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建築與室內設計實務   課程教學
    Design practice of urban , architectures & interior
 | 課程簡介 | 住宅類超高層建築類 | 學校類 | 停車場類 公園類博物館類 |  
 

校園建築                                   

Download:均頭國小       1.全區規劃
                        
2.建材與室內裝修材
                        
3.結構設計
                         
4.消防設備
                        
5.給排水及衛生設備

                        
6.電氣空調設備

          育英國小       1.全區規劃
                        
2.建材與室內裝修材
                        
3.
結構設計

          平林國小       1.全區規劃
                        
2.建材與室內裝修材
                        
3.
結構設計
                        
4.給排水設備
                        
5.
簡報

學校相關法規

公共設施用地建蔽率不得超過下列規定:
學校用地:百分之五十。
都市計畫地區公共設施用地容積率,依都市計畫書中所載規定;未載明者,其容積率不得超過下列規定: 學校用地:
   (一) 國中以下用地:百分之一百五十。
   (二) 高中職用地:百分之二百。
   (三) 大專以上用地:百分之二百五十。
 
四層以上教室之使用限制:
    國民小學,盲啞學校、益智學校 (班) 或傷殘教養院之教室,不得設置在四層以上,但國民小學而有左列各款情形並無礙於安全者不在此限:
   一、四層以上之教室僅供高年級學童使用者。
   二、各層以不燃材料所裝修者。
   三、自教室任一點至直通樓梯之步行距離在三十公尺以下者。
 
防空避難設備之附建標準依下列規定:
    供學校使用之建築物,按其主管機關核定計畫容納使用人數每人七五平方公尺計算,整體規劃附建防空避難設備。並應就實情形於基地內合理配置,且校舍或居室任一點至最近之避難設備步行距離,不得超過三○○公尺。
 
場所應設置室內消防栓設備:
    學校教室任何一層樓地板面積在一千四百平方公尺以上者。
 
類似通路:
    基地內具有二幢以上連帶使用性之建築物 (包括機關、學校、醫院及同屬一事業體之工廠或其他類似建築物) ,各幢建築物間及建築物至建築線間之通路;類似通路視為法定空地,其寬度不限制。
 
採光面積:
    建築物之居室應設置採光用窗或開口,其採光面積依下列規定:幼稚園及學校教室不得小於樓地板面積五分之一。
 


一般照度標準:

建築物種類
照  明  場  所
照度 (Lx)
學      校
課          桌
300500
黑板、製圖桌
5001000


機械通風設備及空氣調節設備之風管構造,應依左列規定:

    專供銀行、辦公室、教堂、旅社、學校、住宅等不產生棉絮、塵埃、油汽等類易燃物質之房間使用之回風管,且其構造符合左列規定者,該回風管得免設第七款規定之清掃孔:
  (一) 回風口距離樓地板面之高度在二•一公尺以上者。
  (二) 回風口裝有一•八公厘以下孔徑之不朽金屬網罩者。
  (三) 回風管內風速每分鐘不低於三百公尺者。
    與風管連接備空氣進出風管之進風口、回風口、送風口及排風口等之位置及構造,應依左列規定: 醫院、育幼院、養老院、學校、旅館、集合住宅、寄宿社等及其他類似建築物之採用中間走廊型者,該走廊不得作為進風或回風用之空氣來源。


公共建築物設置供行動不便者使用設施,其種類及適用範圍如下表:
 

供行動不便者
     
使用設施建築
種類
室外
引導
通路
 
坡道
及扶
避難
層出
入口
室內
出入
室內
通路
走廊
樓梯
昇降
設備
廁所
盥洗
停車
]
學校
ˇ
ˇ
ˇ
ˇ
ˇ
ˇ
說明:「ˇ」指至少必須設置一處。                                      
             「○」指由申請人視實際需要自由設置。

 

從綠建築與永續空間來談學校建築

    近年來,地球環境的惡化,使得全球高溫化、酸雨、臭氧層破壞等現象,各個國家開始重視地球環保,在21世紀中,我們常聽到「永續發展」的觀念,而這不僅僅是全球的趨勢,也是一個新的標準,藉由這樣的議題可以協助我們改善生活品質,而學校用地在國土分佈上最為均勻且廣泛,進而出現「學校綠建築」「永續校園」的名詞,是希望由學校的生態環境及建築設計來延續此發展。
 
何謂綠建築
    由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編印之「永續發展的校園與建築」一書中,曾提供幾位專家學者對綠建築的描述如下:
  1.cole在2002年對綠建築的定義:
    (1)減少資源消費:包括能源、建築原物料、水和土地。
    (2)減少生態負擔:包括溫室的排放、破壞臭氧的物質、固體的和液體的廢物。
    (3)改進室內環境品質:包括空氣、溫度、採光及音響。

  2.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03)提及:綠建築指在建築生命週期(指由建材生產到建築物規畫設計、施工、使用、管理及拆除之一系列過程)中,消耗最少地球資源,使用最少能源及製造最少廢棄物的建築物。最近則將綠建築重新定義為「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的建築物」。在綠建築的「生態」是從生物多樣性、綠化量、基地保水指標之方向來探討是否符合綠建築標準。
 
生態方面
    提到校園生態一詞,很多人第一想到就是綠化校園,且達生態平衡,因此有許多學校紛紛在校園設置水池、種植栽,以作景觀造景,但若未能在設計上注意生態發展的細節反而會造成反效果,在林憲德著「永續校園的生態與節能計畫」一書提及:許多學校喜歡在學校設計水池,常以為在水中養魚或放置蓮花盆栽就是生態水池,事實上卻與自然生態水域的精神背道而馳。
    良好的生態水池應該保有讓生物上下的自然護岸,且水域中應含有多孔隙的砂礫可以讓魚蝦躲藏,水岸邊應種滿水生植物,以吸收水中的營養鹽,以防止氧化現象進而破壞水池。
 
節能方面
    在綠建築的「節能」是從日常生活指標來評量是否符合綠建築標準。現今很多校舍是以東西晒配置又無遮陽設計,學生在空間使用往往需依賴窗簾,甚至開空調上課,造成學校資源浪費,耗能的問題也就紛紛出現,因此在校園規畫上應注意學校座向、風向來源,避免在日晒處開過多的窗戶,照明設施如何配置等,能才有效的達到節能。
 
減廢方面
    在綠建築的「減廢」是從CO2減量、廢棄物減量指標來評量是否符合綠建築標準。CO2減量可以從適當的建材使用上得到改善。像現今學校校園仍有許多舖設韓國草坪,多數者認為韓國草坪可以減量CO2產生,其實是錯誤的,雖然草坪有光合作用及吸收CO2的功能,但此功用是藉由葉面積與植物的量來成長,而人工草坪一旦成長立即被修剪,葉面的面積完全沒有增加的機會,而白天所製造的氧氣完全在夜晚吸收作用所抵消,便喪失原先的功用。
    廢棄物減量係指建築在施工過程所產生的棄土、廢棄物、塵埃,破壞環境衛生及人體健康,因此在建築物的設計上應多採用可輕量化或可重複再利用之建材為考量重點。
 
健康方面
    在綠建築的「健康」是從室內環境、水資源、污水垃圾改善指標是否符合綠建築標準。就評估室內環境不外乎從隔音、採光、通風、室內建材來探討,而這領域的設計將影響「節能」的成效。以隔音方向探討,現今教育提倡開放教育,在黃世孟著學校建築研究曾提到盧美貴學者所定義的開放教育為:「鼓勵學童熱衷於自己學習的態度,開放教室中的學童是自由但不放任,以學童為學習中心,教師只是適時介入輔導。」在開放教育中是希望學童可以自由發揮所長,但若以綠建築的角度切入,過度的開放,會造成學習的干擾,無法達到隔音效果,因而多增設隔音牆,造成空間通風不足,亦是可以探討問題。
 
在水資源方向面,水可分為上水、中水和下水。
上水:人們平時所飲用的自來水
中水:是介於上水和下水之間
下水: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統稱
下水若經過處理後達到一定的水質標準,雖然不可飲用,但可以被有效利用。水資源所探討的是如何有效利用水源,節約用水。