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設計概述

壹、舞台設計的目的

舞台設計的目的,簡單的說,就是根據劇本的內容,深入研究故事的時空背景、角色個性和人物之間的關係,規劃出流暢的動線和表演區,設計一個合理的空間佈景,幫助導演傳達劇中的意念給觀眾。正因為一齣戲中所有時空的變化,都要在這小小的空間內展現,因此舞台上任何一樣東西,都代表著一種獨特的信息。舞台設計師即利用他的巧思,營造出劇場的魔力,讓觀眾融入其中,隨著劇情的起伏而呼吸,而這也正是舞台設計的目的與挑戰的樂趣之所在。

貳、舞台設計的功能

  1. 表現劇中的時代背景

  2. 在一些歷史劇中,常常會發現,在漢朝的宮廷裡竟出現明朝的椅子,而在明朝的戲中又會出現幾隻清朝的瓷瓶,之所以出現這類的笑話,原因是佈置者疏於史料的考據。一齣戲有其發生的時代背景,在舞台上通過佈景與道具的陳設即可輕易地再現出來。當一件道具要擺置在舞台上時,大如建築樣式、傢俱擺飾,小如一隻花瓶、一幅畫,都要經過縝密的考據,免得鬧了笑話。

    雖然透過舞台設計即能輕易地重現一齣戲的時代背景,但千萬不要一味去複製一個舊時的空間。舞台設計師必須將資料吸收與重建,賦予新的意義呈現在舞台上,這樣才是一個成功的再現。

  3. 表現劇中的地點

  4.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每個地方,都有著它特殊的風土民情和生活習慣。談到冰屋會聯想到愛斯基摩人,談到和室、櫻花自然而然便會想到富士山。同樣的,當舞台上出現庭院樓閣,便會聯想到江南景致;若見到電限線桿林立,上面還貼著大大小小的廣告,眼前可能就是一幅現代的台北街景。舞台設計便是利用如此林林總總的線索,告訴觀眾戲劇發生的地點。

    除了佈景可以顯現出劇地點外,道具的運用也可以適切的表現出不同時空的生活型態。例如使用暖爐可以暗示主角所處的地方可能是高山或寒冷的地帶等,這些點點滴滴的線索都可以清楚地表達出戲劇發生的情境。

  5. 表現劇中的季節
舞台除了提供觀眾時代背景及地點的線索外,也可提供觀眾對於劇中季節的了解。通常劇作家在寫劇本時已經設定好季節,設計師便根據劇中的提示,利用道具擺飾加上燈光效果的配合,便可顯現不同的季節變化。例如在屋簷裝飾一些積雪和垂冰,一幅寒冬的景致就躍然紙上。

〈四〉表現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

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可輕易地藉由舞台佈置和道具陳設來凸顯出來。

  1. 現劇本的情緒和意旨
無論是象徵主義、表現主義、寫實主義或其他任何劇種,都有它潛在的情緒和意旨,一個舞台設計師要融入劇中角色的性格裡,深刻去體會他的遭遇,再根據心中的體會描繪出對舞台的印象,然後在不知不覺中透露給觀眾。

參、設計師與劇作家的關係

一個舞台設計師在創作的時候,最先面對的問題是:對於劇本中提及的場景描述及舞台指示,到底要尊遵辦到何種程度?自我創作的空間有多大?要如何取捨才不致影響到原作的意圖?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也許沒有一個正確的答案。

設計師與劇作家雖同為創作者,但兩者最大的不同是:舞台設計師是一個將文字轉化為視覺形象的角色。在轉化的過程中,設計師如學者般搜集資料、研究分析,在研究的過程中,設計師必須考慮到,他的設計作品是否傳達出劇作家的意圖和訊息?而在同時應如何表達本身獨特的創造力。

常常會聽到有些劇作家瀟灑地表示,別人要如何詮釋他們的作品,完全是別人的自由。同樣的,舞台設計師在設計一齣戲時更不應該死板地按照劇本中的需要,一道門或一扇窗的照做不疑,要知道,詮釋或再現劇本的重點是整體的構思和創造,而非旁枝末節上的吹毛求疵。

肆、舞台設計師和導演的關係

一直到十九世紀初期,大部分的舞台設計師仍為畫家或建築師,他們在設計的過程很少參與製作,也不曾和導演作觀念的溝通,舞台上場景的設計可能與劇情並無多大的關係,因為當時所謂的舞台設計,不過是一種舞台裝飾而已。只要場面壯觀,導演和劇院老板根本不在乎這過度的裝飾是否符合劇情的基調。

然而在現代劇場中,舞台、服裝、燈光、音效等,已成為一齣戲成功與否的關鍵之一,它們已不再只是各自分開的技術。因此為追求一齣戲在整體視覺上的協調,導演與設計師將花費更多的時間作相互的溝通與調整,而這也是現代劇場中最大的特色。

因此舞台設計師在構思這舞台要發揮何種視覺作用時,是要根據劇本的內容、表演的風格與導演整體的構想來決定的。相對的,導演也應要有設計師圖像式的思考方式,去揣摩舞台的整體畫面,互相熟悉對方的語言。有些導演意念的表達方式很強,但卻無法想像各式設計圖﹝平面圖、立面圖、彩色圖等﹞或模型所表現的舞台視覺效果,非得在實際的舞台空間上呈現才看的出來。這時舞台設計師就必須要有很強的應變能力,隨時配合導演來作適度的調整。因為導演可能在最後一刻仍在改景。當然這種情形多少會影響當初設計的概念,一個設計師若保持開放的態度,不但可以化解問題,有時會因別人新的見解而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個完整的戲劇演出是許多人長時間合作、協調的工作成果,它是要通過一系列不同階段的程序,並經過一連串反覆的溝通與修改,才能達到一致的形式。這程序是三段式的:整體→細部→整體

第一階段的「整體」是在閱讀分析過劇本之後,各部門在視覺效果上達成共識。這是構思的核心階段,亦是各方合作的關鍵。

第二階段的「細部」是在整體視覺構思的原則下,導演與舞台設計師各自分頭進行排戲與設計等細部工作。

第三階段的「整體」是將局部性的成果在舞台上組合,做適當的修改,最後達成演出形象上的統一。

除了上述理想中的合作方式外,導演與舞台設計師還有兩種常見的工作情形:一種是導演的主導性強,開出清單要設計師照辦。另一種是導演的心思根本不在設計上,設計師做了什麼就算數。基本上這兩種都不是正常的合作關係,唯有導演與舞台設計師用平等的態度,在藝術見解上彼此交流,才是成熟專業的合作態度。

一個舞台設計師在工作時其思維是流動的,不像畫家所關注的是畫布的二度空間,以及雕塑家所思考的三度空間的物體,因為戲劇是在三度空間的舞台上,另加上時間流動﹝演員的表達﹞的呈現,因此在舞台設計師所關注的不僅是舞台內靜態的美術畫面,還有舞台上活生生的移動畫面。

同樣的,導演在舞台視覺形象的構思、抉擇上,也應考慮到靜態空間與動態空間的協調,才不致造成舞台景物與表演風格上的突兀。導演的想法不需要多,有時一個想法就足以貫穿一齣戲各場次的設計。

舞台是一個變化多端的魔幻世界,有如萬花筒般色彩繽紛,在片片花絮未成形之前,別太倉促地下決定,或一成不變地照做,要留點變化的空間讓導演與設計雙方體驗一些意想不到的隨興效果,畢竟舞蹈不只是理論的實踐或人生哲思的體驗,反而更應如取悅人心的樂器一般有無限可能的喜悅。

伍、舞蹈設計的工作程序

一件好的設計作品,除了事前做作深思熟慮的觀念溝通外,更要有一套完善的舞台設計的工作程序,如此方能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理想的工作程序,其流程如下:

設計階段 劇本分析 資料搜集

 

設計會議 設計概念溝通

製圖、繪圖 平面圖、剖面圖、正面圖、透視圖、 工作模型

彩色模型 色稿、彩色完整模型

製作階段 結構的製作 木工、金工、小道具

繪景 佈景彩繪、道具上漆

演出階段 進劇場 裝台、修景

演出 拍照

演出完畢 拆台、工作記錄整理

從一個設計概念到製作完成,是一項相當複雜的工作,若沒有一套完整的工作程序,結果一定會造成紊亂,進而影響整體的演出,至於所謂完整的工作程序,由於個人工作的方法和創作思維的不同,步驟也因人而異,這裡所提出的是一套較為普遍的工作程序。將設計階段、技術階段與演出階段來分別討論,因為在制度完備的專業劇場裡,舞台製作技術的執行方面,一般是由所謂技術指導來指導完成,但在目前製作環境較差,預算拮据的劇場環境中,設計者可以自行製作,一方面可節省經費,同時也可更完整的呈現自己的設計理念。

一、設計階段

  1. 劇本分析

  2. 舞台設計師在著手進行設計工作前,首先要了解劇本,做劇本分析的工作。其實設計師對劇本的了解程度應不少於導演或演員,然而他所做的分析工作與導演所做的有一些不同,除了要研究劇本所傳達的意念外,還應從劇本的字裡行間去尋找任何有助於創作的蛛絲馬跡。

  3. 設計會議

  4. 設計師在著手進行設計之前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跟導演及其他設計師展開設計會議。在會議中,導演和各部門設計師各自提出對劇本的詮釋,了解彼此的設計理念,共同討論整齣戲的未來走向。在過程中或許會有所爭執與挫折,但也常因此而產生新的創意。最後由導演作一整合,規劃出一個創作的方向與範圍,一齣完整而精彩的戲於是誕生。但有一些時候是導演先有了最原始的創作概念,然後再找設計師來完成他的構想,這將使設計師淪為一個執行者而已。但畢竟劇場是一項群體創作的藝術,導演與設計師應該要彼此尊重、共同完成才是。

  5. 繪製各式的圖形
1、草圖

設計會議後,舞台設計師對導演及其他設計師的設計走向有了明確的認識之後,便開始描繪出腦海中的舞台畫面,這雖是一張粗略的草圖,但卻是設計師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的第一步。草圖在設計過程中會因靈感的產生而不斷地發展,直到設計成熟為止。

2、平面圖

當草圖確定之後,舞台設計師須繪製舞台平面圖,所謂平面圖是舞台的鳥瞰圖,從圖面上可以很清楚的標示出牆、門、傢俱、樓梯、平台等景片及道具的關係位置。導演可根據這張平面圖去設計演員的走位及畫面的安排,燈光設計師也須根據這平面圖去了解舞台空間的分配,進行光區的分割安排及分配燈具的位置。

3、工作模型

接著,舞台設計師必須製作一個簡單且合比例的工作模型,這可協助導演及設計師本身能更清楚的由各個角度去觀察舞台的三度空間並加以充分的利用。

4、剖面圖、透視圖、正視圖3

有了正確的平面圖之後,接下來便要繪製合乎比例的舞台剖面圖、側視圖、正視圖及透視圖。有了這些圖面資料,燈光設計師便可以計算燈光角度、選擇燈具,著手進行較為完整的設計工作。

5、彩色場景圖

所謂彩色示意圖是指上了色的正視圖或透視圖。設計師們在設計會議中,各自提出自己設計的色稿及正確的色票共同討論,協調出舞台、服裝、燈光的基本色調。定案之後,舞台設計師就必須提出每一場景的彩色示意圖,目的在提供一個輔有色彩、質感及素材的彩圖,幫助演員、導演及其他工作人員預先感受戲的氛圍。

6、完成舞台彩色模型

當每一場的色調與質感決定之後,即可製作完整合於比例的彩色模型,它等於是一個完整大舞台的縮版,它可以用來檢視所有的視覺效果,可以預期舞台上將會發生的畫面,提供給導演及其他設計師對舞台整體視覺的完整概念,同時可供佈景製作的工作人員參考。

二、製作階段

完成了第一階段的設計工作,接下來便是一連串佈景道具的製作與繪景。

  1. 舞台結構的製作

  2. 在專業的劇場中,佈景和道具的施工結構圖是由所謂的技術指導來繪製,並負責督導完成。然而為了施工的需要及清楚表達設計的理念,舞台設計師有時須將所有的佈景及大道具的細部圖完成。雖然這些圖可以不必像施工圖那樣畫出每一個結構方式,但應儘可能在圖面上標示出各道具佈景的尺寸。這些需要和技術指導作充分溝通,以便能精確的估價、叫料,並且繪製精確的施工圖,讓工作人員能順利製作完成。

  3. 舞台的繪製─繪景
當舞台的結構部份完成時,便要為舞台穿上衣服,之後舞台便可展現不同的風貌。不論是道具、景片或佈景,在正式繪景之前舞台設計師皆要畫出合乎比例的彩色正立面圖及提供正確的色稿,以便繪景師能依此放大圖樣完成繪景。在台灣由於專業劇場起步不久,劇場內專業繪景師並不多,一般都由舞台設計師負責完成繪景,一方面節省經費,同時舞台設計師親自參與繪景的工作,更能掌握顏色的準確性。

三、演出階段

  1. 排演過程

  2. 當舞台正積極設計與製作中,同時導演與演員也正緊鑼密鼓的在排練,而在排演的過程中,導演對演員走位、舞台畫面的安排可能會產生新的意見,所以舞台設計師必須在不同的時期去看排演﹝稱為跟戲﹞,如此可依照導演新的概念,隨時將舞台做適切及小幅度的修改。

  3. 演出前之技術彩排

  4. 完成了設計、製作之後,緊接著便是面臨演出了,在演出前舞台設計尚有未竟的責任。在進入劇場之後,一切由舞台監督排定進度表裝台,當然,舞台設計對於整體的畫面是最為熟悉的,而技術指導則熟悉如何去組裝,因此兩人需要密切的合作,如此才能順利完成裝台及換景的運作。當裝台完成後,燈光、服裝都將陸續登場,於是在一次次的技術彩排中,設計師要不斷檢視自己的作品是否有任何的問題需要修改,讓舞台達到最好的效果。

  5. 正式演出
正式演出的時候,設計師及導演都將退居幕後,等待接受觀眾的考驗,此時身為舞台設計師或許可以打扮光鮮地接受朋友及觀眾的祝賀。但別忘了還有一件重要的工作:記錄。在演出的日程表裡會排定拍劇照的時間,設計師可以一景一景拍下所精心完成的設計,整理好工作日誌、各式的圖、模型及劇照,為這次的設計工程做一個完美的句點。

陸、結論

舞台設計並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而是一門艱深的學問,不僅要具備豐厚的人文素養與研究分析的能力及繪製各類圖型的功夫,還要熟悉製作技術與各類材質特性,避免設計出來的東西成為不可實行的「空中樓閣」。

因此,除了閱讀舞台設計書籍獲得充分的相關知識之外,最重要仍是「做」的功夫,實際從舞台製作,設計助理或舞台技術執行、道具、佈景製作等實務中冷累積涓滴經驗,才是成為舞台設計最直捷與紮實的管道。

.....
......
.
......
.
..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