan-The theme exhibition has some characteristics , such as marvelous , beautiful , unique , fresh , economizing , initiative , subject character , trend , mobility , short-term , value and variety. The culture influence and narrative meaning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theme exhibitions as well. 3.To establish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r rules of the exhibit design for the theme exhibition-I’ve set up three levels exhibit design theories of Design of Culture Codes , including nine big face questions, thirty-six principles and eighty-five detailed rules, and making model for exhibition design reference books. [ 論文目次 ] 目錄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誌謝…………………………………………………iii 目錄…………………………………………………iv 表目錄…………………………………………………viii 圖目錄…………………………………………………ix 第一章 緒論……………………………………1 1.1研究背景與動機………………………1 1.2研究問題與目的…………………………………………………3 1.3名詞界說與釋義………………………………4 1.3.1博物館……………………………………………4 1.3.2專題特展………………………………………………………6 1.3.3展示設計……………………………………………7 1.3.4設計文化符碼……………………………8 1.4研究範圍與限制…………………………10 1.4.1理論架構部分…………………………………10 1.4.2實際操作部分………………………………10 1.5研究方法與步驟………………………12 1.5.1研究方法……………………………………………12 1.5.2研究步驟…………………………………………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13 2.1博物館之專題特展…………………………………13 2.1.1博物館展覽的歷史演進……………………13 2.1.2博物館展覽的演變因素與狀況…………………15 2.1.3博物館展覽的分類……………………………17 2.1.4專題特展的特殊性質………………………18 2.1.5小結…………………………………20 2.2專題特展之展示設計………………………21 2.2.1展示設計的目標………………………21 2.2.2展示設計的要素……………………23 2.2.3展示設計的方法…………………………24 2.2.4展示設計的派系………………………26 2.2.5小結…………………………………………28 2.3當代文化對博物館展示的影響…………………29 2.3.1文化研究………………………………………29 2.3.2休閒文化的影響…………………………31 2.3.3全球文化的影響…………………………36 2.3.4綠色主義的影響…………………………39 2.3.5小結………………………………………………42 2.4博物館展示與傳播符碼…………………43 2.4.1傳播的定義……………………………43 2.4.2傳播理論…………………………………44 2.4.3傳播符碼…………………………………………46 2.4.4傳播功能…………………………………………48 2.4.5小結…………………………………………49 2.5博物館展示與建築………………………50 2.5.1博物館建築………………………………50 2.5.2為展示而設計建築……………………………52 2.5.3專題展示空間的特性………………………………53 2.5.4小結……………………………………………54 2.6文獻回顧整理………………………………55 第三章 設計理論回顧與分析架構建立…………………57 3.1設計領域的分類…………………………57 3.2展示設計與其他設計領域的關聯………58 3.3設計理論與設計思維…………………………59 3.3.1理性的設計思維………………………………61 3.3.2感性的設計思維……………………………63 3.3.3規範的設計思維…………………………65 3.3.4設計文化符碼論…………………………………67 3.4展示設計與設計文化符碼論………………………69 3.5初步理論與分析架構建立………………………71 第四章 案例調查與設計解析…………………………………75 4.1國立故宮博物院…………………………………76 4.1.1故宮博物院簡介…………………………………76 4.1.2展覽簡介………………………………………77 4.1.3展示設計分析…………………………………78 4.1.4小結………………………………………………81 4.2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82 4.2.1自然科學博物館簡介…………………………………82 4.2.2展覽簡介………………………………………………82 4.2.3展示設計分析…………………………………85 4.2.4小結………………………………………………88 4.3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90 4.3.1科學工藝博物館簡介…………………………………90 4.3.2展覽簡介………………………………………………91 4.3.3展示設計分析…………………………………92 4.3.4小結………………………………………………96 4.4初步理論調整的可能性………………………96 第五章 展示設計理論調整………………………………97 5.1調查案例的設計原則分析……………………98 5.1.1故宮『千禧年宋代文物大展』………………………98 5.1.2科博館『秩序與變化的探索』特展…………100 5.1.3科工館『打破沙鍋問(紋)到底-陶瓷科技特展』103 5.2整合展示設計原則與要點………………………106 5.2.1展示設計文化符碼策略層…………………….106 5.2.2展示設計文化符碼意義層…………………….108 5.2.3展示設計文化符碼技術層…………………….110 5.3展示設計文化符碼論再建構……………………112 第六章 展示設計符碼論應用模擬案例……………………115 6.1模擬案例之一:澳洲金銀工藝展…………116 6.1.1展覽條件簡介…………………………………116 6.1.2展示設計模擬…………………………………118 6.2模擬案例之二:節約能源特展………………………125 6.2.1展覽條件簡介…………………………………125 6.2.2展示設計模擬…………………………………126 6.3模擬案例之三:兵馬俑-秦文化特展…………132 6.3.1展覽條件簡介…………………………………132 6.3.2展示設計模擬…………………………………133 6.4小結……………………………………………140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141 7.1研究結果與發現………………………………141 7.2建議……………………………………………144 7.3後續研究………………………………………………144 參考文獻……………………………………………………145 附錄…………………………………………………………149 附錄一:運用設計文化符碼分析工藝設計作品…………149 1.1摘要………………………………………………149 1.2緒論………………………………………………149 1.3文獻探討…………………………………………150 1.4研究方法與內容…………………………………151 1.5結論與建議…………………………………156 附錄二:專題展覽摺頁簡介…………………………………157 1.1故宮『千禧年宋代文物大展』…………………157 1.2科工館『打破沙鍋問(紋)到底-陶瓷科技特展』159 1.3工藝所『澳洲金銀工藝展』……………………….161 1.4科博館『兵馬俑-秦文化特展』……………………163 作者自傳…………………………………………………………165 作者簡歷…………………………………………………………167 表目錄 表1:專題特展與常設展覽的主要差別………………………6 表2:設計的目標………………………………………………21 表3:展示設計手法與相關細項內容……………………25 表4:傳播的社會功能…………………………………48 表5:各種設計思維代表著作及理論……………………60 表6:展示規劃書的綱要…………………………………69 表7:策略層-展示設計擬定設計策略的規範限制…………107 表8:意義層-展示設計所需擬定的展覽故事意涵…………109 表9:技術層-展示設計所需界定的基本技術問題…………111 表10:澳洲金銀工藝展經費預算表……………………117 表11:澳洲金銀工藝展展示設計書………………………121 表12:「節約能源」觀摩會展示設計書……………………128 表13:「兵馬俑-秦文化」特展展示設計書…………136 表14:專題特展展示設計書參考………………………141 [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書籍部分】 1.王其敏,1997,視覺創意:思考與方法,正中書局,台北。 2.王受之,1997,世界現代設計,藝術家出版社,台北。 3.王建柱,1997,室內設計學,藝風堂出版社,台北。 4.王逢振,2000,文化研究,揚智文化,台北。 5.王錦堂,1976,體系的設計方法初階,遠東圖書公司 ,台北。 6.王錦堂,1983,論建築創意,遠東圖書公司,台北。 7.王錦堂,1984,建築設計方法論,台隆書店,台北。 8.王錦堂,1991,論中國園林設計,東華書局,台北。 9.王鎮華,1995,空間母語:中國建築的體驗與人文內涵,漢藝色研公司,台北。 10.丘永福,1992,商品展示設計,二版,藝風堂出版社,台北。 11.包遵彭,1979,博物館學,正中書局,台北。 12.田自秉,?,中國工藝美術史,丹青圖書,台北。 13.田曼詩,1993,美學,五版,三民書局,台北。 14.老硪,1996,後現代建築,揚智文化,台北。 15.行政院,1996,博物館巡禮-台閩地區公私立博物館專輯,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台北。 16.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8,文化白皮書,文建會,台北。 17.佐口七郎,1991,設計概論,藝風堂出版社,台北。 18.吳江山,1991,展示設計,錦冠出版社,台北。 19.呂清夫,1986,造型原理,雄獅圖書公司,台北。 20.呂清夫,1996,後現代的造形思考,傑出文化公司,台北。 21.呂理政,1996,地球是個博物館,稻鄉出版社,台北。 22.呂理政,1999,博物館展示的傳統與展望,南天書局,台北。 23.李玉玲,2000,兵馬俑秦文化特展-兵馬俑探秘,聯合報社,台北。 24.李明明,1992,形象與語言:西方現代藝術評論集,三民書局,台北。 25.李鈞棫,1993,工藝材料,東大圖書公司,台北。 26.李澤厚,1989,華夏美學,時報文化,台北。 27.汪琪,1990,文化與傳播,三版,三民書局,台北。 28.林俊義,1989,綠色種籽在台灣,前衛出版社,台北。 29.林瑞翰,1994,中國史,三民書局,台北。 30.林憲德,1996,熱濕氣候的綠色建築計劃,詹氏書局,台北。 31.俞建章、葉舒憲,1990,符號:語言與藝術,久大文化公司,台北。 32.計成,1987,園冶,黃長美撰述,大鴻圖書,台北。 33.孫全文,1989,中國建築空間與形式之符號意義,明文書局,台北。 34.秦裕傑,1988,博物館人語,漢光文化,台北。 35.秦裕傑,1992,博物館絮語,漢光文化,台北。 36.秦裕傑,1996,現代博物館,世界宗教博物館,台北。 37.秦裕傑,1997,博物館論述,省美術館,台中。 38.高橋信裕,1988,博物館與休閒公園展示設計,藝術家圖書,台北。 39.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2000,兵馬俑-秦文化特展,史博館,台北。 40.常懷生,1996,建築環境心理學,田園城市文化事業,台北。 41.張一岑,1998,人因工程學,揚智文化事業,台北。 42.張覺明,1997,電影編劇,揚智文化,台北。 43.張譽騰,1993,一座國家博物館的誕生,漢光文化事業,台北。 44.梅長齡,1991,電影原理與製作,三民書局,台北。 45.許功明,1998,博物館與原住民,南天書局,台北。 46.郭有遹,1994,發明心理學,遠流出版,台北。 47.陳文泉,1987,影視戲劇─導演技術基礎,合記圖書,台北。 48.陳伯沖,1997,建築形式論-邁向圖像思維,田園城市,台北。 49.陳國寧,1978,博物館的演進與現代管理方法之探討,文史哲出版社,台北。 50.陳媛,1995,博物館三論,國家出版社,台北。 51.陳萬淇,1995,個案研究法,華泰書局,台北。 52.陶國璋,1995,開發精確的思考,書林出版公司,台北。 53.彭一剛,1989,中國古典園林分析,博遠出版,台北。 54.黃世輝、吳瑞楓,1992,展示設計,三民書局,台北。 55.黃光男,1997,博物館行銷策略,藝術家出版社,台北。 56.黃光男,1999,博物館新視覺,正中書局,台北。 57.黃淑芳,1997,現代博物館教育-理念與實務,台灣省立博物館,台北。 58.楊大春,1996,後結構主義,揚智文化,台北。 59.楊裕富,1995,建築與室內設計的設計資源(一):設計的美學基礎,國科會研究,斗六。 60.楊裕富,1995,建築與室內設計的設計資源(二):設計的表達基礎,國科會研究,斗六。 61.楊裕富,1995,建築與室內設計的設計資源(三):設計的整合基礎,國科會研究,斗六。 62.楊裕富,1995,設計論文寫作,雲林科技大學,斗六。 63.楊裕富,1996,設計的整合基礎,國科會研究案,斗六。 64.楊裕富,1998,空間設計概論與設計方法,田園城市文化,台北。 65.楊裕富,1998,建築與工業設計的設計資源(五):設計的方法基礎,國科會研究,斗六。 66.楊裕富,1998,設計、藝術史學與理論,田園城市文化,台北。 67.楊裕富,1998,設計的文化基礎:設計•符號•溝通,亞太書局,台北。 68.楊裕富,1999,創意思境─視傳設計概論與方法,田園城市文化,台北。 69.楊裕富,2000,創意活力:產品設計方法論,田園城市文化,台北。 70.漢寶得,2000,博物館管理,田園城市,台北。 71.漢寶德,2000,展示規劃理論與實務,田園城市,台北。 72.劉育東,1996,建築的涵意,胡氏圖書出版社,台北。 73.謝國平,1988,語言學概論,三民書局,台北。 74.Barthes, Roland,1989,符號學要義,洪顯勝譯,南方出版社,台北。 75.Bernhard E. Burdek,1997,工業設計-產品造形的歷史、理論與實務,胡佑宗譯,亞太圖書,台北。 76.Charles Jencks,1998,後現代建築語言,吳介禎譯,田園城市文化,台北。 77.Donald A Norman.,1995,心科技,黃賢楨譯,時報出版,台北。 78.Fiske, John,1995,傳播符號學理論,張錦華譯,遠流出版,台北。 79.Foss, Sonja K、Foss, K A、Trapp, R,1996,當代語藝觀點,林靜伶譯,五南圖書公司,台北。 80.G.Ellis Burcaw,2000,博物館這一行,張譽騰譯,五觀藝術事業,台北。 81.Gene Bammel & Lei Lane Burrus Bammel著,1996,休閒與人類行為,涂淑芳譯,桂冠圖書,台北。 82.John Zeisel,1996,研究與設計─環境行為研究的工具,關華山譯,田園城市文化,台北。 83.Ken Dancyger,Jeff Rush,1994,電影編劇新論,易智言譯,遠流出版,台北。 84.Michel Foucault,1998,知識的考掘,王德威譯,麥田出版,台北。 85.Ray Eldon Hiebert,Donald F. Ungurait,Thomas W. Bohn,1994,大眾媒介功能,潘邦順譯,風雲論壇出版社,台北。【期刊報章論文部分】 86.三門建築師事務所,1998,“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建築師,第277期,中華民國建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雜誌社,5月。 87.久光重夫,2000,“文化設施展示設計”,科技博物,第四卷,第二期,頁78-90,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3月。 88.楊中信,2000,“巡迴展示車的設計-以安全衛生展示巡迴車的設計為例”,科技博物,第四卷,第二期,頁91-97,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3月。 89.許峰旗、楊裕富,2001,博物館短期展覽之展示設計-以設計文化符碼分析科工館陶瓷科技展為例,台灣工藝季刊,第七期,頁44~51,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4月。 90.藝術家雜誌策劃編輯,2001,「魔幻•達利」特展,藝術家,第309期,頁224~225,2月。 【會議論文部分】 91.王雅各,1998,“博物館與觀光文化”,新世紀、新方向-博物館行銷研討會論文集,頁126-143,12月 92.王嵩山,1991,“博物館與常民文化”,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休閒與大眾文化研討會論文集,頁111-122,7月。 93.林曉村,2000,“建設有地方特色的科學博物館”,海峽兩岸科技博物館交流研討會論文集,頁143-146,3月。 94.呂永富,1994,“從空間意義的認知到展演空間設計的省思”,第九屆全國技術及職業教育研討會,頁355-363,3月。 95.胡蕙霞,1998,“文化觀光的行銷導向”,新世紀、新方向-博物館行銷研討會論文集,頁145-160,12月。 96.孫寶年,2000,“博物館的整體形象”,海峽兩岸科技博物館交流研討會論文集,頁65-67,3月。 97.黃瑞琪、蔡順慈、謝俊科,2000,“書畫多媒體展示室之規劃與設計”,海峽兩岸科技博物館交流研討會論文集,頁68-86,3月。 98.許峰旗、楊裕富,2000,台灣工藝設計之後現代現象,第五屆設計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論文集p855~859,中華民國設計學會,彰化。 【學位論文部分】 99.洪俊源,2000,敘述性思維模式在博物館展示設計運用之研究-以科博館中國科學廳及科公館中華科技廳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100.麥兆昌,1997,解讀消費文化影響下的產品美學,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
|||||
yco. |
|||||
|
|||||
推薦|零壹試點|林揖世在新浪|林揖世在GOL|林揖世在Xuite|馬知黃在樂多|馬知黃在無名|馬知黃在Xuite|馬知黃在中|建築傳統工匠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