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壹試點建築寫作

建築這個行業

撰稿者:吳基正

 

引言



建築是一個重要的行業,它不但是經濟發展的動力之一,而且是生活環境的創造者。住在城裡的人,舉目望去,處處可見建築師的作品。不論自己的家裡,或走在路上,進入公共建築,都不期然的受建築環境的影響。有時是愉快,有時是煩惱,有時是痛恨。可是對我們的生活有如此相關的建築師,為什麼老是被別人視為無足輕重呢?一個社會不重視建築和建築師,就不可能產生優美的生活環境,這個道理社會大眾知道嗎?民眾也許不知道。建築師與建築師公會應該負起宣導的責任,才是為這個行業,為這個社會做一件好事。

而台灣省建築師公會的源起之前身是台灣省建築技師公會,成立於1950年12月21日,當時會員54位。1972年按立法通過的建築師規定改組,會所由台北市遷至台中市,1992年興建落成會館大樓。該工會組織嚴謹,下設學術委員會等14個單位,在全省各地有18個辦事處與兩個聯絡處,截至2002年共有會員2831位。

然而在台灣建築這個行業,在現今在不下於2831位公會成員的致力下,卻發生同樣的一個問題。不管在台灣或是其他國家,建築師的問題是不會推銷自己。為了職業的尊嚴,傳統上建築師是要人家找上門的。可是在今天的商業社會裡,除非向大家證明建築師的價值所在,別人怎麼知道應該尊重建築師呢?美國約束建築師自我推銷,以免造成惡性競爭。在台灣表面上不推銷,暗地裡搶生意的大有人在。如今台灣的建築這個行業的生態就像你我親眼所見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大者恆大。

 

 

建築是卑賤的行業?



時代在進步,隨著台灣人民教育水平的提升,逐漸了解建築是一種藝術,早在許多年前的歐美國家就把建築視為八大藝術之一。當人們有些體會的時候,建築這個行業就會受到些尊重。但在台灣,事實卻不是如此。

建築就是這樣一種古怪的行業,如果把它看成藝術的創作,建築師就應該有藝術家的骨氣,合則來,不合則去,以剛強的態度面對業主的壓力。如果運氣好,遇到一位謙和的業主,就可以得逞。可是在台灣十之八九的建築師會被業主掃地?門,永不錄用。所以大多數的建築師都是可憐蟲,遇上強勢的業主,頂多解釋個兩句,最後也只能鞠躬哈腰,唯唯諾諾。?的不過是保有這一份工作,繼續在這個行業裡苟且偷生。

已經踏入這個行業中的你我也不用太失志,這樣卑賤的態度也有另一種解釋的方法。建築不只是藝術,它也是一種生活的用具,既然是用具,自然是合用第一。合誰之用?當然是合業主之用。是否合用,建築師有專業的知識,然而業主也有獨特的需要。所以聽取業主的意見,也可視為是一種建築的職業道德與修養。畢竟那是業主要住的!業主硬是要在入口處豎個兩大根直徑一米寬的羅馬柱,來搭配你所設計的現代建築,硬是要在安藤忠雄式清水模牆面上漆上大紅加大綠,你能怎樣?也就隨他吧!巧妙之處在於,如何不卑不亢的接受業主的意見,並把它結合在建築的創造之中。當然最後打死你都不會想承認這是你的設計。

辛苦了那麼久,最後卻不得不承認眼前這因業主一時造成的失敗作品,是出自於你手。所以我說,建築是個卑賤的行業!

 

 

建築是賺錢的行業?



理論上來說,建築是非常理想的行業,它屬於自由職業,受到法律的保護,一但學業完成,又通過了職業考試,取得開業資格就可以掛牌開張?人設計建築了。自由職業就是服務性職業,靠知識與技術做事、賺錢,而且是一種無本生意。同時自己做老闆,可以在自己家裡開業,也可以租辦公大樓,僱上幾十甚至幾百人幫忙,相當有因應環境的彈性,有時甚至只要一張紙、一支筆、一張桌就可以成就一棟建築。

由於是無本生意,很少有聽說真正的建築師破產的,在建築業非常景氣的時候,工作應接不暇,所賺的錢雖然比不上張忠謀、林百里或是郭台銘那些企業家,但是一位成功的建築師也可以百萬、千萬的入袋。建築雖然是可以賺錢的行業,但也必須是要有條件的。一般來說,建築師的業務會受建築景氣的影響,同時也要看看是否能爭取到業務。在現代社會中,除了公開競圖外,向業主爭取業務是不容易的。建築師除了要有專業的知識外,也得要有廣闊的交遊,要有有力人士的關說與支援,最後才談得到設計能力。就像許多業界人士口中所說的「人際關係永遠比設計能力來的重要」!

即使有相當的業務,與企業界比起來收入還是十分有限的。建築業是服務業,不可能有一本萬利的事,做事情才能賺錢,所以業務多雇用的人也相對增多。除了專建大樓的少數建築師外,如李祖原這號人物,其所做的計畫案越大,工作量越少,則利潤越高。其餘的建築師也大多只能勉強應付。如果一個認真的建築師,承托一個小型的業務,又堅持自己的理想,是免不了要虧損的。好比國內有位有為的建築師,自掏腰包在東山眼森林遊樂區蓋間公共廁所一樣。

 



李祖原建築師

 



東山眼自導式步道公共廁所

 

學了建築,不一定能做開業建築師。經過讀書、考試的過程,取得建築資格並不具備開業的條件,何況也許會考很多年都考不過關。如果不能開業為建築師,就只好為他人服務,或去公家機關服務,變成公務人員,甘願躲在公家機關裡穩定的混口飯吃。學了建築卻從未碰過建築,甚至設計過建築,自然也就失去了建築是自由職業的意義了。試問有誰不想在辛苦學得一身技藝後,有個機會一展長才,圓自己的夢想呢?

 



建築師執照

 

?什麼在建築師事務所的待遇不高呢?建築設計的生產線要為每一棟的建築做不同的設計,工作多,用人就多,不像工廠一樣可以大量生產,而且建築界沒有年底的大筆紅利,更沒有像台積電般有年終抽大獎送轎車。建築師的收入只會比預期少不會比預期多,又怎會有紅利可言呢?重要的觀念是,建築這個行業並不真正是生意,雖然可以當做生意做。會做生意的人,以賺錢為主要的目的,只想著如何賺錢,自然而然就做不好建築了。而忠於建築的人,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不計成本,自然也就沒有錢賺了。因為建築的付款方式是委託制,按照價的百分比計算。所以負責任的建築師多?業主費心省錢,反而得到較少的代價。所以商業建築師不免會多為業主花些錢。因此,權衡之間建築是否為賺錢的行業?就看你有沒有良心了!

 

 

建築這個行業的未來



近年來,台灣經濟發展大幅下滑,建築業幾乎停滯。建築的同業也許可以趁此機會調整一下自己的思維,自忙亂的職業生涯中抽身,思考一下建築這個行業的價值。其實建築師忙於業務並不是什麼好事。

除非你的作品被人稱頌,除非你努力為社會解決了某些問題,否則不論你的業務做的多大,不過只是個不折不扣的生意人。其實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建築,包括高樓大廈,嚴格來說都不需要真正的建築師,充其量這些只是工商業社會中的生產品而已。建築這個行業想要受社會尊敬,必須改變這個行業的結構。

漢寶德老師說,未來建築這個行業應分為兩類,一類是與營造業合併的企業建築師,負責霸部份功能性建築的生產。為了產業的效率,自設計到施工一貫作業是必然的。在這裡,建築師與工業設計師無異,但企業性建築師的服務是全面的,順著社會的脈動與科技進步的大勢,配合潮流的需要,接受企業家的領導或自己成為企業家。

而另一類才是我們所熟知的建築師,也就是以自由業面目出現的藝術家建築師。這類建築師業務不宜過大,要以他本人能主導的規模為限。他們的業務或為文化性建築,或為私人住宅,以及有特別意涵的建築為主。他們要與藝術家一樣,不只是建築外皮的設計者,而能掌握時代文化的精神,充實建築人文的內涵。然而不論是企業建築師,還是藝術家建築師,都應該有超乎職業範疇的胸襟。到目前為止,建築界包括美國在內,都沒有能力完全配合高科技之進步,更步用說因應社會、政治上的快速變化。建築這個行業時至今日,基本上仍是以手工為主的行業。值得建築師去思索的問題實在太多,想要有所突破,帶領風潮,必須下很多的功夫,了解社會、認識人生、掌握未來也掌握建築這個行業。

 

參考書目

漢寶德著 為建築看相,藝術家出版社。

韓寶德著 透視建築,藝術家出版社。

楊裕富著 設計的文化基礎,亞太出版社。

楊裕富著 建築設計後現代評論,田園出版社。 

楊裕富著 設計藝術史學與理論,田園出版社。

參考網站

楊裕富建築師事務所暨楊設計文化工作室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