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裕富講義:設計藝術史設計,文化與設計師

工業設計跨文化家具設計師建築設計視傳設計師式樣議題設計文化造形裝飾設計理論

工業設計研究所專題研討(一)設計專題報告4
指導老師:楊裕富副教授
學  生:陳宏忠 8331707     83年11月30日
題    目:
設計作品評析--Michael graves與李祖原..................陳宏忠
──────────────────────────────
一. 設計師簡歷
1-1.Michael Graves
    Graves於1934年出生於 Indianapolis Indiana, 早年對繪畫很
有天份, 想當畫家, 但因考慮現實出路問題,便選擇與繪畫接近的
建築。1952年就讀建築於Cinnati ,1957而1957年就讀於哈佛。在哈
佛期間, 因Gropius 的時代已經結束, 到處有新的主張及革命,而
無法得到完整有益的教育。1960年, 就讀Rome的 American Academy
, 在這時期才真正了解到建築文化的語言。1962年在Princetpon 教
書,開設有關 language of architecture 的討論課程。其後因結識
Richard Meier 和  Peter Eisenmman 等人,在1974年收集五人得意
作品出版 〞Five Architecture〞一書, 評論家稱之為 〞白派〞(
white)。
    Michael Graves的作品主要可分為兩個時期來探討 [註一] :
一是New York Five 時期, 受到現代建築運動, 柯布及立體主義的
影響, 展現 〞白派〞 建築的風貌。到了70年代末期, Graves的作
品有了大的轉變, 稱之為Post Modern Classicism 時期。而本文所
探討的The Portland Building 及屬於此一時期作品。

1-2.李祖原
    李祖原建築師於1938年生於廣東,1961年畢業於成功大學建築系
,其後於1966年獲美國普林斯敦 (U.Princeton)大學建築碩士,而
在1965到1977年間任職於美國之建築師事務所。期間並曾短期回台,
旋即返美。1978年間李祖原建築師事務所成立。

    李祖原先生是一為多產且受議論的建築師,他的作品主要以商業
性建築為主,且有著強烈的個人色彩。據李先生自述 [註二] ,他對
中國文化有深刻之體認,故他與牟宗三先生學老莊哲學;他畫水墨畫
及開過畫展。於1989年底,他開了第一次的建築個展--原相建築展,
提出了全球第一高樓 [花開富貴] 的設計構想。
    李先生早期的作品,如第一個作品 [環亞飯店] ,仍可看出其與
現代主義脫離不了關係。其後的作品從大安國宅(1984年)到最近的
高雄長谷世貿聯合國(1993),可看出他嘗試把中國的傳統語彙納入
現代建築的體系之中。
 

二. 作品解析
2-1. The Portland Building
2-1-1.作品簡介
    本作品為1980年Michael Graves為參加Oregon州之波特蘭市主辦
的設計競圖所作的計劃案。基地為商業區的一個街區,建築物為部分
市政府的辦公處及部分的出租屋。建築物的底部設置了公共性利用度
高的設施,採用鮮明的綠色,並且三面繞以長廊,剩下的一面則沿著
步道設置店舖,延續都市通路的機能。
    市府辦公處設置在中層部份,此一部份的立面崁上大型反射玻璃
,將市容映入並反射出,〞用以象徵辦公室內工作的公共性與共體性
的性格〞 (崔晃境譯,1983) 。市府辦公室上層的五層樓為出租屋
,立面做成了由巨大柱子支持的 〞Key Stone〞。最上層的東側是可
俯瞰商業地區的陽台,而西側突出的頭盔之上則設置公共亭閣,可望
見遙遠的富德山。
    建築物的立面整體而言使用了豐富的語彙與意象,如女神像,花
環,雕像及柱列等,藉由這些元素的轉換,更強化了波特蘭市與建築
物的關係。

2-1-2.創作風格--古典的折衷
    就這棟建築的創作風格而言,可清楚的看到 Graves 對古典的處
裡手法。他取用古典的元素與古典的隱喻,再加以變形,折衷。如:
他在波特蘭大廈所設計的立面,把古典立面的 〞Key Stone〞放大到
幾乎四層樓高的尺度,而其壁柱的柱頭也採將 〞Doric〞柱頭簡化的
形式。本建築仍有 Graves 後期作品所慣用的三段論式的作法--即與
古典的台基、柱身、屋頂的形式類似,但 Graves 將其簡化,誇張化
等,以新的手法修正它,讓人感覺它是新的。
    Graves對古典的折衷方法可分為:
  歷史的取材、
    省略與擴大
    Celison及Fragment的手法。 (王銘鴻,1990,p227)

    在歷史取材方面,波特蘭大廈的階梯狀基座,直接引用了 Ledox
的Director House。對於古典形式的省略或擴大上,本建築為強調古
典壁柱的特性,因此在正立面做了兩根巨大的 〞壁柱〞 ,且有明顯
的凹槽,此作法使建築物達到了誇張性及戲劇性的效果。破碎形式(
fragment)拼貼的手法,在波特蘭大廈的立面,以帷幕玻璃、材料顏
色、小樓閣及台基等,簡化了建築物的巨大量體,另外亦產生出分裂
或重疊立面的效果。

2-1-3.民族色彩
  Graves對波特蘭大廈之民族色彩所作的反應可以下列三點說明:
a.尊重當地的歷史與文化。由都市方面來看,波特蘭市從19世紀保持
  著其特有的格子狀道路系統,與矩形的道路使用模式,而Graves的
  配置便保有此一特性,以方形的建築,配置在格子狀道路形成的基
  地裡,是一尊重傳統的結果。
b.由於波特蘭市的氣候條件,及早期市民的社交行為形成的影響,建
  築物都設有迴廊 (騎樓) ,因此Graves也在一樓提供了迴廊,給
  市民使用。
c.波特蘭市的市徽,是一個 〞通商的女神〞 ,他是波市的象徵,在
  廣泛的意義上,代表當地的傳統文化形式之一。Graves將其改名為
  〞Poet Landia 〞,而放在正立面上使其加深與本市的關係。還有
  如代表歡迎的花環,等種種方法,都是為了要讓當地居民知道,這
  棟建築是由當地生長出來的,是為當地居民而做的。

2-2. 宏國辦公大樓
2-2-1.作品介紹
    此案為宏國建設於台北市敦化北路,長春路口所建的公司總部。
因基地接近機場,有60米的高度限制,建築師所面臨的挑戰是如何把
一個方盒子變成令人注目的地標建築。
    就機能上而言,19個辦公樓層是以變化連續的垂直空間連接造成
。一到三樓提供了一個很大的挑空門廳,四根大柱子主導了門廳的氣
氛,如意形的曲線更強化了裝飾的特性。八到十一樓的垂直空間是另
外一個主要空間,九樓延伸到室外的平台提供了一個聚會、喝咖啡的
休閒空間。十二到十五樓從兩側的退縮把光線帶進建築物,也提供了
兩個有趣的階梯空間。

    就造形而言,宏國大廈試著把中國與現代結合起來,脫離把傳統
建築語彙直接套入的模式,試著抽象的表現中國味。整個建築物對稱
的端坐在基地上,正面兩邊的實體似乎撐著頂上的另一實體而造成中
央的虛空間,從中再長出一門型的實體。表達出端重,穩重而又威嚴
的造形意義。
 

2-2-2.創作風格

    宏國大樓是李祖原建築師嘗試把中國思想的精神化為創作形式的
代表作之一,本文在此從造形及機能兩個面向上探討其創作風格,以
下說明之:
a.造形上,建築師採用了自然植物的線條的抽象意念。據建築師自述
   [註二] ,當時他正與牟宗三先生學習老莊哲學,而他認為老子便
  是崇尚自然。故他採用蓮花的曲線,讓其形象自然而富生機。至於
  整體的意象,則是一種 〞門〞 的意象及 〞花〞 的意念:建築師
  認為〞凳子所構成的中間留空的造型很自然〞 (雅砌1990,p24)
  。所以宏國的基本造型也是如此,中間空間配上很多斗栱的造型,
  把斗栱的出挑變成一朵花的樣子。

b.機能上,宏國大樓與一般辦公大樓最大的不同之處,是在於建築師
  把大樓的服務核心拉到旁邊取代一般的中央服務核心。建築師認為
  房子的中間是心臟,而電梯間是屬於陰空間,把陰空間移到旁邊,
  而以陽光灑入的挑空中庭取代之,如此建築物的心臟變成了陽空間
  ,便能夠賦予空間一種活潑的生氣。這點是建築師將中國人的風水
  觀,如合院內埕陽空間的觀念,所謂的 [接天露白] ,引入商業辦
  公大樓的重要一環。但如此的作法,卻造成了更多空間的浪費,建
  築師將其解釋成創造一個人性的緩衝空間。
c.對這棟建築的整體創作風格而言,建築師認為這裡頭有兩種訓練:
  一是對房子組合成美的空間,另外一個是細部轉化的處理。可以說
  宏國大樓空間的使用是西方手法的訓練,裝飾性的訓練是東方手法
  的訓練。

2-2-3.本土色彩
    據李建築師自述, 在其創作的過程中, 對此一設計面向的考慮
亦有過掙扎,這點我們可從他最先設計的環亞飯店到大安國宅再到宏
國大樓轉變的過程可得知。他認為如果要中國形式,是否只有琉璃瓦
的大屋頂和抄襲中國形式呢?這點後現代理論家詹明信將其歸納為所
謂 〞批判的地域主義〞  (雅砌,1991,p30)。他認為李祖原的設
計案十分連貫,〞他的想法是使用傳統的中國本土,所作的是一些無
法複製的東西。就某一層意義而言,這也道出了那種本土〞 。

    宏國大樓本身就是超大尺度的 [中國式] 的帽子。〞圖像式的象
徵以取代了機能, 而三向度的建築所表達的卻是平面化的意向。〞
(徐業勤,1990,p58)是對他的批評。

三. 建築師及作品比較
    Michael Graves兩者都可稱之為 〞建築明星〞 。他們都出生在
相同的年代,都受過現代建築的洗禮,及受到後現代思潮的影響,而
逐步的轉變其建築風格。所不同的是一位曾滲入羅馬等建築原典的探
索;而另一則汲汲於中國哲學思想。他們也都同樣的保持其對文化的
關注,做更深一層的探索。
    就作品而言,他們的作品都不能以 〞單純的建築〞 來予以評價
,它是一種 〞風景〞 。我們雖不能輕率的將他們都歸納入後現代的
潮流中,但他們的作品都流露出歷史文化的本土色彩。
    事實上,他們的作品是有其差異性的。以他們對 〞自然〞 的表
現手法為例,Graves是採 〞隱喻〞 的手法,讓人們了解自然與文明
的對立性,令人去感受其張力,而產生體會與聯想。而李祖原則是以
曲線象徵自然(的植物),而直套入建築物中。換句話說,若就記號
學而言,後者的作品直可謂表達了〞空間符號〞;而前者則表達了〞
深層結構〞-人類對外在世界的看法。簡而言之,就是多了一層〞涵
構〞(Context)。
 

四. 結論
    〞無目的而成之相為無相,即是原相〞 。 〞建築由有目的開始
,應由無目的而完成〞 。 (李祖原)
    〞建築的規格性形式可以說就是建築物共同的且整個內涵性的語
言 〞。〞把人類文化所創出的主題,放在建築文化中加以確立〞 。
 (Michael Graves)
    一為自稱是〞原相建築〞 ,另一則是〞形象性建築〞 。Graves
的建築是嘗試於建構一詩般的 〞規格性〞 ,對應於如文學系統中的
表達方式。而李祖原的建築則是經由差異地點的提供,類型與隱喻等
組織空間。在他們空間措詞中的花朵、雲彩、女神、花環等似乎是設
計者為建構民族特殊性的主要原料,是某種意識下的〞產品〞,更甚
者又似乎是設計者信手捻來的 〞標籤〞 ,這與招牌有何兩樣?
    這似乎某種程度的暗示了後現代的致命傷--後現代以浮面的、平
面的、嘲弄的方式來表達,使建築就像是被 〞裱〞 在都市大街中的
一幅畫了。

[註釋]
註一: 以王銘鴻所寫的 〞On Michael Graves〞一文中所作的分期方
      式。<<近代建築理論專輯>>, 孫全文編。
註二: 節錄自 〞社會大學系列講座--建築與思想〞 李祖原先生演講
      。

參考資料
王銘鴻 1990 <On Michael Graves> <<近代建築理論專輯>> 臺北: 詹氏
夏鑄九 1993 <原相現形-臺灣新版的皇帝新衣> <<空間, 歷史與社會>> 臺灣社會研究叢刊--03,p83-85
Karen Vogel Wheeler等 1983 <<Michael Graves作品集  1966-1981>>黃境晃  譯, 臺北:     六合
李祖原  1990 <原相的形與意> <<雅砌>>第一期, p14-29
徐業勤  1990 <頹廢文化勃興> <<雅砌>>第二期, p56-58
李祖原  1990 <宏國辦公大樓> <<建築師>>, 192期,
吳光庭  1990 <傳統新變> <<雅砌>>第三期, p56
詹明信  1991 <後現代建築文化現象> <<雅砌>> 16期, p27-35



。仿宋體。
 
蔡子遊後現代討論一區 蔡子遊後現代討論二區 設計藝術文化創意討論區 楊設計教學網討論區
推薦網站蔡子遊後現代工作室蔡子遊園意象文脈蔡子遊設計教學網庭園經典零壹試點楊事務所楊在台北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