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裕富講義:設計藝術史設計,文化與設計師

工業設計跨文化家具設計師建築設計視傳設計師式樣議題設計文化造形裝飾設計理論


 
蔡子遊後現代討論一區 蔡子遊後現代討論二區 設計藝術文化創意討論區 楊設計教學網討論區

推薦網站蔡子遊工作室創意活力敘事設計創意思境設計寫作零壹試點楊事務所楊在台北



世紀末風格─新藝術運動................................廖晉迪
 

一?前言

   『新藝術』﹝Art nouveau﹞是一影響世界的藝術樣式,藝術史和
藝評上,這個名詞是用來通稱一種裝飾風格,約盛行於十九世紀後廿
年至二十世紀前十年的西歐地區,並影響了整個藝術界。它不僅找尋
一種方式終結傳統學院派的斷層,並提升設計的地位,把藝術放在日
常生活的範圍裡。在這種過程裡,它提供了工業社會的藝術一個榜樣
,也是二十世紀重要藝術運動如表現主義、未來派,及建築中國際風
格的跳板。如果工業文明是現代人類的曙光,那麼新藝術運動就是黎
明前的黑暗。新藝術運動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期的一種國際風
格,時間是介於反抗機械生產的美術工藝運動,與後來主張機能化理
論,以機器生產的德國工作聯盟之間。這個時間的風格:反映了人修
正對工業革命所帶來的機械生產的態度,由完全排斥到嚐試接受,以
認識機械生產的功能、使用新材料、研究新技術與新式樣的開拓為主

    但由於在式樣革新的開拓上,過於追求表面的裝飾性,而未能真
正在機能結構與機械生產之間的配台有所貢獻。雖然它對工業文明引
的方向是失敗,卻也刺激人類對新時代來臨的覺醒,促進未來符合機
能、構造、形態等現代工業文明特質之發展。新藝術運動對當時的影
響很深。遍及歐洲、美洲各牠:內容包括所有的繪畫、工藝美術、設
計師、建築等等,以下是對新藝術運動的產生背景與淵源,其精神特
質、發展風格、名稱來源以及對未來的影響等問題的探討。
 

二?新藝術的社會背景及精神

    每個時代都蘊育出不同的文化風格:相對的,想了解新藝術運動
,就必須先從整個時代背景開始探尋,新藝術運動的時間約在十九世
紀末─二十世紀初期也就是所謂的世紀末。這段歲月正是人類社會結
構的大變動,許多新的思潮和舊的理念相衝擊,顯得格外的混亂、複
雜,相同的,新藝術運動也呈現出新、舊交替的痕跡。大環境的變局
,可由各個角度觀察出來:由歷史發展現況而言,歐洲正從文藝復與
走向近代社會的雛型:以科學和哲學理念為基礎的高度發展走向,反
而對事物只注意到外在合理的現象探求,對內在精神非合理的生命欲
求加以壓抑。反映在現實生活中,是寄情歌舞酒樓。抒發各人情懷,
一種外在看似繁榮安定,生活頹廢:內在卻已充滿自由所帶來的鬆懈
,蠢蠢欲動,擁擠不安,潛伏似的反抗舊有秩序的力量它蘊釀成熟、
上一代的長者堅持舊有的道德倫理規範,新生代卻極力想掙脫傳統包
袱,追求自由與解放。在新舊思想衝突之際,社會顯得格外雜亂無序
興明顯的蛻變現象。加上十八世紀中期以來的工業革命,在表面上呈
現出機械文明的成果,但卻只是製造出大量粗糙不堪的產物而遭到反
彈。(註一)

    雖然美術工藝運動對追求美的事物受到大眾認同,但機械生產的
時代河流已經無法扭轉的趨勢,人們對追些機械開始想到該如何去控
制它,以創造出美的產物,於是對機器操作、技術研究、材料實驗等
等問題,成為大時代迫切要去解決的目標,這股力量也就直加刺激新
藝術運動的興起與發展。新藝術運動是從美術工藝運動延續而來:在
許多觀點自然受前風的影響很大,然而美術工藝運動對體裁取法於大
自然的觀念,又是受拉斐爾前派繪畫的影響,強調真實細緻描繪事物
,反對摹仿,尊重客觀自然,並直接研究自然的物象。美術工藝運動
的領導人William Morris保留這種精神,採自然界植物、花卉型態和
波紋彎曲線條作為設計體裁。整個時代瀰漫著拋棄舊有形式,與追求
新風格的思潮,很自然地在新藝術運動掘起時,也感染這股氣息。

    如果我們企圖去評估那個時代的東西,就必須熟悉十九世紀在造
型上奇特的感覺,並旦設法去體會和欣賞它,否則若是仍用我們這個
時代的美學尺度去評量,將會失之於錯誤的前提。比方說:「funct-
ion」這個字眼和它的應用造成前後兩個時代的隔閡;在十九世紀後
半段,「Function」往往是借由裝飾(decoration)來表現的,而在
二十世紀前半段,它卻是借由構造(construction)來表現的。二十
世紀的現代建築在理念興設計手法上都一致尊循著「合理的機能主義
」,利用工業產品(鋼鐵、水泥和玻璃)的材料為構成要素,將建築
物視為機械零件一般進行分解、組合,這種構成方式成為二十世紀現
代建築的主流。然而當裝飾被徹底摒棄之後,「機械」的擁有的冷漠
與面無表情的造型,反倒變成建築的支配者了。

    這種現代建築的工業生產方式被標準化,普及世界各個角落,掩
蓋了社會、風土與民族在本質上的差異,終究走上泛濫的局面。在探
討新藝術運動之前,有必要先了解它的時代背景,十九世紀的西歐,
在繪畫和雕刻方面因為脫離了王權興宗教而思想自由奔放,作品豐富
,成就非凡。(古時有被歸為「自由美術」的說法。)而在建築和工
藝方面,卻由於擺脫不了資本家的牽制,並且受到「用途」的左右,
創造力難以施展,(無疑耍被歸為「不自由美術」。)在建築空間組
織和計劃上未能發展出獨特而又足以代表當代建築風格的藝術形式;
只有盲目仰賴過去的建築式樣,藉以掩鈽內在的空虛興不安。「歷史
」像是決了口的河堤,各種風格爭相復甦:哥德式、浪漫主義、文藝
復興、巴洛克、洛可可等,都被無限制地抄襲,對於何以產生那些特
殊形式的背景卻毫不加理會。蓋一棟銀行,必然出現成排象徵著財富
,穩固、莊嚴而堂皇的多利(Doric)或愛奧尼(Ionic)式柱子。建一
座敏堂,則少不得仿羅馬、仿哥德式建築。縱使是一般中產階級的市
民住宅,也脫不了各式各樣乎奇鬥艷的仿羅馬、仿佛羅倫斯或仿威尼
斯貴族的文藝復興式華麗別墅。當然,在這一片歷史主義的浪潮之中
,也曾經出現過像約翰,魯斯金(John Ruskin )優秀卓越的建築師
和理論家。他們的作品和論述是遠勝艷媚的風範主義(mannerism )
的。十九世紀面臨的問題是多向多變的。甚至許多問題一直延續到我
們這個世紀還得不到答案。
 

三?新藝術的名稱及來源

    1895年12月16日的一個晚上,一個新近改革後的畫廊在巴黎開幕
。主持人是山繆?賓(Samuel bing ),他是一位日本藝術品收藏商
,也是個鑑定批評家。經他改革後的畫廊是供年徑藝術家的作品展覽
場所,其展出作品不僅是純粹藝術(Fine arts )的作品,亦有應用
美術(Applied art )的作品。為了強調他所展出作品的現代作風(
Modernity),並稱地的畫廊為 L’Art Nouveau。在開幕時展出許多
令人手足無措及具裝飾性的作品,一個到此展覽的訪客可能會有困難
去識別這我們稱為Art nouveau 的一股風格,雖然此畫廊的開幕並不
代表這新風格的開始,但它給了盛行於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具有國
際風格的純藝術及應用藝術一個命名。
 

四?新藝術的特質

    新藝術運動在造形、材料與技術三方面結合的研究,留下許多成
果。大略可分為三類:建築?繪畫?工業美術產品。在建築上,最重
要的是新材料和新技術的運用,較保守的設計人,是將外表古老式樣
的建築物,以鋼筋水泥、鋼架等新材料完成:或是將許多新材料運用
在細部裝飾上,如牆壁的圖紋、陽台或窗戶的欄杆造形等等,顯得十
分華麗而特殊、材料大量使用鐵與玻璃,使得當時許多新的建築物呈
現出結構自由、開口處廣大的開放式特色,如法國艾菲爾鐵塔、火車
站、地下鐵道捲圈式裝置物的入口等等,都可觀察出來。(註三)
    當時出現許多重要建築設計師,他們除了大量便用新材質,更在
造型上大膽嘗試突破傳統形式,都造成當時無比的震撼興影響。最突
出的例子是由安東尼?高迪所設計的米拉公寓(位於西班牙巳塞隆那
),其設計理念是避免一切平面、直線和任何對稱的安排,使整棟建
築物看起來依是用柔軟東西塑造,成為具有波浪狀的有機體:高迪的
其地作品如教堂童話般的外型設計,在材質上大旦使用玻璃?陶瓷、
馬賽、瓷磚等素材,在建築物的表面作質感處理,以製造出特殊效果
,頗具特色。
    風格比較特殊的另一位建築師麥金托許,作品上比較理性、樸素
,喜歡用直線與直角做為架構,而捨棄曲線造形,強調高峻垂直發展
,使他的作品略帶幽遠遼闊效果、這些建築設計師在建築上的改革,
雖未能深及結構等核心問題,有的甚至僅算是大型手工藝傑作:但它
的價值,卻是創造出與過去不同的現代建築風格。繪畫在新藝術運動
影響下,產生很大變化,逐漸影響當時畫風由平坦畫面代替以往有深
度的空間推衍,並傾向於單純的裝飾性格調。如奧國克林鉧特,就是
典型的代表人物,他的風格受日本浮世繪影響很深,表現手法幾乎走
平面化具有裝飾意昧濃度的處理方式,以描繪人性內在世界。(註四)

    新藝術運動者接受了很多現代與『新潮』的觀念,在探索形態與
結構上的多樣化裝飾,不像美術與工藝運動,它對於大量生產與科技
上的鑑賞,給一些使用簡單與傳統原料的純手工藝者很大的壓力,例
如在建築上材料的使用,藝術者寧願採用玻璃和金屬而不用木材、石
頭或鋼筋,造成了如夢一般的結合,特別是用在一些明顯的建築物及
裝飾性傢俱上。新藝術運動的歷史觀點即使新藝術運動者認為這是一
個『新藝術』,信仰復興論者卻認為新藝術運動仍受到十九世紀風格
的影響,在艾麥爾?蓋勒(Emile Galle)和路易斯?麥捷爾(louis
 majorelle)的南西(Nnacy school)學院中的設計風格,法國的洛
可可(Rococo)性質佔了極重要的地位,他們高雅的流動性線條和自
然的細緻承襲了18世紀如花的裝飾品味。英格蘭與蘇格蘭的新藝術創
作者在裝飾上的靈感,追溯於塞爾提克(Celtic)藝術(過去)的一
些錯綜復雜纏繞花紋的圖章,這種複雜的組成明顯的在格拉斯哥學院
(Glasgow school)和由倫敦利百代(London Liberty)公司所製的
塞爾特﹝cymric﹞金屬製品中可看出。哥德哥德式(Gothic)和文藝
復興式(Renissance)的觀的觀點也融入了新藝術運動的建築中例如
比利時保羅保羅?漢克(Paul Hanker )的正面對稱形式和維多特(
Victor Horta)學院的大形花飾窗格。(註五)
    區別「新藝術」與其它當代風格的唯一特徵是:產生了在藝術中
獨立的裝飾特質因素;在傳統的繪畫、建築及應用藝術中,形式的、
具象的、情緒的價值都超越了裝飾因素,然而『新藝術』的風格企圖
從意義的限制中釋放純粹的視覺吸引,從所謂可能被稱做全然的肖像
或考慮實用而來的自由,強烈的出現在『新藝術』藝術家對線條的使
用上。在一切這種風格的所有例子中,所來自是強調花的動機。阿拉
柏蔓藤(Arabesque)及鞭繩般的線條與複雜的線性韻律的裝飾性價值
上。

    由於新藝術者常表達一些柔弱的女性,配合一些花草的背景,故
新藝術運動常被視為『柔性藝術』(Feminine),它的表達方式常被
國際上每一種媒體廣泛應用,並以各種不同方式詮釋,例如南希學院
(Nancy SChool)他們對於自然界植物優美外形的觀察培養,可由蓋
勒(Galle)的傢俱設計上看出。在格拉斯哥(GlaSgow),玫瑰的徽
章已是蘇格蘭新藝術運動的代表,而一些被拉長的戊性形態常常在瑪
丹娜姊妹(Macdonald Sister )與赫伯?麥尼爾(HerbertMcnair)
的畫中出現,在德國,新藝術運動所描繪的植物形態通常只是一些有
韻律的抽象線條,而漢克特?吉巴德(Hector Guimard)與亨利?維
爾德(Henry vande velde )所設計的一些鐵器摻有一些象徵主義的
味道。阿爾發?莫札(alphonse MuCha)在他的海報與裝璜玻璃上以
大量的裸女來裝飾,而以鮮豔的花叢來襯托這些擺出誘人姿態的裸女
。哥斯大?克利特(GuStav klimt)也偏好以女性來裝飾它的壁畫,
就像同期奧地利畫家艾古?舒爾(Egon Schiele)的裸羅體雕塑傳達
完全的性愛主義(Eroticism )。新藝術主義所富有的自然色彩促進
了表達的廣泛性,因它的多樣文體集台創造成一種明確易懂的藝術,
而它的流暢線條所表達出來無拘無束的形式在1900年萬國博覽會中宣
佈了新藝術運動世紀的來臨。新藝術風格的特質包含了綜合性,也就
是各設計部門的互相合作,藝術與設計的結合,生活中觸目所及的用
品都經過整體的安排與裝飾。例如一棟建築自外觀造形到室內故計、
家具的設計興擺設,每一細節均經整體設計,造型大多模仿自然界的
植物蔓籐,富有拉斐爾前派的的文學氣息,其附韻律感,節奏性的裝
飾造型如女人的頭髮及其他曲線像一根強韌的蔓籐,使觀賞的人會隨
著那曲線的延伸,感受到一種強烈無比的生命力。鋼鐵己不再堅硬,
而幻化成柔美的有機生命。

    藝術家有多種新材料可選擇,並發展出新的工藝藝術例如鋼鐵與
玻璃結台成的水晶宮,及艾菲爾鐵塔嚴密的鋼鐵結構。結合嗜古主義
的精緻主張和現代工業的經濟主張,使兩者並存且合作無間。一改前
期虛仿巴洛克、洛可可及拿破崙時期的Empire style等無創意的風格
,造成了創造的風潮,改變了維多利亞時代的式樣混亂局面、是繼洛
可可之後的一個純造形藝術風格,取材自植物蔓藤的曲線造形。使感
性的藝術與知性的技術結合,造成空前的創作風潮。
 

五?新藝術的發展及其成就

    新藝術運動的盛行,固然和時代需求有密切關係,但能在各地廣
泛流行,而造成一股國際潮流,則該歸功於當時報章雜誌的盛行。十
九世紀中葉從以一般大眾為主的報章雜誌大多都有美術批評的專欄,
做為藝術工作者與大眾的橋樑,使藝術文化由貴族式的沙龍文化轉為
與社會各階段人士都可參與型中,無形中將藝術帶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的園地,這些雜誌不僅是藝術理論或批評家發表的場地,也是實際從
事藝術工作者參與的天地,許多雜誌的封面、海報插圖都是他們一手
完成,在推動新觀念與藝術運動上,更有莫大的影響、再加上交通工
具的改變,此時資訊傳遞比以往迅速,使新藝術運動的思想得以傳播
,並在各地受到許多回響。新藝術運動的風潮首先在法國、比利時流
行,其這求新式樣的理念,符合時代需求,隨後在歐洲各地、美洲都
受到支持,並逐漸流行起來。雖然新藝術運動在各地的名稱因語言不
同而有所差異,但在整體的內容與風格絕大多數是一致。
    法國在新藝術連動影響下,以植物形態為素材,發展出獨持的美
學造形,並在新材料與技術研究,有可觀的成果。例如著名的艾菲爾
鐵塔,就是結合新素材(鋼鐵)、技術、造形所創造出來的產物,為
現代建築的地點。裝飾性的美感,也由繪畫發展至舞台設計、牆壁、
天花板的裝飾、傢俱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裝飾藝術的新派系-南西派
,也是法國新藝術運動的代表之一,以實用美術為起點,在形式與技
術上的研究有很大的貢獻。新藝術運動的風格流行於各地,較特殊的
派別是由德、奧國一批從事建築、工藝、美術等工作人士,在維也納
所提倡的分離學派,一以直線裝飾為主,較其他流派的曲線造形簡潔
嚴謹。

    分離學派雖然未能達到形態?構造、機能等現代設計目標,但這
種簡潔的風格,對日後德國成立的工作聯盟(一以樸素高雅造型而能
達到機械製造下,具有機能性和經濟性的新觀念),有深遠的影響。
新藝術運動的藝術工作者,大多已經不再是單純的畫家、雕刻家或建
築師,而是身兼數職的美術與工藝結合為一體的設計人才:室內裝璜
、封面設計、工藝產品等等都是藝術工作者多元化發展的範疇。這種
現象,跟過去所謂專業性的人才有很大差別,也算是新藝術運動一個
持色。
 

六?結論

    新藝術運動的貢獻與對未來的影響新藝術運動的旋風,雖然在第
一次世界大戰後逐漸消退,但它對後來的文化發展,有不可抹煞的影
響。在繪畫上,後起的新秀將新藝術運動的觀念,推展到極限-抽象
繪畫表現主義、立體派等思潮紛紛興起,在美術史上的成長,留下軌
跡。建築上,在新材質的大量嘗試,與造型、觀念突破,對未來走向
結構主義的助力下少。最重要的是工藝美術的影響,打破純藝術與工
藝間的界線,由所有藝術工作者投入心力,共同為實用美術的造型拓
展而努力,雖然是創造出過度表面裝飾性美感的產物,而未能真正在
結構及機能上下功夫,但這種創意的精神:也刺激了人們對用美術的
重視,在材料和技術上的研究,更奠足後來德國工作聯盟發展的基礎
。(註六)
    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在西方建築和藝術史上跨越二十世
紀的門檻,扮演過重要角色。從上個世紀末的10年開端,到本世紀初
式微,短短不過20年。雖曇花一現,卻轟轟烈烈影響探遠。在時間或
發展上而言,都可以將它的風格擺在歷史主義(HiStOrism)和現代
運動(Modern movement)萌芽之際。過去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不曾被人
提起,直到近三十年才逐漸受到史學家的注意,藉助出版和展覽,引
起廣泛的研究和討論。對新藝術運動的評論之所以延遲了數十年,理
由之一是史學評論家需要經過足夠的時問來「沈澱」當時的作品。(
各種運動總在浮誇、濫用所導致的品質低劣之下告終!)其二則是在
兩次大戰期間,由於對政治的顧慮,無人敢寫有關這類「頹廢」風格
的文章。最重要的理由近是在現代建築運動面臨危機、步調停滯的一
九六○年代,人們開始回頭對先前的新藝術運動進行再評價,其動機
絕非偶然。這段值得去探索的過程留給我們的是一種基本上與我們不
同的(有時甚至是對立的)思想和感覺的表達方式。不論它是喚起了
巨變或狂熱,對今天身處於世紀末的我們而言,省思上一個世紀末所
發生的重要活動,或許可以從中獲得一番啟示吧!
 

註釋:
註一:姑且不提那些團體的名稱,各國的藝術家免除了保守嚴肅的傳統學院派繪畫及
    限制創作的宗教藝術的約束,他們有雙重的目的,既想避免先前風格及主題無終
    止的重覆,並且想創造一種使環境具體化的風格。
註二:現在他們的作品中;在「新藝術」裡,線的表達是被根據的內容,而早年的藝
    術風格裡線卻是次於內容需求。例如,建築中螺旋狀梯階的發展在歷史中正顯示
    了建築在「新藝術」的特殊地位,那迴旋韻律的設計不僅形成三度空間物體的結
    構,也開發了線的自由的運用。提供了視覺上的另一種刺激。除了建築,糾桔的
    線條及波浪起伏的韻律也被利用在其它的應用美術上,其基本的根據賴於獨立的
    線條的運用。
註三:「新藝術」不同於早年相似的裝飾性形式的風格,我們可以藉著比較提芬尼(
  Tiffany)根據米農(Minoan)用葛里納尼(Grignani)和史提爾(Steele)的重
  覆曲線所實驗成的陶器而設計成的碟子來說明。前者雖有一從具象到純裝飾的改
  變,線條圖案的形狀仍是有關於盤子的形式,在葛里納尼(Grignani)和史提爾
  (Steele)的作品中,它是形式上視覺效果的幻覺,使得它吸引人,但在提芬尼
  (tiffany)的碟子中,它只是簡單得令我們興奮的線條的視覺愉悅。
註四:在繪畫與平面設計上也有相似的一般性,被用作裝飾的螺旋形紋樣,阿拉伯風
  及重覆的線條,其實在早些年的許多畫家的作品中已可發現。檢視從東方繪畫到
  較早的文藝復興時期作品,以至矯飾主義及威廉布雷克(Willin blake),均顯示
  出這靈感是如何被廣泛地運用,但這些例子中沒有一個的裝飾性格獲得完全的表
  達,而總是被主題事物所涵蓋,只有當線及樣式在作品中被賦予一們獨立的角色
  ,才能真正表現特性,例如英國的艾倫?霍敦(Ellen b.holghton)或羅伯?安
  尼?貝爾(Robert anning bell)所設針的海報的確實現其裝飾的潛能,只有在
  新藝術中線(line)及紋樣(Pattna)能被利用在這方面。
註五:基本上,「新藝術」著重創造一種與過去不同的新風格,以對應十九世紀後半
    期「學院歷史主義」(academic historicism)的仿古畫風,這種袈飾性的藝術
    大多出現於應用美術,小件作品(指 Art 與插圖上,呈現了一種「世紀末」(
    fin-de-siecle )和人工美,可以說愛好雅緻和唯美主義者是推動這個運動的關
    鍵。
註六:第一次大戰後,此運動雖不再有特殊的擴展,但在1930年代,這種畫風再度受
  到注意,提倡者尚有以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 dali )為中心的巴黎超現實
  主義畫家及尼克拉斯?佩夫斯那(Nikolaus pevsner)等人。一般言,「新藝術
  」主要著重於結構和圖案設計,是一種應用的藝術,它融合訐多靈感與巧思而成
  為一種表達的獨創性風格,賦予任何主體或圖案以活潑發展的意義,甚至有些還
  附有情慾的絃外之音和奇異夢幻的概念。
 

參考資料:

蔡琦1994 <<新藝術的起源與特質>> <第九屆全國技職教育研討會>  p337-p345
徐琦華1990 <<世紀末藝術─拉飛爾前派報告>> <應用藝術> 6期 p17-23
楊靜1990 <<Mckintosh與Glasgow>> <工業設計> 70 期  p198-204
羅思暘1990 <<世紀末新風格>> <雅砌月刊> 十月號 p127-132
李玉龍 張建成1992 <<新設計史>> 台北 六合出版
尼古拉格 佩夫斯納1993 <<現代設計的先驅者>> 台北 建築與文化出版
佐口七郎1990 <<設計概論>> 台北 藝風堂出版
勝見勝1976 <<設計運動一百年>> 台北 雄獅出版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