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壹試點     回建築寫作      《171HOME





 

指定寫作 —《展示設計》                                                          指導老師:楊裕富

                                                                                                學生:鄭君胤

一、展示設計是什麼?

展示「display」,據說是拉丁語的「displicare」,其含義是折疊的相反詞,也就是說「將折疊好的東西予以打開」之意。而後發展為今天的「陳列、展覽、展示」等諸語。博物館中常用的展示(exhibition)與陳列(display)二辭,容易受到一般民眾的混淆,事實上兩者在意義上具有不同程度的差異。「展示」是藉著公開陳列物件,以達到與參觀者溝通的目的,具有主動積極的精神;而「陳列」只是為使觀眾對物件產生興趣,而將物件經過設計的排列,並沒有「展示」中意圖傳達觀眾完整觀念的目的,是被動消極的行為。簡言之,「展示」是更專業的一種解釋性的陳列 (許峰旗,2001) 。

而展示的範圍即有「由櫥窗到萬國博覽會」之說,因此對展示的定義不免因各方之觀點不同而有略異,以下是諸多定義中的幾個:

「展示是以資訊傳達、促銷、教育啟蒙等為目的,在一定期間及特定空間裡,將所欲傳遞的內容表演給參觀者的一種傳遞方法或現象。」、「展示是將主題在特定空間中演出的綜合技術。」、「展示是促成人與物之間傳達功能的手段。」、「展示是以內容傳達與訴求等機能為主要目的的手段與現象。」

另外楊裕富老師在設計文化符碼理論中題到三種關於展示設計的層面:

1、文化符碼策略層:

1)論述在該文化中的立場與作用:故事主題與述說策略。

2)策略的組合規則:故事情節與情節串連。

3)策略的元素(最小單位):故事題素。

2、文化符碼意義層:

1)論述在該文化中的立場與作用:語用。

2)意義的組合規則:語法。

3)意義的元素(最小單位):語意。

3、文化符碼技術層:

1)論述在該文化中的立場與作用:象徵美。

2)媒材的組合規則:形式美。

3)媒材的感知元素:媒材感知美。

而設計文化符碼理論在視覺傳達設計領域中,應受重視的內容為形式美感、語意作用、圖像意涵與主題思考;在工業設計領域中,應受重視的內容為形式美感、媒材運用、語意層面與文化特色;在空間設計領域中,應受重視的內容為形式美感、媒材運用、語意作用、語法層面、主題思考與文化特色。所以展示設計主要工作內容是展示主題的傳達(視傳設計)、展示器具的設計(工業設計)、展場空間的安排(空間設計)。

 

二、展示的目的是什麼?

 

    展示的主要機能是傳達資訊,但傳達資訊的目的究竟是為了什麼,則有林林總總的不同。維拉帝(GilesVeIarde)在《設計展示》(Designing Exhibit)書中則認為展示的目的有以下7項:

1、銷售:推銷某種抽象觀念或實質貨物,並讓顧客觀賞、接觸展品,以強化購買意願。

2、說服:說服參觀者接受展示所傳達的內容或觀念。

3、揭露:將珍貴、傑出、嶄新或秘密的事物公開揭示。

4、展現:將展品展開陳列,呈現給觀眾觀看。

5、告知:說明展品的新觀念、新技術或新研究開發成果。

6、娛樂:以有趣的展示方式或裝置,帶給觀眾娛樂的效果。

7、啟發:藉展示的知識或資訊內容,帶給觀眾啟發性的思考或靈感。

 

三、展示如何分類?

 

3-1 依展出的性質分類

1、以宣傳為性質的展示:例如展示中心、展覽會、商展、博覽會等。

2、以銷售為性質的展示:例如百貨公司、購物中心、量販店、超級市場、便利商店、雜貨店、專賣店等的商店展示、商品展示及櫥窗展示。

3、以文化及教育為性質的展示:例如美術館、博物館、資料館、水族館、科學中心、動物園、植物園、圖書館、博覽會等。

4、以民俗表現為性質的展示:(具有地域與民俗之特質):例如中元普渡、廟會、建醮、國慶等。

5、以公共資訊傳達為性質的展示:例如道路指標、地圖指示、電話亭等。

6、以娛樂為性質的展示:例如遊樂園、休閒山莊、渡假村、水上世界等。 

3-2 依展出的場所分類

1、巡迴特展:巡迴各地展出之展示。

2、室內展示:在室內封閉空間中的展示。

3、戶外展示:在室外開放空間中的展示。 

3-3 依展出的期間分類

1、臨時展示:一年或半年以內便拆除的展示。

2、長期展示:或稱永久展示,是至少維持4~6年的展示。 

3-4 依展出的型態分類

1、動態展示:展品有動作變化的展示。

2、靜態展示:展品沒有任何動態,只能純觀賞的展示。

   

動態展示                                       靜態展示

3-5 依展示物與人互動分類

漢寶德在『展示規劃理論與實務』中,將展示的方法依展示物與人的互動關係來分類:

1、標本展出式:(1)分類展出(2)分題展出

2、生態展出式:(1)原寸展出(2)縮小展出(3)放大展出

3、動態機械式:(1)原型模擬(2)概念模擬

4、觀眾參與式:(1)參與啟動(2)參與選擇(3)電子遊戲(4)機械遊戲(5)身歷其境

5、投影展示式:(1)電影(2)幻燈片(3)電腦多媒體

6、高解析度電視:(1)互動式(2)電腦展示(3)劇場展示

  

生態展出式                 觀眾參與式

  

投影展示式                    高解析度電視

 

四、展示設計的要素

 

日本久光重夫對於展示設計的構成相關要素,是根據傳播理論為基礎轉化而來,其理論內容如下:

1、WHY-展示的動機與目的

動機、目標、目的、主旨、主題等展示概念之確定,展示名稱與項目、課題等基本方向的確立。

2、WHO-展示的發訊者

機關單位、主辦者、協辦者、贊助者、策劃者、執行者、管理者等組織架構的建立,執掌工作內容與分工的確認。

3、WHOM-展示的受訊者

觀光客、當地居民、專家學者、相關者、一般社會大眾、學生等目標對象的確認。

4、WHAT-展示的內容

傳達內容、展示資訊之決定。

5、WHEN-展示的時間與時期

主辦者與目標對象可配合時間的確定

6、WHERE-展示的空間與場所

空間要素、展示室、展示空間的條件之確認與決定。

7、HOW TO-展示的方式與展現手法

依據上述條件,採取適合的展示的方式與展現手法,以吸引目標觀眾。

8、HOW MUCH-展示的預算與經費

 

另外吳江山在《設計展示》書中則將展示分為人、物、場、時四要素領域作圖說:

展示人、物、場、時四要素之相關領域

                      

展示機能系統樹

 

五、如何規劃展示設計?

 

5-1展出的手法

博寇在『博物館這一行』中,則將展示手法分為以下四種:

1、「開放式儲藏」取向:沒有經過組織的陳列方式,最多僅依相似性、同作者、同年代、同地點等分類方式陳列。

2、物件取向:雖經過選擇與研究的步驟,也有良好的展示設備及解說文,但可能沒有明確動機或缺乏創意的物件陳列活動。

3、概念取向:決定展示所要呈現的故事或概念,以最適當的陳述方式來展現;並為展示取得所需物件,或運用各種輔助工具,以各種技術強調概念,並且每一展示自成單元。但卻可能形成均是文字及圖片,卻缺乏物件。

4、綜合取向:同時選擇物件與概念的展示手法,選擇值得展示的物件呈現具概念性的展示內容。 

而所謂展出手法指的是在展出主題下以什麼樣的「方式」將展出者所欲傳達的訊息,甚或物體傳達給參觀者,是一種較具體的「方法」。而展出手法的種類也極多,倘使就其訊息傳遞的方式來區分的話大抵可分成二類:

1、單向傳遞的手法:即展出者將其所欲傳達之訊息以各種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媒體對參觀者作單方向的傳輸。展出者不斷地傳送出訊息,而參觀者則以選擇性的或無選擇性(被迫性)的立場接受訊息。而其傳送出來之訊息依其內容又可區分為明示的訊息與暗喻的訊息二類:所謂明示的是展出者將其意圖以開門見山的方式傳輸出來,而暗喻的則是以曲折的手法引導參觀者進人某種目標情境中,進而吸收、同意展出者意圖的手法。

2、雙向溝通的手法:在取得參觀者的同意(選擇)下依展出者的設定或參觀者的需求而展開的訊息傳遞方式,是一種較符合人性的展出方式。 

5-2 展出的手法擬定的方法

在擬定展出手法時按其內容來區分可分成下列各類:

1、強調「故事性」的手法:即整個展出上呈現的是一個故事、事件的敘述,讓參觀者融入其中甚至產生一種角色替換的印象。例如:在自然科學博物館中之「生命的起源」展示即以故事性手法配合多媒體敘述火山爆發及地表形成經過。

2、強調「意外性」的手法:以奇異的、反常的事物來提高參觀者注意力的手法。

3、強調「氣氛性」的手法:透過展示讓參觀者溶人一種特別的氣氛中以產生角色替換之印象,例如:將展場佈置成一露營地之氣氛來展示各種休閒設備。

4、強調「配置性」的手法:以排列的、分類的、混合的、平面的、立體的展示物之配置(Layout)效果為訴求重點的手法。

5、強調「理解性」的手法:以構造性的、生態性的、實驗性的展示物來達到說明、啟蒙效果的展示手法。例如:日本八王子兒童科學館前就展示著當地的土質構成情形,以剖面的形式呈現出來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各層土質之不同。

6、強調「變化性」的手法:以展示物或其環境之印象的變化來產生魅力、吸引力的手法,例如:橫濱博覽會中「水舞」之展示即利用不定時不定區城會噴出水柱的變化性吸引了極多參觀者投「身」其中。

7、強調「影像」的手法:以各種視聽媒體、鏡子、反光物等造成環境變化等效果的手法,例如:各類超大型影像媒體之展示均屬此類。 

在國外,展示設計是一門極其艱深且專業的學問,同時,亦設有專業的展示設計研修學校以培育設計人才,在經年累月的成果堆積下,不可諱言地,其水準是較國內為高,反觀國內的環境,雖然近年來已有顯著的成長,但就一個普遍的水準而論,仍稍嫌不足。綜觀國內的展示設計,雖然琳瑯滿目,但程度卻也參差不齊。在國內業界從事展示設計的設計人才,大都是經學校培養出社會後長久地接觸此類工作,或是經由同事或同業競爭中的經驗傳承,而習得此一技藝,宛若以往另一種師徒間的關係,而在學習的環境中,因惡性的競爭下導致許多展示設計經驗的流失,確實考慮到視傳設計、工業設計、空間設計的整體關係者卻佔少數,若論及將其推廣或普遍化,就更顯得遙不可及。因此在國人展現超人一等的購買能力時,是否也應將自我的鑑賞力及創作力同步提升,才不會導致設計者因銷售的利率的考量,而設計出高低相差甚遠的展示設計。

 

參考書目:

1、吳江山,《展示設計》,錦冠出版社,1991。

2、許峰旗,《運用設計文化符碼解析與創作設計》,雲林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研究所論文,2001。

3、黃世輝、吳瑞楓,《展示設計》,三民書局, 1992。

4、張輝明,《展示設計實務》,三采出版社,1994。

5、楊裕富,《空間設計概論與設計方法》,田園城市文化, 1998。

6、楊裕富,《設計的文化基礎:設計•符號•溝通》,亞太書局,1998。

7、楊裕富,《創意活力:產品設計方法論》,田園城市文化,2000

8、漢寶德,《展示規劃理論與實務》,田園城市,2000。

9、Ellis Burcaw,《博物館這一行》,張譽騰譯,五觀藝術事業,2000。

回建築寫作首頁        717HOME

 

u9133717@yuntech.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