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裕富講義:設計藝術史設計,文化與設計師

工業設計跨文化家具設計師建築設計視傳設計師式樣議題設計文化造形裝飾設計理論

。魏碑體。


國立雲林技術學院 工業設計技術研究所
專題研討 設計專題報告 4    陳文誌
 

Charles Eames 與陳啟雄設計作品評析....................陳文誌

一、設計師簡介

1.1 Charles Eames

  Charles Eames,1907出生於美國 St. Louise,而於1978年夏天逝
世於其出生地St. Louise。1924-26年於St. Louise 的華盛頓大學(
Washington University)攻讀建築。1925-27年於一家建築事務所工
作,之後專注於個人的工作,1937--40年間擔任 CRANBROOK ACADEMY
of ART學院實驗設計系(Department of xperimental Design)主任
。1941年Eames 和Saarinen贏得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所舉辦的家庭家
俱設計競賽。同年其和Ray Kaiser結婚,之後搬到Los Angeles ,為
MGM 影片公司工作。1946年與美國海軍合作開發完成木質夾層薄板的
模塑椅(plywood chair ),之後並開發了一系列金屬鋼架的椅子,
這些椅子均由Herman Mileer 公司大量生產並推廣。除了椅子的設計
外,Eames還從事桌子、雜誌封面、展示設計及影片製作。
 

1.2 國內設計師:陳啟雄

    陳啟雄,1960年出生於台灣,1983年台北工專畢業,1983--1985
年於新茂木業擔任設計師,1985年至台東公東高工擔任教師,1987年
昇任該校家具木工科主任。1989年離開公東高工至台北工專擔任助教
,而於1990年至美國進修,於密西根Kendall 藝術設計學院取得家具
設計學士後,至北卡羅來納(North Carolina)州立大學修得工業設
計碩士學位。回國後至國立雲林技術學院工業設計技術系任教。其在
1990--1993年間從事自由設計師的工作,為美國及台灣家具公司設計
家具。其擁有〞家具木工〞及〞門窗木工〞兩項甲級技師證照;目前
亦擔任中華民國技能檢定及競賽的裁判。
 

二、作品解析

2.1 Charles Eames的作品

對於近代家具而言,Eames 對材料、製造程序及結構間應力的掌握可
說是一代宗師。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二次大戰間他與海軍合作開發了木
質夾層薄板的模塑椅,更是充分地詮釋了材料使用及結構關係融合的
完美造形。事實上,他一生的努力也是竭盡所能地闡明了這個主題,
於是所有所謂的"Eames風格"。

Eames 所設計的作品,總是清清楚楚的告訴人們簡明的結構及品質。
更有人說過:了解了Eames本人及他的作品,你將更能了解"什麼叫作
產品",也將會更清楚結構和品質的關係。

他曾經強調說:要以我們真正看到、感受到的方法去賦予產品及環境
適當的形体"。

Eames 設計的椅子是相當成功而典型的設計範例。1946年,其設計的
夾層木質模塑餐椅可以說是針對椅子設計上最根本的問題加以分析解
決,而又完美地達成"造形"意義的例子。這也是Eames 首次應用這種
材料及技術─將模塑木層板加工成雙向弧面─完成簡單優美的造形。
再利用橡膠墊及螺絲固定在簡潔結實的鋼格上。這種固定方式不但成
為Eames 的註冊商標,也成為大家爭相模仿的樣版。看到這種高度應
用材料和結構的組合,似乎也令我們覺得沒有更好的方式。事實上,
這種說法一點也不武斷,因為這種"理想体"數十年來不斷地大量生產
,同時也廣為人們所接受。
 

2.2 陳啟雄的作品

陳啟雄在台灣的家具業頗具知名度,其在家具的材料、結構上具有專
業的知識,而在設計上也有豐富的實務經驗。其設計以實木材料的家
具為主,以下介紹其在1988-89年左右所設計的三件作品。

1)休閒椅:
此休閒椅使用薄板積層模塑的加工方式,利用其可以彎曲的特性,以
曲線的形式構成。材料上使用橡木;在結構上則運用兩個彎曲的支架
相結合以支橕座墊及靠背,支架同時也成為扶手。靠背及座墊則是由
條形的板材以高週波加熱彎曲成形,平行排列組合而成。色彩則是保
留橡木原有的質感。除了材料及結構的考慮外,此休閒椅在人因工程
上考慮休閒時的舒適而有較大的後傾角度,而靠背的曲線亦配合人体
的曲線。此設計最初為單為客戶需求所作的設計,為少量生產的作品

2)嬰兒床:
這是一件通俗性的產品,為一般大眾所需的產品,其與傳統藤製的嬰
兒床相似。其使用實木的材料製造,在功能上除了可調整高度的床板
外,在最底層還增加了放置小孩尿布、衣服的櫃子,以增加實用性。
側邊加上以木材拼貼的裝飾圖案,以增加趣味性。整体形能以單純的
直線構成,具樸實而單純的感覺。

3)兒童課桌椅
本產品是結合木質家具與平板家具所作的設計,桌椅的外框部份採用
木質的材料,而中間的桌面、櫃子及椅面則使用平板材料。其設計的
重點在於其可調整性,桌面的高度可以隨著兒童身高的成長而調整,
調整的方式是以木插梢的方式;而椅子高度的調整則是運用不同高度
的座面分別置於不同方向的面上而成,使用時只要將座椅翻轉至所需
高度的座面即可。
 

三、設計師及作品的比較

    Eames 所學習的是建築,其一生中常以建築師自居,所以其作品
常有著很強烈〞結構〞意味。他曾說道:「我常把周遭複雜的問題整
理成一個有秩序的結構。」Eames 對於造形的感覺非常的敏銳,而且
非常重視產品中〞力〞的關係及符合人体尺寸(人因工程)要求。其
工作重點並非只是一種〞格式〞或〞形狀的視覺問題〞而已,而是達
到〞完成設計適切性的境地〞。也就是一種設計觀念的適切感弔導著
新產品創作的始末,而藉由最後的造形將之具体化。由其所設計的椅
子來看,其多使用鋼架結構與其他材料的結合,如模塑椅(1946)是
以積層木材與鋼架結合;堆疊椅(1955)則是以塑膠的座面加上鋼架
而成。其作品的風格為簡潔有單純的現代主義式樣,這種樣式對於後
來的椅子設計有很大的影響。

陳啟雄則是由家具設計出身,其在北工學習家具,之後到學校教導木
工,並對木工有深入的研究。在材料、加工方式及結構方面均有深切
的認識。在設計上與Eames 同樣地均注重功及人体(人因工程)尺寸
上的考量。但在材料的使用上有極大的不同,其喜好以實木作為材料
,並表現出其原木的質感,與Eames 使用鋼架不同,因此其所呈現的
風格亦不相同。Eames 以輕巧的鋼架結構表現出單純及科技感的國際
式樣,而陳啟雄的家具則是表現出實木家具較沉穩的性格。
 

四、結論

綜合上述的分析,發現Eames 在其設計的風格上具有延續性,其設計
均為單純形式的國際式樣;而陳啟雄的家具尚無法發現其明顯而獨特
的設計風格,僅有在材料上喜用實木的材料為其特色。

在台灣的家具市場中,外來的各式家具充斥其中,真正具有台灣特色
的家具尚未成形,此時正需大量的設計師投入,而在台灣的家具設計
專業中,專業的設計人才數目並不多。與產品設計同樣的情況,家具
設計界需要再提昇設計的能力以增強台灣的家具產業實力。
 

參考文獻:

官政能 1981 <Charles & Ray Eames ─ 創造性的行動者設計界的傑出俠侶> <<工業設計>>36: 54-57.
Ferebee Ann 1992 <20世紀的室內設計> <<現代設計史─概觀維多利亞時期迄今的設計風格>> 吳玉成譯 台北: 胡氏圖書
Heskett,John 1980 <<Industrial Design>>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Julier, Guy 1993 <<Encyclopaedia of 20th Century Design and Designers>> London:Thames and Hudson
 
 
 
蔡子遊後現代討論一區 蔡子遊後現代討論二區 設計藝術文化創意討論區 楊設計教學網討論區

推薦網站蔡子遊工作室蔡子遊園意象文脈蔡子遊教學網設計論文寫作零壹試點楊事務所楊在台北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