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壹成員部落格化數位建築城鄉建築作品建築推薦留言

舊建築的維護修復增改建之探討以台南州廳為例
作者:張怡棻

 一、前言

在目前面對舊建築時採用的處理方式,首先是針對建築體進行檢視的動作,在透過這項前置作業中,一方面判斷空間構造體其敗壞的程度及空間的可使用性,另一方面才能夠與舊建築的再利用方式進行更適合的合作規劃,接著下一步驟,是要決定對建築體進行「維護」、「修復」或是「增、改建」的修護方式。威尼斯憲章第19條強調「一處文化紀念物中的建築中所有時期明確的貢獻都應該被尊重,因為式樣的統一並不是修復的目的。當一棟建築包含有不同時期累積的結果時,除非擬加以去除的都份不具有重要性,擬使之顯露出來的某時期的材料又極具歷史、考古或美學價值,而其保存狀況良好足以支持,將現況被隱藏的狀態顯露出來才被視為是正當的(威尼斯憲章,1964)。保存舊建築的本質,就是為了保存建築物的環境、構體、空間、材料、裝飾等,目的就是為了讓未來的世代對過去有更深的了解,並重視當代和過去的聯結。

二、舊建築再利用的基本問題探討

保存都是干預,干預程度則視個別案例而定:維護、保存、修繕、整建、重建、再利用,都是干預(1999 Burra CharterArticle 1)。舊建築在不合時代性的使用之後,遭受到被棄置甚至是遺忘的下場,剩下的除了過往的歷史性之外就是年久失修的建築構造體,而往往進行再利用時「建築體修復」是一項重要的規劃考量,至於要如何保有原始的「場所精神」也是面對舊建築再利用時的一大挑戰。布拉憲章就明確的指出,合適的再利用是調整一個地方以適應未來相容的使用,意思就是新使用沒有或絕少文化衝擊(1999 Burra CharterArticle 1),亦即要求新使用不去動到有文化意義的部分,而任何改動將來都要能復原,換句話說,保存成功的關鍵在乎「使用性質」。

    Chan Yew Lin2001)另一個建築及保存的挑戰是:保存歷史建築的空間特質及建築傳統。放入新的使用之前,必須先全盤掌握建築物的特質-比例、造型、空間特質。改動不該影響建築物的本質,比方,不宜把單跨距的空間改成一堆小房間,反之亦然。如果需要增建,必須小心處理新與舊之間的關係,確保舊建築的重要性不被減損。在舊的環境中設計新房子,要注意一些準則。首先,增建的尺度至關緊要,不該壓過老房子。新房子的造型不宜過於堂皇。其次,保存關乎建築及設計語言。一昧配合或模仿老建築的風格,不但會減低老建築的獨特性,更可能變成造假或扭曲事實。所以通常大家認為整個保存計畫裡新增的建築,應該反映自己的時代,而不是傻傻地模仿過去。

因此,舊建築的維護、修復或是增、改建的程度,將是整個再利用的行動當中最具關鍵的議題,應該避免在執行的過程中,造成建築物的歷史性、完整性、及建築意義的真實度被扭曲的情況發生。

 

三、舊建築的維護、修復與增改建工作

 

    舊建築在面對年久失修幾近棄置的構造體時,能做到的相關動作不外乎「維護」、「修復」或是「增、改建」,這則必須視其毀壞的程度而定,接下來就以參考相關文獻及國內案例進行探述。

 

(一)舊建築的保存方式

建築再利用之論述乃是「結構安全的老建築可以用史實性與現代性兼顧其再循環其生命週期,並讓其以本身之條件得到經濟上之存活能力」(傅朝卿,2003)。以下三點說明之:

1、「史實性」與「現代性」兼顧的保存方式。

概念源自新博物館學的反省---生命本身在成長過程中就會不斷的改變。如何避免加入新物後使原來的面貌盡失,即新與舊之辯證美學(Dialectic aesthetics),作法是在不犧牲經濟利益前提,利用設計手法,一方面對史實性做程度上之呼應,另一方面也加入現代化之空間、材料等,使原有老建築呈顯出新與舊的對話。

2、「結構安全性」與「經濟上存活」兼顧的保存方式。

再利用之重要前提是結構安全性,過去對結構安全的顧慮,造成具有價值的老建築遭到拆除,乃肇因目視檢測而非採嚴謹的結構檢測,當結構之問題克服之後,次要前題乃是老建築可以在經濟上存活,因新機能之加入而產生活絡的經濟行為,使歷史與美學可以和現代經濟並存。故再利用之策略於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中更為實際。

3、建築機能的持續使用,是一種生命週期再循環過程。

當地球資源逐漸枯竭,建築再利用可節省能源與天然資源,此生命週期之再循環相當合乎環保概念。為了使老建築符合新機能,對原有建築做適度的改造並導入現代化的設備是不可避免的,此作法重點在於原有建築物潛能之發掘以及轉換成何種用途始能維持原建築之主要特徵並只作低限度改變。

(二)舊建築構成本體的調查紀錄

建築再利用成功之關鍵之一乃是對原建築本體作徹底的調查了解,對於原建築掌握多寡,將會影響設計對策考量的方向,如此才能針對原建築之特性,提出適當之策略(傅朝卿,2001)。調查紀錄之內容如下述七點:

1、周圍環境與聚落發展、歷史沿革(興建年代當時之社會背景)、關係人(業主、設計者、營造者、儀式者)

2、建築主體的空間組織(各層空間型態、各層面積)

3、造型式樣(式樣特徵、立面比例、量體組合)

4、結構系統(基礎、屋身、屋頂)

5、構造型式(基礎、地坪、牆柱、樑版、樓梯、屋頂、雜項)

6、裝修型式(地坪、天花、外牆、內牆、樓梯、開口部、雜項)

7、物理環境系統(空調、水電.消防)

        上述幾項工作基本上,就是對舊建築進行類似考古的調查工作,「抽絲剝繭」的方式就是希望能仔細的做好每一項次的調查,而工作的成果記錄將有助於舊建築未來的空間使用。但是如果將建築物視為生命體的發展,就會發現建築物由「最初」到「現在」的建築型體,是歷經了許多的使用者,導致空間的機能形式因為每個時期的使用者不同都有所改變,所以在調查工作到達一個階段之後,要考慮的就是要將建築的型體回復到哪個時期,選擇這個時期則必須是對舊建築的整體價值而言是最具代表性的,這方面的考量的確是值得我們關切的。

案例檢討-台南舊州聽

 

(一)台南州廳建築之歷史沿革

 

台南州廳於1912年興建,1916年(日本大正五年,民國五年)落成。建築由當時總督府營繕課技師森山松之助設計,他曾經設計了台北州廳(今監察院)、台中州廳(今台中市政府)、總督府(今總統府)等著名作品,具有新古典主義的建築形式與日治時期仿西洋式建築的特色。

台南州廳為二層樓,以承重牆、鋼樑及鋼筋混凝土樓板結構為主,中央為大廳及主樓梯間,二翼各有三個外壁單元,大廳上方在馬薩屋頂中間有一閣樓。當時日本為了展現其國力及官方建築之氣,加上自明治維新後日本上下之習歐熱潮,因此州廳建築雖規模不大,但外觀之仿歐式馬薩屋頂建築,並在中正路及南門路轉角處各建一個圓形塔樓,顯得宏偉氣派。在清式木結構背景中冒出這一殖民新建築,相信令人震撼。

1:台南州廳舊貌 2:台南州廳舊貌
3:台南州廳舊貌 4:台南州廳舊貌

從許多老照片(圖1~圖4)可以觀察得知舊台南州廳是一棟具有歷史性的建築,它是日治時期的台南州廳,即台南州最高行政機關的官署建築,後來因為有不同的用途與使用者而陸續擴建,因此有不同時期的發展,包括:

創建時期(1910-1916)的台南廳舍

州廳時期(1916-1945)的台南州廳

閒置時期(1945-1949)

空軍時期(1949-1969)的空供部辦公室

市府時期(1969-1998)的台南市府辦公室

修建時期(1998-2003)的國家台灣文學館

    期間的增改建多少破壞了原建築的整體美感,其中在1924年左右之增建,雖然是磚構造為主,但其外觀,建築高度或裝飾之精緻度,已比不上原有之建築。又在1949年,州廳建築之內部、屋頂、門窗等予以修建,唯以當時之財力及技術,能用即可,屋頂做了簡單的桁架斜屋頂,無力恢復馬薩頂外觀,大廳之柱子雖予修建,但卻做了極為奇怪的收頭。而在台南市府辦公28年間,也作了些許的空間修補,在臨友愛街孔廟對面,蓋了一棟五樓不太協調之RC建築,作為當時工務局等之辦公空間。

 

(二)台南州廳之現況說明

 

1現況使用說明 

   

    1992年政府之六年國建計劃,文建會籌設「國立台灣文學館」,為將國家資源向南台灣分配,加之當時,府城之建築、

文學、歷史等文化界極力奔走,希望保留州廳建築、(台南市政府把它劃為商業區準備拆掉房子),文建會遂決定將「國立

台灣文學館」籌設於此,並將該會另籌設之「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一併納入,增建新建築,保存舊州廳,並予以再

利用。

    「國立台灣文學館」包含藏書及閱覽空間,展覽空間等;「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則是古蹟、古器物等之保存研

  究單位,兩者共同設置一些文教空間,如大會議廳、演藝廳、教室及展覽空間等。至此,已有八十多年歷史的州廳建築,遂

  經由古蹟保存及重生,以文化空間之面貌邁向新之紀元。

 

2修護計畫 

 修護工程,較重要之部份大致如下:

1)外牆修護:包括清除多年之表漆,使石材、清水磚以原貌重現。

2洗石子:因浮凸太多,與結構體之附著性太差,經與專家研究,予以依當時之色澤紋理重作。

3室內木作及裝飾:配合新使用之隔間(原有之牆面儘量不動),參考大正年間之風格及工法,重啟木作裝飾,並挑選當時

     風格之五金。

4結構補強:結構磚牆雖仍良好,但因它較不承受地震力,而為安全及未來使用,因此需補強。結構補強方法是以對古蹟建

     築最少之衝擊為原則,補強後應可抵抗相當於六級地震。

.
5:塔樓襯托主入口仿歐式馬薩屋頂 6:新舊建築的結合 7:新舊建築的結合
8:西向演講廳立面一隅 9:文學光廊 10:建築空間內部一隅
11:文學光廊 12:文學光廊

(三)案例檢討

 

1、舊建築之融合與對話

 

          新建築與舊州廳建築之背面相接,形成新舊建築之對話,於其介面空間,設計了一個挑高大廳及廊道,其上之採光天窗,光線可以照射到舊州廳之牆面,使空間更加生動。以往舊州廳之背面為一室外中庭,人們僅能在戶外,看到其背立面,而現在可以在室內大廳,觸摸古蹟牆面,產生不同之空間體驗。新建築之現代簡單線條與舊州廳之厚重,形成另一種協調。新舊空間之對話,將時間與空間融合,傳承了歷史與現代,展現了堅強之生命力。

 

2、建築再利用當中的「場所精神」

 

      改動歷史建築的歷史性元素時首重考慮的就是如何維持原有的「場所精神」,由於不可能的恢復原有的使用,新使用最好和原使用有關聯,以確保可觸、不可觸的價值配的緊密,能勾起人們對於原場所的記憶。例如:原台南州廳再利用為台灣文學館,都是同屬於公共服務的空間兩者使用都是和服務公眾有關。不過,考量新的使用,除了保存建築物的精神之外,環境脈絡和經濟議題影響也很大。如果歷史建築座落於市中心又佔大片土地,選擇新使用時就會面對相當大的經濟壓力,而經濟可行性往往成為決定因素,以台南州廳為例本來市政府已經將它劃為商業區準備拆掉房子,所幸文建會遂決定將「國立台灣文學館」籌設於此,並將該會另籌設之「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一併納入,增建新建築,保存舊州廳,才得以將此具歷史價值的文化資產給完整的保存下來並予以再利用。

 

3、保存舊建築空間特質及建築傳統

 

          面對舊建築再利用最重要的一項挑戰就是如何完整的保存舊建築空間特質及維持舊建築傳統,在放入新的使用之前,必須先全盤掌握舊建築的特質-比例、造型、空間特質。改動不該影響建築物的本質,以台南州廳為例,當中的文學光廊就是在新建築與古蹟相對之間,中間之採光天窗,使新舊空間在自然光下對話,原來的外牆成為內牆,使州廳獲得新的空間體驗,其柔和的自然光亦使州廳的牆面更顯親切。

 

如果需要增建,必須小心處理新舊間的關係,確保舊建築的重要性不被抹滅。在舊的環境中設計新房子,要注意一些準則,首先是增建的尺度絕不可以壓過舊建築,新房子的造型不宜過於堂皇突兀,其次是建築的設計語言,一昧地配合或模仿舊建築的風格,不但會減低舊建築的獨特性,更可能變成造假或是扭曲歷史,所以應該能反映自己的時代而不是傻傻地模仿過去,以台南州廳為例,在於新建的部分,為尊重州廳及沿南門路之歷史記憶,新建築之建築高度比州廳低,而新建築之量體躲在州廳之後,且大多置於地下層,這充分的顯現出是為了尊重原建築所設計的一種方式,另外,相較於州廳的厚牆及莊重感,新建築之自由曲線及形體,遮陽板及較大跨距結構,都顯示出現代建築的機能與自主性。

 

五、結語

 

在規劃舊建築的再利用過程當中,空間構造體毀壞的程度及可使用性是非常具有關鍵性的一個影響因素,它決定舊建築能再利用的空間機能及使用性質,再者,既然是舊建築再利用當然就是以「空間」為當中的主角,一個完善的建築空間再加上適切的使用性質,能引發人前去參觀的動機聚集人潮,再進一步的產生人與舊建築之間的對話,這樣「循序漸進」地方式才能夠達到舊建築永續經營的最高目標,這我們可以從國內外相關的舊建築案例當中可以得到印證,因為人是具有感情及記憶的動物,為什麼懷舊電影、老歌可以受到許多長輩的青睞,就是因為透過這些影像及聲音的紀錄他們可以懷念自己過往的年輕歲月,同理,老建築更能引發許多人的共鳴,因為它的存在保留了過去的使用型態及歷史記錄,不僅能讓後代子孫清楚地了解過去的生活狀況及建築,更是深具教育意義的活教材,所以重視舊建築並給予最完善的規劃與再利用是現代人義不容緩的責任。

以「原台南州聽」為例,在它的再利用計畫當中,建築體的修護方面就涵括了維護、修復及增、改建的建築技術與設計。舊州廳建築修護是一項難度極高的工程,因此受委託的專業團隊在一開始就聘請多位相關專家,對舊州廳的歷史背景(包括造型式樣、構造型式、周圍環境與聚落發展、歷史沿革等等)做一詳細的調查並予以記錄,以協助修護工程的判斷與技術。

在修護這部分包括清除多年之表漆,使得最底層的建築原貌(石材及清水磚)得以重現,結構部份,原有磚牆結構雖仍良好,但因它較不承受地震力,顧慮安全及未來使用因此需補強,至於因應未來再利用為國立文化資產保存中心及國立台灣文學館,空間需求量增大所以必須有增建的建築,在新與舊之間的處理,專業團隊則做了適切的設計充分地尊重原建築的存在,其設計的手法是,新建築與舊州廳建築之背面相接,在中介空間的處理則是設計一個挑高大廳及廊道,其上之採光天窗,光線可以照射到舊州廳之牆面,豐富空間的層次感,而新建築之現代簡單線條與舊州廳之厚重,形成另一種的協調,新舊空間的對話,將時間和空間融合,傳承了歷史和現代,展現舊建築豐富多元的生命力及創造力,是目前國內舊建築再利用成功的案例之一。

五、參考書目

1傅朝卿,2001,〈台灣閒置空間再利用理論架構〉《閒置空間再利用國際研討會-理論操作永續實踐》,文建會主辦,成功大學國際會議廳。

2Chan Yew Lin2001,〈保存與創新-新加坡歷史建築的再利用〉《閒置空間再利用國際研討會-理論操作永續實踐》,文建會主辦,成功大學國際會議廳。

3、楊裕富設計教學網。

 

推薦零壹試點林揖世在新浪林揖世在GOL林揖世在Xuite馬知黃在樂多馬知黃在無名馬知黃在Xuite馬知黃在中建築傳統工匠報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