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壹成員部落格化數位建築城鄉建築作品建築推薦留言

推薦網站林相片盒林旅遊誌通通學會論文寫作楊事務所

導讀米契爾著位元城市
導讀者:吳佳益
書名:位元城市一書讀後心得 
評介者:吳佳益

書店簡介:

資訊科技對人類帶來的是革命性的影響,不只是改變你的生活方式,還會改變你所生活的城市,即使是鋼筋水泥的建築物也不例外。當你在電腦裡有了書局、銀行、商店和 辦公室之後,誰還需要實體的城市呢? 

本書作者米契爾博士是麻省理工學院建築與規劃學院院長,他的專業看似與電腦、網路、資訊科技並沒有多大的關係,一般人可能想到的只是電腦輔助設計系統可以加快製圖的速度。但如果是這樣,你只是後知後覺地小看了電腦的影響力。當有人願意以實體的金錢做為代價,來取得網路遊戲裡虛擬的寶刀寶劍時,城市的概念也將被重新定義。 

本書告訴你從人機合體開始,我們以人為體,以科技為用,讓機器成為延伸人類感官與意志的工具。建築也開始重組,因為進化後的人類不再依賴傳統的建築物,而是用鍵盤、網路和電腦螢幕來生活。但是當我們從舊有的秩序移轉到這位元城市時,要如何規劃虛擬的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活動? 

需要更多瞭解網路這把兩刃之劍的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或市井小民,一同來塑造真正的、非官方版本的網路新都。請看此書。(文/莊友欣) 

位元城市位元版(英文):

http://mitpress.mit.edu/e-books/City_of_Bits/


內容簡介 


  以資訊高速公路連接的網際空間,究竟是怎樣的世界呢?這本書介紹了網際空間中的重要系統--位元城市。這種新形態的城市,完全巔覆了傳統城市的範疇,空間、時間、位置、功能、人際關係、公共場所……都有了新的定義。

  作者米契爾以兼備資訊與建築的完整學術背景,檢視現在的建築與都市計畫結構,想像數位革命後的都市生活形態,包括電子產品的持續迷你化、位元生活化,以及逐漸取代物質形態的軟體世界。藉由本書可以我們體會網際空間裡的生活,為建構我們的未來做最好的準備!

吳佳益導讀我們的城市—網際空間中的城市概念影響

[ 我們的城市是商業經濟體制下所形成的 ] 沒有人 城市成為為交換價值而形成的空間 與聚落的廟埕建築人所稱的場所 已經分開很久了 網際空間中的城市概念 是虛擬的 它替代大部分我們實質空間的產能 使的實體城市有機會被調整 詹宏志 曾經發明一種事物進出檢定法 來觀察城市 基本是說[ 假如實體城市空間是有限的 那一個新的東西進來就必須有東西出去] 出去 進來 是可以用來觀察文化現象 我用這概念來談實體城市 與虛擬城市之間可能的關係

[ 虛擬城市是無限大又無法預料的 ] 所以我將主題定在實體城市受影響下可能的改變 在位元城市第四章告訴我們某些建築類型將被重組 自積極面看應該讓我自覺位元對我們專業環境的改變 而延續作者 我真正關心的不是幾種類型的消失 是整個都市結構 體驗差異的改變對我們的影響 

[ 城市中有什麼 ] 如果有東西將被轉移至虛擬的戰場 我不知道 但我想一個真正民主的時代或許來臨 城市的組成將會是你我決定的 我們決定什麼是該放在大街上 經濟不在主宰城市 因為它們發現更大的利益似乎不在實體城市 我想我們需要開明的政府 將我們的意見整合 完成大家心中的城市

[ 傳統城市中物質的移動是產能的來源 ] 所以我們必須靠近城市 但是在網際時代大多數的流動是在虛擬的城市中 我們不用為了生產而移動了 那移動就是為了其他 甚至沒有原因 只想出去接觸人看看天空 這到讓我想著在台北站前天橋看到的匆匆身影 我想 將會慢下來的 悠閒會是我逛城市的理由 

 

數位時代對建築專業的影響

[ 建築類型的改變 ] 書中談到很多我並不完全認同 歷史是弔詭有趣的 多少人預言某種藝術形式或生活狀態必然改變 結果似乎不完全如此 不要去論斷 像我覺得書店 博物館 劇院 百貨公司不但不會消失且將會更有特色 我說沒有特色才是結束 譬如本來必須滿足許多物質移動的空間減少 我們就面臨思考 那實體書店可以是什麼 搭戶外空間時我也想到我已有自己房間 那這另一個空間是什麼 ------把功能丟給機器 將人性留在實體空間

[ 建築教育該教什麼 ] 沒有人清楚似乎什麼都會改變 只有以不變應萬變 反正建築教育從建築十書的西元前年代就是這樣架構了 環境 時間似乎也沒改變什麼 繼續教吧………..我忽然不想談建築教育 而想談教育 我相信教育的本質不是建立 鞏固意識型態 不是賺得求生的技能而已 是訓練人之所以為人的自覺 而建築人似乎也一樣 訓練對環境的敏感 對人性的關懷 及多一分自身的自覺 

思考合作式設計 前幾天從網路下載成大與工技的合作式設計的內容 並沒有看的很詳細 只是有些沮喪

如文中: 本課程預期之綜合效益:(1)建立合作式建築設計架構 ……….我一直覺得合作式設計應該是更開放的心態 建築人開始打開自己視野 與其他專業結合 更重要是與更多人對談 而我看到的是一個不能談的Program 一堆的操作規則 意識上的封閉….合作式設計是很好的概念 它讓決定權轉移至大眾 讓設計師有機會與大眾對談 而去黑箱應該不是用一堆的操作規則 解釋 應該是設計者在過程中的開放心態

[ 新的類型 ] 工作 還在觀察 但虛擬的建築領域是一個方向 紙上建築表現的另一個地點

 

 

網際空間中的社會科學—思考社會科學可能面臨的問題

這是一個嘗試去思考這龐大的架構

 

[ 新的經濟型態 ] 簡述心得 讀自數位化經濟時代 新商業革命

模糊化經濟 三大特色 慾望的模糊化 滿足的定義模糊 財富擁有的模糊化

知識化 知識成為一個組織真正的財產 數位化經濟時代將不在是以有多少土地 資本額評估

虛擬化 實際事物可以成為虛擬因而改變了經濟中的交換價值法則虛擬化提供的服務就是產品

大眾化 獨大的政府 商業體將逐漸被大眾化的小分子取代 

整合化 事事連結 新的經濟是商業上每個孤立的點都必須連結起來

即時性 新的經濟是即時的經濟 必須將速度溶入我們的思惟

全球化 經濟體不在是以國家為單位 其跨越國界 及距離 文化 語言限制

中介者去除 網際世界中是更直接的 中介者去除於新經濟 越直接越省錢生產消費合一

 

[ 研究社會問題的科學 ]傳統社會學的目標是解釋 預測 預防 社會現象 而今天看來解釋與預測變得如此複雜不可能 也因為無法解釋預測 所以社會現象預防便有問題

 

[ 人格的構成 ]人格的組成已經脫離了心理學中的經驗法則 我們覺得影響兒童最深的初級團體概念(指家庭 父母 姊妹)已經不再主導人格組成 共同的生活經驗消失

 

[ 文化的組成 功能 分佈 ]人類團體社會共同的產物

組成 符號意義改變 ( 符號本是一民族傳遞和貯存複雜信息的工具 ) 語言統一 價值觀多元 規範模糊 制裁標準不一 物質文化的虛擬化分佈 打破地域區隔 互相影響的整體。 

推薦零壹試點林揖世在新浪林揖世在GOL林揖世在Xuite馬知黃在樂多馬知黃在無名馬知黃在Xuite馬知黃在中建築傳統工匠報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