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座標與羅盤

「如果不知道要去哪裡,那所有的道路又有何用;

不怕路遠,就怕方向不對。」

一、    緣起-學會死亡,您就學會活著

無常(changing of change)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發生與應驗,任何事情的發生與改變都是在因緣合和下,不斷的變化與遷流,沒有一個當下的時刻是停止的,也沒有恆常不變的關係與現象。一切皆是在因緣和合下,所產生的暫時果相。

911018日(週五)下午646,岳父與妻舅一家人於外出晚餐時,突覺胸悶噁心,在用餐過程中,二度站立走動,旋即至廁所排便,當被發現時,瞳孔已放大、臉色泛黑,雖經在場人員施以CPR的急救,但已無生命跡象。由於事情發生過於突然,家人皆無心理準備,亦無法接受突如其來的噩耗。當天由於休運所一年級同學有活動,家人找不到我,晚上800左右回到家時,望見媽媽,奕綸與奕青在家門口等我,並告知岳父猝死的消息,心理直覺浮現出無常的感慨,並囑咐綸兒與青兒不要悲傷,隨即趨車前往斗六洪揚醫院。確認岳父往生之事實後,即趕往大妻舅家中,頓時腦中一片模糊,內心一直想著如何幫助岳父能安詳、自然與莊嚴的面對人生的期末考,並能往生善趣。又希望能夠協助岳母與靜如,以及親屬,度過這一悲傷關卡。岳父突如其來的往生,再一次顯示生命無常的特性,死無定期,以及死時除法外,餘皆無益處的佛法內涵。更重要的是岳父用自己的色身示顯生命的無常,但在我們家屬每一個人的心中,留下的又是什麼?有沒有對生命產生變改的反省力量,進而覺悟到應取應捨之生命方向,以及重新調整生命中的優先順位。誠如西藏生死書所言:「接近死亡,可以帶來真正的覺醒與生命觀的改變,進而改變生命的方向。」

二、生命的究竟目的--離苦得樂

每個人對生命的目的,都會有不同的觀點與看法,不過追求快樂與離開痛苦,是每一種有情生物的天性與本能。但問題的根源在於我們所認定與追求的快樂,是否是正確無誤而圓滿究竟的快樂。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食、衣、住、行與育樂,每一起心動念,皆透由身、口、意三門在追求快樂。如肚子餓了(痛苦),想要尋找食物溫飽或享受美食(快樂);天氣冷了,覺得會冷不舒服(痛苦),加件暖和的衣服(覺得快樂);房子的裝潢與添置新穎漂亮的家俱,車子一部換過一部,出國旅遊等..,無一不是我們以為的快樂在推動著我們。

         日常生活中的每一種行為與意念,其根本的推動力,皆來自於生命內在追求離苦得樂的本質,只是我們平常的心思過於粗猛,無法內觀去自省檢查生命往前推動的力量根源,上述的例子只是膚淺的表象而已。若「離苦得樂」的力量只是侷限在外在感官與物質的追求,那猶如口渴喝鹽水,越喝越渴(達賴喇嘛,民89)。真正的快樂是內心的平靜與覺醒,那是一種不可思議的生命力量與泉源,是一種內在反省的心靈能力,藉由內在反省覺悟到感官和物質的追求,是一種無底的深淵,永遠沒有飽足的時候,到後來我們都以苦為樂,而無法自拔,徒讓暇滿難得的生命,耗盡在無止境的盲目追求中。如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作者墨瑞(民87)所言:「太多人像是行屍走肉,就算他們做著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或者做著自以為非做不可的事,也似乎是半睡半醒,這是因為他們追求的目標不對」。其實我們的生命「需要」的並不多,但由於我們「想要」得太多,讓自己整日疲於奔命,以為這些東西可以獲得滿足,直到老病交加,才發現外求的物質滿足(名聞利養等),並無法帶給我們內心真正的平靜與快樂。

三、修心轉念--對境練習、歷事練心

          我們都會有一種經驗,那就是當您心情好的時候,您所遇到的人,您看到的事物,覺得他們都是美好的。如辛棄疾的詩所言:「我看青山多嫵媚,青山看我應如是」。但若是我們心情不好,失去耐性與生氣時,平常我們喜歡的人、事、物等,頓時都變得不可愛,反而會惹我們生厭。為什麼同樣的一件事情,我們卻會有兩種天壤的心情呢?那是因為我們的心識太容易受到環境與情境的影響。關於這方面,印度的實踐學者寂天曾經說,我們不可能找到足以覆蓋整個地球的皮革,讓我們的腳不被刺傷,其實根本不需要這麼做,只要包住我們的腳底就足夠了。他的意思是說,我們雖然無法改變外在的世界,使它來適應我們,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心識(達賴喇嘛,民89)。知識與經驗最有長進的時期是在一生中最困難的時候,在困難的時候我們才能學習發展內在的力量、決心和面對問題的勇氣,給我們這種學習與成長機會的不會是順境,或者是好朋友,反而是因為逆境與敵人的出現,我們的生命才會有成長與增上的空間與機會。所以如何在逆境與困境中,修心轉念、歷事練心,那就要看我們平時的學習狀況與對境時的心態而定。

          因此寂天說,負面的情緒思想(嗔怒、驕傲、競爭的心態),才是我們真正的敵人,而這個敵人是在我們的內心,不在外面(寂天,民86)。

  四、建立正確高遠的生命價值觀 方向比努力重要

          一個人生命價值的陳現,可以分成三個層次,如圖一所示。第一是為了生存,大部分的動物皆是屬於此一階段,也就是他們的努力,只是為了維持生命的存在,不斷地獵食追逐與忙碌。第二種層次是生活,除了生存的保障之外,會去規劃取得讓生活水準提升的一些方法,如以車代步、住在舒適的環境、擁有名亮的身份與地位等。

 

 

 

 

 

 

 

 

 

 

 

 

第三種層次是屬於生命意義與人生宗旨的範疇,也就是對生命意義的看法,以及對生命方向與人生宗旨的建立。這種生命的方向與宗旨,就是我們的人生座標與羅盤。有了正確的座標,就是有了正確的生命方向,不論身處何地,或是在任何境界中,您都知道北方在哪裡(生命的方向)。而羅盤就是我們透由不斷的學習與精進,並經過思維與反省,如理去抉擇出正確的道路(按圖索驥)。如史懷哲、耶蘇、佛陀與孔子等聖者,他們都是有正確而高遠的生命宗旨,並不斷地學習與實踐,所以能夠幫助利益無數的人,從以前到現在,仍至到無窮盡的未來,他們永遠都是世人所景仰與追隨學習的典範。現代人拜科學發達之賜,也許過著舒適的生活,但可能是沒有意義的生命,不停忙碌著枝末旁節的事,一輩子都忙碌得身不由己,沒有時間思惟與面對真正的問題。索甲仁波切(民85)將之稱為「動的惰性」,因為大多數的人,終其一生都在忙著無關緊要的責任。其次是對生命方向的茫然不知,只是讓我們的生活在代替我們過日子。更嚴重的是由於無知與無明,聽聞不到正確清淨的智慧,看不清事實的真相,讓自己的珍貴人生,耗盡在無止境與無意義的忙碌中。佛教對懶惰有三種說法,第一種很簡單,就是把所有時間用在吃飯與睡覺。第二種就是告訴自己,「像我這樣的人絕對不可能達到完美」。第三種,也是在這裡最切題的,就是把生命浪費在次等重要的工作上,永遠不去面對最精要的問題,所有時間都用在解決次要的問題,一個接一個,在一個永無止盡的順序中,像湖上的漣漪一樣(Revel Ricard,民89)。在無限生命當中,最重要的就是透由學習,建立正確的見解,並經由思惟與抉擇,不斷地實踐自己所認知的內涵。也就是以見導行,到知行合一,進而抉擇出正確高遠的生命方向,拉深加廣自己的生命格局,透由不斷學習與實踐所學的內涵,自利利人。

五、覺醒與行動 代結語

        生命的學習與改變,必須透過正確的聽聞,才有機會得到成長與提昇,聽聞之後要能夠如理抉擇與取捨,對於正確應該做的事,努力、認真、勇悍的實踐,過程中縱然會有諸多的困境與挑戰,但那未曾不是另一種學習與美意。若能遇難不退、勤勉精進、貫徹始終,必能在不斷的修行實踐中(修正自己的身、口、意),體驗到無比的利益,進而轉化成生命中確定不移的見解與信心。就像我們都知道適度而規律的運動(理路見解),對於身心的健康有很大的助益(思惟),但若只停留在認知與了解的階段,而沒有身體力行的去從事運動(實踐修証),那就非常可惜。所以聞、思、修要能三合一,同時並進,才能實質改善與促進我們的生命素質。

        人生最有價值的莫過於擁有健康的身體與快樂的心,比健康身心更有價值的就是正確高遠的生命價值觀,那就是開闊的心胸與涵容的見識,以及懷抱一顆平靜、善良與慈悲的心。人類最難得的資產是能夠經由學習而思惟抉擇,進而有所取捨。因此,如何透由正確的學習,建立起崇高的生命價值觀,讓自己的人生有安身立命的座標,是我們每個人必須要學習(聞),反省與抉擇(思),進而不斷實踐(修)的重要課題與使命,也是我們找到心靈道路與真正快樂的關鍵。至盼大家都能在心靈提昇的過程中,找到生命中真正的快樂,進而拉深加廣自己的生命格局,提昇自我、利益眾生。

後記:岳父雖然走的突然,但卻也安詳莊嚴地離開紛擾的人間,也許他已完成這一世的願望與任務,想想這也是一種福報與解脫。感謝岳父生前對我們無盡的關愛與照顧,他那代人著想,樂觀開朗與開闊的心量,是留給我們最珍貴的記憶與資產。

感恩『日常師父』慈悲與智慧的啟發與引領,讓我有機會接觸到圓滿清淨的佛法,使得我對無限生命有更深刻的體會與認識。

心存感謝、溫馨永在,感謝福智同修與叔父等人,在深夜中兼程趕到為岳父助念與誦經,亦感謝姨丈與阿姨全程的協助與幫忙。還有諸多親友,真摯的關懷與協助,我謹和內人(靜如)代表所有家人,致上萬分的感謝,祈願爸爸能夠保佑大家走上心靈提昇的菩提大道。

主要參考資料

1.Albom,M著,白裕承譯(民87):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台北市:大塊文化。

2.Revel,J,F.,& Ricard 賴聲川譯(民89):僧侶與哲學家—父子對談生命意義。台北市:先覺出版社。

3.宗喀巴(民86) :菩提道次廣論。台北市:福智文教基金會。

4.索甲仁波切(民85) :西藏生死書。台北市:張老師文化出版社。

5.寂天(民86) :入菩薩行論。高雄市:諦聽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6.達賴喇嘛(民89):新千禧年的心靈革命。台北縣:雙月書屋有限公司。

爸爸的身影

爸爸他是小朋友的聖誕老公公,可以和他們一齊放風箏、打跎鑼。也可以和我們一齊游泳、爬山和旅遊。他是同事的好伙伴與諮詢的對象,也是親友好央叫的人,更是主管眼中值得信賴與託付的對象。感覺上,他對自己而言,毫無所求,可是他卻是什麼都擁有的人。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喜歡他、敬愛他。爸爸並沒有真正離開我們,因為他的愛已深植在我們的內心深處。

 

 

澳洲 菲力浦島—86

 

 

泰國清邁 雙龍寺—89

 

 

 

 

 

 

 

大村秀梅家焢窯—87                      

 

 

大村秀梅家焢窯—87

 

 

周文祥 陳靜如  敬上

                                        91.10.27 斗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