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裕富講義:設計藝術史設計,文化與設計師

工業設計跨文化家具設計師建築設計視傳設計師式樣議題設計文化造形裝飾設計理論

。魏碑體。


題目︰工業設計領域作品評析
指導︰楊裕富  教授
學生︰熊堅智
學號︰8331712
 

五十嵐威暢與陳明石作品比較評析........................熊堅智

    以設計師為中心,分別在今日多元化的社會中挑選出兩為設計師
加以比較分析。一則在國內挑選多次參加比賽得獎之東海大學陳明石
老師;二則在國外挑選由純藝術領域跨進應用藝術領域之後再進入產
品設計界的日人--五十嵐威暢先生。

一、設計師簡歷

1-1 陳明石先生
民國47年  臺中市出生,
民國77年  日本東海大學工業設計學部畢業、第一名畢業,該年創下
          頭例考進國立千業大學工學部工業設計研究所。
民國79年  日本千業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班畢業、
民國79年  返國擔任東海大學工業設計系專任講師、藝專兼任講師,
民國83年  帶領東海第二屆工業設計系三十名學生得獎超過三十八件
          之佳績,
民國81年  臺北國際公共電話亭設計競賽首獎一件、佳作一件
民國82年  國家太空計畫室CIS設計競賽首獎一件、佳作四件
民國82年  臺北隧道口設計比賽佳作
民國83年  日本長谷市老年化設計競賽佳作兩件
 

1-2 五十嵐威暢先生(註一)
1944 生於北海道瀧川市
1964 入多摩藝術大學設計系, 並副修雕塑
1968 畢業於日本多摩藝術大學設計系,入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UCLA)研究所,主修設計與藝術.
1969  畢業於美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所,獲藝術碩士學位,畢業
   時以所剩的獎學金以汽車環遊美國.並在紐約現代美術館參觀
      〞舊城堡展(olden burg's exhibition) 〞深受感動.
1979  任日本Chiba 大學技術系機械設計講師.
1982  海報作品被紐約現代美術館永久收藏.
1983  作品獲東京 Mikimoto 畫廊及紐約布朗畫廊雕塑部邀請展,並
      獲紐約現代美術館邀請設計海報月曆.
1986  開始從事產品設計,設計〞音響雕塑〞,並獲美國史丹佛大學
      邀請作短期授課.
1991  雕塑設計作品受邀在富士智慧公園展出.
1992 作品集<<岩石、剪刀、紙>>由繪圖社(Graphic-sha)出版.  
 
 

二、設計作品解析

2-1 陳明石先生設計作品解析︰
    回溯陳明石先生進入設計界至今之設計作品分佈,以工業產品為
主軸,視覺傳達、商業設計作品為輔,而環境設計則為其個人的過往
職能所需。而在上述設計領域之中,陳先生以其獨特對色彩之敏感度
,表現在設計作品與日常穿著上。因此,在其身上透露著一股由設計
而引發出來的特殊氣質,著實令人欣賞 。
    縱括其設計產品,在1992年為比賽而設計之作品--公共電話亭,
恰可適切的表達出陳先生在設計上的獨特看法以及所代表之民族設計
手法,由此產品切入,探討其創作風格的化我們將發現,在此產品的
風格上有著下列的設計特點:

2-1-1公共電話亭一︰(合作設計者: 孫丕承、曾國維、陳昭中)
設計特點:

a.中國式的推窗:
    頂蓬採用中國式推窗的意象,並利用簡單的結構及考慮臺灣當地
    的氣候環境搭配適當材質,以創造出符合環境又兼顧現代與傳統
    之新一代產品。
b.人與風對話:
    柱子採圓洞設計以利通風,適合海島型國家之潮濕環境的需求。
c.高科技感:
    藉由玻璃、鋁板、沖孔金屬(Punching metal)材料與頂篷撐起
    的應力結構塑造出現代化社會中之高科技感。
d.照明的意象:
    經由半透明材質的運用,燈光造成的暈染夜間效果和沖孔金屬間
    有著相互呼應的意味。
e.組合方式:
    應人潮多寡及放置位置的需要,有左右加寬及前後加長的兩種變
    化組合方式。兩個電話亭組合時,柱子、牆壁及頂蓬的設計可節
    省材料的浪費。
f.區域性考量:
    頂蓬上的兩根金屬管,除了結構作用外,亦可針對都市不同的區
    域(如商業區、文教區等),配合政府區域計畫中之色彩計畫加
    以變化顏色,以區分出各行政區不同之感覺,頗有畫龍點睛之效
    。
 

2-1-2公共電話亭二︰ (合作設計者: 鄭再添、李皆欣、李裕全)

設計特點:

  a.針對現行電話分佈凌亂之現象,提出『電話區』的概念;利用相
    同單體於特定地點複合,方便人們找尋使用。
  b.每一單體以相同柱材與板材構成,方便複合。版裁併可為廣告體
    ,增加其使用性。
  c.單體複合排列,藉以形成半隱蔽空間;通風良好,並可減低門之
    使用耗損。
  d.依區域(文教、商業、住宅)特色,多單體採不同組合方式配合
    ,強調適地性。
  e.造型現代感,配合大台北都會之景觀。
 

2-2 五十嵐威暢先生設計作品解析︰
    五十嵐先生從早年修習純藝術之後,再進入設計美學之宏偉領域
,以其獨特對於美學的認知表現在他所創作的雕塑品上,西元1986年
之後五十嵐先生再度跨行到產品設計的領域裡,將其創作理念貫徹到
日常生活用品之上。在其創作作品解析上,本文以其雕塑作品以及一
件凳子的設計作為代表,闡述其個人之獨特創作理念。

2-2-1 雕塑作品︰

設計特點︰
  a.在這個資訊爆炸的社會裡許多消息、音訊已經變成了一種說謊的
    工具,人們不在全然相信這些符號。因此在此透過對字母符號的
    重新雕塑,將抽象字母意義轉化為具體形象欲喚回這字母原有的
    單純意義。
  b.利用平面與立體的不同視角,創造出此雕塑品個個角度均能呈現
    不程視覺效果。
  c.利用新材質以及利用材質表面質感,創造出與環境與環境相互輝
    映之獨特效果。或者是以實物體鏡射,產生虛物體而後達到需實
    互補的視覺呈現。
  d.抽象的意念表達,欲喚起觀者也能深入探討美與意義的純在。

2-2-2 產品設計︰凳子
設計特點︰
  a.用藝術創作的手法將〝美〞帶入產品之中,不同於一般產品設計
    師的創作手法是把產品市場走向或者是功能擺在第一優先順序。
  b.利用簡單的線條,與單純的造型營造出產品高貴的品味。
 

三、設計師及作品比較

    比較兩為創作風格完全不一樣的設計師之後我們會發現這兩者在
以下的數個方面表現出非常不一樣的設計觀︰
   a. 陳氏認為設計是從生活而衍生出來的意識活動,因此設計與生
活的關係是緊密相結合而密不可分的。陳氏認為設計之所以會不同於
藝術創作是因為設計是為大眾,而藝術創作則是小眾。因此在表現手
法與設計方向上也會有著極明顯的不同之處。而五十嵐氏的創作風格
則是比較強烈個人主義的藝術風格,這一點不難從五十嵐氏的背景與
創作中在發現。縱使觀看其跨行至產品設計之後所設計之產品,我們
也會發現同樣的手法。
   b. 透過設計以達到改變環境、教化使用者及人民的觀點,在兩位
設計師觀點裡不約而同的明顯成現在其設計作品中。其次兩為設計師
也分別提到說︰人惟有使用設計良好的東西才會帶來滿足感(不一定
是名牌或者是很貴的物品)。
   c. 兩位接受過日本高等現代教育的當代設計師在其分別的設計觀
點上提到,陳氏說︰設計的過程可能會極其複雜,但是最終表現出來
之作品呈現則盡量以表現簡單、單純為佳,其次設計的走向會有漸漸
與工藝結合的傾向,此傾向不只限於純的手工藝創作,而是符合時代
需求個性化、標誌性少量多樣的選擇走向。五十嵐氏則在藝術雕塑設
計領域與用心的探討文字、字母、符號間與語言之間的關係,將抽象
的意念具體化表現在雕塑公共建築上以及日常生活用品上。
 
 

四、結論

    不同的設計理念與不同的設計求知領域,縱然會造成不同的設計
風格,但是存在於每一為設計師心中的設計理念一定不是一成不變的
,在心中的設計修為也會隨著時間與經驗的累積而不斷的有所變革。
而轉化的成果則往往呈現在其作品與著作上,成長則是為了符合多變
得明天。

(註一)

1944 Born in Takikawa City ,Hokkaido
1957 Moved to  Tokyo and  entered  Setagaya  Public  Chitose
     Middle School.
1960 Entered Toyama Metropolitan High School. Became
     interested in design around this time
1961 Entered Seijo Gakuen High School.
     At  the  same  time learned basic design from Professor
     Masato Takahashi of Tokyo Educational University.Became
     acquainted  with  and  took  a  strong  interest  in
     Max Bill's works
1964 Entered the  Design Department,Tama University of Fine
     Arts.  Regularly  frequented the Sculpture Department's
     classrooms. Studied  the works of Herbert Bayer and his
     sphere of activities
1968 Graduated from the Tama University of Fine Arts.
     Entered the Graduate School o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 Mainly studied design and fine arts.
1969 Received a  Master of Arts  Degree  in  Art from  UCLA.
     Traveled  the  U.S.  by  car  with  the  remains of his
     scholarship  Became deeply impressed after seeing olden
     burg's exhibition at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New York.
1970 Returned to Japan  and established own design studio in
     Tokyo.  Commenced  design-related  activities.  Became
     acquainted  with  interior  designers  Shiro  Kuramata,
     Shigeru Uchida, sculptor Shintaro Tanaka.
1973 Began  drawing  axonometrically  designed  alphabets
     Exhibited works of art at Fujie Gallery,Tokyo
1975 Stayed in Los Angeles for one year as a Guest Lecturer.
     UCLA. Became acquainted with Charles Eames.
1979 Instructor of an  engineering  design  course  at Chiba
     University,Technology Department.
1980 Produced the first of the Alphabet Sculptures.
1982 Posters selected  for  the  Permanent Collection of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1983 Exhibitions at Mikimoto Gallery,Tokyo & Reinhold Brown
     Gallery, New York of the Alphabet Sculptures.
     Commissioned by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New York to do
     their poster calendar for five years.
1984 Invited by the Smithsonian Institution,Washington D.C.
     to lecture on the Alphabet works.
1985 Elected  Vice President, AGI( Alliance  Graphique
   International),Switzerland Produced the "3" Sculpture
   for Michael Peters Group. London.  Began design-related
     activities in both Los Angeles and Tokyo
1986 Began Product Design. Produced the "HIBIKI" Sculpture,
     Suntory Hall  Invited  by  Stanford  University  for a
     lecture presentation  Became  acquainted with  sculptor
     Masayuki Nag are.
1987 IGARASHI ALPHABETS published by ABC Verlag,Switzerland
     Invited and lectured at SEGD's(Society of Environmental
     Graphic  Designers )  annual  conference. ” Takenobu
   Igarashi’s  Sculpture  Exhibition” at  Yuracho  Asahi
    Gallery organized by The Asahi Shim bun.
1988 Invited by International Design Conference in Aspen for
     a lecture  presentation. Products  selected  for  the
     Permanent  Collection  of The Cooper-Hewitt Museum, New
     York.
1989 Produced a monument for the  City of Yokote's new  city
     hall building. Received the Katsumie Masaru Award,Tokyo
     Visiting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UCLA. Professor, Head of Design Department at
     Tama Art University Kaminoge Campus
1990 Exhibitions at Gallery 91, New York;IDCNY,New York;
     Yurakucho Seibu.Tokyo and Go MA,Los Angeles of
     products.
1991 Produced a sculpture for Fuchu Intelligent Park.
1992 Rock,Scissors,Paper,published by Graphic-sha,Tokyo.
 

參考資料︰
五十嵐威暢 1992 <<GARASHI SCUPTURES>> 東京: 廊文堂
林同立 1993 <<公共電話亭國際設計競賽>> 台北: 藝術家出版
 
 
蔡子遊後現代討論一區 蔡子遊後現代討論二區 設計藝術文化創意討論區 楊設計教學網討論區

推薦網站蔡子遊工作室創意活力敘事設計創意思境設計寫作零壹試點楊事務所楊在台北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