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農宅空間機能形式演化之研究>>.....................陳宏忠

指導教授:楊裕富博士

一.前言
    〞批評〞一詞源自於文學批評的分科出現,進而對整個人文學科
產生影響。人文學科的焦點其實是脫離不了〞意〞的表達,理解與說
服(楊裕富,1993,p25 ),因而更是脫離不了〞價值〞與〞預設立場
〞的問題。批評與後設分析,便是要在一定的準則與方法下,將正文
(text)放回脈絡(context )中做論述的分析(analysis of dis-
course),以求得對〞文本〞的理解,強調其〞知識性〞與主體的出
現。
    本文即針對〞農宅空間機能形式演化之研究〞(吳享隆,1992 )
一文做批評與後設分析。本文的重點有二:一在於分析吳文中的基本
觀點與研究方法、研究結果等,這算是〞進入〞的工作。其二是對論
文中的〞疑旨〞(problematic )分析,認識論的分析與論述的分析
等。而此為〞跳出〞的分析。
 

二.研究的目的、方法與結果

2-1 .研究的立論或觀點
  在這項分析中,本文試圖從研究的立論、研究的原創性、引介的
理論、建立的理論來檢視研究的目的在那裡?以下說明之:
  a)探討農宅空間與生活結構之間〞調適〞的過程,而著重於其背後
    涵構力量的變遷,即以生活結構內容對農宅空間形式的影響。
  b)其在具體的層次,借由生活及既存空間(實質環境)的補集,抽
    象與整理,而做環境與社會生活研究(environment-and-social
    life studies),關心人類行為的地方特殊性,基本上仍為環境
    -行為研究(E-B research)中的一環。

2-2 .研究流程評析
  a)本論文的流程項次可概分為確定主題,實況調查,對應分析及歸
    納結論。而較缺乏的流程項次則是發現問題(假設),討論,建
    立理論,引證比較分析等。
  b)本論文的研究主題很明確,但其在主題的宣示中是否隱含了研究
    的結果?
  c)對文獻回顧的歸納推演是其可取之處,但缺乏對文獻的評析。

2-3 .研究工具與分析工具
    本項是從其研究的工具及其分析的工具來檢查其研究的方法。
  a)調查方式:初堪  觀察訪問 選擇樣本 問卷訪問(基本資料)
  b)活動場所的測繪,訪談,照相--空間記錄。
  c)分析工具採一般之分類歸納,無數理分析方式。

2-4 .研究結果分析
  即從研究的結論,研究的影響,結論的可行性來檢查研究的結果

  1)研究特定地區環境-行為關係歷時性之演化,進而提出農宅空間
  演化的三層次說。
  2)其結論部分建構了研究地區的住屋形式與生活結構的關係;空間
  差異與空間調適關係及形式與生活的關係,但並未提出前瞻性的論
  點或原創性的理論。
  3)其貢獻是建立了鄉村住宅的基礎資料,但基本上本研究仍為機能
  主義所把持,而未能延續到景觀與造型的研究。
 

三.批評與後設分析

3-1 .提法(problematic) 分析
    〞分析或找出提法,及在論述中找出這個論述的假設,前提,和
方法論的見解〞(楊裕富,1991,p25) 是故在此欲對本論文找出其文
本的提問,及對其研究的知識是如何構成進行分析:

    a)本論文研究如何形成其問題?
  本論文所提基本的問題主張是:探討傳統及現代農民如何調適其
生活空間?關乎空間形式與生活建構兩者的關係。也就是說,作者將
其研究的問題建構於人與環境交流的模型之上,直接假設了生活結構
及活動與空間形式的相關性。

    b)論文研究對象與論文的基本觀點
  本論文的資料來源是經由基地中可觀察到的,及研究對象自己所
呈現出來的互動方式所產生的分析性資料,這種研究方式是與實證主
義息息相關的,認為探討人與環境的關係是可觀察的,可操作的,即
欲尋求其關係的法則、規律。
  基本上,本論文是以社會學取徑為其研究的主軸,是在社會及歷
史的脈絡組織中建構其論述的架構。如其生活結構/社會與變遷/歷
史組織,探討空間形式的演化等。

3-2 .論述的分析
  論述的分析即在於找出作者的敘述策略,與文章的〞立場〞。
    a)對作者〞沈默〞處的質疑
  本文在此對作者論述中的沈默處提出兩點質疑:
    一是作者忽視了空間的政治經濟問題。論文中雖有探討農業經營
    內容與空間形式的關係,但仍是農業行為/空間面向的考慮,而
    看不到空間被結構的社會過程(政經)之方式。
    二是作者忽略了營造環境的美學課題。或者說,他並非刻意忽略
    形式的課題,而是有意要以使用者的準則來評斷形式。

    b)〞文本〞在住宅學中的〞位置〞
  就方法論層面而言,環境-行為研究學派是屬社會學上的結構功
能論,在認識論上是為經驗主義的,其認識論預設是其方法論上的一
大弱點,作者僅僅處理選擇過了的,呈現展示出來了的變數之間相互
的關係,如本論文的作者選擇了生活結構的變遷是住屋形式演化的因
子。

四.結論
    由本論文及其相關研究上可之,關於住宅研究的趨勢,已由科學
至上,數據至上的研究,走向包含文化內涵或社會涵構的研究。此外
,也可發現住宅的研究已慢慢走向〞邊緣地區〞的研究,但仍是以機
能主義為研究的主要導向。
    在寫這篇〞批評與後設分析〞時,除了解到知識是有立場的外,
亦對知識形成的脈絡有粗淺的認識,相對的對日後自己的研究上有莫
大的助益。 
 

參考資料:
吳享隆1992 <<農宅空間機能形式演化之研究>>  中原碩論
夏鑄九1992 <英美傳統中的環境唯心論與社會工程學的認識論批判> <<理論建築>>
           臺灣社會研究叢刊  p48-85
楊裕富1988 <評住宅社區研究> <<建築師>> 158期  p58-62
楊裕富1993 <<從傳統工匠中分析建築與工業設計的設計資源>>  國科會研究報告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