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壹成員|部落格化|數位建築|城鄉建築|作品建築|推薦留言|
|零壹試點|林揖世XU|林揖世BM|林揖世豆|林揖世金|國圖下載|
![]() |
![]() |
![]() |
![]() |
![]() |
![]() |
![]() |
![]() |
本研究就既有的文獻資料及圖面資料,以台灣地區現存古蹟廟宇和民宅兩部份來作為台灣傳統合院建築形態建構之基礎。並從設計運算之觀點建構出“形態”的文法規則。 而整個研究的步驟分為文獻回顧、理論架構之建立、可行性之驗證、研究結論及後續四個大部分來進行。 1.文獻回顧︰彙整相關領域之研究論文、中國古代建築構造文獻和電腦輔助設計類三方面文獻來作為本研究論文論點之基礎。 2.理論架構之建立:根據文獻回顧資料的整理,探討出台灣合院式建築空間的基本形態組合之架構。主要並整理出在此空間下,傳統合院建築之類型及建築語彙。 3.可行性之驗證:針對案例對合院建築空間進行模擬設計演練,來驗證此形態建構之可行性。 4.研究結論及後續:綜合上述理論及可行性之研究,歸納總結出的結論,就樣式和建築量體而言,可以閳述所謂的“台灣傳統合院式建築”,並可發展出電腦程式語言來作為文化資產虛擬保存或其他用途。 |
||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2 |
||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王麗雅,2000,《歷史性建築虛擬保存之可行性研究-以鹿港日茂行為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空間設計組碩士論文。 2.王敦正,1997,《建築設計推理中精確性與粗略性的初探-設計運算中符號論與連接論的研究》,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3.李楊勝,1995,《以形狀文法建構金門傳統民宅基形平面之研究-自傳統民宅既有文獻中建構形狀文法應用架構之初探》,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4.李綺華,1998,《利用運算觀念對風水宅法的初步研究-以陽宅十書為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空間設計組碩士論文。 5.李誡,宋《營造法式》 6.李乾朗,1991,《台灣地區傳統建築術語集錄》,秋雨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7.邱上嘉,1996,《Computational Considerations of Historical Architectural Analysis—A case Stud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Dissertation,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Pittsburgh, Pennsylvania U.S.A. 8.東海大學,1994,《台灣中部地區古蹟使用調查與評估》,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 9.林志峰,1999,《型構數位建築》,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0.林會承,1995,《台灣傳統建築手冊》,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11.孫全文,1987,《中國建築空間與形式之符點意義》,HITA研究報告,台北:明文書局。 12.洪志遠,1995,《形狀文法的意義描述系統初探-以台灣傳統書院建築為例》,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13.施弘晉,2000,《空間連通關係的建築分類演算》,台灣大學城鄉所博士論文。 14.高小倩,2002,《中國古代宮室殿堂空間文法建構的研究》,雲林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5.高鼎翔,1999,《日治時期台鐵官舍建築平面構成之探討》,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16.陳煒壬,1999,《概念設計階段中形象資料運作模式之探索》,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17.陳鴻勝,1994,《建築內部空間形態構成探討一套以分析建築平面形態結構的系統》,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18.陳文錦,2001,《從中國傳統庭園形式之構成探討台灣傳統私家庭園形式之特質》,台灣大學園藝所博士論文。 19.陳玄玲,1994,《物件導向分析與設計》,台北,松崗出版社。 20.陳其南,1987,《台灣的傳統中國社會》,台北,允晨出版社。 21.陳其南,1987”The Kinship Aspect of Chinese House and Settlement Patterns in Rural Taiwan”《台灣鄉村民居和聚落的傳統格局與親屬制度》,Symposium on Cultural Heritage and Modernization,文化傳統與現代化研討會,香港。 22.張文瑞,1991,《陽宅風水與建築相關技術之研究》,文化大學實業計畫研究所博士論文。 23.徐明福,1993,《台灣傳統民宅及其地方性史料之研究》,台北:胡氏圖書出版社。 24.徐裕建,1994,《台灣地區古蹟保存相關論著編目研究探討》,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25.張國欽,1999,《數位設計媒體對初學者形式創作訓練之影響》,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26.游翔麟,1998,《空間潛勢-以數位工具探索另一種形象建構系統》,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27.淡江大學,1997,《台灣北部地區古蹟使用調查與評估》,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 28.淡江大學,1995,《台灣南部地區古蹟使用調查與評估》,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 29.傅熹年,2001,《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建築群佈局及建築設計方法研究》,中國建築工藝出版社。 30.黃為雋,1993,《閩粵民居》,台北:博遠出版有限公司。 31.黃瑞菘,2002,《以形狀文法建構宋式枓拱系統—以「四鋪作□外並一抄卷頭、壁內用重拱」為例》,雲林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32.溫國忠,林峰田,1991,《數位化空間分析之探討》,建築學報第五期。 33.楊裕富,1998,《建築與工業設計的設計資源(五):設計的方法基礎》。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34.楊裕富,2002,《建築,設計,後現代論評》,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35.楊裕富,1998,《設計的文化基礎:設計、符號、溝通》,台北:亞太圖書公司。 36.楊裕富,1998,《空間設計:基本原理與方法》,台北:田園城市文化公司。 37.楊裕富,1995,《設計論文與設計學領域的論文》,《設計論文寫作》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38.廖偉立,1990,《建築記號學理論架構初探-以清代台灣合院住宅為例》,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39.劉致平,1999,《中國建築類型與結構》,中國建築工藝出版社。 40.蘇美如,1993,《台中外浦鄉三崁地區閩、客傳統農宅空間構成之比較》,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41.Aldo Rossi(施植明譯),2000,《城市建築》,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42.Stiny,G,1980《Introduction to shape and shape grammars》,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Volume7,number3,Pages 343-354 43.William J. Mitchell(劉育東譯),1999,《建築的設計思考-設計、運算與認知》。台北:胡氏圖書出版社。 |
||
推薦|零壹試點|林揖世在新浪|林揖世在GOL|林揖世在Xuite|馬知黃在MSN|馬知黃在樂多|馬知黃在無名|馬知黃在Xuite|馬知黃在中|建築傳統工匠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