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寫作零壹成員部落格化數位建築城鄉建築作品建築推薦留言
|推薦網站-->|設計藝術通通學會鄉土情林揖世相簿林揖世建築旅遊馬知黃MSN| 

設計論文與設計學領域的論文............................楊裕富

一、前言

    國內的設計相關的研究所,以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工程研究所設立
得最早(註 1),最近十幾年來設計相關的研究所紛紛成立的有:

    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原土木工程研究所建築與城鄉組)
    文化大學實業計畫研究所工學組(停辦近十年,今年又以建築及
        都市計畫研究所在開始招生)
    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分專業與非專業兩班招生)
    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
    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
    逢甲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
    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
    中華工學院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
    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今年設建築設計組)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
    雲林技術學院工業設計研究所(分工業設計、商業設計、環境設
        計三組招生)
    台灣工業技術學院工程技術研究所(工業設計組與商業設計組)
    台灣工業技術學院建築設計研究所
    雲林技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註 2)
    雲林技術學院空間設計研究所(註 3)

    國內的設計相關的研究所紛紛設立,雖然可喜,但是近十年來也
常常遇到一些專業實務課程的上課方法與碩士學位論文的困擾(註 4
)。我認為爾後這些困擾的問題,一定會隨設計學領域的研究生的增
加而不斷增加,其中又以對〞設計論文〞的誤解最值得探討。
 

二、設計論文

    設計論文,一般指:在研究所的教育裡,以〞規劃設計案〞的訓
練取代〞論文〞的訓練,但因為我國教育部要求研究所教育要有論文
的學分,所以以規畫設計案包裝成論文的格式的〞東西〞就稱為設計
論文。

    之所以有設計論文的想法與試驗,大概與國內太多的設計研究所
的師資是從美國回來的有關。美國的設計教育,在研究所階段大概有
兩種(註 5):

    一種是強調設計專業的訓練,多半設在藝術學院或設計學院等。
    這類的設計研究所的目標在訓練設計專業者,所以,常提供設計
實務的課程,以修完設計學分為取得碩士學位的要件。又因為,這類
的設計研究所,其大學部通常是唸五年,所以常提供一年取得碩士學
位的課程。所取得的學位通常又稱專業學位( Professional degree
),或終極學位(final degree),這種終極學位與進一步的學位(
博士學位)的入學無關,因為這樣的訓練目標在養成成熟的設計師,
而不在於做學術研究。

    一種是強調學術專業的訓練,多半設在工學院等。
    這類的設計研究所的目標在訓練學術研究的專業者,所以,常提
供研討的課程,以修完研討課程學分及通過論文答辯為取得碩士學位
的要件。又因為,這類的設計研究所,其大學部通常是唸四年,所以
常提供兩年取得碩士學位的課程。所取得的學位通常又稱學術學位(
 Academic degree),這種碩士學位與進一步的學位(博士學位)的
入學有關,因為這樣的訓練目標在養成成熟學者,而不在於養成成熟
的設計師。

    大概在設計的領域,學術與專業實務不太能夠分離,也可能因為
在歐洲大陸,根本沒有所謂的設計碩士學位,所以,總有人在設計師
的訓練過程中,在五一制與四二制之間遊走(註 6),而致五一制與
四二制之間的區隔也不見得那麼清楚,但是,研究所的目標或課程計
畫的目標是在設計專業的訓練或是在學術的訓練則是很清楚的。

    我國的設計科系,尤其是建築系,在大學部大部份的學校都是唸
五年,但是並沒有接續唸一年的建築研究所。以致,常常將唸兩年的
研究所當作唸一年的研究所來辦,這其實只增加設計專業訓練或學術
訓練這兩種目標的混淆。除非,五年制的設計系(不一定只有建築系
)上接一年制的設計研究所獲得國家(教育部)的認同。否則,除了
只會繼續增加困擾外,也容易降低研究所的訓練成果(註 7)。或許
我們也能找到兼具高學位與設計師執照並具開業經驗的師資,但,這
畢竟不是常道。以目前國內的環境而言,設計學領域的碩士論文(學
術訓練)乃是恰當與必要的。
 

三、設計學領域的碩士論文

3-1 、設計的學術訓練是否有助於設計專業的成長?

    或許有的人會認為設計的學術訓練無助於設計專業的成長,不過
,筆者認為這是混淆了五一制與四二制的後果。或是說,筆者認為,
如果我們繼續分不清五一制與四二制,其後果將抑制設計專業的成長
,而真正的設計學術訓練,將有助於我們將課程目標的釐清,間接的
是有助於設計專業的成長。

    所謂的學術、理論或研究,在我國通常有以下的誤解:
    a.不切實際。
    b.自我陶醉在象牙塔中。
    c.空洞與悠閒。
    d.形式主義(負面用詞)。

    這其實是中國長年來喪失知識領導權的結果(註 8),學術、理
論或研究,其實是求真理,亦即求真,且求可理解,概述如下:
    a.學術以事實為依據,並能抽離現實後做評價。
    b.學術以自身(大我與小我)環境為關切。
    c.學術以易於理解為完滿。

    學術要能如此,自然要有異於吾人所熟悉的八股式學術規範了。
也只有學術能如此,學術才能之為用。綜觀近十年來的設計領域的碩
士論文與相關的研究主題而言(註 9),設計的學術訓練是有助於設
計專業的成長。雖然如此,並不表示要求以設計案取代論文的壓力或
困擾就此消失。這是因為設計專業含有吸引力所致吧!設計學術總給
人隔靴搔癢的感覺所致,不如設計專業的挑戰性來的大。我們不妨再
深入瞭解一下,設計學術與設計專業的關係。
 

3-2、 設計學領域的碩士論文與專業的關係

    以中文的學術兩字拆開來看,學:講求通理;術:講求實用。但
在西方 Academic 則只有學無涉於術,術則以 Art  稱之指藝術或技
術。設計在中西的歷史裡都是先有術而後有學,或是說設計這個專業
與法律、數理等專業是可以先有學而後有術(註10),是極大的不同
。這使設計學術與設計專業的關係,基本上處於不對等的立場。〞設
計學〞不能無〞設計術〞而獨立存在。

    這造成我國設計專業領域重術不重學,完全忽視近百年來〞學〞
的發展與〞學〞的功能。矛盾的是,我國現今的學制一方面承襲日本
與德國戰前的教育體制:是重學不重術,另一方面(尤其是大學教育
)承襲我國傳統的士大夫習性(更是重學不重術)。再加上我國的設
計教育幾乎與傳統的設計專業斷層,更加重了這種矛盾。

    這一方面使設計學術(相對於設計專業)的建立倍感困難;另一
方面也誤導了設計學術的規範形成。諸如:設計類科的師資需不需要
高學位,專業訓練與經驗不可以取代學術的訓練,專業者能不能指導
碩士論文等等。致使我們的設計學界,一直在尋找兼具高學位與設計
師執照並具開業經驗的師資,但,這究竟不是常道。我們應該相信學
術規範的功能。更應相信學術是在於:
    a.以事實為依據,並能抽離現實後做評價。
    b.以自身(大我與小我)環境為關切。
    c.以易於理解為完滿。

    如此才能將設計研究所的教育目標釐清,不再搖擺於大學教育與
研究所教育混為一爐的情形。這尤其在分不清五一制與四二制的我國
設計教育界為甚!以目前我國的教育學制而論,筆者主張:大學教育
以職業(設計)訓練為重點,研究所教育以對職業(設計專業)的反
省與職業學術的積累為重點。

3-3、設計類碩士論文的水準的提昇

    如果大學教育以職業(設計)訓練為重點,研究所教育以對職業
(設計專業)的反省與職業學術的積累為重點的推論正確的話。設計
類碩士論文的訓練目標,除了一般學術的訓練外,我們實應再加上三
點期待:
    a.論文的主題應與本土有關。
    b.論文的成果,應能形成知識的積累。
    c.在設計類科的研究所,論文應與設計專業有關。

    或許這正是促成設計類碩士論文的水準提昇的關鍵,也是設計類
論文能回饋到設計專業成長的關鍵吧!
 

四、結論

    設計論文與設計學領域的論文的分辨本是小事,但是設計教育的
目標的釐清則是大事,或是說在現有的學制下,大學部設計教育的目
標與研究所設計教育目標的釐清是個大事。我們總不能以學費的收入
來當作辦教育的目標吧!
 
 

註釋:
註 1:筆者於民國69年就讀時為13屆,所以成大建築工程研究所應設立於民國57年。
註 2:民國82年提出設立,已初審、複審通過於民國84年招生。
註 3:民國82年提出設立,初審通過、複審未通過,繼續提案中。
註 4:專業實務上課方法,以筆者在台大土木研究所建築與城鄉祖博士班時,擔任規
    畫實習與設計實習等課程助教的經驗,其實並不太能認同規畫實習與設計實習課
    程具有設計實務的效果。另,筆者在中原建築研究所任教時,遇到所謂設計論文
    ,以設計案包裝成論文,希望能夠通過碩士論文審查,筆者也不太敢苟同。這兩
    者,應算是兩種極端吧!
註 5:事實上也是配合大學部的學制。也就是美國設計教育裡的四二制與五一制。
註 6:四二制指:大學唸四年,研究所唸兩年的學制;五一制指:大學唸五年,研究
    所唸一年的學制。
註 7:五一制的學校,一般都強調專業的師資而不強調學術的師資,這與國內的研究
    所環境極其不同。
註 8:中國長年來喪失的不只是知識領導權,簡直是喪失了民族的自信心。同理造成
    瘋狂的文化大革命,近百年來的中國人相信力量就是知識,而不相信知識就是力
    量。在政治上仍然迷戀封建式的權力,相信槍桿子出政權,實與禽獸無異。這些
    都是造成我們常人對學術誤解的原因。
註 9:詳:黃世孟, 宋立垚1989 <<台灣地區建築資料文獻目錄>> 及筆者近幾年在中
    原建築研究所、中華工學院建築與都市計劃研究所評審論文, 在中原建築研究所
    、雲林技術學院工業設計研究所任教時的觀察。
註10:先有學後有術,本極不通,但是我們看看所有升學補習班的教學,不是先有學
    而衍生出不少解題之術嗎?
 

回論文寫作首頁    回建築數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