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裕富國科會設計研究:設計美學比較,台灣彰化地區彩繪調查
![]() |
![]() |
![]() |
![]() |
![]() |
三之一,美學與設計美學。 美學顧名思義以『美』為研究對象。但是不論中西方,『美學』成為一門知識與學科,並以「Aesthetics
」定名,均起自於十八世紀德國哲學家包姆佳頓(Alexander
Baumgarten),包姆佳頓在1750年時出版一本以Aesthetics
為名的書,在書中包姆佳頓對美學作了以下的定義。 其一、美學是研究美的藝術理論 其二、美學是研究感性知識的學問 其三、美學研究的對象就是『美』,研究的目的也是『美』(劉昌元1986) 西方美學的研究與著作,當然不是起自於十八世紀的德國哲學家包姆佳頓,而是起自於西方文化的源頭:希臘文化。而,西方傳統美學作為哲學的一個分支,一直到十九世紀末之前這『美』的對象大致上都包括兩大創作學科:文學與藝術,這也是美學上通稱的『藝、文合論』。 西方傳統美學作為哲學的一的分支,在十九世紀末受到經驗主義的挑戰。經驗主義宣稱傳統美學研究的重點是『美』,而『美』是個很含糊的字眼,這樣的研究往往只照顧到形上學的圓融,而未能觀照到藝術品的創作方法,也未能觀照到藝術品欣賞時實際發生的『審美經驗』,所以經驗主義給西方傳統美學冠上『形而上美學』的稱呼,而促發了『形而下美學』的發展。 同樣的,西方傳統美學『藝文合論』的傳統,在十九世紀末也受到藝術理論家與藝術創作者的挑戰。藝術理論家與藝術創作者認為藝文所包含的分科過多(諸如:文學就包含了神話、詩歌、詩、戲劇、小說、、、,藝術就包含了音樂、繪畫、建築、雕塑、設計、電影、、),所以『藝文合論』的美學,實不足以研究分科的藝術理論,也實不足以『具體的』指導分科的藝文創作。所以,一些藝術理論家與藝術創作者紛紛開始研究分科美學,到了二十世紀這種情形更為普遍。 設計美學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所興起的分科美學之一。 如果依十八世紀包姆佳頓的說法(定義),設計美學就是: 其一、設計美學是研究設計美的創作理論 其二、設計美學是研究設計作品感性知識的學問 其三、設計美學研究的對象就是『設計美』,研究的目的也是『設計美』 而,美學經過十九、二十世紀的發展,研究的對象也逐漸擴大且具體起來,劉昌元就在『西方美學導論』一書中指出現代西方美學主要的課題有五大類。 第一類:與藝術家的創造活動有關。 第二類:與藝術品的定義有關。 第三類:關於美、審美態度與審美經驗的解釋。 第四類:與描述、解釋及評價藝術品有關。 第五類:藝術品的社會功能。(劉昌元1986)。 劉文潭也在1967年出版的『現代美學』一書中將『現代美學』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藝術的創造過程 第二部:藝術品(藝術與媒材、藝術與形式、藝術與表現) 第三部:藝術的欣賞與批評。(劉文潭1967,1996) 所以,如果要定義什麼是設計美學,我們可以先初步『套用』上述的定義,也就是說設計美學大致上有以下四類課題的探討。 第一類:設計品的創造(創作)過程。 第二類:設計藝術品的媒材、形式、表現。 第三類:設計藝術品的美、審美態度、審美經驗及社會功能的描述與詮釋。
|
|
部落格推薦→ | 林揖世彩色美學 | 林揖世建築旅遊 | 林萬福建築攝影 | 林萬福在類倆 | 林萬福建築文化 | 馬知黃與林揖世 | 建築設計文化 |
馬知黃建築網誌 | ismene網誌 | longjay網誌 | 創衍設計網誌 | 蕃薯藤網誌集 | HINET網誌集 | 交大無名網誌集 |
hic。。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