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壹成員部落格化數位建築城鄉建築作品建築推薦留言

敘事分析與敘事設計法BY楊裕富
推薦:馬知黃在MSN網誌楊裕富設計文化研究室藝場遊戲林揖世相簿
2-1.前言 

  敘述性設計這樣的想法、設計手法或設計派別在世界設計論壇的出現,也是很晚近的事,嚴格的說,大概在1990年代才出現吧。 

  作者也是在1996年左右新出版的建築辭典中,第一次看到 narrative  architechture  這樣的字眼。不過,作者倒是從1992年開始申請接受國科會補助研究,開始從事本土性設計理論建構時,就逐漸感受到〞現代設計理論〞的不足與〞乏善可陳〞。然後隨著設計理論的研究、檢討與建構,在1996年<<設計表達基礎>>這份研究中,提出:〞設計創作中要有敘述展開〞這樣的一個過程;在1998年<<設計方法基礎>>這份研究中,正式提出敘述性設計思維、敘述性設計方法。同時,在這研究與理論建構過程中(1992--2000),也陸陸續續的看到這所謂〞敘述建築、敘述性設計、設計敘述派、設計的敘述性〞等等用詞,在期刊、書籍、設計評論中出現的次數越來越多。 

而所謂設計的敘述性或敘述設計這樣的用詞,主要現在以下的設計領域: 

a.舞台設計、展示設計 

b.景觀設計的主題遊樂園研究 

c.博物館學與博物館展示設計 

d.後現代建築派別(西班牙等拉丁文化國家) 

e.產品設計中的設計語境與設計表情研究 

f.產品設計中的劇本導引式設計方法 

g.視覺傳達設計的廣告符碼研究 

h.劇情式平面廣告設計與CF研究 

i.當代前衛設計研究 

j.規範性設計研究(相對於程序性設計研究) 


這些設計研究領域之所以會出現〞敘述性設計、設計敘述派〞這樣的用詞,並不是這些設計評論家、設計理論建構者窮極無聊,搞個人家看不懂的新鮮名詞,來唬唬人。 

剛好相反,正是1990年代左右,後現代設計思潮也逐漸成熟了,對於〞有異於〞現代設計理論或現代設計教條的說法,也能更清楚的表達出來。其中的關鍵就在於設計評論家、設計理 
論建構者在與〞現代設計運動極右派〞的論辯過程中,已能逐漸拆穿現代設計理論的蒼白,同時,並提出許許多多讓〞設計品〞能多說話、能有豐富表情的理論基礎。 

而這些(後現代設計的)理論基礎,逐漸匯流成一種極不同於〞現代設計理論〞的一種理論,這些〞新〞理論的各種名詞、名稱中,最常見的就是〞敘述性設計〞。 



只是,這樣(新理論出現)的過程,說起來比較容易,研究起來,其實是蠻〞抽絲剝繭〞的困難。這主要是〞敘述性設計〞理論建構過程中,引用了太多相關學科的新近發展成果,這種跨學科的研究,向來又是〞設計專業者〞所不擅長的。引用了太多新近發展成果,當然還涉及概念轉化與運用,這也某種程度的阻礙了〞敘述性設計〞理論的清晰性。 





2-2、敘述性設計的重要概念 

以下,我們就〞敘述性設計〞的一些重要概念作一〞抽絲剝繭〞的研究。或是說,透過對這些概念的理解,設計者會更熟練於接受〞敘述性設計〞理論。 


2-2-1、敘述性與故事性 

設計與藝術有沒有說故事的作用? 
這在現代設計運動或現代藝術運動中,通常的答案是:〞沒有說故事的作用〞。 


現代設計運動甚至反對設計品說故事的作用、反對設計品的裝飾作用。我們在現代設計史裡可以看到不少自稱設計理論家的設計者,寫書喊口號、立教規,來反對設計品說故事的作用。這裡面最出名也最諷刺的大概就屬帕夫斯那所稱的現代設計運動先鋒者路斯(Loos,A)了。 

路斯在1908年出版了一本〞裝飾即罪惡〞的小書,此書成為現代設計運動的重要經典,為現代建築運動的反裝飾、反歷史、反用典立下了一個宏規。 

諷刺的是這本書的主張影響了多少現代設計教育下的〞受教者〞,看到裝飾就倒胃口。然而路斯本人在參加美國時報大樓競圖時的作品,卻明擺著以陶立克柱式作為競圖作品的外觀( 
典型的裝飾加典型的用典)。 


我們從某個角度來看,現代設計運動的提倡者如路斯之流,可以說是教育的〞偽善者〞(以路斯自己提出的標準來看),十足的只準州官(老師)放火,不准百姓(學生)點燈。 


不過我們對現代主義的一些教條,其實沒有什麼興趣。也不必追究什麼。 

我們有興趣的是:翻開人類這麼長久的設計史,我們會發現從盤古開天到現在,裝飾、用典與引用歷史式樣,一直都是設計的最主要表達手法,只有現代建築運運動短短的四、五十年內沒有裝飾、用典與引用歷史式樣;同樣的,翻開人類這麼長久的藝術史、繪畫史,我們也會發現從盤古開天到現在,繪畫的主題一直都是神的故事(神話)、帝王將相的故事、百姓的故事、更不用說有更多的風花雪月在陪襯這些故事。 


所以,我們再問問看:〞設計與藝術有沒有說故事的作用?〞 

答案當然很明顯,有說故事的作用。 

設計的敘述性或設計的故事性,就是指研究設計與繪畫的說故事〞技巧〞。同時也研究設計藝術是不是像寫文章一樣有一些〞章法〞可尋,研究出作設計的〞章法〞,然後照此〞章法 
〞來表達設計的主題、意涵,就稱為敘述性設計。 




2-2-2、文學性與表達性 

敘述性設計的興起,與後現代文學理論的借用有很大的關係,特別是後現代文學裡的〞文學性〞。 

後現代文學理論主要由英國的文學理論家泰瑞伊格騰於1930年代所提出,(後現代文學理論)這裡面主要的理論成份之一就是1930年代俄國的一支文學派別:形式主義。文學派別裡的形式主義在現代主義時,基本上是一個貶稱。 
但是1930年代的這支俄國形式主義,卻極力鑽研所謂〞文學的純粹性、表達性、文學性〞。說穿了,就是研究文學表達的手法。 

俄國文學的形式主義發展出來一些文學理論,就稱為敘述學(也有翻譯成形名學),這在當時的文學界並沒有什麼影響力,但是這個理論經過1960年代結構主義對人類神話的研究後,漸漸的就成為當代英美文學重要理論基礎之一,而所謂的〞文學性〞也就成為後現代文學理論的重要成份。 


後現代設計理論在形成的過程中,就借用了這個〞文學性〞(或表達的形式與結構)的概念,成為後現代設計理論的一個成份。 



2-2-3、設計的語言類比、設計語意與設計語境 

後現代設計理論在形成的過程中,還借用了另外一個學門的發展成果,那就是〞語言學、符號學〞。 

有關語言學、符號學在近現代的發展,其實內容十分豐富,本短文也無法詳細說明。(有興趣的可以參考楊裕富1998<<設計的文化基礎:設計、符號、溝通>>一書第三章:文化理論與符號學發展)。我們想說明的就是:近現代語言學、符號學的發展成果已經借用到設計學領域,並形成當代設計理論的重要成份。 

在這裡,設計語意學的形成固然不必多說,更大的影響是當代設計理論的研究、當代設計方法的研究裡,很自然的形成了所謂〞設計的語言類比〞。 

簡單的說:設計的語言類比就是把設計這種人類的造形活動,類比於人類的語言活動。語言有表達的手法、描述的手法、字句節章,〞造形〞也就有雷同的表達的手法、描述的手法、字句節章。語言學有語意、語法、語用;設計學也就有設計語意、設計語法、設計語用(語境)。 


後現代設計理論或是說敘述性設計方法,在設計語意、設計語法、設計語用的加油添醋作用下,顯然熱鬧了不少。回過頭來,以敘述性設計的觀點來看設計語意、設計語法、設計語用 
時,設計語意就是指造形元素個別意思的推敲與運用;設計語法就是指造形元素的組合規則的推敲與運用;設計語境就是指產品在生產過程與使用過程中,造形元素或整體物件與文脈 
的水乳交融法則的推敲與運用。 




2-2-4、文脈(context)與正文(text) 


敘述性設計的另一觀:念文脈與正文,可以視為上小節所稱〞設計語境〞的擴充。但是文脈與正文這個概念的借用,基本上卻是從法國的當代哲學重要支派〞結構主義馬克斯主義〞而 
來,同時也與當代傳播理論混合在一起。 

就字面而言,正文指固定範圍內所呈現的作品,而文脈則指作品的前後篇或一段文章之外的上下文(context 一詞也有翻成上下文者,原因即在於此)。 

就敘述性設計而言,正文指作品本身,而文脈則指作品的環境、背景與前因後果(包括看得見的與看不見的背景、前因後果)。 

不過,文脈(context )與正文(text)這一套概念,厲害之處還不只於此。 

文脈與正文這一套概念,厲害之處在於〞正文〞可以是作品整體,也可以是作品的局部,也可以是作品加上環境。正因為〞正文〞是可以套用於作品的任何部份與任何時段(如:使用的不同時段、生產的不同時段),所以,以此檢討正文與文脈的配合關係、檢討正文的表達功能,當然就能檢討出許多有用的表達方法,或是有用的〞說故事方法〞,(簡單的說:)有用的敘述方法、設計方法來。 


2-3、小結論 

後現代設計理論裡,敘述性設計所運用的主要概念除了上述的〞敘述性、故事性、文學性、表達性、語言類比、設計語意、設計語境、正文與文脈〞等之外,還有沒有其他重要的概念 
?有的。 

諸如:意識形態、局(game)、佈局、遊戲、解構與再建構、造形文法、自發性、自主性、主體性....等等,只是就敘述性設計本理論身而言,前一節所抽絲剝繭的應該是最重要的概念了,只是,概念不只是為了幫助理解理論,更是為了應用理論。所以,核心概念能夠理解,相關概念也就隨緣而至吧! 

推薦零壹試點林揖世在新浪林揖世在GOL林揖世在Xuite馬知黃在樂多馬知黃在無名馬知黃在Xuite馬知黃在中建築傳統工匠報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