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壹成員部落格化數位建築城鄉建築作品建築推薦留言

推薦網站林相片盒林旅遊誌通通學會論文寫作楊事務所

資訊建築 (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 BY陳儀蓉

 未資訊建築 (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 BY陳儀蓉

實質與虛擬空間的整合設計 (Integrated of physical and virtual spaces) 



(ㄧ)前言 



從前的傳統建築與現在的資訊建築,同樣的都是在告訴我們,無論多高深的科技終究是要與生活結合,並且令人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在數位時代的來臨並提出整合虛擬與真實空間的「資訊建築」的概念,根據「遍佈運算」、「人本互動」、「無形的電腦」三大重點,並從人性化的角度,將資訊科技的技術導入建築空間中,在互動空間設計過程中,將使數位資訊轉為建築設計的媒材。 



(二 )資訊建築的起源 

關於資訊建築中的虛擬與真實環境整合,可以追朔到 1991 年,全錄帕拉奧圖研究中心的電腦實驗室主持人馬克•威瑟 (Mark Weiser) 提出「遍佈運算」 (Ubiquitous Computing) 的願景,強調新的運算方式並打破電腦的方盒子,而與人的生活開始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於是有關互動式資訊裝置的研究,逐漸受到全球各地頂尖研究機構與教學單位的重視,包括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媒體實驗室、喬治亞理工學院的『電腦製圖、可見性、可用性研究中心』,紛紛投入「遍佈運算」的研究。 



在現在的電腦資訊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許多相關的電腦流行術語,包括擴增式實境 (Augmented Reality) 、穿戴式電腦 (Wearable Computer) 、聰明空間 (Smart Space) 、易反應的環境 (Reactive Environments) 等,這些術語所關注的研究議題,很重要的是「人本運算」 (Human-Centric Computing) 的概念,其中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店腦科學實驗研究室前主任邁可•德托倫斯所領導的「活氧」計畫最具有代表性,其中所提出的自然交談、自動化、個性化資訊存取、協同工作、量身打造的五大方針,將人性化的資訊科技整合到生活中,使未來資訊處理如同吸收氧氣一般的容易,將對未來資訊空間產生巨大的變革。 



(三) 互動式空間實驗 

所謂互動式的空間,乃是針對目前建築空間設計電腦化,已經漸漸邁向數位虛擬高科技,而將這樣的一個空間,當近年來台灣傳統建築漸漸走向台灣數位建築,而其數位建築中最重要的互動空間必須提出具體計畫,並將互動式資訊裝置導入建築設計中,讓人可以靈活在建築空間與數位資訊做互動作用。這樣的空間概念,稱之為「整合虛擬與真實的資訊建築」,目標是為了運用不同的資訊運算科技,整合虛擬空間與真實環境,藉著不同的數位設計與資訊運算技術,將人們的生活與電腦資訊能夠相輔相成,也讓數位建築不再只是空想,而是與人的生活產生互動的效果。 



(四) 可觸知的媒體 

「可觸知的媒體」的設計概念,不在複製一個三度空間的虛擬實境,重點乃是將虛擬空間「實體化」,將 3D 電腦模型實際用在真實空間中,而強調數位資訊應有物質的形體,人們可以直接操控「位元」,並且感覺到它的存在,這樣的概念打破了原有物質空間與虛擬空間的界線,重新定義「人」、「位元」、「原子」彼此之間的關係,對於資訊與空間的互動、虛擬實境與真實空間介面的整合,具有劃時代的特殊意義。 





(五) 虛擬實境案例分析 

• 資訊走廊 

將可觸知的媒體科技運用到資訊走廊上,而資訊走廊並分只是一般的通道,也是一個非正式的設計討論學習空間,將走廊設計成為ㄧ序列觸控介面,藉著人在廊道空間的媒體播放與畜觸碰播放與觸控動作方式,將牆面上的數位資訊得以與當下的走廊活動相互作用,當師生在走廊從事設計評圖時,得以雷射搖控播放數位媒體,讓相關的動畫設計影片投影在任何一面牆上。 



• 數位博物館 

假設數位博物館與藝廊同時具有建築空間與虛擬空間的資訊科技,人們便可以利用家裡的網路進入博物館的虛擬資訊空間,並查詢特定的展覽品與參觀路徑,也可以透過網路訂票系統預約門票,直接輸入到個人數位助理 PDA 中。 



而真實的博物館內也設有許多數位科技裝置,當參觀者進入資訊角落,而附近的感應器便會啟動投影機的開關,而在牆壁出現一個淡淡的人影,要求輸入密碼,當參觀者輸入密碼時,牆上便會開始出現博物館的相關資訊路徑圖。博物館並設有分散式的資訊角落,參觀者得以在任何的資訊角落,以觸碰筆留下相關的訊息,訊息藉由電腦數位儲存,讓任何經過的參觀者可觀看到前一位參觀者的評論,讓參觀者可以在此互相討論此一作品,而所有參觀者的留言訊息,同時存在博物館的留言管理版內。 



• PRADA ( 紐約旗艦店 ) 

此設計者為建築師庫哈斯,建築設計中大量引進網路資訊科技與空間媒體的整合,重新朔造一個購物空間的樂趣。最令人矚目的部份,乃是試衣間的建材大膽結合具有數位感應裝置的透明玻璃,當人們走進試衣間時,透明玻璃會自動起霧,使顧客得以在裡面試穿衣服,透過試衣間的特殊鏡面反射與數位資訊重疊效果,顧客可以直接看到自己虛擬的背面、側影,當人走出更衣間時,則霧面玻璃會自動回覆到透明的狀態,轉變成為服裝展示空間。而其中每件衣服附有電腦晶片,使得虛擬網路得以追蹤衣服的去處,同步跟新資料庫的庫存狀態,增進管理的效率。 



(六) 結語 

高資訊科技時代已經來臨,藉由這些科技打造一個資訊、虛擬網路與實體空間,讓未來無論在那個空間角落都能成為即時討論的資訊角落,如:廊道、騎樓、大街上、玄關等等,都可以藉由虛擬空間來加強管理與服務,以真實的空間呈現虛擬實境,使得真實的空間超越原有空間的物質界線,是串聯各種相關空間的設計方法,也是將建築空間與虛擬實境互動方式。 



• 參考文獻 

01. 

http://www.rnw.nl/lifestylenl/html/prada020529.html

 

02.

http://www.galinsky.com/buildings/prada

 

03. 

http://www.globalgraphica.com/main/archives/000073.html

 

04. 

http://www.nyc-hotels-direct.com/

 

05. http://www.shift.jp.org/world/053/nyc.shtml 

06. http://www.galinsky.com/buildings/pradatokyo/ 

07. 邱茂林 編 數位建築發展 -01 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來

 


推薦零壹試點林揖世在新浪林揖世在GOL林揖世在Xuite馬知黃在樂多馬知黃在無名馬知黃在Xuite馬知黃在中建築傳統工匠報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