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    斗    鎮    文    史    觀    察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工業設計研究所  空間組 研究生:陳國清      指導教授:楊裕富
 
 
 
背景
 
 
廟宇,神社
 
 
碑志
 
 
民居
 
 
街屋
 
 
產業

 
 
 
 
 
 

●背景

        北斗鎮位於彰化平原的東南部,舊濁水溪北岸,是彰化平原與雲嘉南平原兩地區間交通必經位置,清代有水運及道路聯繫四周聚落,日治時期有製糖用鐵道聯絡田尾與溪洲,近年省道臺一線的開通更貫穿該鎮南北,使得聯絡台灣南北各地更為方便,行政區則隸屬彰化縣北斗鎮。

 

清乾隆年間《臺灣輿圖》中的彰化平原
 
 
 
 

●廟宇,神社
 
 
北斗奠安宮古廟 奠安宮雅樂軒古物
        奠安宮主祀神為天上聖母,為北斗地區宗教信仰的中心,依據奠安宮管理委員會印行之《北斗奠安宮概史》的記錄,可知奠安宮曾發展出五十三庄的信仰圈。

        今日之奠安宮僅存後殿,前殿部份在歷經列為三級古蹟後又解除古蹟認定,於民國七十九年奠安宮管理委員會將拆除後的奠安宮建築結構體捐贈給民俗文化村加以重新組合。
 
 
 
日據時期的北斗神社
        北斗神社原址在今日中山路北斗家商的現址,見於昭和十三年(1938)十月六日,祭祀的神祇有明治天皇、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及能久親王。神社在台灣光復後不久便拆除,目前僅留一對石獅置於奠安宮的門外樓梯邊。

 
 
 
 

●碑志

 

東螺西保北斗街記
        該碑為嘉慶十三年(1808)所立,嵌於原奠安宮左廂牆壁,今被保存在新建奠安宮的後殿中。碑文中記錄北斗街建街的緣起、經過、藍圖及「北斗」的由來,呈現台灣第一個有記錄的都市計畫。

 


建北斗街記
        該碑為道光二年(1822)所立,嵌於原奠安宮左廂牆壁,今被保存在新建奠安宮的後殿中。該碑內文由彰化縣知縣吳性成所撰,文中首次提到「奠安宮」廟名的緣由,以及為早期建街的六位首事立祿於奠安宮的決定。
 
 
 
 
 

●民居
 
 


中和里盧宅

 

北勢寮林宅(原陳宅)
        為一單落雙護龍的傳統三合院民居,現位於大道里。

 

西北斗林宅(金錦堂)
        林宅建造於大正十三年(1924),此建築材料為木、石混合,石質前簷柱上托有雕工細緻、栩栩如生的巨大鰲魚與瓜筒木雕裝飾,現位於三民街上。

 

西北斗楊宅(四知堂)
        原為一正身雙護龍之傳統三合院民居,因分家左右護龍以難見原貌,而正身部份為木構造建築,裝飾相當精彩,雕工細緻,現位於西德里。

 

東北斗謝宅(培玉居)
        此民居建造於昭和元年(1926),唯一簡單的傳統三合院建築,正身部份為木、石構造,左右護龍為木、磚、石混合構造,出簷部份的雕刻、門窗上的題詞、大廳內的彩繪,都是值的細細欣賞的部份。

 

中圳仔盧宅
        正身與右護龍建造於昭和四年(1929),左護龍則於二十年前所建造,構築材料為木、磚、石混合,裝飾多樣,有剪黏、彩繪、木雕。

 

新生里黃宅(江夏堂)
        此為客家民居建築,建造於民國四十三年(1954),建築格局為一正身,雙左護龍及三右護龍,構築材料為木、石混合構造,牆基為洗石子,裝飾上呈現樸實的風格,現位於新生里。

 


仿歐式建築(張宅)
        本建築約建造於昭和元年(1926),為本鎮規模最大的仿歐式建築,配置如中國傳統三合院,建築主體由紅磚所建構並具有臺基,臺基上由柱列構成迴廊空間,配合花瓶式白色欄杆,屋頂形式為日本式,左右迴廊部份並有山牆,山牆上裝飾有日本式家紋。
 
 
 
 
 

●街屋
 

(1)宮前街之街屋
      宮前街為清代與日治時期做主要的商業街,諸如旅館、米店、榨油店、商店等。
 


一、本鎮唯一三層樓街屋,位於宮前街與斗苑路口,建造於大正十四年(1925),構築材料為磚、石。

 

二、本鎮具有最繁複山牆的一棟二層樓街屋,高聳內凹山尖形的山牆,山牆上的裝飾以西洋泥塑彩繪為主,屋主的姓氏「陳」亦融於彩繪之中。

 

三、位於宮前街尾端,以紅磚為主,配合部份洗石子與粉光的二層樓街物建築,造型簡單樸實,正立面書有「楊和興」之店號。

 

 

(2)元市街之街屋
    元市街是北斗舊市場所在地方,和宮前街一樣是本鎮早期繁榮的市街。


一、樸實無華的二層樓街屋,原有山牆已不復見,二樓正立面由三組圓弧形窗戶所構成,一樓廊柱為仿多立克柱頭加上圓形柱身,正立面橫匾上書有「長裕商店」之店號。

 

二、約建造於大正十三年(1924)之二層樓街屋,原有山牆已不復見,裝飾方面較第一棟來的繁複些,據說本街屋原來是做為旅館之用。

 

三、位於街尾的二層樓接屋,是以磚砌為主,此建築具有中西合璧的造型,無繁雜的裝飾,在正立面橫匾上書有「合順商店」之店號。

 

 

(3)斗苑路
        北斗鎮上現存最多街屋的一條市街,以前稱之為「橫街仔」。


一、位於斗苑路與光復路口的二層樓街屋,除一樓廊柱為洗石子外,整棟皆彩為黃色,屋頂無山牆,而是欄杆式女兒牆。

 

二、「協和診所」為二層樓街屋,整棟皆為洗石子,在面寬甚大的一樓騎樓僅由兩根石柱撐起。

 

三、以磚砌為主的二層樓街屋,屋頂中央有一橢圓形山牆,上有仿西式紋飾,左右女兒牆裝飾精緻。

 

四、位於街尾的二層樓街屋,屋頂無山牆,但女兒牆部份裝飾性強,並有英文字母,二樓陽台亦是一大特色,而左邊這戶的正立面已全改為洗石子。

 

五、最後一棟靠近新市街的二層樓街屋,屋頂為平台式女兒牆,整體立面並無任何裝飾性,僅二樓有圓拱形窗戶。

 

 

●產業
 


        位於北斗宮前街之周永源紙燈籠店,在北斗手製燈籠已有三百年以上歷史。

 

        位於北斗宮前街之楊家製油舖已歷經三代一百多年歷史。全盛時擁有七家製油舖,今日全北斗僅剩兩家位於宮前街還以半手工製造花生油及麻油的油舖。
 

參考書目:

        張哲郎 總編,1997.1,《北斗鎮志》,彰化,北斗鎮公所。

        楊裕富,1997,《設計、藝術史學與理論》,台北,田園。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