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領域碩士論文評析:評〞隱喻運用於產品設計之研究〞.高曰菖
1.相關碩士論文
論文範例: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1993.7
題 目:隱喻運用於產品設計之研究
A Metaphorical
approach to Product Design
研 究 生:劉以琳
指導教授:何明泉
2.摘要
「隱喻」原本是一種修辭的手法,但目前已成為一項重要的造形
方法,本論文主要即在探討如何將隱喻運用於產品設計。首先由隱喻
的後設研究開始,探討隱喻的定義、隱喻理論的主要發展、以及隱喻
的重要特性等,俾在將隱喻運用於設計中時,更能掌握隱喻的本質。
接下來討論如何將隱喻實際的運用於產品設計,包括隱喻對產品設計
所產生的影響,以及隱喻的設計手法。
在隱喻的設計手法方面,歸納出四個主要的方向,分別是擬人化
的隱喻手法、借鏡自然的隱喻手法、借鏡人為產物的隱喻手法、以及
抽象幾何的隱喻手法,並以此四者作為設計因子,以一電話的實作,
實際運用隱喻手法於產品設計的程序中。此外並依據所設計的四種樣
式,針對使用者進行測試,在這項測試中發現:使用隱喻所設計的產
品的確能夠激發使用者豐富的聯想,從而加深使用者與產品之間的互
動關係。
而造成受測者對產品不同反應的原因,除設計變數之不同外,最
主要為設計意象的抽象程度以及與現有產品的類似程度等兩個原因,
尤以隱喻所引用之指涉的抽象或具象影響程度最大。最後,本論文建
議產品設計師在嘗試引用隱喻的設計技巧時,最好先由單一的、實體
的隱喻開始,並在設計的過程中,盡可能地對使用者做測試,以及早
發現隱喻是否產生概念或操作上的誤導,並強調不斷的練習,將是設
計者駕馭隱喻的不二法門。
3.論文之主要論點
此篇文章主要論述由目前產品所處的時代背景作出發,描述產品
設計在時代的衝擊下所面臨的瓶頸,以及新的產品設計觀對設計的看
法,分別條例如下:
A.產品訊息的傳達模式。
B.隱喻理論研究探討。
C.案例實作研究。
D.案例測試分析。
E.聯想測試分析。
F.檢核分析結果,提出隱喻設計之模式。
4.論文之研究方法、步驟及特色
4.1研究方法
本篇論文採敘述性之假設研究,而研究方法先由歸納法,將現有
產品作一整理,再將整理過的性質,以實體模型進行測試,同時驗證
自己的假設。
4.2步驟
研究動機
↓
隱喻論的
隱喻的定義
後設研究階段
↓
隱喻理論的探討
↓
隱喻的分類及歷程
↓
類比明喻與隱喻的比較
↓
隱與心智模式的關係
↓
隱喻用於產品 隱喻設計手法分類
設計研究階段
↓
隱手法對設計產生的影響
↓
產品設計階段
設計目標界定
↓
設計因子
↓
設計程序
↓
實驗驗證階段
實驗方法
↓
實驗程序
↓
結果分析與討論
↓
結論與建議
4.3特點
4.3.1產品設計之時代背景
該論文以產品設計之時代背景為切入點,分析資訊時代、科技發
展、消費意識的覺醒及人文主義抬頭等,並指出創(創造意識)、遊
(遊戲意識)、美(美感意識)、人(人性意識)為產品新的評介標
準(平島廉久,民81)。
4.3.2產品設計的瓶頸
krohn & McCoy(1989)曾舉例:「現代人電視機與微波爐,唯
一能在視覺上區分二者不同的是他門所放置的場所。」今日的產品設
計必須突破僵化的困境,重新找尋科技的契機。
4.3.3新產品設計觀
新的產品設計觀並非一種運動、亦非一種國際風格,他只是一種
更加注重使用者的心理面、社會面、情緒面、溝通面需求的造形活動
(Friedlaender,1984),,這需要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更深入地
理解產品的功能、使用者的期望、及其本身在整個社會情境下所代表
的意義。
4.3.4實例分析、評估
由擬人化的隱喻手法、借鏡自然的隱喻手法、借鏡人為產物的隱
喻手法、以及抽象幾何的隱喻手法,以實例探討,在由此四個方向分
別製作四個草模,並挑選60位受測者進行測試,在將結果以統計方式
量化說明。
5. 該論文與「設計專業」的關係
工業設計為一門整合性之工作,它融合了工學、商學及美學,其
最終目的是造形美學.所謂的美學機能是指介於使用者與產品間,經
由經驗累積及觀察所得之感受,在設計的過程中,隱喻往往建構及駕
馭了設計師的想法,但更重要的是了解隱喻(需求層面),並小心的使
用它,再吸收其精華成為自己的設計工具,方可達「工欲善其事,必
先利其器」一說.
6. 該論文之結辯或證明策略
該論文藉由對隱喻的後設研究,對隱喻的本質做一了解,並將其
特性運用於產品設計,研究隱喻對產品設計可能帶來的影響,歸納並
整理出可用於產品設計的手法,並以一產品的實作,實際將隱喻融於
設計的程序中,針對使用者,驗證隱喻作用於產品設計的結果,並發
現,隱喻所擷取意象的具象或抽象,讓使用者對隱喻的使用有決定性
的結果.
此外經由上述之研究,證明隱喻在設計上,對設計者及使用者雙
方均有其優點:
在設計者方面,隱喻的確可幫助設計者設計的想像空間,同時提
供設計者一個新的表達方式,並幫助設計者以另一完全不同的角度來
審視設計,對設計者的創造實力實有絕對之幫助;
在設計使用方面,隱喻以有去之手法,將產品以不同的面貌呈現
出來,對使用者而言,隱喻使得產品不再是僅為滿足某種機能之使用
工具而已,它同時也是一種記號,標註著產品的情境,而鼓勵著使用
者與產品間的互動對話.
7. 該論文與自己研究方向的關係與幫助
在個人研究方面,想從事有關於產品形態之呈現與文化符碼的運
用模式.論及產品與人之間的溝通方式,文化符碼可說是構成認同的
一個重要向度,而產品展示於使用者面前時,外觀的形態與品質往往
決定了消費者的購買意願與使用實之信賴程度;若單就造形的功能而
言,可將它視為一種詮釋產品內涵的工具.而產品語意中的表象機能
Form及Function可視為視覺觀點上之重要意義,隱喻在這裡所扮演的
,便是一個傳達及溝通的角色.
在「隱喻運用於產品設計之研究」一文中,對於隱喻與產品的時
代背景探討,如何運用,提供了一項不錯的建議模式;對於身處在這
個時代的工業設計師,不應忽略產品傳達的本身該反應出生活形態與
文化本質,面對產品設計的瓶頸,可以發現,過去的設計技法以不足
以解決新的設計情勢與使用者需求。
不少設計理論學者開始關心這方面的設計問題,並提出相應的解
決之道,根據Krippendorff(1989,p9),設計(design)事由二個丁文
(De+Signare)組合而成,原意即為「賦予物體一有意義的記號,俾
能使他與其他物體區別,並指定此物體與其他事物、擁有者與使用者
的關係」。
人們通常將所使用過的物品當作一種視覺語言來表達自身意念、
品味及價值觀,相對地,透過產品,設計師也表達出對這個產品的看
法及詮釋的角度,因此,設計已成為一種溝通的方式(Krippendorff
& Butter1984),除了產品的實用、美學機能外,設計師應把「表
象功能」列為產品的基本需求之一;挑選產品的表象意義(操作方式
、使用環境、文化符碼....)來進行探討,這些對於個人將來的
研究方向,實有助益。
8. 該論文的優點與侷限
8.1優點
該論文之優點除了架構上的完整外,對於產品語意的範圍研討,
如明喻( Simile)、寓意( Allegory)、諷喻( Irony)、轉喻
(Mytonemy)等相關手法,在論述的內容上,亦刻意的縮減範圍,僅
針對隱喻(Metaphoratical)方法進行探討,如此雖無法完整的將產
品語意內容詮釋的完整,但由論述的角度來看,研究之深渡及廣度較
為明確。
在論述的內容上,作者指出有許多不同的方法,可讓設計師由產
品的造形表達其內涵,其中之一就是藉由修辭學中所引用的「隱喻」
手法,也就是將產品的主要特徵,與產品本身相關的文化、大自然、
情境、使用方法、製造者等,產生視覺上的連結,而使用者也可由產
品的造形去發覺,並銓釋所蘊藏的資訊。
目前已有部份的設計理論學者漸漸重視將隱喻手法使用於產品設
計上的理論探討並將其運用於設計教學上(McCoy,1984;Krohn &
McCoy,1989;林盛宏,民76 ),但是,目前投注於這個領域的仍屬
少數(Krohn & McCoy,1989),指出雖然設計師一直做在使用隱喻
做設計,卻對隱喻的本質及內涵並不清楚,亦缺乏對隱喻設計手法的
整理,但在本文的研究中卻有詳盡的描述 。如:
A.由隱喻的研究理論(文學、修辭學、認知心理學等)出發,探求隱
喻的基本問題,俾對隱喻本身有一正確而深入的認識。
B.研究隱喻可在那些方面幫助設計,與隱喻所可能帶來負面的影響。
並對可使用於產品設計上的隱喻手法作一歸納並整理。
C.針對一特定的產品設計,驗證不同的隱喻手法,實際運用於產品設
計之效果,俾使日後設計師更能掌握隱喻之本質,並操作其在設計
上之變數。
8.2 侷限
8.2.1 隱喻理論的後設研究
建議此處之論述,應先從延續產品的時代背景、瓶頸、設計觀.
..等。再從產品語意的類別闡述起,分別說明明喻(Simile)、寓
意(Allegory)、諷喻(Irony)、轉喻( Mytonemy)等相關性質係
及其領域為何,再切入隱喻的理論發展及特性之探討,如此論文的脈
絡才較具延續性。
8.2.2 案例舉證的主觀性
四種隱喻模式的說法,略顯主觀。例如擬人化的隱喻,若從造形
元素抽離的角度來解析產品,假設以別種說法來解構產品的單元未嘗
不可;如仿生、借鏡自然....這麼一來便極易混淆所區分的類別
了。
8.2.3 產品原型的建立
延續上述案例舉證的主觀性;在產品原型的建立與實驗可能產生
變異的同時,可明顯的看出產品原型建立之客觀性的薄弱。雖然該論
文後面的問卷和實驗分析顯示,產品原型(電話)判斷的正確性高達
百分之九十幾,但假設今天去除了撥號鍵,或收話及受話孔。從這個
角度來看,所謂的擬人、仿生及幾何的觀點顯然幫助不大。
9. 結論
在國內,工業設計對產品形態提出探討的論文著作,曲指可數;
此篇論文,對設計師在從事所謂的黑箱設計時,提供了一項重要的設
計因子「隱喻」,讓設計師與消費者在對產品編碼與解碼的同時,提
供了一個明箱的判讀模式。
文中雖然個人有提出幾點拘限的意見,但在整篇論文的架構上看
來,尚稱完整。論隱喻運用於產品設計之研究,除了引述及實驗印證
外,尚應注意文化符碼的差異。
10.參考文獻
1.劉以琳 1993 <隱喻運用於產品設計之研究> <<成功大學工業設計
研究所>>
2.平島廉九 1990 <創、遊、美、人> 台北: 遠流出版社
3.林盛宏 1987 <隱喻類比法在產品發展上的應用> <<工業設計>>第
十六期第二卷 p.83-87
4.Krippendorff,K. and R.Butter 1984 <Product Semantics:
Exploring the Symbolic Qualities of Form> <<Design
Issues
>>p.4-9
5.Krohn,L.and M.McCoy <Beyond Beige:Interpretive Design
for the postIndustrial Age> <<Design Issues>>V.5
p1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