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課教師:楊裕富博士
 

設計領域碩士論文評析:評〞產品造形評價語彙之研究〞..翁真弘
 

一、論文摘要

產品造形評價語彙,在國內的資料並不是相當的齊全,在學術界及產
業界所持的語彙也不盡相同,生產者與使用者的各個認知也有所出入
,甚至對於語彙的定義是模糊不清,沒有一個認知的準則,因此會使
成大研究生陳肇杰有興趣去研究產品造形語彙,並予與收集歸納及分
析。
以下使陳肇杰的論文摘要:
設計評價在國內的發展一直未達理想的境地,而論文作者認為原因有
四:
  1.過於著重可數量化的評估,情感語言的詮釋不足。
  2.使用語彙太過於模糊或抽象,溝通意象不明。
  3.成見的侷促與封閉的觀察角度語彙視野狹窄。
  4.設計被其他專業所干擾,缺乏對造形的關心,使得評價顯得陳腔
    濫調,設計的品質無法提昇。
由於上述的缺失,作者認為必須解決目前語彙不足、描述不準確、聯
想困難、視野狹隘,所造成難以溝通的困境。因此只有每個人能更加
精確的描述客觀的造形與複雜心理情感後,對產品的討論才會也交集
,真正成熟的評價標準才會出現。
此論文主要目的在收集足量的造形評價語彙,當人們發現語彙不敷使
用時,可提供大家選取使用;又將其整理成一層級架構,以便釐清語
彙潛藏的各種意象,使得溝通能夠更加精確而有效,並能比較相關的
語彙,成為廣泛討論的基礎。
藉由各類型人們的訪談,以收集造形評價語彙,最後共收集到名詞詞
組181 個,動詞組153 個,形容詞組808個。再藉由對設計師的問卷調
查,以集群分析,將形容詞詞組整理成一具有七層層級之架構。並證
實此架構對資淺之設計師有明顯的助益。
此論文的研究能對產品美學的未來發展產生正面的影響。

二、論文主要論點

此論文主題在於對產品評價語彙的分析整理----人們對產品直接或間
接的感受,這種感覺包括產品的機能、產品的外觀、顏色的搭配、視
覺的協調性....等等,的一種語彙的意義,它可能是美、醜....等等
不同的形容詞、名詞或動詞的審美語彙,集合這些口語化的語彙再將
其分類整理,使其有一評估的準則。
工業設計領域所涉及的範圍其實是相當的廣闊,舉凡產品設計、視覺
設計、空間、環境設計等等,這之間還包括人文、社會、自然等等的
因素,因此影響的層面也可以說是環環相扣的,所以不同層次、不同
背景的人會發出不同的聲音(觀感),而這些聲音是否有交集的地方
是值得去探討的,要如何客觀的去分析他們表達的心理感受是相當困
難的。

三、論文的研究方法

該論文的研究方法是以「集群分析的方式」,將所收集的資料語彙,
分門別類,按名詞、形容詞、動詞等不同的詞類來整理,因此個人認
為在設計問卷調查時,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因素,問卷設計的好壞會導
致結果的不相同。
「集群分析的方式」是利用相關的集合方式,在此實驗中將有關連的
語彙群集在一起,因此再做問卷設計時,必須要有一些引領的語彙例
子去帶動受問者發想,否則受問者很難理解其中的的意義。

3-1 此論文的主要目標在於:
  1.搜尋足量的造形評價語彙。
  2.建立語彙之層級架構。
  3.檢驗合適性,作為推廣之用。
因此,人們藉此便能迅速找到適合的語彙,正確的表達其感受,而設
計師亦能準確判斷經營者消費者內心真正的期待。(論文P.21)

此論文研究實驗步驟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語彙蒐集階段」。透過問卷與訪問,設計文獻的資料,
收集設計師、消費者、廠商經營者、管理者、行銷者或藝評等各方面
常用的評價語彙。
第二階段為「整理架構階段」藉由設計師的經驗與問卷填寫,對形容
詞部份進行集群分析,將收集的語彙適當整理與建立架構,並依此做
幾項簡單的比較。
第三階段為「檢測階段」,以檢測所立之架構是否能有效幫助人們提
昇表達能力,以做繼續發展之基礎。

其論文的研究方法有一實驗架構:
    第一階段. 規畫階段:包括實驗規畫、抽樣計畫、問卷設計、文
              獻閱讀。
    第二階段. 語彙蒐集階段:設計師訪談、消費者訪談、經營者訪
              談,語彙匯集,語彙整理。
    第三階段. 整理架構階段:問卷設計、抽樣計畫、填寫問卷,第
              一階段集群分析,問卷設計、抽樣計畫,第二階段集
              群分析,建立架構,輔助分析。
    第四階段. 檢測階段:驗證實驗,結果分析,最終結論。
    詳如圖一:
 
 

規劃階段           實驗規劃
                ┌──┴──┐
                ↓          ↓
               抽樣      問卷設計  ←─ 文獻回顧
                │          │             │
                └──┬──┘             │
語彙蒐集    ┌────┼────┐         │
階段        ↓        ↓        ↓         │
          設計師    消費者    經營者       │
          訪談      訪談      訪談         │
            └────┼────┘         │
                      ↓                   │
                   語彙整理  ←──────┘
整理架構              ↓
階段               問卷設計
                      ↓
                     抽樣
                      ↓
                   問卷回收
                      ↓
               第一階段落群分析
                      ↓
                   問卷設計
                      ↓
                   問卷回收
                      ↓
               第二階段落群分析
                      ↓
                ┌ 建立架構 ┐
檢測階段        ↓          ↓
               驗證        輔助
               分析        分析
                └──┬──┘
                      ↓
                     結論

圖一  論文實驗架構圖

3-2 該論文的研究特點:

該論文在文獻探討中收集了國內幾位著名設計師對產品的評價觀,及
日本、德國的設計公司和設計師的設計策略,對國內設計師會有相當
的幫助,以往在書籍雜誌對國外的設計師論點介紹的較多,而國內本
土的設計認知卻是相當的少,論文中提及一些國內學術界較有名老師
對設計評價觀的整理,是相當的有益於年輕設計師對設計認知的助益
,讓本土的設計能夠往下紮根,在論文中若是能有一些業界--設計公
司的看法或經驗之談之整理會更加的完善。

此論文收集了相當多的語彙,並分門別類的整理分析,相信花的時間
也相當的多,在收集這些語彙的過程中,其問卷的設計是相當的重要
,而且問卷必須要有帶頭發想的作用,否則語彙的收集將不易達到。
此外在論文的應用方面,作者對有興趣者也有些建議:說明此論文雖
然是建立在一個架構之上,但仍保留相當的彈性,以保持擴充性及包
容一些語彙上必然的模糊性,所以以此架構為基準配合自己的需求,
建立自己合適使用的語彙,隨時加以修正,以保持每個人使用的語彙
有自己的特色,同時亦能順利的將自己的意見傳達出去,使自己面對
產品評價時能侃侃而談,而不會受到人云亦云的影響。另外作者在此
論文的語彙架構上共分作七個階層,而一、二、三層作者建議不要使
用它,因為他的範圍較大意念較模糊,而一般消費者使用的層次約在
第四、五層,它較一般口語化,是群眾所認知的溝通符碼,所以溝通
時不會產生錯誤,而設計師的使用層設定在第六、七層,它在語彙的
表現上較為細膩,也較為專業化(如模組化的語彙),設計師的語彙
較多,他的表達也就更為豐富,更為別人所理解,因此此一論文的最
終目的是讓設計師對設計造形的語彙更加豐碩,更容易認知,表達出
自己的理念與想法。
 

四、此論文與本人設計專業之關係:

4-1 與本人設計專業之關係:
產品造形評價語彙,對本人從事工業設計上是有相當密切的關係,不
管在學術上或設計產品上都會利用到,這些語彙可以輔助我們去解釋
一件產品的意義或意象,讓別人經由此說明而達到某種程度的認知與
認同;雖然語彙並不足以去包含整個認知的過程,因為整個認知的過
程包含文化層面,人文素養,視覺經驗....等等多項的因素,而語彙
的認知只是其中之一,所以此論文的價值,在語彙認知的價值上是有
所助益的。

4-2 此論文與自己研究的方向的關係:

目前自己論文的研究方向尚未訂定,但是對產品造形的研究與應用較
有興趣,產品造形來源要素的探討,如國內的琉璃工房所製造的水晶
產品,走的風格完全是中國風,雖然生產的產品都是限量的產品,但
對於發揚中華文化卻是不遺餘力,從仿古的器具,佛像,到應用中國
的符號去創作新的構想,在此中間我想就有許多值得我們去研究探討
,在將來作為應用的東西,或許視他為藝術品,或許視他為一種產品
,其實這都不是重點,重要的是如何應用,我們五千年自己的中國符
碼在我們的產品或藝術品上表達,或許很多中國的東西並不適用於工
業產品上,但是琉璃製品的技術遠在漢朝就有的脫臘技術卻被遺忘了
數千年,直到近年來才被崛起,因此個人覺得在此之中,無論是造形
的應用,技術的探討,有許多是值得去研究的。

五、論文的寫作策略:

寫作的策略,是利用問題的剖析,找出問題所在,訂定研究目標範圍
及架構,在進行實驗的規畫,實驗的架構,實驗工具,問卷設計,設
計取樣,統計分析,作成結論,因此整個論文的重心在於實驗的設計
,因此問卷製作的好與不好深深影響實驗的結果,問卷的設計應該站
在客觀的立場,在問卷中所選用的產品應該多樣化(  此論文中取CD
PLAYER、手錶、牙刷、鬧鐘、積木刮、鬍刀、電話等產品作為問卷評
估的對象),個人認為產品面應廣度大些,如汽車、家具、機能性的
工具機....等等,因為設計的領域是相當的大,若只侷限於小產品,
在問卷回收的資料中可能就不是很齊全了。
 
 

六、論文的優點與侷限:

產品造形評價語彙之研究--此論文的優點可以藉由整個架構的解析,
可以看出目前設計師對造形處理的一些看法,整個集群的結果,在第
七層古典、感性、舒適、差勁、年輕、六大群,表示設計師的理念包
括此六個向度。其中古典與年輕,感性與理性,古典與理性均有相對
的關係。舒適這個向度在工業設計領域特別被強調,因次語彙雖然不
多,卻可與其他語彙相抗衡。年輕此群因包含許多流行及不穩定的因
素,也成為獨立的一群,古典此群則語彙眾多,相關範圍非常廣,成
為一族群必然的結果。感性與理性二群,原本就是設計重要的指標,
包含的因數相當多,分別也被獨立出來,差勁此群語彙不多,但語彙
有強烈的排他性與批判味,故也成為獨立的一群。
產品造形語彙在簡化後架構分六個向度,也可以說是六個大標題,由
這六個主題在衍生下去,語彙的認知就更回細膩。設計師使用層作者
建議參考6/B,7/C兩層,而消費者使用層分佈在4,5/A兩層,而這些
結論是提共設計師對造形的一種認知語彙,就目前的社會中我們的語
彙一直在改變當中,有的原來是名詞的詞彙現在可能已改變成形容詞
,例如說某某東西很中國,中國原本是一個地方名詞,而現在則是形
容某某東西有中國的味道,因此深為一個設計師其所接觸的領應該是
相當的廣,要廣闊自己的視野,隨時接收不同的訊息,此論文的意義
也是要提醒設計師們要隨時隨地更換不同的語彙,去因應不同造形認
知。

七、結論:
對於此篇論文個人覺得整個論文架構還不錯,但在設計實驗中的問卷
調查中,個人覺得過於粗糙,不夠細膩,因此可能會導致問出的結果
差異很小,此外論文作者在問卷中採用的例子範圍過於狹隘,例子採
用的不是很好,沒有交代說為什麼要採用這些當作評估的例子,其評
估的標準在哪裡,因此從評析論文中個人學習到寫作必須深思熟慮及
嚴謹的重要性,凡事要有依據或標準或理論的支持,如此論文才有其
價值性。
 

參考資料:
小林重順,1991,<<造形構成的心理>>,日本,秀和株式會社。
谷田閱次,1989,<<生活造形的美學>>,日本 ,光生管。
呂清夫,1989,<<造形原理>>,台北  雄獅圖書有限公司。
加藤常雄,昭和53年,<<設計的認識>>,日本,鹿島出版社。
康丁斯基,1911,<<論藝術裡的精神>>,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
南原 實,1981,<<無限的造形>>,日本,新朝社。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